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家*说文】纸醉金迷之后 ——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六月中旬的上海,梅雨季节刚刚开始,于是,整个城市,开始弥漫着一种潮湿而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出门必带伞,必弄湿鞋袜和裤脚,所以,我便只能留在家中,与孤独和寂寞相伴。
   生活很琐碎,很简单,无非是电脑和手机,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电器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便利的时候,梅雨,却让我们止步在家中,毕竟,我们还没有控制下雨的遥控器。
   于是,厌倦了都市繁华的我,重新拿起了书卷,想从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白纸黑字上,感受一种久违的情怀。
   随手捡起一本书,随意地翻看,居然第一眼,就看到了张爱玲的《金锁记》。
   张爱玲,是一个奇女子,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填补了当时的文坛空档。她的小说既有着丰富的现代性,又有着奇特的古典气质和贵族身份,闪烁着绮丽的传奇色彩。《金锁记》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也是在战乱时期,是中国市民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
   六月的季节,代表着郁闷和烦躁,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也丝毫不能抚慰我们那颗逐渐老去的心灵。于是,我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重新阅读张爱玲的《金锁记》,居然能读出作者心中的那一丝落寞。
  
   不得不承认,张爱玲是十分善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喜奇不喜平,所以,张爱玲给主人公曹七巧也塑造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曹七巧的生命,一共可以分成三个大段。
   第一段是曹七巧年轻的时候,张爱玲通过一天一夜的描述,向大家展现了曹七巧的形象。文章通过两个丫头的对话,交待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那是一个战乱下没落的家庭,符合张爱玲故事的惯常背景情况。张爱玲的小说,往往对时代模糊交待,只会交待这是一个残破不堪的时代,但是很少会说具体是哪一年。
   小说又通过两奶奶之间的对话,表现了她们对于曹七巧是压根儿就看不起的,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内心的得意和自我肯定。于是,我们可以知道,曹七巧在这个家庭中是一个身份很特殊的人,她并不是这个家庭的真正主人。于是,悲剧,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在通过配角很好地交待了背景,并给了大家对主人公的第一印象之后,我们的主人公,曹七巧,惊艳登场。
   她身上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就仿佛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可是,乍一看之下,就让人觉得,那种色彩的搭配,是那么地不协调。张爱玲是一个极其擅长使用浓墨重彩的作家,她用这种绚烂多姿的方式,暗示了曹七巧是极其不善于贵族生活的。
   因为,曹七巧本来就不是一个来自贵族的娇小姐。张爱玲笔下的贵族生活,象征着压抑和暗淡,但是,曹七巧就不一样了,她心直口快毫无顾忌,她的内心,充满了蓬勃生机,她的个性泼辣爽直。所以,她完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时代新女性。
   直到这个时候,一个完整的曹七巧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样的一个女性,谁不喜欢啊,谁不爱怜啊,可以看得出,张爱玲对于这个时候的曹七巧,赋予了极大的爱。可是,残忍的作者却偏偏要把她投身到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让她嫁给一个残疾的丈夫。
   曹七巧有着一段如此不堪的婚姻,可是她本人又是那样地活泼、健康,所以,她极其渴望有一个健康的男人,可是,大家庭的生活,却给了她无穷的压力,她无法飞出牢笼,去追寻自己的新生活。
   夫妻关系,不好;兄妹关系,也不好;和家里所有亲戚,甚至下人之间的关系,全不好。曹七巧的人生,全部都是失败,因为,在那个时代,她这样欢快而健康的心性的人,反而成了“异类”,所有,没有地方可以真正容纳她。要融合进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唯一的办法,只有改变自己。
   于是,纸醉金迷的生活,开始抹灭她内心中美好的东西,它们引诱着她,潜移默化地让她改变,她在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生活后,开始转而寻找一种替代品,这种替代品,就是金钱。
   在铜臭面前,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开始变质,金钱,开始让她的内心变得扭曲,就连兄妹之间,都开始相互提防,相互算计,曹七巧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哥哥从她那里弄钱。生活,开始变得在一天一天的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中度过,她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在金币和纸票的攻击下,逐渐不再跳跃。
