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恨无灵药救先生--乡情紫云--​韦天罡

乡情紫云(2021.第31期,总第258期)

韦天罡

布依族,八十年代末生于贵州紫云,现居紫云。

恨 无 灵 药 救 先 生

202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十三,周一。
单位干部职工周例会散会的时候,已是中午饭点,我还在办公室起草上一年度领导的述职报告,小朵发来微信:“吴鸿老师仙逝了!”短短的七个字,在这本就严寒而缺少阳光的天气里伴随一丝凉意涌上心头来。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赶紧向平时与先生走得比较近的几位老师以及先生生前的挚友或发去短信或打去电话求证,短信如泥牛入海,不见回复,电话也没有人接听。在苦苦煎熬几分钟后,只有江松老师回来电话,说尚不清楚情况。刚挂完电话,兴龙老师回复微信,证实了先生仙逝的确切消息。瞬间,所有与先生生前交织的画面堆向眼帘,一切都仿佛还停留在昨天……

那年我在县城念高中,先生的家就在学校大门口对面,隔着一条街的距离,与先生相识完全因为文学的缘故,或者说是因为文字更为贴切。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的我偶尔写一些同年纪的人看起来十分优美至今看起来却显得十分稚嫩的文字,适逢学校的“山魂文学社”更名,新的文学社取名为“紫韵文学社”,就如改朝换代一般新的文学社组建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年级各班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作文在周考月考期末考中常拿满分的我自然成为科任老师推选加入的对象。那年我刚进高一,青葱岁月里一个偏向文科的懵懂少年就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与“文学”结缘,与“文字”结缘,先生是文学社的指导老师,自然也就与先生结缘。

先生好酒、抽烟,却从未喝酒误事,教学之余好读书,从古代到现当代,从国外到国内,凡是与文学沾上边的书籍先生都感兴趣且阅读量惊人。先生爱惜人才,时常鼓励门下弟子多读书,在他诸多寒门弟子中我是最不成器却又深得先生眷顾的一个。高二那年,一头短发、身材消瘦又品学兼优的施姓师姐因临近高考而辞去文学社社长职务,先生鼓励我让我扛起“紫韵文学社”的大旗。先生说,一个没有文化涵养和文化气息的校园不能称之为校园,校园的本质不是教学生成才,而是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质,使其具有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和睿智的思维,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文学和文化的滋养。在先生的同行都在抓教学成绩的时候,先生一门心思抓文学社的工作,带着我和文洢等几位爱好文学、爱好阅读的弟子拿着每年学校拨给的几百元“出版经费”举步维艰却又乐此不疲地追逐文学梦想,虽然经费少得可怜,《紫韵》校刊在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却没有耽误过每年两次的出版期。说是出版,不过是我们把各班爱好写作的学生的习作交给打印店排版印刷之后,把文章结尾部分有空白的页面分发到各班,爱好美术的同学画出插图,然后再收回由编辑部的几个骨干成员用胶水粘上封面,晾干之后再送到西门印刷厂压平、切边,一本本校刊就是这样出来的。尽管条件简陋,过程历尽艰辛,但每当我们把一本本崭新的校刊成品分发到各班的时候,大家争相抢阅的情景不输当年“洛阳纸贵”的画面。

先生常常在周末自费请我们吃饭,县城老街小巷之中是重庆豆花饭聚集之地,一锅新鲜的豆花,几片五花肉,放在油辣椒调制的红汤中稍微煮一下,再撒点葱花,绿色与红色点缀的白色豆花便是一锅香飘四溢的美味佳肴。在我们埋头吃得不亦乐乎的情境中,先生总会自己倒上一碗本地农家酿制的糯米酒,一边品酒,一边微笑地看着我们,时不时提醒大家“搞慢点、搞慢点,吃完还有”。那时的我们在先生充满慈爱的目光中就像他自己的一群孩子,这种亦师亦父的感情陪伴着我们走过三年孤寂枯燥而又无限美好的高中生活,直到我们都考上大学、都参加工作,都分散在天涯各地、分散在各行各业。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年便宜实惠又好吃的豆花饭已在这座小城消声匿迹,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先生慈父般的微笑却不知不觉烙进了当年那一群懵懂少年的内心深处,在光阴的交错中生长成一道长长的齿痕,伴随一生。

先生常在酒后谈及他年轻时候的逸事,他是当年县级国营电影院还在营业的时候少有的专写影评的几个才子之一,先生文笔清新,因其名中有“鸿”字,便以“江边鸟”为笔名,因居住松林坡下,便自称“松下客”。一次,先生酒后考教我们,以“鸿是江边鸟”为上联,让我们开动脑筋,试着对对下联,我随口答了句“蚕为天下虫”,先生高兴得呷了一口酒,夸我才思敏捷。

先生好酒是出了名的,他刚加工作的时候,兴龙老师在距离县城比较偏远的苗族聚居的四大寨乡一所更为偏远的村级小学执教。一个没有俗事缠身的周末,他带上一壶自家酿的酒到四大寨去看望兴龙老师,两个人从中午喝到晚上,已经接近酩酊大醉之际,锅中无菜,兴龙老师起身去农户家卖了一只大公鸡,两个爱酒之人在醉眼朦胧中把鸡杀了,接着喝酒,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才发现锅中的油汤里还浮着一层鸡毛,想来是头一天的鸡毛没拔净,也不知道他们当时是怎样吃下那只鸡的。

大学期间,我假期每次回乡都要带着在大学文学社出版的期刊去看望先生,也就在那个时候,知道先生已被痛风缠身,严重的时候折磨得先生连行走都不方便,每日靠服药减缓病痛。先生知道我在异地求学之际并没有放弃追求文学的梦想,很是欣慰,与我一起畅论文学,神采依旧不减当年……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决定回到故乡来,回到先生身边,像先生一样将毕生所学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然而,事与愿违,在经历诸多艰难的择业之后最终阴差阳错走上仕途,所幸的是当年“紫韵文学社”的诸位同仁大多已经继承先生衣钵,分散在县内县外各级教育机构。我一直坚信,他们是先生存在这尘世间的另一种形式,是当年先生意气风发许身杏坛的形象,而我却活成了当初自己讨厌的模样。
我以先生门下弟子的身份在他盖棺之前决定去看他一眼,兴龙老师也从几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匆匆赶来,故友突然辞世,留给兴龙老师的除了悲痛,更多的还是那一份无法言说的情感。我终于体会到当年元稹离世后,白居易的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哀痛和分量。一路打听到了先生老家,先生躺在棺材旁,身上已经覆上白布,我没有贸然去揭开,怕惊扰了熟睡中的先生,只是默默地围着他转了一圈,算是在这尘世间与先生作的最后的道别。虔诚上香、跪拜烧纸后,一一见过家人,倾听他们诉说先生因长期大量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导致肺部受损,加之一直没有戒烟,最终患上重度肺炎走的,临走前的一段时间里,与家人的闲聊中先生还时常提及我的名字……

剩有贤名传故里,恨无灵药救先生。先生走了,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后与世长辞。从此,在这争名逐利、熙熙攘攘的尘世间又少了一位慈父般的先生!

2021年1月26日凌晨

紫云梅花书院旁

主办:紫云自治县作家协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文化之精髓《茅山符咒秘本》
奇门遁甲:详解八神
欣赏-唐-李翰---【蒙求--59】
欣赏-现代-潘长宏诗-《上元佳节》
紫禁城里从未开放过的区域之一【冷宫】
欣赏-唐-李白诗-《长干行其二》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