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木雕工匠到工艺美术大师 ——记非遗烫画艺人胡海明

       新春伊始,浙江省兰溪市政府党组成员、分管文广旅的领导方建良,文广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佩秦,兰溪市文化馆馆长方芳专程看望和慰问兰溪烫画——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海明,祝贺他的“画中有诗”烫画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称赞其创作的兰溪烫画作品在全国出圈,成为当地文化金名片,并表示将为他创办烫画非遗博物馆提供便利。

胡海明获得如此褒奖,缘于他51年对烫画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和付出。

木雕起步  初露头角

初见68岁胡海明,1.70米左右的身高,端庄得体仪态,明亮地眼睛炯炯有神,阅历丰富且面带微笑的谈吐,思维敏捷,个性洒脱开朗,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人以懦雅艺人的感觉。1956年出生于兰溪马涧镇蒋坞村的他,从小喜好美术创作,17岁到东阳学习木雕工艺,从事木雕创作11多年。

      胡海明与烫画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烫画曾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后因多种原因,渐渐消声匿迹。”胡海明回忆说,1982年到上海出差,看到有人在筷子上烫画,觉得很新奇,查阅了众多资料后,就决定改做烫画,开始潜心研习少量制作。他利用学木雕的基础,端坐在案台前,琢磨着在木板上用电烙铁烫各种图画,探索出勺、勒、点、擦、白描等手法,注重重在把握好火候、力度,同时还要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型”的功力。反复实践后,一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视觉冲击力,酷似棕色素描的板画问世。创作获得成功,当时这些独特作品不仅在市场上畅销,而且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1985年开始钻研油画、国画、布贴画等。从艺期间走遍近半个中国,并多次得到名师指点,收获不菲。

提起烫画历史,胡海明如数家珍,烫画原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烫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转,逐渐形成几大派系。清代王廷鼎《杖扇新录》记载,祖先匠师曾用烧红的铁丝在筷子上烫画,自从通电后就渐渐改用电烙铁烫画了。

       1994年胡海明在马涧镇骥兴路43号有了自己的新宅,随之胡海明烫画工作室应运而生。从此,专注钻研创新,打破以往烙画常规,把传统的粗简烫法演变为写真烫法,使作品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烙画既能保持中国画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由此,胡海明成为中国烫画艺术创新第一人。2000年10月胡海明烫画作品荣获兰溪市首届旅游商品大奖赛一等奖。2006年9月,的烫画成为兰溪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无止境。胡海明并不停滞和满足写真烫画,针对传统烫画色彩单一等不足,经反复实践,独创了将重彩入微的工艺套色烫画技法,既有油画的立体质感,又有中国画笔墨韵味的套色烫画艺术,在传统烫画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油画与国画的长处,经过烫烙套色和特殊手法处理,以电烙铁代笔巧妙自然的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烫画技术融合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套色烫画。传统的烫画都是根据炭化原理,使用不同烙铁,合理控制温度,以炭化程度表现物象色调,主要为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这些色调在竹、木板上烫制非常精美,但人们文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已显得单调,为继承和发扬烫画艺术,一向酷爱艺术的胡海明对烫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烫出的山川壮美、云海缥缈灵动,其画面生动逼真,动物栩栩如生,能增强立体感、色泽鲜明,永不退色,可永久珍藏。

       2009年10月胡海明被确定为首届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2011年10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称号。11月木板烫画《兰溪地下长河》、《兰溪诸葛八卦村》作品在杭州展出,迅速风全城。杭州出租出视频连续10天转播,令杭州市民刮目相看。

2012年2月,胡海明被评定为金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烫画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6月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马涧镇老街创办了“骥溪书画社”,成为集书画、烫画于一体的艺术沙龙。2021年8月荣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文化示范户。

十年摸索  屡获殊荣

“那时候要到杭州、北京、广东展览,木板烫画运输非常不方便,不能搭乘飞机、火车,只能到义乌坐大巴。”胡海明回忆,参加一次作品展,要带上四五箱画作,光画作的运费就不菲,“那时候去北京,车票大概是500多元一张,三幅画装成一箱,一次就要带三四箱,运费要2000多元。”

为了让作品容易携带,胡海明试着用电烙铁在宣纸、丝绸上烫画,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这一艰难摸索历经10年之久。

