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仙李白的金陵情结

盛唐,这个恢弘浪漫的时代造就了李白这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李白,在这个盛名的时代,为了寻求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机会,曾多次漫游各地。金陵,在李白盛唐漫游之地中与之结缘最深的地方。李白每每心情压抑、渴望自由之时就会来到金陵,视这里为自己精神情怀的寄托之地,并在此留下百首之多的诗歌供后人品赏。

李白的金陵诗歌以咏史怀古诗、山水诗、赠别诗和闺怨诗最为突出,在李白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对自由的向往、对贤人的追慕、对过往的哀悼、对理想的追求都是李白金陵情结的表现。这些围绕金陵情结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成为其多达干首诗作中秀丽独具的风景,也为此后历代文人刻画金陵独有风貌和精神气象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咏史怀古

歌咏古代人物,凭吊历史遗迹是咏史怀古诗最主要的特征,在这类诗歌中“旧都”又是诗人们最常用的意象。金陵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旧都”:钟山龙蟠,石头虎踞,长江绕其奔腾,荟萃文人齐聚于此,谓其独特;六朝古都,王朝更迭,昔盛今衰,谓其典型。其雄丽的江山和独特的内蕴成为诗人灵感的导火索,面对昔日的宫殿遗迹,回想过去曲折的历史,感慨一发便不可收拾,成就了《全唐诗》中90余首怀古诗,成为不同于一般伤古悼今的特殊记忆——金陵情结。

揭开金陵丰富的内涵,思吮金陵千年的底蕴,金陵自然成为李白笔下怀古诗的第一意象。据统计,在《全唐诗》中收录的大约90首金陵怀古诗中李白写的就有10首左右,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都是前无古人的。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金陵凤凰台置酒》: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登瓦官阁》: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农冠成古丘。

《金陵三首》: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秋夜板桥涌泛月独酌怀谢眺》: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金陵白杨十字巷》: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月夜金陵怀古》: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金陵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颤情。

李白作为唐代金陵情结最重的诗人,在其创作的一系列的金陵怀古诗中,最突出表达的就是他对六朝风流人物的追思仰慕以及他对六朝繁华不再的叹惋伤悼……下面我们就从李白的金陵怀古诗出发,分析其最常流露的这两种感情,找出其金陵情结的突出特点。

对昔日风流人物的无限追慕。

在南北朝时,金陵是当时的文化中心,是天下文人汇聚之所。其中,南朝永明诗人的代表谢跳便在金陵待过,其人秉性孤傲,诗风清淳,善辞赋和散文,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成为南齐诗人的冠冕,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粗略统计李白在金陵时所作诗歌中有6余首提及谢眺,可谓对其推崇备至。如:“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寄崔侍御》),“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金陵阻风雪书怀寄杨江宁》)等。其中,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李白对谢朓诗文的倾慕表现得最为突出: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题中之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为观景胜地,725年李白出蜀后初到金陵。秋夜在异乡独自登楼,远望历代名士隐居的吴越之地,不免孤凄,心中感叹颇多,失落于现实中自己知音鲜少,无人和自己心心相印,不由得追忆起朓。谢朓曾有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赞美金陵壮美景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感觉跨越时空只有谢朓才是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于是在此化用原句,用“解道澄江净如练”来表达自己对谢眺的景仰和倾慕。清人王士稹在《论诗绝句》中曾评论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想来也有很大的道理。作者借本诗抒思古之幽情,感慨世上知己难得,饱含苍茫、悲凉、沉郁之情。

除了谢眺,李白在诗中多次提到的人还有谢安,粗略统计李白在金陵时所作诗歌中有十余首提及谢安,包括:《东山吟》《示金陵子》《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寄崔侍御》《金陵阻风雪书怀寄杨江宁》《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这种现象在李白的诗集中是十分少有的!李白一直以谢安为自己的榜样,究其根本,主要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如谢安一般有机会建功立业并在合适的机会归隐山林,达到出仕入仕的完美统一。

为六朝古都风流不再感到惋惜

过眼云烟繁华梦一场,今昔对比注定给予诗人无尽的情感刺激,除了缅怀和歌咏昔日风流人物以外,对繁华不再的伤悼也是李白金陵情结中非常突出的表现。以《金陵歌送别范宣》为例:石头曩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此诗为李白在长安遭到排挤,被迫离开后,游历至金陵时所写。先是写金陵虎踞龙蟠的地势,从地形之固引入李白对历史的追思,接着感叹金陵为帝都历史己久,其中这几句皆气势雄大,然后赞颂往昔“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鲜明的对比让诗人内心颤动,展现出浓浓的伤感,随即发出“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的悲凉感叹。到这一句为止,诗歌的感情基调发生转变,触目惊心的今昔对比,繁华已逝空留嗟叹,被触动的诗人情感喷薄而出,淋漓尽致而又委婉深沉,基调从宏大的气势转入对繁华不再的哀悼,也到达这首诗感情的高潮!

