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河“红枪会”的历史壮歌

沙河“红枪会”的历史壮歌

 作者:沙彤

说起“红枪会”,现在60岁以下的人,多数会感到陌生,但对于70岁以上老人,也许他们会从父辈的口耳相传中略知一二,但真正能说出子丑寅卯的人,还真的没有几位。今天,笔者就带你跨越历史,领略一下清末民初,活跃在沙河县红枪会的一段悲壮历史。

研究红枪会,必须上溯到元代末年发生在冀南永年县境的一起轰动全国的“红巾军”事件。红巾军首倡者或曰发起人名叫韩山童。韩之原籍栾城,祖父因传播白莲教而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1341),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挖河时,发现一只独眼石人(疑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民间正在广泛流传“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该民谣由此得到应验。当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县白鹿(路)庄聚众三千,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戴韩山童为明王。不久事泄,韩山童被害,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刘福通突围。红巾军的战火从此燎原冀南、鲁西、豫北各县……“元至正十八年(1358)四月,起义军田丰陷广平路,退保东昌(今山东聊城),诏令元帅方脱脱以兵复广平……”

上述一段史话,引自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永年县志》。从该史料中,我们已能清晰看出红巾军与白莲教有着上下传承的关系。

白莲教是中国一支相对古老的民间宗教,史学界一般认为发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弥陀净土法门,相传得名于东晋和尚慧远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建立的白莲社。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对慧远和尚及其白莲社的活动情况不甚了解。大约唐朝中叶,史书上才出现一些零星记载。所以,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白莲教创立于南宋初年,创始人茅子元。因话题扯得太远,笔者不再赘述茅子元的故事。

清代白莲教——(网络载图)

收笔回来,再说红枪会是否与白莲教的分支——元末明初的红巾军有着必然联系,也因缺乏正史记载,笔者暂且不去妄断,但难以否认的是,自元末明初红巾军起义失败之后,历经明清两个朝代,甚至延续到民国时期爆发抗日战争后,冀南、鲁西、豫北这片土地上便出现了各种民间会道门现象。比如源自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天门会、源自于山东寿张县(今阳谷东南)的红灯照、义和拳和盛兴于河北广宗、平乡一带的义和团,还有冀南一带的黄沙会、白枪会、收元教会、真武道等,这些民间会道门的根源大多与元末红巾军或再往前追溯到的白莲教有着藕断丝连关系。

清朝末年,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冀南各县的红枪会与其他会道门一时泛滥各地,或骚扰官府、或抢掠富豪、或祸乱百姓,当然,也有杀富济民,护村防匪的功德。关于这种现象,已散见于沙河、永年二县(市、区)及冀南、鲁西、豫北多个县(市)的地方志记载(仅以沙河、永年为例):

——清顺治元年(1644),教匪张豪者,自称收元祖,附闯贼李自成谋为不轨,屯兵顺德府,闻闯兵败,率其部五百余人窜入沙河之西山。(见民国版《沙河县志》)。

——清乾隆十八年(1753),沙河县东北流村民王会,在沙河、邢台、南和、内丘、任县、武安一带组织收元教会,入会者男女杂处,燃香默坐,官府以有伤风化为名,将王会逮捕,八月在邢台处决(见1992年版《沙河市志》)。

——清嘉庆癸酉(1813),栾卸村民李上魁、王树等习天香教,蔓延数十余村(见民国版《沙河县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拳匪起,以仇教为名,大肆焚掠(见民国版《沙河县志》)。

——民国十六年(1927),春,冀南一带闹起“红枪会”,各县农村会道门涌起。大名、邢台、永年、沙河等地学校先后停课。军阀将会道门首领收买,封官。编地方武装为“自卫团”(见2002年版《永年县志》)。

——民国十六年(1927),会匪起,名目最夥,勇悍以天门会为首,黄沙、红枪、大刀等会次之。邑西又有真武道与天门会互相残杀,莫能制止,县属冈冶、上申庄、白错等村均被焚劫……是年冬,奉军至,除夕围会匪于三王村西之公孚煤矿歼焉(见民国版《沙河县志》)。

民国十六年(1927),白错村成立红枪会,郝政钧为首领(摘自郝志军主编《白错村志》)。

民国十六年(1927)七月,周庄天门会首韩占彪、韩占虎兄弟二人,联合其他村天门会、红枪会成员,一度攻占沙河城,赶跑了北洋政府任命的沙河县知事龙兆乾,并活捉了师爷……(摘自韩新民主编《韩氏宗谱》)

……

笔者不厌其烦例举史册上的会道门资料,目的是想让史实证明清代至民国时期,沙河、永年两县会道门猖獗与地方治安混乱之情状,同时,力图探究沙河县“红枪会”之起源。

红枪会——(网络截图)

红枪会——(网络截图)

 

根据永年、武安等地方资料记载推断,沙河红枪会极有可能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当时,以白莲教或红巾军为导火索的民间会道门,在鲁西、豫北、冀南甚至晋东南这片诺大土地上已经风起云涌,形成燎原之势。红枪会、白枪会、黄沙会、天门会等民间宗教组织,犹如过江之鲤,相互厮杀、抢占地盘、绑票讹财,或对抗官府,杀富济贫。而在这些纷纷扬扬的会道门现象中,沙河红枪会却不同于其他民间帮会,而独树一帜,展示出巨大的进步魅力(但并不排除其信徒中也有“恶”的成员)。

