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次布匿战争7:论持久战
userphoto

2022.07.17 江苏

关注

上一集我们讲完了大名鼎鼎的坎尼会战,罗马几乎被团灭,而汉尼拔则凭借此战奠定了自己“军神”的地位。

而第二次布匿战争也由此作为分水岭,进入了战争的第2个阶段,战略相持。

不出所料的是,很多我的老粉丝们在看完坎尼会战后,给我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迦太基打成这个样子到最后居然还能输,完全无法理解。

说实话,有这种感觉很正常,我第一次读这段历史也是同样的感觉。

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了解读者心中的那种困惑,所以今天开始,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为啥罗马被打成这个屌样还能挺过去,而为啥迦太基在抓了一手好牌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打烂。

当然今天的分析也只是抛砖引玉,给大家大概勾勒出这里面的主要逻辑,看懂了这个逻辑,再看后面的故事,就会清楚很多。

一、罗马真正的实力

坎尼会战,加上前面汉尼拔刚进入意大利的三战三捷,短短2年下来,罗马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前后一共损失了15万人,其中同盟国士兵大概3万人,剩下的全是罗马人,大家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罗马几乎所有的青壮年战斗力都被灭了。

算一笔账就明白了,根据塞尔维乌斯改革留下的制度(王政时代6:塞尔维乌斯改革),只有拥有罗马公民权的人才能够当兵打仗,按照这个规定,当时整个罗马共和国,拥有公民权且年龄符合征兵标准的人大概在75万,但是请注意,这75万人并不全都适合上战场,中间还包括了上了岁数的老兵、刚刚招募的新兵以及转入预备役的退役人员,而两年内汉尼拔在意大利境内四战四捷,干掉了12万罗马正规部队,这个数字占到了罗马可征募人数的1/6,这1/6可都是实打实的青壮年劳动力,这12万人个个都是当打之年的棒小伙,就这么被汉尼拔灭了,剩下的那些不是新兵蛋子就是老兵油子,还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很多读者认为罗马被打成这副屌样,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说实话,当时的罗马人也弥漫着恐慌,而罗马的对手汉尼拔,内部也有很多人有同样的观点,所以坎尼会战以后,有人就建议汉尼拔趁着军心可用趁热打铁,直接进攻罗马。

但是汉尼拔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现在的形势虽然对他有利,但这都是表面文章,罗马真正的根基并没有动摇,罗马依旧强大。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来了:罗马哪来的底气这么牛掰?而汉尼拔为什么在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后,还会如此忌惮罗马?

答案是:因为罗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

清楚这个问题,那还得请大家回去翻翻我们以前的文章(走向共和3: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罗马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通过各种手段,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联盟体系,而这个体系让以罗马为中心,同盟国、自治城市、行省、殖民地作为外围的联盟体系,等于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乃至地中海周边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圈”,而这个朋友圈,正是罗马真正的底气所在,而这也是汉尼拔真正害怕的地方:罗马虽然被打残了,但是朋友圈还在,罗马的盟友体系没垮,罗马就还有续命的可能!

坎尼会战之后,罗马的很多铁杆,比如北方托斯卡纳地区和伊特鲁里亚地区的城邦,这些都是罗马在王政时代就和罗马走到一起的老朋友,在得知罗马吃了这么大的败仗之后,纷纷送来了黄金、军粮和部队,以此来表示自己的立场。而罗马此时的做法相当有大哥腔调:他们留下了部队,因为他急需补充兵力,但是把黄金退了回去,绝不因为自己是大哥而占小弟们的便宜,而对于那些军粮物资,罗马按照市场价格统一购买,不会因为自己处境困难而心安理得地吃白食。罗马的这种做法确实相当有气度,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没有罗马这种胸襟和气度,罗马人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如此牢靠,小弟们更不会如此忠心耿耿,没有这种大国风范,在面对汉尼拔如此巨大的外部威胁的时候,罗马的联盟体系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凡事总有例外。既然有的小弟选择一如既往支持大哥,那就由小弟见风使舵。坎尼会战后,确实有一些罗马的盟友当起了带路党,投奔到汉尼拔这边来,比较重要的比如有罗马在西西里岛上的盟友叙拉古、在希腊的盟友马其顿、以及在意大利半岛上的重要海港城邦卡普兰和塔兰托(请记住这些名字,后面他们还会有出场,而且戏份还挺重)。但是这些带路党数量太少,不足以动摇罗马的联盟根基。绝大多数小弟和跟班儿选择坚定地站在罗马大哥一边。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虽然明面上被汉尼拔打成了猪头三,但是罗马人的基本盘并没有动摇,罗马人还能咬牙坚持下去。那么反过来,汉尼拔那里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光芒四射,因为他所有的胜利都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骨子里汉尼拔所面临的却是严重的战略困境。

此话怎讲?