同样以伤悼为基调的李白金陵怀古诗中还有如下几首:《金陵三首》、《金陵白杨十字巷》、《月夜金陵怀古》、《登金陵凤凰台》等。这些诗无不是在现实与历史的巨大反差下酝酿而出,展现今昔鲜明的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伤和无奈。其中《金陵三首》的“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最具有代表性,成为金陵第一怀古诗。与《金陵歌送别范宣》作于同一时期的《登金陵凤凰台》,不仅是李白少量律诗中的佳作,也是其伤悼怀古诗中比较特别的一首,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评价说:“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忧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特别是《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的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以现实作结,用“日”比喻皇帝,用浮云象征奸佞之徒,表面上是在写诗人自己在六朝古都的金陵凤凰台上因为云彩遮住太阳而无法看见现在的都城长安,实际上是在影射皇帝被奸邪之辈的谗言蒙蔽。想到国家的处境,想想自己如今报国无门,诗人心痛至极,可见“其言皆从心而发”,李白用一个诗人的眼光去感受金陵,对这个弥漫着悲剧性的城市表达着自己独特的感情。但是,在诗人今昔对比的感伤背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诗人蕴藏的那一股自信和豪迈,一股盛世情怀,这也是这首伤悼诗的特别之处。

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怀古诗除了抒发沧桑巨变的历史感,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那就是由史思人,抒发人生的困惑和迷茫,比一般的怀古诗意蕴更深,更能在千年之后得到人们的共鸣。

金陵山水

唐代文人都喜欢漫游,一是与唐朝干谒之风大盛相关。唐人热衷出门远游干谒官员,若得到赏识就有可能取得功名,相比一步步参加取试更容易、更快捷;二是唐代文人多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思想解放。他们喜欢踏遍大江南北,看尽祖国山川河流,乐于结交志同道合之士。身处盛唐的李白也不例外。

李白曾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中吟到“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李白的一生也确实如其所言,走过无数的名山大川流,欣赏过无数秀丽的风景,长江南北、黄河内外,凡是数的上来的名胜李白几乎全都去过,金陵自然不例外。细细数来,金陵的山有紫金山、清凉山、栖霞山、牛首山、九华山、幕府山、汤山、青龙山等,水有长江、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南湖、前湖、琵琶湖等,可谓山呈龙虎势,气势非凡,水如金陵子,柔美秀丽。或许是金陵山水与李白小时候在蜀中秀美的山水记忆重合,总会不经意间勾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李白终其一生的山水游历中,金陵山水是尤其受其喜爱的。

《金陵阻风雪书怀寄杨江宁》写到早上在江宁的朱雀门离别,黄昏在白鹭洲投宿。海月的影子随着江水摇曳,星空将光点撒进城楼;《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写到钟山像一条蜿蜒巨龙将金陵城怀抱,长江岸边座座青山围绕,城边的九道江水汇聚而来,抬头望天,群星遍布,打开窗户便有云彩和蔷薇的幽香飘进来,诗篇末尾更是声称如此佳景不可多得!《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也描写了金陵江上美景和金陵月;《送殷淑三首》中描写了长江、白鹭洲、青龙山的美景;《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李白继承谢朓之辈的山水诗传统并加以发展……

不得不说,李白金陵山水诗意境开阔,韵味悠长又不乏俊逸清新,其中有很多名句值得细细品味,在其漫游山水的日子里,李白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胸怀天下,他善于将自己的豪情融于山水之中,喜欢按照自己的体验来理想化眼前的景物,使景物充满浪漫主义的特色。

李白的山水诗技法独特,思维雄奇,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采,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的新特点,不仅将其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楷书全文,青龙见朝暾。
写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李白亲戚为何“千首湿”?
古代咏史诗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鉴赏专题之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
经典怀古诗词30首:千古兴亡多少事,都付怀古诗词中
作者被李白推崇备至,这首古诗惊艳了岁月,此生至少要读一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