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发管理“质量屋”

管理就是要可衡量。能量化尽量量化。不能量化尽量细化,不能细化尽量流程化。——彼得﹒德鲁克

管理如此,质量管理亦是如此。

对于一个千人规模的研发组织,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代码提交、编译构建、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环境变更、版本发布等。

如何从纷繁的数据中沙里淘金,提取并加工成对于质量管理有用的信息,从而支撑研发过程改进和管理决策,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模型建立

通过对一些经典软件质量模型(Mccall模型、Boehm模型、ISO9126模型)的研究,并结合公司开展的研发质量管理实践,我们提炼了一套“研发质量评价模型”,其整体框架结构和体系支撑如下:

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工具支撑整个业务流,比如:项目是通过ITP系统来管理的,它涵盖了立项管理、开发管理、上线管理、结项管理等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的工具通过底层数据进行拉通,形成完整的IT解决方案。

评价模型由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成果转化质量4大维度组成。通过对维度进行细化,又细分为9个子维度、16个评价指标,全方位客观地评估各研发中心的质量管理水平。

模型应用

根据木桶原理,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研发质量评价模型就是要识别出整个组织的共性问题及能力短板,由SQA牵头驱动组织级的过程改进,进行能力补齐。

研发质量评价结果样例

雷达图识别短板

通过雷达图,我们可以方便地识别在“缺陷修复”这个指标上整个组织是存在短板的,需要进行专项改进。

柏拉图聚焦改进

借助质量工具,我们绘制了柏拉图。根据二八原则,发现流程流转不及时、外部因素无法联调、新员工不熟悉代码这3个原因是导致缺陷修复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了!

模型演进

研发质量评价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我们的模型已经初步完成了从1.0到2.0的转变。

2.0相对1.0版本,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对指标维度进行了重新亲和,使评价维度更为合理。同时,增加了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的过程性指标,从而提高了模型评价的实时性和效用。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从结果性的数据描述,到对过程数据及时分析,最终建立预测模型支撑组织决策。

小结

数据是为管理做服务的,但数据本身不能脱离研发实际。庞大的指标体系和盲目的数据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才是研发质量评价的初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数据质量管理
国际公认的高效医疗质量工具——单病种质量管理
​智慧城市不再是空谈,有标准助推其发展!
【干货】企业该怎么建立质量评价系统?
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研发项目评价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