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散文中篇连载|张恩岱:穿越贫穷的隧道——追忆“六一”屯五十六载奋斗历程(4)

纪实散文

穿越贫穷的隧道(4)

——追忆“六一”屯五十六载奋斗历程

@张恩岱

续上(三)

四、旧貌新颜

从村前的对面山下来,原来几个老队干说,咱们去看叔羽洞的那片耕地吧。说着,带着我从村前那条路,直往里面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要穿过一个隧洞。原老队干潘世才指着隧洞对我说:“这个隧洞叫“叔羽隧道”,这个故事有点长,也很诱人,等下回头再给你讲。”

穿过隧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由两边石山围成的一个山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整个山弄所有的耕地,是一大片土质肥沃的优质地块。张绍贵指着那片地说:“这就是叔羽洞,总共有130多亩。”随后,他边指着对面山脚的那条河流,边把刚才在山上的话接了下去。

这条河流,原来是没有的。每当下雨,山上流下的雨水,还有地下河水位上涨,从岩洞里冒上来的水,来不及从弄口那边泄到龙角河道,共同浸泡在弄里,整个弄就被淹没了。只能等龙角河里的洪水下降后,方能又从岩洞里浸透出去。整洞地被长时间的浸泡着。本来是一片很好的耕地,叫人无法好好地耕种,让人很无奈。

1974年,进结公社在大力开展消灭血吸虫热潮的同时,决定大兴水利建设,要在“六一”村叔羽洞的那片耕地上开挖一条长一公里多长的河流,并在“六一”村叔羽洞那片耕地的上头与龙角河流所隔着的一座石山之间打通一个隧洞(这个隧洞后来叫“送温神洞”),以把龙角河道里的河水分流过来,然后再流到龙角河流洞宁农场河段里去。之所以那样规划,只要是从“消灭血吸虫”与“水利兴修”这两方面去考虑:因为龙角屯那边的地势和叔羽洞那片耕地的地势比较低,并且形成拐弯,每到雨季,一场大雨水所形成的洪水就很容易在龙角屯那一带积聚,在那一带就容易滋生血吸虫寄生在其身上的丁螺;而积聚在那里的水也会从石山的岩洞里?1?3上来,再加上“六一”村叔羽洞的这片耕地周围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共同聚集在叔羽洞,使该地受到淹没浸泡。所以要打通龙审隧洞与“送温神洞”,将从龙审河道流到龙角河以后的河水从“送温神洞”水分流过来,让其流到新开挖的河道里,然后,再流到洞宁农场的河段去,使龙角屯的河道不形成太多的拐弯,使该地带没有太多的积水,不易形成淤泥,就不再有丁螺生成。从而达到既消灭丁螺、消灭血吸虫的目的,又解决了叔羽洞那片耕地在雨季期间被洪水淹没的状态。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1976年又对自结安大队那岜屯到进结公社头布街那段河流进行改直、加深、拓宽的工程建设。以加大、加快从龙角的河流流往下游的泄流量,不要让水浸泡在龙角屯前的拐弯处,不要在该处留下“死角”,这样,既可以达到全面或尽最大的程度消灭丁螺、消灭血吸虫,又可以达到水利建设的目的。

通往龙角河道“送温神洞”的开挖和河道改造工程的上马,当时,公社不仅仅是依靠进结公社“水利专业队”的力量兴建,而是把任务分配到全公社各个大队,调动整个公社的全民力量。那时候这条河道的开挖,不像现在这样,有推土机,有挖掘机,甚至连人力小推车都没有。全靠的是锄头、十字锄、铁铲和扁担、箩筐等。做起工来,他挖土,你挑我铲,当挑的肩膀痛了,挖的手酸了,铲的脚累了,再轮换。每天上工,在工地上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公里多长的工地,那时候虽然穷,人们常常吃不饱肚子,可是,公社领导发出突击上工的号召一下来,就有数千人在工地上,那种场面,没有人偷懒的,人们的干劲,那种“热火朝天”的精神,那很是感人。

在河道开挖的同时,我们“六一”也开始对这片地的土壤进行改造。河道挖好,尽管通往龙角河道的“送温神洞”还没有开通,但是,叔羽洞的这片地已经不再被水淹没那么厉害。这片地就开始给人产出了粮食,一年两造,主要产粮的还是玉米与黄豆。

 
(图为在叔羽洞那片耕地新挖的河道)张光烈摄

1977年,通往龙角河道的“送温神洞”打通后,除了雨季期,下的雨特别的大以外,叔羽洞这片地,再也不被水淹。就是被洪水淹,很快洪水也都会退泄,被淹的农作物,在洪水退撤时,再用手把水泼洗可能在作物上粘附的泥巴或污物,把它扶持回来,也都是有救了,损害不会很大。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六一”人,不论是老老少少,心头那种高兴,是多少代人以来,从所未有的!用那时候,老人们每每吃完饭后,走出家门坐在一起聊天讲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

从此,“六一”,有奔头啰!

事实确实是那样,从1978年开始,“六一”开始每年向国家上交公粮;不再吃统购统销粮,也不再吃回销粮;“六一”人,走出外面,不再低着头走路,而是昂首挺胸。

此时,我注意到,原队干张绍贵说话的声音特别高,特别洪亮。

说话间,我们一伙人已经漫漫地渡到河边——这就是当年公社在叔羽洞耕地上新开出的河道。

大家又驻足在这条长一公里多,宽约五米,深足近三米的河道边。

此时,张光烈同学,指着河道中的一处的一个地方,对我说:“你肯定记不得了,这个地方,那时就是我们进结中学高14班的作业区。”

“作业区我肯定记不得了。但是,有两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件是,那时来劳动时,每天早、中餐合作一餐吃,早上八点钟吃完半斤米饭后,就从学校走到工地,然后做大半天的工,那时候尽管肚子很饿,可是在做工时,没有谁敢偷懒,到下午四点收工走回学校的时候,简直走不动了;二是在走回学校时,为走近路,就选择从原进结淀粉厂“倒崖岗”下面的隧洞涉水走回去,在洞里靠左边有一个通往地下河的溶洞,据说那个洞很深,深至用7根绳子连结着都够不着底,等我们将走到溶洞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人才往后传话'注意,靠右走,前面有一个洞很深’。等我们人走靠到右边的时候,边走边往左边瞄,果然真的看到一个约高出水面90公分且呈半圆形状的一个洞口在左边的石壁处,因有水直冲下洞去,从洞口就有'哗、哗’的水流冲击声的回音,而且在地面深下去的洞的周围也没有什么东西拦起来或设有任何标志。在后来长大了,每当想起那件事,害怕得头皮还一直发麻。所庆幸的是,当时我们走过那里的同学,没有发生什么事。”我像是还边心有余悸地边说着边沿着河道走去,走向他所指的当年我们的作业区。

站在那里,我饶有兴趣注视着。(四)

(未完待续)

【主持人语】张老师这一部关于一个村庄的纪实,窃以为可以给更多的村庄打样,让每一个村庄的人们都重视自己生长的地方,拿起笔来,把这个村庄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下来,让更多人走近村庄,了解村庄,留住村庄。(李承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十大奇特隧洞,云台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个!
[转载]彭泽云: 大西线调水工程及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已穿越最大埋深2012米洞段
饮水思源北段行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突涌水原因及涌水量预测
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