   所以,在这里,作者把她比作了“玻璃框子里的蝴蝶标本”,这是一个多么妥帖的比喻啊,蝴蝶,有着绚烂多彩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正符合曹七巧的形象和外貌,可是,那却是一只已经被做成标本的蝴蝶,被钉在了玻璃框子里,可见,曹七巧那无穷的活力,已经被压抑,她的生命力,已经开始萎缩,开始凋零。
  
   于是,下面就开始了曹七巧的第二段人生经历。
   她的丈夫、婆婆相继死了。
   “分家”,是曹七巧开始真正扭曲人性的分水岭。在分家问题上,她展现了自己的成熟形象,她说话锋利,咄咄逼人,说话滴水不漏,层层推进。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无情岁月磨练,最终被磨砺得无情的人。她为求金钱而不顾兄弟间感情,她的人性一步步扭曲,最终沦为那段不幸婚姻的殉葬品。
   于是,扭曲人性的曹七巧,变得什么人都不相信,都不信任。比如季泽来访,他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但曹七巧不信任他,她对他十分了解,知道他欠了债,怕他谋求自己的钱财。此时的曹七巧,是个极其清醒的人,然而,这种清醒,建立在对金钱的执着上。
   张爱玲通过由内而外的心理描写,和言语、动作等描绘,真实表现了曹七巧在刹那暴怒之后,旋即又后悔、失望的复杂感情。
   她在后悔些什么呢?她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用金钱来武装自己,来麻痹自己的心灵,那么她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因为她不舍。也许,她偶尔还能记起,年轻的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她知道,她已经注定不可能得到幸福了,她了解这点,所以,她始终清醒。都说纸醉金迷,然而,对于曹七巧而言,她那对于金钱的极度贪婪和痴迷,却居然使得她越来越清醒,使得她不受骗。可是也使她失去再次得到幸福的可能性。她的后半生,更多依靠的是金钱,是物质,而不是男人,于是,她的悲剧命运更进了一步。
   浮华的世界,让所有人都感觉空虚难耐,欲望,是无边无尽的。越是想要丢弃的东西,就越是萦绕不去,就好像曹七巧一样,她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恢复到年轻时候,重新过那种天真无邪的生活,但是,她做不到。因为,她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只有钱,才能让她有安全感。
  
   从此,她步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三阶段,在自我折磨和折磨他人中痛苦地死去。
   她已经是一个被金钱异化的人了,她不相信任何东西,是个有自闭症倾向的孤僻者。于是,她开始不仅仅折磨自己,也开始折磨起自己身边的人了。比如,她竟然逼着自己的女儿缠小脚,她非但不是慈母,反而是一个报复者,她要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女儿身上,借助女儿表现自己内心的愤懑。
   在儿女婚事上,她的这种报复性行为加深了,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女儿要读书,她就让女儿离校,让她失去追求幸福的权利。儿子走邪路,她想用婚姻维系他,于是,儿子也像她一样,成为了包办婚姻牺牲品。不仅如此,曹七巧还在儿子结婚后,对其感情生活进行肆意地破坏,她的畸形心态,已经让她不像一个母亲了。
   到女儿长安要结婚的时候,她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用折磨儿女来报复社会的人。在那个女儿的留学生男朋友看来,她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了。
   在这里,张爱玲再次使用了色彩刺目的颜色对比,烘托出恐怖的气氛。和曹七巧初次登场时候的多彩相比,她如今的色彩,让人觉得可怖。张爱玲对于长安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她那带着淡淡感伤的诗意,反映了长安虽然是年青人,可是,她的爱,却在旧时代,与母亲一样,她同样是一个没跟上时代步伐,被时代所抛弃的可怜人。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是她的母亲。
   去看看此时的曹七巧吧,她好像一片雨中溃烂的叶,褶皱、扭曲的不仅仅是她的形貌,还有她的心灵。她的生命已经垂危,是如此地丑陋不堪,那是一个濒临凋谢边缘的生命,同时凋零的,更有她的灵魂,那颗一生追求纸醉金迷生活的灵魂,如今无力地低垂着。
   最后,曹七巧的死,是全文的高潮。她家里所有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的结果。曹七巧在回忆中,全盘否定了她走过的“黄金之路”,讽刺了自己的前半生,暗含着惆怅,真是其人将死,其言也哀。
   我感到浑身冰冷。谁说语言不足以细致地概括一个生命由出生到死亡的复杂,张爱玲就做到了,她用笔墨,详细地叙述了一个叫曹七巧的女人,是如何走向死亡,走向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结局。
   她的生活,是如此凌乱,像一些支离破碎的章节,又像五线谱上那些随意装饰的段落。花开花谢,时而展颜,时而又败落。
   六月梅雨,重温张爱玲的《金锁记》。我读到了,一个在都市中挣扎寻找真爱的女子,最终却被爱抛弃,于是,她亲手将自己的生命之烛,熄灭。
   没错,张爱玲描写的就是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堪,如此不堪,然而,她却用这种场景,来警示着世人,救赎着那些沦陷在都市繁华中的人心。
   绝情的诗篇、痛彻的内心、空虚的城郭、时光的摧残、悲剧的段落、孤独的背影、苍凉的笑容……这一切反复在我心头萦绕。抬头看,夕阳无限,黄昏将至,张爱玲的文字,就好像是一杯清新的绿茶,一不小心,就苦涩了我的舌尖;张爱玲的文字,就好像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不小心,既绝望了主人公,也绝望了阅读者。喔,不止,我分明还看到,泛黄的书页上,写满了张爱玲自己的绝望。
  
   张爱玲那倾城的故事,伴随我度过了这个寂寞的下午,随着曹七巧的死,我也心如止水,不起波澜,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远离庸俗吗?