“以前手艺人多是在靠椅背、木板上烫画,或者烫制在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工具相对比较粗简。我想在宣纸、棉布、丝绸上做尝试,都不容易。”由于丝绸有皱纹,怎么能烫上精细的图案?这是摆在胡海明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试过不止千次的失败,他想到了先把丝绸装裱铺平,解决平整度问题。

       “学烫画的人不光要会画画,更关键是要掌握好电烙铁的运用方法,一把重的电烙铁大约有两公斤重,创作烫画时手劲的轻重、手速的快慢都有讲究。”胡海明一次次尝试发现,当上百度高温的电烙铁碰上细腻柔软、薄如蝉翼的丝绸,稍有不慎就会烧穿,“有时候烫了十几天,到最后快收尾了,丝绸被烧破,作品就报废了,前功尽弃。”也有很多朋友劝他放弃,“他们觉得烫画不是正统主流艺术,是没有出路的。”

烫画既艰辛又有乐趣。胡海明感慨:3小时创作一幅烫画,在诸多作品中,属于入门级别。“在竹筒上烫画,算是比较简单和粗简的。有的作品,像两三米长的山水画,在丝绸上烫制,一创作就是两三个月。”真正研究出丝绸烫画,胡海明反复多次,才琢磨出一套在丝绸上烫画的技巧。虽然如今制作丝绸烫画得心应手,但一幅作品,也要耗时20多天。2015年5月,他的丝绸烫画《山明水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荣获金奖。2018年4月,丝绢烫画《国宝盼盼》在第八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21年12月授予胡海明中国画艺术创新奖。

勇于攀登  不忘传承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久负盛名的兰溪烫画,传神写意就是精髓。烙绘时,可进行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从而使烫画色泽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与普通烫画作品相比,胡海明更擅长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在传统烫画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油画与国画的长处,经过烫烙套色和特殊手法处理,以电烙铁代笔,既有油画的立体质感,又有中国画笔墨韵味,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烫画技术融合,从而使烫出的画作立体感更强,逼真形象。

胡海明烫画的内容,注重展示毛泽东等伟人和水浒108将等历史人物及兰花女等家乡的风土人情都曾在他的烙笔下呈现。他烫出的老虎、大熊猫、牛羊,毛发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作品陆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种奖项,先后被法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囯博物馆和个人爱好者收藏。

2022年3月18日,央视新闻发布微视频《当非遗遇见诗词》,首位亮相的非遗传承人就是胡海明。视频中,他用非遗烫画的形式,将诗句刻画得惟妙惟肖,通过短短几个镜头,展现了烫画非遗的艺术魅力和烫画大师的精湛技艺,一夜获得15万余浏览量。

今年1月27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场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其中“画中有诗”——兰溪烫画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海明。节目中,他手持200瓦的电烙铁,在圆圆的竹筒上烫出杨柳、春燕、楼阁……最终,一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烫画呼之欲出,让兰溪非遗再次出圈。

令胡海明欣喜的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将烫画这门历史久远的技艺,演变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一门独特艺术的愿望。尽管已出师成名,但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烫画技艺的传播与传承。2021年3月,胡海明以扎实的功底被聘为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兼职教授,旨在让烫画走进高校,让非遗技艺被更多年轻人所了解。而他倾注了心血带出的徒弟,真心喜欢的有20多位,有的已有收获,作品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大奖。这些年,他尝试在兰溪、成都等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兴趣班,传授烫画技艺,让更多人学会这一技艺。

学习烫画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能坚持热爱并投身其中的年轻人不多。胡海明也不讳言,“烫画还是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有时候一干就是8个小时以上,两公斤的电烙铁,举上一个小时,疲劳就要休息一下,不然肩膀也是很酸的。”胡海明自己从艺已经51年,目前的状态,仍是边做边学,“会和精是两码事,要学会坚持,懂得下苦工。”

一把高温烙铁,在竹筒、木板至棉布、丝绸上游走,烫出不同层次与色调,或凝色浑实,或虚实相应,画作传神写意。

心无旁骛的创作,精益求精的作品,胡海明一年也只能创作10多幅,大多被客户收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学会和掌握烫画技艺,使兰溪的非遗烫画能走得更远。”胡海明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功:兰溪烫画
温州民间工艺—黄杨木雕
我是雕刻师
别具一格的竹根雕工艺大师,黄建海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 │ 缩龙成寸的福州软木画
精湛的木雕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