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马|何世强:父亲的老屋(散文)

【作者简介】何世强,壮族,巴马县人,一生守候山清水秀的乡村,与孩子作伴,与大山为友。闲暇之时,喜欢静闻书香,漫步林海,记录心得,偶尔有拙文见报端和网络平台。

父亲的老屋

◎何世强

腊月二十八,回到久别的故乡,看见视若珍宝的老屋已破败不堪,在寒风呼啸中瑟瑟发抖,瓦片哔哩吧啦地往下掉,砸到黑乎乎的灶台,惊飞了孵蛋的老母鸡。我的心如刀割般疼痛,泪水瞬间淹没了双眼,分不清东西南北。

在我们兄弟姐妹眼里,父亲勤劳而节俭,平凡而伟大,富有爱心和担当,凡事都为孩子着想。父亲一生修建五次房子,老屋是第三次,修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们五个姐弟逐渐长大,家里七口人的住宿变得愈发紧张。父亲不得不把原先的三间瓦房推到,在原来的地皮上扩建,修建了老屋。老屋是泥砖瓦房,坐落在一座小山坡高处,坐西朝东,前后空旷开阔,通风好,采光棒。整座屋子一共五间,左右两间用木板围住,分隔成四个卧室,中间三间空着,宽敞而明亮。那是个大工程,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才完工。耗资也十分“巨大”,用尽父亲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外债。但父亲十分开心、骄傲,因为老屋的竣工不但解决了住宿紧张的难题,而且也成为当时全屯最宽敞最漂亮的房子。

我是一个记性好又喜欢怀旧的人。站在老屋面前,往事如潮水般使劲拍打我记忆的堤岸,脑海里涌现一幕幕快乐、温馨、美好的画面。

记忆里,老屋是我们童年的乐园。

小时候,科技比较落后,农村没有电视、电影、手机、玩具等消磨闲暇时光,也没有室内活动场所供人们运动,老屋成为冬天我们锻炼身体的“体育馆”。一到周末、节假日特别是下雨天,老屋便热闹非凡。虽然条件比较简陋,但大家都喜欢来这里玩,玩的内容丰富多彩,玩的方式五花八门。那时我们农村最流行的室内体育运动是打毽子,这个项目男女老少都会玩,其中女孩子最喜欢玩,玩得最精彩。我们家乡玩的毽子都是自己制作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鸡翅膀的毛和刺竹竹笋的外皮制作而成。玩法也不同,不是用脚踢,也不用网拍,而是用手掌拍打,和羽毛球打法大致一样,毽子落地者丢分。我最喜欢看打毽子,因为观众多、热情,运动员激情四射,热血沸腾,气氛很热烈。运动员每得一分,观众都激动得把手掌拍麻,把嗓子喊破。喊杀声、助威声惊天动地,震颤了房顶的瓦片,惊飞了墙洞里的麻雀。记得,小时候大姐打毽子最好,好几年春节毽子大赛都获得冠军,还收获了不少“大奖品”——几副花布鞋垫。对此,父亲经常开玩笑:“都是托东道主的福,哈哈,还是我的功劳最大!”

寒假,天气冷,风大,又经常下牛毛细雨,室外不适宜玩耍。于是,我们呼朋引伴,转移阵地,把运动场搬到了老屋,这时老屋便成为了我们男孩子玩乐的天堂。那时,白天大人都忙着出去干农活,没有作业的我们闲得慌。每天吃完午饭后大家就带上各自最好的陀螺,有些还会带上红薯、芋头、芭蕉等美食,不约而同地来到老屋,把门一拴,里面风平浪静,大家兴味盎然地玩陀螺。一玩就几个小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直到暮色降临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候玩累了,饿了,也会休息片刻,全员围坐在火炉边分享自带的美食。个个狼吞虎咽,欢声笑语四处飞溅,其乐融融。为了玩得更尽兴,我们不断变换花样,有两人单挑,也有分边打的。玩输的人会受到有趣的惩罚:喝冷水、用锅灰在脸上涂鸦……我玩陀螺不是很好,经常受到惩罚。有一次,我被罚连喝了三碗冷水,脸上画了好多怪兽。小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冻得直哆嗦,差点吐,脸上像一幅国画似的,大家看了都捧腹大笑。