二、汉尼拔真正的软肋

其实简单来说,用一句话就能总结汉尼拔的困境:罗马人的强项正是汉尼拔的弱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心的读过我前面的文字,在描述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过程中,我对双方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我给出来的称呼是“罗马”和“汉尼拔”。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里面有啥不对的地方吗?

罗马是一个国家,而汉尼拔只是一个人,这两边根本就不对等嘛。

如果你感觉出来了就对了,这就是汉尼拔的软肋。

如果说罗马人是一群人在战斗,那么迦太基这边就是汉尼拔一个人对抗全罗马。

听着是不是挺搞笑的?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找死吗?

但是,这就是事实,汉尼拔就是一个人在战斗!

大家回想一下前面的文章,我曾经和大家重点分析过迦太基国内的基本情况(第二次布匿战争1:迦太基是个怎样的国家),结合汉尼拔现在的处境,能看得出来这句话绝不是玩笑。

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汉尼拔带领的军队是从西班牙带过来的,那么为什么汉尼拔的兵来自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本土?答案是因为汉尼拔所在的家族和迦太基本国的掌权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才有了汉尼拔家族出走西班牙,开辟自己的独立王国的故事。也就是说,汉尼拔对罗马宣战这个事实,其实在迦太基本国内部并不是大家都赞成的,因为如果大家都赞成,应该是迦太基举全国之力和罗马干架,但是现在,从开始到现在,你能看到的全是汉尼拔动用自己家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罗马宣战,外行看汉尼拔的行为,觉得汉尼拔就代表迦太基,但实际上,汉尼拔的行为撑死了只是他这个家族的态度,迦太基本土真正的掌权派对于和罗马开战的问题,其实没那么积极。

知道了上面的背景,就能知道汉尼拔的软肋在哪里了:出于迦太基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迦太基本土对于和罗马开战并不看好、也不赞同,这就造成了汉尼拔在罗马大杀四方,而迦太基国内看戏的多,出手的少。逼得汉尼拔只能动用自己在西班牙的资源来支持战争,于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逻辑就变成了汉尼拔一个人单挑整个罗马联盟体系,这实在非常讽刺。

更严重的是,由于上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的被动处境。

因为汉尼拔是客场作战!

尽管汉尼拔天纵奇才,手下兵源的质量也看成一流,但是架不住你在人家的地盘上作战,人家毕竟是主场,你是客场,这里面不可避免就会有很多军事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汉尼拔一个都解决不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主战场是在意大利半岛,对于汉尼拔来说,这叫孤军深入,这在军事上是非常凶险的事情。由于迦太基本土只看戏不出手,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孤立无援,他要维持战争开销就只能逼他自己想办法,而汉尼拔能想到的办法无非两条,一是西班牙本土的资源,二是就地解决。但是西班牙的资源毕竟远水不解近渴,况且西班牙此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后面会有详细讲述),所以留给汉尼拔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在意大利就地取材,以战养战。那么问题来了,意大利本土的资源能让汉尼拔维持一支5万大军的粮草后勤吗?

这就要看,意大利半岛上这些罗马的小弟们愿不愿意背叛罗马,投靠汉尼拔了?

愿意吗?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有人愿意,但人不多,大多数还是坚定选择和罗马大哥站在一起,这样一来,汉尼拔就非常被动了:国家不给力,自己的地盘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战争规模,而现在自己又是客场作战,想搞点统一战线、分化拉拢的把戏,效果也不好。这些问题,都不是坎尼会战一场大胜利能够解决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已经看出来我想说什么了:汉尼拔真正的麻烦不是在战术层面,而是战略层面。虽然汉尼在战场上拔风光无限,但在战略上,汉尼拔的处境相当不妙:孤军深入,后援乏力,这就造成了汉尼拔在战场上的优势无法转化为锁定战局的胜势,在这种处境下,第二次布匿战争与其说是罗马和迦太基的战争,不如说是汉尼拔一个家族对一个国家的挑战,勇气可嘉,但是结局注定悲催。

风光背后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三、姜还是老的辣

我们花了点时间分析了两边的优劣势,其实对于这些逻辑,汉尼拔和罗马人心中又何尝不清楚?这就是汉尼拔坚决不肯攻打罗马城的原因,因为他知道攻城难度很大,就算打了下来,就凭他现在的战略处境,罗马城也守不住,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找个开辟个稳定的据点,稳住阵脚再说。

所以坎尼会战之后,汉尼拔率领大军一路往南,来到了意大利半岛“鞋跟”的地方,拿下了重要的海滨城市卡普兰和塔兰托,算是献给自己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

汉尼拔能看出来问题的关键,罗马人也能看出来,而罗马人的对策,则是他们又一次请回了老将军费边。

等等,你说啥?又?干嘛要说又呢?难不成还有上一次?

