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格律诗拗救对照表》帮你拗救

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
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
[唐]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
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第2、3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例如:[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拗救口诀表

学习格律诗的难点是拗救。其实,拗救并不难,只是不好记忆和记不全。本人在学写格律诗的过程中,根据王力、余浩然、屈红侠、清秋、杨小源、沧浪吟等人的有关格律资料和记忆口诀编制了一个《格律诗拗救对照表》,写诗时对照参考,一目了然,方便实用。

《格律诗拗救口诀》

A式五六小大拗,对句五字是救兵。
B式三拗五自救,一石三鸟真是灵。
C式特殊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D式相应平平尾,偶尔互换也可行。
A式小拗可不救,三字B式不通融。
七言一字最宽松,二字四字须分明。
说明
1、本表若不包括D句式拗救内容外,便是王力《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全部四种拗救方法:
(1)A、对句相救;
(2)B、本句自救;
(3)B、对句相救和本句自救同步进行;
(4)C、特殊格式。
2、D句式一直存在争议,是不多见的拗句(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中,五六字对换变为“平平仄仄平仄平”),过去使用的人不多,承认的人很少。唐朝大诗人李白、孟浩然曾经使用过。李白《登黄鹤楼》“一拳打碎黄鹤楼”,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现在按照马凯“求正容变”的原则,将此句式也纳入了拗救范围,便于在遇到不可替换的固定词语、对仗、为避免三平尾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情况下以尽量不用为上。
来源今日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律诗的拗救与拗救对照表 |《踏春》诗创作大赛通知
诗词格律|第七讲(修正版)
对联平仄规则要求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提高篇(1)律句要避开两个坑
格律诗拗救口诀
格律诗之声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