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大地上的教案(2021紫云文艺14)-- 乡情紫云 -- 王安全

乡情紫云(2022.第98期,总第574期)

2021紫云文艺  14


写在大地上的教案

□ 王安全

海拔再高的山都没有人高,因为,山高人为峰。
紫云自治县的海拔最高在哪里?马鬃岭,1681米。它位于五峰街道办青河村。我的主人公就是这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陆国建。
这个从2014年3月同步小康驻村就离开学校的教师虽然已经有六年半没有返过他心爱的讲台,但却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我无意要把陆国建拔高,但他确实把青河村带到马鬃岭山顶。马鬃岭可能会缺氧,但陆国建和青河村永远不缺精神。
陆国建万万没有想到,教书育人20余年之后会当上“村干部”,一当就是六年半。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20年,突然间要改变工作,是会有诸多不习惯,尤其是规律性很强的老师突然到村里去当一个无规律可言的第一书记。
2014年3月,选派同步小康驻村人员时,学校领导第一个就选择中了他。不用多说理由,因为他最合适。从教师到第一书记,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面对天真稚嫩的孩子到面对善良朴实的群众,从单纯的教书育人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村级工作,这个转弯不一定是准确的180度,但一定是一个不小的角度。
“青河”,作为村名,有几分秀美的意境。马鬃岭下确实也有一条青青的河水叫三岔河。一个村与一条河,代表了紫云的山水的特点,一个村与一座山,代表了紫云的高度。然而,从河面到马鬃岭顶峰,落差近500米,“地无三尺平” 是理所当然的事,“人无三分银”也在情理之中。
当老师有实习的环节,让你演练好后才取得教师资格的。当第一书记却是驾上枷档就犁田的角色。陆国建怀着忐忑的心情,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从零出发,真诚地把群众当成老师虚心学习。深入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走访,向大家宣传党的好声音、好政策的同,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到三个月,青河村7个组、405户、1708人全部遍访。青河村的每块田地,每条小路都走周,对村情实际有了底,每家每户的生活状况、收入情况都详细掌握。最关键的是大家都认识、熟悉了他,见到他都是卢老师、卢书记的叫,十分亲热,就像一家人。
“我用满腔热情拥抱青河,但村班子却没有迎面而来。正当我把青河村发展的思路放在班子会议上讨论的时候,没有人感兴趣,突然觉得我不过单相思而已。”那是他刚到村里一个月的时候发生的事。之前在走访中隐约听到一些村民不满的话语,感到一些不满的情绪。认为这些都在正常范围。毕竟,十全十美的班子哪里找。时间越往后,越感到问题的严重。可以说,虽然他融入了青河,但摆在面前还有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班子建设。他刚到村里时,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的问题在青河村都找得到,只是程度不等。班子涣散、干部松散、思路不清、工作不力、办事不公,可以用得上一串否定词。党员年龄虽说不上人数更比牙齿瓣数多,但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已经到找不出年轻后备干部的程度。这样的村支两委,要想带领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本不可能。
找突破口。这样的班子想通过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改变,磨嘴皮也难收到好效果。在一次村班子会议上,一名村干部无故不来参加,我带着村“两委”成员立马上去他家开了一天作风纪律整顿会,对会风会纪,工作作风等约法三章。大家约定,谁无故不开会,会议在谁家开。从此,扭开了班子建设的驱动开关。班子的精神面貌明显提振,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形象得以树立,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汉友支书高兴地说:“现在走在村里面,乡亲们对我都十分的尊重,不像以前爱理不理的。”
种核桃树能致富吗?能!这一问一答只在村班子里形成共识,要树苗栽进土里还有距离。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新寨组。全组集体拒绝。大家态度坚定,不相信种核桃能挣钱。面对此情况,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同心协力,分头工作,包到个人,各个击破。大家深知,如果新寨拿不下,那其他寨子根本不可能同意。从教 20 余年的陆国建终于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他把新寨组拒绝种核桃树的问题当成一堂教学课。他做了一堂课的详细教案。
首先是情况分析。仔细阅读全村对种植核桃树的看法,着重分析新寨组拒绝的原因,以取得对问题的初步的判断。目标是把核桃树种下去。
其次是确定重点。村一班人通过研判,把全村所有农户分成三类,一类是坚决反对的,认为种核桃树时间长,难见效益,几年以后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一类是等待观望的,观村干部的态度,方法和手段,观其它村组的做法。一类是摇摆型的,大家种我就种。
第三是找难点。难点在两个的人身上,一个是小组长班正明,一个是第一类中的态度最坚定者。
第四是工作方法:分头同时进行做工作。两个难点对象,第一书记包一个,村支书包一个。重点对象分配到支部委员和“一队三个人”身上。第三类分配给其他村干部。
通过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村干部的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一是青河村地势虽高,但水资源丰富,土质以黑沙土为主,气候也适宜,适合栽种核桃。二是有政策支撑。栽种核桃与退耕还林的政策可以无缝对接,在栽种经果林的同时还能得到补助。三是把村委对青河村未来的总体规划给村民说清楚,让他们了解大局,认同大局,服从大局。
分头工作一周的时间集中到村委汇总,让人大喜过望。虽然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甚至刁难,但无一例外地接受了种植核桃树的建议。新寨率先带头种植核桃600亩,成为全村的产业示范基地。
