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具体化技术】实例

【具体化技术】实例
|
下面我们以【一段咨询对话】为例,
说明【利用求助者自身实例】进行【自动思维心理教育】。

求助者是一位女士,已婚,有两个孩子,
前来求助的问题是【对丈夫不满】

主要不满
【丈夫不会关心人】【十几年没有送过礼物】
【现在丈夫越来越忙,对自己忽略的情况更严重】
【她想要离婚,但离婚会伤害孩子,况且,夫妻两个人表面上和谐,感情基础也不错】
【如果不离婚,自己想要的情感关怀和浪漫一点也得不到】

她在选择【离婚】与【不离婚】上陷入了两难。

咨询师:
“接下来我们花几分钟说明【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理念】和【干预策略】”
“帮助你理解【心理咨询是怎样开展的】,以及【心理问题是怎样得以解决的】”

求助者:“好的”

咨询师【具体化】:
“你还记得最近这些天【在于丈夫的互动过程中】有让你感到不开心的事情吗?”

求助者:
“周二早上我问老公'下周一是什么日子?’他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他是情人节,然后他'哦’了一声,就没有了下文。”
“我问他'你不表示一下吗?’”
“他说'都老夫老妻了,情人节没意思,要买东西的话,钱都交给你了,自己买就是了。’”
“说完以后就出门上班去了。”

咨询师【概念化情绪】:
“老公表示没兴趣并离开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求助者:
“我感到【生气】和【失望】。”

咨询师【概念化自动思维】:
“你生气和失望的时候,你注意到自己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
“他不太注重我的心愿,这个人不可救药了,他就是一块木头。”

咨询师【概念化行为】:
“后来你做什么了吗?”

求助者:
“他都走了,我想也就罢了。”

咨询师:
“晚上他回来后,你没有再提这件事了吗?”

求助者:
“没有”

咨询师:
“没有再提这件事情,你的愿望就没有实现。”

求助者:
“是的”

咨询师【概述】:
“我们把刚才的内容梳理一下:”
“老公表示对情人节没有兴趣,并出门后”
“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不注重你的心愿,他不可救药’”
“于是你体会到【生气和失望】的情绪”
“接下来,你没有继续要求老公,结果愿望没有实现。是这样一个过程吗?”

求助者:“是的”
|
咨询师【图示】:
“我们把刚才的内容用一个图表示出来”
开始在 A4 纸上画:

【情绪】:生气、失望;
指向【行为】:放弃要求老公表示;
指向【情境】:对情人节要求,老公表示没兴趣,并离家;
指向【想法】:他太不注重我的心愿,这个人无可救药了。

求助者注视咨询师绘制过程,
咨询师解释【CBT 原理】:
“这是【认知行为疗法】关于【心理问题成因】和【干预原理】的模型”
“这个模型有四个概念:【情境】【想法(也叫做自动思维)】【情绪】和【行为】。”
“我把刚才的内容填在对应概念后面了。”

“从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要点:”
“一,【情境】引发【想法】”
“这里的意思就是,你认为'他不注重我的心愿,这个人不可救药了’”
“这个想法是在【你要求他在情人节给你表示,但他又不愿意表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点你同意吗?”

来访者:“嗯,是的”

咨询师解释【CBT 原理】:
“二,【想法】引发【情绪】”
“在这里,是因为你觉得'他不注重我的心愿,这个人不可救药了’这个想法导致了这样的【情绪】”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这么想,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情绪】了。”
“这一点你能理解吗?”

求助者:
“应该是这样的,我能理解”

咨询师解释【CBT 原理】:
“三,【情绪】驱动【行为】”
“这里的意思是,你感到【生气和失望】,于是你【不再继续要求老公了】,你同意吗?”

求助者点头。

咨询师解释【CBT 原理】:
“四,【行为】产生【后果】”
“当你【放弃与老公继续沟通后】,其最终结果就是【你的心愿没有达成,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求助者:
“我白白盼望了一场”

咨询师【病因说明】:
“接下来我们来看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你的【行为】:'放弃要老公表示’受【情绪】'生气和失望’驱使”

“但【情绪本身】又是【想法】'他不注重我的心愿和这个人不可救药’决定的。”

“实际上,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你放弃让老公表示’也是基于你的【想法】
'他不注重我的心愿,这人不可救药’决定的,是吧?”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病因说明】:
“虽然【想法】【情绪】和【行为】是在'你要求老公在情人节表示,但老公回绝’之后发生的,”
“但【这个情境】并不必然会产生后面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情境】并不是这个过程的关键,
它只是【想法】【情绪】和【行为】发生的背景”
“这一点你能理解吗?”

求助者:
“要是【老公同意在情人节表示】的话,后面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不就改变了吗?”

咨询师【病因说明】:
“你这么理解是有道理的,
只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我们通常会把【情境】看成【外在的客观的存在】,
也就是【情境】不在我们的控制中,
我们只能讨论【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我们的【想法】【我们情绪】和【我们的行为】”

“在这里,【想法】决定了【情绪】和【行为】。”
“因此,【想法】是【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你能理解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干预策略说明】:
“既然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和【行为】,”
“你看,如果改变【想法】'比如老公没有意识到情人节的礼物对我很重要’”
“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求助者:“我会很失望”

咨询师:
“你还会生气吗?”

求助者:“不会”

咨询师:
“如果你这样想,接下来又打算做什么呢?”

求助者:
“等他晚上回家好好跟他说。”
|
咨询师【干预策略说明】:
“认知行为疗法还认为【改变行为】可以【改善问题情境】”
“比如'你跟老公好好沟通,聆听他的想法,表达自身愿望,让老公对你的诉求重视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求助者:
“他应该会同意在'在情人节给我表示’”

咨询师:
“如果他【在情人节给你表示了自己的爱意】,
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提出类似需求的时候】,他同意的可能性会不会更高呢?”

求助者:“有可能”

咨询师:
“这样一来,你刚才提到的【情境】'你要求老公在情人节表示的时候,他不拒绝’的假设就成立了”

求助者:“哦”

咨询师【寻求反馈】:
“你来总结一下你对【心理问题原因的理解】”
“在【情境】【想法】【情绪】和【行为】中
什么是【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呢?”

求助者:
“【想法】,因为【想法】决定【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寻求反馈】:
“总结的非常好,很准确”
“你还记得【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策略】是哪两个方面吗?”

求助者:
“好像是【改变想法】和【改变行为】吧”

咨询师:“是的,你说的对”。
|
通过【具体化技术】,
从【求助者自己身上】找到说明【CBT 基本原理和干预策略】的例子,
这样的论述方式能让【求助者对 CBT 理论】有切身体会。

要知道,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CBT 原理和干预策略】,
求助者对此的【理解】和【相信程度】肯定是有限的。
他们既不可能完全理解,
也不会完全相信。

在未来的心理咨询会谈中,
咨询师还要通过【更多实例】来增强求助者的理解,
增强【对 CBT 原理和干预策略】的相信程度。

也就是说,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
有必要反复说明和解释【CBT 原理和干预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16次CBT咨询案例实录(全文)
[CBT导读]第九章 识别自动思维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如何处理功能不良思维与错误信念
32 认知行为疗法介绍及使用(一)
焦虑的原因不尽相同,心理咨询总能帮到我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