沙河县红枪会总头领名叫尹万贵,原籍今蝉房乡小汗坡村。出生于1886年。民国十六年(1927),在本村建立“红枪会”。据尹丰海编著《小汗坡尹氏家谱》记载,尹万贵时任“团长”。考《永年县志》所说“大名、邢台、永年、沙河等地……军阀将会道门首领收买,封官,编地方武装为“自卫团”之语,尹万贵当时所任“团长”,应为乡或村庄的“自卫团”。不久,尹万贵将红枪会发展到三个营,其中“一营(驻小汗坡)、二营(驻石盆)、三营(驻渡口),共有百余人,杀富济贫,护村防匪”(《小汗坡尹氏家谱》语)。

小汗坡村貌1(李自岐摄)

小汗坡村2(李自岐摄

沙河市蝉房乡小汗坡村街道(李自岐摄)

就在尹万贵组建“沙河红枪会”当年的十一月,曾率领红枪会成员联合三王村公孚煤矿工人,发动了震惊顺德府的“公孚煤矿矿工暴动”,“赶走了资本家”(《沙河市志》语)。但由于缺乏先进思想做指导,在年底除夕之日,便遭到流窜进沙河境域的奉军的围歼。沙河红枪会伤亡惨重。尹万贵侥幸逃脱,率残部潜入西山,伺机重整队伍。193710月,侵华日军的炮火燃烧到沙河县城。这时的尹万贵已经重新组织起红枪会众近三千人。尹万贵任总团长,下辖三个团。其中一团驻石盆,二团驻孔庄、三团驻柴关,这年,沙河红枪会旗帜鲜明地亮出“除奸惩恶,抗日保民”旗号(采用《小汗坡尹氏家谱》语意)。

尹万贵组建红枪会时用过的水井(李自岐摄)

尹万贵组建红枪会时用过的石碾(李自岐摄

据《小汗坡尹氏家谱》记载:1938年农历二月,日军一个小队窜入小汗坡村,尹万贵率红枪会三百余人,高呼“刀枪不入”口号,手持大刀、长矛将日军赶到南山上,“南坡岭”战斗持续了一晌午,砍死日本兵3名,红枪会人员越来越多,乘势追击50里,鬼子逃窜到渡口村东。此役使红枪会威震沙河。

因为红枪会高举了防匪盗、反恶霸、抗官兵、抗捐税,反对贪官污吏”的进步旗帜,并自发投身抗日救国的革命洪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农民利益,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由此引起中共中央北方局委(网络上说“区委”)的高度重视。北方局委研究决定,派出党员干部深入红枪会,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和收编工作。《中共沙河党史资料》第二辑,刊载有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队长张贤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等)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曾描述了团结和说服沙河县红枪会的一段往事:

“……如渡口和渡口川一带的红枪会,开始他们很不信任我们,我们就跟陈绪等同志去做他们的工作,向他们详细介绍我党的抗日政策和纲领,并给他们指明抗日救亡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诚心诚意提出:为了抗日我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红枪会在正义的感召下,开始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八路军。一次,某杂牌军因为渡口川红枪会率众抗粮抗捐,而朝红枪会开枪的事,激怒了红枪会人员。许多红枪会员举着长矛大刀冲向杂牌军。为了避免红枪会人员伤亡,紧急关头,八路军干部陈绪同志上前拦住了红枪会员们。“杂牌军抓捕了陈绪,并哄骗群众只要让他们带走这个八路军,他们就不再来渡口川要粮了”。红枪会成员识破了敌人阴谋,“举着大刀、长矛高呼口号'放回八路军,不放我们就要拼到底!’杂牌军害怕事情闹大,乖乖把陈绪放了回来……”张贤约回忆说:“有一次,我到总部开会,路过石盆村时被红枪会查住。我说,我们是八路军,抗日的队伍,你们也是抗日的,咱们是朋友。他们一听说我们是八路军,就高高兴兴地让我们过去了。并派人给我们带路……”(摘自《中共沙河党史资料》第二辑,张贤约撰《一二九师先遣支队在沙河县》)。

位于小汗坡村的沙河县红枪会总部(李自岐摄)

位于小汗坡村的八路军129师储粮洞口(李自岐摄)

位于小汗坡村的八路军129师储粮洞内部(李自岐摄)

1938年冬,沙河独立营营长周金铭找到总部设在小汗坡的红枪会总团长尹万贵,经过谈判,尹万贵宣布解散了红枪会,把大刀、长予等武器交给县、区游击队。原参加红枪会的大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到舍身救国气吞山河的抗日战争。尹万贵为表达忠于共产党八路军的决心,先后将儿子尹加福、侄子尹加聚等青壮年送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参加了抗日工作……

2021年58日写于沙河方圆斋

小汗坡村北的秦王湖水域(李自岐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取缔反动会道门
邹东凤凰山惊现“摩崖石刻”
老南阳的帮会江湖!
沙河公园秋日印象[七律]
商姓村落(61):江西九江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坡村商家洼——编辑/商氏资讯公众号
轩辕黄帝本氏后裔,至今居住在迁安这个村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