趁热打铁,用同样的教案在另外的六个组全面铺开。势如破竹,一举完成核桃树种植任务。全村种植 2500 亩,7个小组农户人均种植面积达1.5亩。
陆国建的教案工作法,在青河村核桃树种植中运用成功后,更增加了他的信心,于是,在其它工作中,只要能用得上教案工作法的地方,陆国建都统统用上,往往得心应手。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能够把一种方法运用到不同的工作中需要智慧。陆国建能把课堂教学用的教案写在大地上,写在他驻村的每项工作中,得益于他长期的善于思考形成的睿智。
而他也在驻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顺。看着乡亲们朴实的笑脸,过往的种种艰辛和付出瞬间烟消云散。但驻村时间太短,还有很多项目、规划仍未落地。他不想自己亲手协调、规划的项目半途而废。经过考虑,他又向校领导申请继续驻村,直到把规划的项目全部落地才离开。
每一次教学结束后都有一个课后分析的环节。让我们来看看陆国建的教案是如何完善的。
不一样的舞台,做出同样的精彩。陆国建当教师是认真的,当驻村第一书记同样是认真的。一路走来,他把青春的一部分总交给学生,把一部分交给青河的村民。当教师让他体会到工作乐趣,驻村让他感悟到大地的胸怀。无论是学生还是村民,都为陆国建的付出给予了殷实的点赞。回想起近三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他收获太多的欣慰。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受到省、市、县多次表彰的村优秀第一书记,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老师蜕变为县委委员、市党代表,成为参政议政的一员,从一个中学的政教主任到电大工作站的副站长。这些欣慰都来自于上级党委、政府对他工作的认可,因有这样一些条件,他的职称突破年限限制,直接晋升中学高级教师5级岗位,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然而,作为一个诚恳、敏锐的村第一书记,驻村六年多来,又有一些接上地气的思考,但是,又不像解数学题那样简单。如果一个方程解出来了,但不是原方程的根,需不需要舍去,他继续写进教案。
因为做出一点成绩,大报小报记者隔三岔五的来采访,问题万变不离其宗问:“这些年驻村取得了哪些成绩,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实事”。可就是没有哪个记者关心过他们的苦衷。
某一天,村里突然停电,大厅里的所有网格长竟然欢呼雀跃。小张操作浓浓的安顺二堡口音兴奋地说:“停电、停网,懒得交表了”。有人甚至把汪峰的《春天里》改成了《表格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表格里,表格里。”这样的感慨包含着一定埋怨和无奈,在这必须高质量打赢的这场战役里,表格是抓铁有痕的载体,举足轻重,是落实“精准”的表现之一,错漏一个字,有一处涂改,整套表就作废,所有的表格都要重填,还得要让群众重新签名,致使很多精力用在填表、开会、完善档卡上,“精准扶贫”似乎变成了“精准填表”!有时工作重心难稳到与群众交谈交流、讲解政策上来。
各级暗访直接进村,有时会遇到群众不配合,吃闭门羹。这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接入户的暗访方式值得改进,因为可能会找不到人,即使找到人,群众不知是干啥的,没有义务如实汇报。有些检查人员没有接触过脱贫攻坚工作,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方法简单,态度生硬。外行检查内行,伤害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挫伤了积极,弊大于利。
“争贫瞒富”是普遍现象。因为贫困户意味着给票子、修房子。因而有装穷、争穷,以不劳而获为能事者。更有通过隐匿财产,夸大困难,大闹村委会者。基层干部掣肘多,手段有限,只能确保符合条件的“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而不敢确保没有“搭便车”现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陆国建对贫困与教育的联系更敏感。诸多原因导致的憨傻痴呆及后天残疾现象,导致贫困在一些家庭“代际传递”。这类群体自理、自救能力差,且弱弱结合的不良婚配形成的夫妻残、一家多残、后代残的情况不在个别,造成整个家庭贫困的恶性循环。
不得不说,驻村干部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责任比天大,权力只有巴掌大;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种豆子的人没有数豆子的多。更有甚者,有的乡镇领导把驻村干部当“丫头、长工”使唤,将第一书记当全拿冠军,而村支书、主任已不知道自己是主人,当起了甩手掌柜。
各种通报中,不是档卡资料不规范就是收入算账不精准,一个小问题牵扯一堆人。诫勉谈话、问责、处分、免职,背上有沉重的负担。路通了、灯亮了、水到家了,有产业、有收入、有奔头了,新矛盾、新问题又来了。边缘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差距拉大,引起农户的不满,党的好政策落实却成了农村新的矛盾源,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危险点。
从陆国建和青河村的身上,我们又多了一份对工作思考的责任。对即将展开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的决策部署、工作安排,如何做到符合基层实际,怎样深入一线调研,用心倾听底层的声音,出台政策怎样才接地气,真正匹配基层,契合实际。
“驻村其实和教书没有太大的区别,要想干出成绩都必须掌握真情实况。教书的时候,想要学生学得好,必须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驻村的时候,想要带领群众致富,就要全面掌握村情实际。”陆国建这样总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结束采访,让我深深的感到,陆国建老师的这本写在大地上的教案详实,有针对性。

主办:紫云自治县作家协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合格?“下课”!小浦镇探索村干部退出机制
薄弱村治理转化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我在杨庄那两年
做好农村工作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6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