   或许,我们这样的读者,其实还是幸运的,我们可以在一个无事可做的六月的梅雨之日,泡上一盅绿茶,捧起一本书籍,坐在窗台边的躺椅上,听着耳畔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眼睛里,看着他人的故事,体会着作者那颗痛苦而破碎的心。
   于是,不幸的,只有主人公,还有作者,而我们这些幸运的旁观者,在别人的故事中得到启迪,生命开始清净,如莲花一样纯洁,即使身处在浮躁的都市,也如同置身在渺无人烟的空旷原野。
   《金锁记》的文字相当地优美,极其具有画面感,借鉴电影叙述的蒙太奇方式来进行写作,张爱玲以画面与画面的组合、拼接,作为基本要素,用一个又一个的意象来作为叙事的动力,让人物的独特的心理状态,在一个个画面中得到完美的、全方位的展现。
   比如,她用同一个“月亮”,把三十年光阴浓缩,用两个物象间的转换来表示过了多少年;比如,她在“酸梅汤”中表现时间的扩大,表示七巧心理时间的迅速老化;比如,她又用童士坊两次看楼梯,成功地连接两个画面,打破了正常原有的叙事发展顺序,使整个叙事更为丰满,暗示母女命运的连续性。
   读完全文,掩卷而思,不觉想到,作者为什么要给这部小说起名字叫《金锁记》呢,“金锁”代表着怎样的内涵呢?
   金锁,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纸醉金迷的现实生活,现实是残酷的,它用婚姻把曹七巧圈入其中,逐渐把她健康的人性抹灭,然后,曹七巧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她的儿女圈入。所以,曹七巧,是受害人与施虐者的双重身份。这黄金的枷锁,毁掉了整整两代人,是否还要继续毁下去呢?
   除了寂寞,没有回声。没有人回答我。张爱玲,用她那支灵秀的隽笔,为我们书写了一个传奇。于是,落寞的时代,在她的笔下出生,又在每个阅读者的脑海里,成长,长成一片带着淡淡忧伤的城市,好像古旧的、泛黄的老照片那样。
   我不是一个典型的上海都市白领,我喜欢张爱玲,我却不喜欢咖啡的浓郁,因为心中已经够苦涩的了,为什么还要让褐色裹挟本就孤寂的内心。
   不得不承认,文字也是会衰老的东西,它们的苍老,远比书页泛黄的速度,要快很多。当满城的人都开始用手指戳着i-pad、i-phone看长篇穿越、玄幻类网文的时候,我却依然坚持,阅读那些用书本作为媒介的文字。
   哪怕那些作者已经老去,哪怕他们的文字已经变旧,旧得如同脱落的墙面,上面布满着青苔;旧得好像喝完了但是没洗的卡布奇诺,咖啡杯上有褐色的污渍;旧得好像被腰斩的树桩,还在固执地用一圈圈的年轮来表示自己的生命力……
   然而,我却依然阅读,用我的心去阅读。
   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每个张爱玲笔下的女子,都是张爱玲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体现。但是,我只是好奇,却并没有去八卦。因为,不需要阅读那些复杂的背景资料,我就能体会到,能够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一定是在感情漩涡中苦苦挣扎而不能自拔的。她因为自身的绝望,而写下了不朽的文字;她因为自身的空虚,而塑造了丰满的人物。
   雨丝封锁了天空,光线进不来;雨声充斥了耳畔,声音进不来。八平米的斗室,好像是一个封闭的梦,坐在窗台前的我,好像是定格在了一个幽暗的空间。
   六月的初夏,郁郁的树叶开始铺满天空,雨丝打在树叶上,声音极其优美。我在昏黄的灯盏下,看着别人的故事,却不知不觉地,想起了自己。也许,这就叫共鸣吧。
   于是,很多隐痛又重新发作,像一个老朋友一样钻进我的脑海,引起我的共鸣。我是不是也曾经,和某个男子不经意地相遇,在某个不知是何时的时空里。岁月泛起一圈圈的涟漪,雨夜,没有月亮,我在江南的雨巷上与他相遇,但是却并没有从此相依,我们只是,擦肩而过,彼此消失在对方的视线里。
   为什么看张爱玲的作品,总能让我泪流满面,伤痕和痛苦的回忆能不能少一些,让我能张大清澈的眼眸,看清楚张爱玲的文字,可是,眼泪,却不争气地再次涌出。
   所以,在这个多雨的季节,我用阅读来纪念张爱玲这位不朽的作者,祭奠她的优雅和她的哀伤。我用一朵纯洁的莲花,我用一盏皎然的灯光,我用我那同样静默的心灵,来祭奠她——张爱玲。不朽的,不仅是她的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简析曹七巧
论文张爱玲《金锁记》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张爱玲的红楼梦情结:曹七巧的金锁,原来是从薛宝钗那里借来的
张爱玲的《金锁记》:一个人的苦命,两代人的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