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彤解读《三字经》36

沙彤解读《三字经》36

沙彤编

今天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原句】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释字】大戴,姓戴,名德。小戴,姓戴,名圣,戴德哥哥的儿子。注,指注释、注解。礼,指得事之体。记,因为《五经》皆圣人亲制。此书皆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与后儒纂述先圣之言而成书,故称之为“记”,而不称之为“经”。述圣言,指讲述的都是圣人说过的话。礼乐备,将“礼”“乐”之事讲得十分完备。

【解读】

《三字经》里“大小戴,注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出生地均为成安(今河北邯郸成安)。都是西汉经学家后苍的弟子。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其中,《大戴礼》先由子思作《中庸》,公孙尼子作《缁衣》;汉文帝时,有博士作《王记》,于曲台殿定《礼记》,共有一百八十篇,名曰《曲台记》。后苍传于梁国戴德、戴圣叔侄二人,戴德删为八十五篇,名《大戴礼》。另据史粒子记载,戴德,字延君,祖籍梁国甾县(今安徽省砀山县),后定居于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乡义)。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曾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述编撰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今残。

《小戴礼》的作者戴圣,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三人苦心钻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戴圣的最大贡献是在叔叔戴德已删改完成《大戴礼》八十五篇的基础上,再进行删改成四十六篇,史称《小戴礼》。

自《大戴礼》《小戴礼》相继成书之后,又有儒士增加了《明堂》《月令》《乐记》等,成了四十九篇,《大学》《中庸》亦附于篇后。至元代,儒士陈澔注为《礼记集说》。此后,《大戴礼》便不再流行,惟《小戴礼记》列入《五经》篇目。

大小戴生前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唐时称“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附:名言警句:

1、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2、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3、富润屋,德润身。

5、仁者莫大于爱人。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8、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11、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1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15、不食嗟来之食。

16、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7、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

18、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兽。

19、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20、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21、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2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3、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4、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

25、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2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27、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8、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9、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0、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1、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33、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34、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35、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3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37、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3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次对“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句解读分享。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议论部分仅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心书法】《三字经》择句:大小戴 著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阳货篇》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思想体系
《十三经》语录选读 (依仁山人空间)
《中庸》注释(三十四)
孔子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