没错,确实有上一次。

这个费边,全名叫做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他来自罗马城内顶级贵族之一的马克西姆斯家族,当时已经60岁了,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其实这个人和汉尼拔是老相识了,大家还记得前面的萨贡托事件(第二次布匿战争3:汉尼拔登场)吗?这是汉尼拔刚刚接手家族后搞出来的第一个大事件,萨功托向罗马求救,而罗马派去西班牙和稀泥的人就是这个费边。当然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汉尼拔没鸟罗马,费边这个稀泥没和成功,萨贡托事件也就成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索。

等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在意大利境内三战三捷时,罗马人觉得顶不住汉尼拔的攻势,就启用了费边担任独裁官(独裁官这个职位,到了后面凯撒时代会有专门讲解),让他全权指挥军队。当时的费边就极力主张汉尼拔打仗太牛逼,跟他正面硬刚会死得很难看,所以他就提出要用拖延战术,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着急,利用汉尼拔孤军深入的特点和他打持久战,慢慢拖着他,直到把他活活耗死在意大利半岛为止。

这个战争思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当时,这个战术就意味着罗马人要花更多的钱,死更多的人,丢更多的土地,吃更多的败仗,而且还需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果。

可想而知,和当时被打得气急败坏又不肯低下骄傲头颅的罗马人推销这套战术,罗马人会是个什么反应。所以费边这个最高独裁官当了没多长时候就被罗马人炒了鱿鱼,因为这种战术实在太TM憋屈了,罗马人受不了,也等不及,要求速战速决。

速战速决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罗马在坎尼被揍了个鼻青脸肿。

被现实毒打过后,罗马人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做“ginger还是old spicy”,于是这一次,他们真心实意的请回了费老爷子,而且罗马人保证,这一次全听老爷子您的,您老说啥就是啥,我们一定照单全收,绝不逼逼。

这就是人性,非得吃足苦头才会幡然悔悟。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骄傲的罗马人终于知道谦卑了,而且知错能改,无所谓面子不面子,这是好事,也是后来罗马能够反败为胜的重要气质。

而费边老爷子也不计前嫌,很痛快答应出山带队,而他掌权过后推行的仍然是他那套拖延战术:不和你打正面,专跟你玩消耗。你进攻我就撤,但是你撤退我就在后面追击;你想休息,我就专趁月黑风高上你基地去慰问你,你想烧杀抢掠补充物资,我就发动盟友坚壁清野,连个毛都不给你留下;你想要进攻大城市或者建立根据地,我就命令重兵把守或者大兵团围堵……,总之绝对不和你正面开战,但也绝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在我的地盘上开荒。

不得不说,这一招相当厉害:费边这个老狐狸在刀口上滚了一辈子,一双眼睛早就练得狠辣无比:汉尼拔的弱点和罗马的优势他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的这套“拖延战术”算是精准打到了汉尼拔的七寸上:你汉尼拔再牛逼也不过是一个人指挥一支军队,而且由于缺少后援,打仗就跟踩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我罗马一个人干不过你,那我就一帮人群殴你,我正面干你的本事没有,背后搞点猥琐流的能耐还是有的,而且我是主场作战,死点人回家养一下又是一条好汉,而你汉尼拔却是死一个少一个,既然如此,我就专和你打持久战,一点一点消磨你的实力,汉尼拔就算是超人再世,也有被耗死的一天!

其实,稍微有点历史经验的你一看就知道这和我们国家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16字方针的精髓是何等相似:说白了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事实证明,费边的战术相当靠谱,罗马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罗马就在这看上去窝囊、但实际上正确的脑回路指导下,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而更重要的是,罗马人稳住了局势,为接下来的战略反攻铺平的道路

就在这个时间段,罗马的救世主、大英雄西庇阿终于要正式登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史诗般的战争:汉尼拔血战古罗马(上)
让罗马屈服的幻梦: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梅陶罗河追击战(上)
20.卡普亚岁月
8.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坎尼”战法
汉尼拔等名将为何功败垂成?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