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中幽谷“九岭”(紫云村寨情怀4)-- 乡情紫云 -- 王安全
乡情紫云(2023.第9期,总第620期)

紫云村寨情怀 4

山中幽谷——九岭

王安全

九岭——吊脚楼上的村庄。从紫云县城往南出口,经九曲十八弯的甲西坡,再行10来公里就是九岭。九岭坐落在一座高山的半山腰,包括六个村民组,属火花镇,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九岭原名骑龙屯,又名骑龙寨。明初洪武年间的“调北征南”时期,骑龙由于霸气比较重,被朝廷攻打和镇压,后来改叫落坪,而九岭这个寨名是因寨子所在的九岭山而得名。至于“九岭”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布依语,猴子很多的意思。山高坡陡,丛林密布,过去多有猴子出没,时至今日,仍有三五成群的猴子跑到寨上来偷东西吃。另一说是因相邻有很多座山头相互连接,故名九岭。原骑龙寨地理位置雄奇险要,易守难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九岭寨子最初是罗府庭、罗府贤和韦闯带着家人从江西来到山顶定居,道光年间,山顶的人家有七八户。后来人口逐渐增加,山顶居住拥挤,光绪年间才从山顶搬迁到山丫两棵石榴树边。20世纪初期,寨子因人口多,饮水不便,陆续搬到山脚——这就是如今的九岭寨。现在,村里有118户人家,多为韦、罗二姓。

2013年的九岭


九岭属山区喀斯特。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45亩。九岭寨是火花镇所有人居住的地方海拔最高的寨子,寨后有座山头,是九岭之中的最高岭。这座最高岭,山形奇特。寨子几面环山,清凉舒适。在这大山上的村寨最有特点的就是在村寨的另一侧拔地而起的一块大巨石挡住了山风的吹袭,这座巨大的山石基本上形成了一道屏障保护着这座百年的布依族村寨。走进九岭寨,沿羊肠小道行走约100多米,就是一条长约300米,宽约1米,用石头铺成的驿道。九岭建筑是按九官八卦形排列,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房屋与巷道之间环环相扣,道道相通。数百年来,寨中的吊脚楼朽了又拆,拆了又重建,始终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九岭这个布依族村寨,民居都建在斜坡上,上下重叠,左右成排。每栋楼都以木头为框架,用竹子、木条编织的简易墙,上面加盖了一层青瓦。这种建筑结构,最底层用来养猪养牛,楼上两层,中间用来居住,最上层,则是堆放粮食。人口多的人家,在最上一层也有床。这种人住楼上,楼下养牲畜的建筑,大家称之吊脚楼。青瓦,木屋,一层一层依山而筑的阁楼,掩隐在繁茂苍翠的古树林中,每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有上百根木料、上千个榫眼之多。但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九岭工匠从来不用图纸,不用制模,仅凭墨斗、尺子、斧头、凿子、锯子和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对接,梁梁互扣,让一幢幢房子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

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二三十个平方米。屋盖青瓦,木作墙,平顺严密,大方整齐,通风透光;一排三间为一幢,两侧房间前面还设有小巧的走廊和栏杆,各家楼房互不鳞迭相接,每幢都是一个独立的天地。房屋底层有柱有壁,用来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中层住人,上层储蓄粮食等物品。室内,堂屋是迎客间,墙壁往内收缩三尺三,开两扇大门,形成一个立体的“凹”字形空间;前檐下,装有靠背栏杆。立前而视,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翠碧欲滴。正屋里两侧隔为二间分卧室或厨房,侧间设有火坑,这种“干栏”式吊脚楼是沿袭千年的 传统住宅建筑。《太平寰宇记》记载:僚人“悬虚构屋,号'阁栏’”,又叫“高栏”“麻栏”或“葛栏”,均是古代布依话“房屋”的译音。

吊脚楼

房屋局部结构



九岭户籍人口1446人99.9%是布依族。村落中98%建筑都是吊脚楼,村落传统吊脚楼建筑年代久远,均为典型的杆栏式建筑,皆用木头和青瓦建成,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每一栋房屋都是按照阳宅三要顺布建筑,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房和厢房的上面住人,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口或堆放杂物。每栋房屋都是经过工匠师父用全部木材建筑而成。寨中树林茂密,古树参天,主要有金丝楠、白榔、枫香、金钢等树木盘根错节,与石镶嵌,竞相攀争,千姿百态,层层环扣包围,若人进入村寨,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的“迷宫”一般。九岭吊脚楼的基本的特点是:一半实地,一半悬空,悬空是下层三间。走进九岭,寨子里人串户路,小而窄,多是从屋后穿过。天籁般的布依歌声,清新的空气,夹杂着野花,野草散出来的芳香,古树律动的哗哗声,偶尔还有几声牛叫、鸡鸣、狗吠、鸟啾啾,成就了九岭的宁静、安详。寨中的七口古井顺应北斗七星。依稀可见古城墙、老屋基、祭祀台。118座杆栏式建筑物伫立于茂密的金丝楠、白榔、枫香、金钢等树林中若隐若现。寨中的鸟语声、织布声、鸡犬声,声声相映。寨脚一条清晰的小河长年奔流不息,正展示着它艰辛并快乐着的心声。“爱情树”“乐桥”“马蹄粑”“九岭飞石”“九步路”“神泉”“神洞”向世人阐述九岭历史演变的故事。



九岭寨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里传承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风情。