夏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斜,用尽最后的余晖染红了老屋。鸟儿在父母的千呼万唤声中叽叽喳喳地飞回了家,渐渐地安静了。这时,刚吃过晚饭的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召唤下浩浩荡荡地向老屋进发,他们在老屋前面的院子里摆起架势,玩“老鹰抓小鸡”、“解放军抓间谍”的游戏。那喊杀声、“枪炮声”震耳欲聋,在老屋上空久久回荡。夜幕降临了,孩子们又聚拢到屋里,搬起小板凳围坐在大人的周围,托着腮帮,津津有味地听爷爷奶奶讲“抗美援朝”、“抗日战争”的故事。这时老屋又变成了“爱国主义讲习所”和思政课教室。

老屋也是培养我阅读兴趣的地方。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农民,书读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我们的读书非常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记得,刚上小学时我语文成绩不好,学了近一个学期还不太会写字,常常把站着的字写成躺着,汉语拼音更是一窍不通。到了三年级,阅读和作文令我十分头疼,每次考试都考得一塌糊涂。对此,我特别苦恼,经常掉眼泪,怀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甚至想逃学。但父亲总微笑着开导我:“有志者事竟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习需一步一个脚印……”以后,每天晚上父亲总陪在我身边,不急不躁,手把手地教我读书写字。为了使我尽快爱上语文,父亲绞尽脑汁,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步骤:听、读、讲、写,奖。每天吃过晚饭,父亲就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武松打虎》、《王二小》、《凿壁偷光》《童第周》等时常萦绕在我耳边,陪我入睡。久而久之,我被故事里的人物感染了,渐渐爱上了语文。这时,父亲乘胜追击,陪我读一些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教我写简单的句子和简短的日记,每当我表现好他还毫不吝啬地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尝到甜头的我更加喜欢语文,成绩渐渐提高。为了提高我写作水平,父亲从培养我的阅读兴趣抓起,逐步加大我的阅读量。从此,他给我讲的故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玩,越来越深刻,给我买的书籍也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我床头的课外书都堆成了一座小山。在父亲的努力下,我渐渐爱上了阅读。夏天父亲的卧室,冬天“客厅”的灶台,成为了我的书房,是我阅读的快乐天地。后来,我也爱上了写作,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至今,我仍有喜欢阅读的习惯,这得益于父亲,得益于心爱的老屋。

受父母善良、乐观、豁达、奉献的熏陶,受父亲所讲故事里人物的影响,我在老屋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老屋是我梦想扬帆起航的港湾。父亲是我人生的引路人,他在老屋里给我讲了成千上万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决定我了人生的航向,影响了我一辈子。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父亲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从前,有一个“员外”(即富翁)富可敌国,生了一个独子,比较难看、木讷,读书少,知识匮乏。为了传宗接代,抱孙心切的“员外”早早花重金给儿子娶了一个媳妇。儿媳妇娶上门没几天就嫌弃丈夫丑、笨,几个月后就分道扬镳了。失去儿媳妇的“员外”非常难过。痛定思痛后,他花大钱给儿子请了一位名师,教儿子读书。经过名师的不懈努力,“员外”儿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学到了不少东西,变得聪明了,还会写诗。不久,“员外”儿子得知前妻找到了如意郎君。结婚那天名师决定带着“员外”儿子前往,看看他的前妻二婚丈夫是咋样,随便检验他的学习效果。他们俩刚进屋,里面的人就一窝蜂围拢过来想羞辱。见此情景,“员外”儿子脱口而出:“狗屎虫,狗屎虫,见我来个个宠。”大家听了又气又恨。在他们就餐时,又有人继续羞辱,只给师徒俩每人一根筷子。这时“员外”儿子又来了一句:“一根桥难得过,一根筷子难得吃。”见此情景,在场的人惊讶不已,觉得他很有文化。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在洞房里的前妻非常好奇,便从门帘缝中伸出脑袋一探究竟。坐在对面的“员外”儿子看到了,便道出了惊人一句:“母猪下塘游,见头不见尾。”前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同时也被前夫的表现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悔当初自己看瞎了眼。“员外”儿子这一趟出行的表现,不但羞辱前妻一番,报了前妻之仇,而且也让人刮目相看,摘掉了自己丑、笨的帽子。不久,上门给“员外”儿子做媒的人络绎不绝,他又娶到一个善良貌美的妻子,生了几个大胖子,两人幸福携手一生。

听完这个故事,我非常敬佩那位名师,觉得老师很厉害,很伟大,做老师很幸福。他们不但可以教人知识,使人变得聪明,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当晚我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决定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做个老师,教给孩子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之后我每天挑灯夜读,孜孜不倦。初中毕业时,我如愿考上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后来成为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

长大后,我发现老屋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大会堂和矛盾调解室。每当家族里有重要的事情,大家都集中老屋商量解决。记得我初中毕业填志愿时,父亲非常纠结,不知给我填报哪所学校好。于是那一天晚上父亲杀了一头大鹅,召集家族里所有大人到老屋吃饭商量。大家都认为做老师好,于是填报了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农村很多人的矛盾都跟土地有关。以前我一个堂哥去广东打工赚了大钱,于是回老家修建新房。在挖地基时,往他叔叔那边多要了半米。被叔叔发现了,叔侄俩大闹一场,闹到拳脚相加、不相往来的地步。后来长辈们把叔侄俩叫老屋里做思想工作,协商解决。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叔侄俩都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向对方道歉,发誓以后一定不再犯傻,大家好好和睦相处。两人又和好如初。

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较忙,我们兄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有春节、七月十四这样重要的节日才能回到故乡,全家团聚。每当回到老屋,和父母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烤火,叙叙旧,聊聊家常,围坐在古铜色的餐桌前吃着父母亲手烹饪的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着父母亲手酿造的土酒,看着父母灿烂得像个小孩似的笑脸,我觉得嘴里甜滋滋,心里暖融融。瞬间拾回了久违的儿时家的味道,悟出了快乐和幸福的含义,深刻理解了:回家是最好的礼物,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经过四十年风雨侵蚀,老屋已经老了,老得面目全非。屋顶的大梁已断成好几节,柱子风化成了蜂窝,横木都被虫子蛀烂,瓦片也所剩无几了。西边的黄墙和南边的大山已坍塌,瓦片、泥砖散落一地,狼藉不堪。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不喜欢喧闹的城镇,一生都待在农村,和老屋为友,与老屋作伴,毕生为老屋守护。如今,父亲已进入耄耋之年,守望了老屋四十个冬夏,不知他还能守多长!如若父亲不在了,老屋又能坚持多久?

望着摇摇欲坠的老屋,看着佝偻着身子的父亲,我又一次泪如泉涌。

【赏析】作者以老屋为根本,围绕着父亲这个核心来讲述父亲对自己家庭的子女教育和对家族重大事件的种种决策,感染到自己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40多年过去,老屋已残破,而健朗的父亲也渐渐佝偻,作者所述,其实也是天下儿女对父辈的感恩和感慨,当儿女过上幸福的日子,长辈却渐渐老去。这种明明知道应该多在家陪陪父母,却又不得不年味尚浓时便要启程奔赴工作地,辞别故乡和亲人的那种甜中带涩的滋味。这样的情份,出身农村的人们都懂,因此想必会有不少共鸣。(李承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涂燃新诗】噢,我的父亲,您在哪儿
民间故事:木匠盖房,在房下挖出玉如意,道士:房子不要留窗户
【金琳小说】世相红尘(连载五)
记忆旅行——简单的快乐 文/赵素娟
【娘家的老宅】/景会苏
推荐 | 陈坤: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