祭山神: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历史悠久的扫寨驱邪、祭祀山神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九岭人要杀猪宰鸡祭祀山神、水神、寨神,时辰一到,村寨各进寨路口插上禁入标志,外人不得进寨,保持村寨安宁肃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在祭祀活动中,村民用龙竹建一寨门,门上挂着沾有鸡血和鸡毛的草索,索间扎木刀,以示寨门有兵把守,邪恶不能入侵。随后,布依摩师一手摇师刀,一手持大刀,口中念念有词到各家各户去“驱鬼”,扫寨队走家入户把妖魔鬼怪悉数赶除,使寨内一年四季吉祥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活动一开始,先将 牛或猪宰杀,各家各户将预先备好的钱纸拿去沾上牛的鲜血,预备以后拿去挂在田中或地头,说明此份田土已有人管辖,野鬼不敢侵占,病虫诸灾不敢入侵,保证粮食丰收。随后人们点燃香火和蜡烛,石桌上摆着花米饭等祭品,寨老站于山庙前台阶上祈告山神保佑,宣读神灵的告诫和村规民约。在征询并统一大家的意见后,每人要在庙前跪下承诺不践约、遵村规,否则将受到山神的惩罚。

“三月三”祭山神

五色糯米饭: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是九岭人喜爱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九岭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每年四月八、六月六等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用以祭祖祭神之兼作赶歌食用。这一习俗沿袭久远,早在唐代,杜甫就为五色饭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佳句,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五色饭制作是将优质糯米洗干净,然后染以从红蓝草、黄饭花、枫树叶、紫番藤提取的彩色汁液,再放入蒸笼中蒸熟,做成红、蓝、黄、紫四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合成五色,艳丽多彩、清香四溢,既有益于人体健康,亦象征生活美好、多彩。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家人、戚友、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其乐融融,色香味情一体,自然特别鲜香。如今,五色糯米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已经成为了一种仪式,一种象征,一种习俗,已经成为了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到达“无五色饭不成节”的境地。

布依古歌:是九岭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完善的,有双人对唱或多人对唱。布依古歌从古至今一直活跃在九岭人的生活中。重要节日、婚丧家聚、乔迁祝寿等场合。走进九岭布依古寨,不仅能听到布依古歌,而且还有唢呐、四胡、木叶、笛、箫,吃饭时有祝酒歌,晚上有篝火晚会。身着布依正装的全村男女老少与前来的客人手拉手,围着点燃的篝火边唱边跳,激情互动。

走在村中,偶有扎着白纸、骨头、竹刀的草索拦路,不必见怪,那是一种风俗,在九岭,凡是儿子未满十二岁时,都要请“老磨公”(相当于巫师)进行“解帮”(祈福),是祝福后代平安的象征。祈福后男孩就成了男人。其实这不过现代人的成人礼仪,只不过九岭人认为十二岁就应该成年而已。

九岭的地理劣势也是优势保存着两个品牌特产。

山地精灵——叫叽马。九岭保存着中国矮马中一支古老优秀的山地自然矮马品种,人们习惯称为叫叽马。它个子矮,腰身短,头直而方,耳小而立,领凹宽,头颈结合良好。毛色以栗、骝色为主,外表清秀、体质结实、行动敏捷,耐力好,比英国等其他人工培育的矮马优秀,适合九岭这类山地地理环境。由于其数量稀少,显得尤为珍贵。史载,叫叽马在古夜郎国时期就有,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叫叽马就作为作战工具之一。由于建国前的历代战乱,各地叫叽马种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而紫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双重闭锁,使叫叽马这一珍稀 物种得以保存。

夏季酥果——冰脆李:就像离开茅台这个特定的环境就出不了纯正的茅台酒一样,离开九岭山下特殊的湿热气候造就了远近闻名的火花冰脆李。与外界的冰脆李相比,火花冰脆李皮薄肉脆,味甜汁多、肉质致密、酥脆爽口、有清香味、无苦涩味,果内中空,有透明晶状物,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钙、铁和多种氨基酸,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已注册商标。

九岭留下的遗迹讲述着他们生活的历史。

在九岭山驿道中部的石岩上,一条石头堆砌而成的古驿道向寨外延伸,至今仍然保存一段约长800米,宽1米的石梯路。古驿道的石壁上雕刻着文字,虽已经模糊,但依稀能辨认,文字记载着这条驿道修建于清道光十一年,由78户人家集资所修。铺设路面的石板如今已变得非常光滑,它见证了九岭人用了多少足迹来丈量着生活。也难怪,周边三面为悬崖,人们进出,都要从这里走过。

古驿道

山顶的石墙,没有砂浆,更没有水泥,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然完好地守护着九岭山民。为了抄近路,走捷径,古老九岭人硬是在山腰穿了一个洞就作为便道。这在几百年以前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时代,通过穿越时空,可以再现村民徒手凿岩的辛勤劳动场境是多么的悲壮。

梯驿道的尽头是一棵需要三人合抱才能抱住的桹树,村民把它当为风水神树。桹树旁边,有两棵大石榴树。不错,从树的年轮可以知道,它们一直护佑着九岭人衣食住行平安康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神。

参天古树



如今,从火花到九岭全是硬化路,2015年,县政府投资通了青石串户路,更方便了路人行走。开通有线电视和移动机站,增强了九岭与外界的联系。有村卫生室,可以就近求医看病。九岭的民居仍然是干栏式建筑,只零星的几橦砖混权当点缀,村民外出务工挣来的钱多用于发展生产,却没有像别的地方那样投入在建楼房上。村民们坦言,为了传承九岭民俗风情文化,保活态样式,他们会继续坚持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民族】—布 依 族
坝盘之美:一颗藏在深山待人识的璀璨明珠
贵州12个村寨,美成世外桃源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
九岭
布依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