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家*散文】九一八随想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难道今天是已经到了隆冬吗?九月里的上海,连深秋都算不上,树叶还是那样郁郁葱葱的,一点都没有要枯萎掉落的样子,桂花还在酝酿,等待着在秋意浓重的时候,爆发出一阵天香。就在前两天,我还穿着凉鞋,穿着短袖,可是,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为何,我竟然觉得如此彻骨的寒冷。
   难道今天是已经到了隆冬吗?九月里的上海,正在办旅游节,节日的彩车,上周末才从街市上行过,应该是狂欢的日子啊,可是,为何,我竟然觉得如此心痛,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于是,我翻开了日历,几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于是,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九一八”,今天是“九一八”。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九月十八号,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日子,可是,自从1931年开始,这个日子,就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渗透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九一八”,中国国耻日。在这一瞬间,我泪如雨下。
   1931年9月18日,炮声隆隆,炸毁了南满铁路,炸开了沈阳城,这一炸,成了中国人心里永恒的伤疤,不,还不能说是伤疤,应该说是“伤”,是一道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口,一道至今都在流血的伤口。这道伤口,深深地刻入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从此,再也无法凝合。中国的万里长城长不长,长,可是,如果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伤口连起来的话,足够绕地球几圈,远远地超过万里长城的长度。于是,在这一刻,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件事,其实,中国人的长城,并不是筑造在八达岭、嘉峪关的,而是,筑造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九一八”,是中国的国耻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奋进日。
   世人说起抗日战争,常常会用“八年抗战”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但是,在我看来,这说得还不够完全,中国人的抗战,应该是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中国人的抗战,持续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难道不是吗?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一个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将罪责嫁祸到中国军队的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便是用这个作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于是,当晚,日军便攻占了北大营,次日,占领了沈阳城,并继续向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广大地区发起进攻,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内,中国东北沦陷,几千万东北父老沦为亡国奴。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就是那个不堪回首的往日。
   世人都管九一八叫做“事变”,但是,我不喜欢“事变”这个词,要我说的话,应该叫做九一八“阴谋”。因为,这所谓的九一八事变,彻彻底底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搞出来的诡计,早在1927年的时候,日本首相田中就向天皇递交了这样的一份文件,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其实,也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日本人就处心积虑地构思着一个惊天的阴谋,构思着如何挑起事端,霸占中国。
   所以,我说,九一八应该叫做“阴谋”,而不是“事变”,而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应该从那一天,就开始了。既然叫“抗”日战争,关键就在于一个“抗”,不抵抗,不叫做“抗日”。没错,当时的东北军的确是选择了不抵抗,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却并没有选择不抵抗,相反,不光是东北的群众,全国人民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展开了抗日行动。东北民众奋起反抗,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组织。而全国各地的人民,也纷纷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抗日联军更是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抗战斗争。
   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要找那么一次持续时间久,动员人数多,参加者情绪高亢的运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抗日战争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能上战场的青壮年,无不义愤填膺,挺身而上,而其他人,也都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抗日热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的宣言一起,还被编入了歌曲之中,甚至是在儿歌之中都有。就连戏剧曲艺界也没有落在人后,大鼓、京剧、梆子,各种戏剧曲艺,都编写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各路名角粉墨登场,参加抗战义演,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抗战。
   甚至连相声,这个原本应该给人带来欢乐的艺术,到了这个时候,都变换了模样。相声不再只是逗人笑了,而是发人深省,促人奋进。比如,有一段相声中,有这样的内容,说的是中国的父母和日本的父母,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日本的父母对孩子说:孩子啊,你快快长大,长大后啊,好到东北去,那里有很多好东西,把它们都抢过来。可是,中国的父母却是这样对孩子说的:孩子啊,你快快长大,长大后啊,别的不学都没关系,一定要练好跑步,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啊,你好逃跑,你看,东北军不是就逃了吗?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听到这样的相声,恐怕都是笑不出来的吧,相声,在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功能,和其他艺术一样,成为了抗战的工具之一了。
   著名的京派作家,老舍,居住在重庆期间,都还曾编写过与抗日有关的相声呢,他将各种月饼的名字,和日寇侵华的罪行联系在了一起,让人听了之后,无不感到义愤填膺,心中像是燃烧起了一把火。比如“五仁”,说的是日寇侵华,惨无人道,“无人”,便是指代“五仁”;再比如“豆沙”,日本人看见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都杀,“都杀”,就是“豆沙”;还有细沙,日本人到了一个地方,先洗劫一空,再来杀害,洗劫加上杀害,简称“洗杀”,这就是“细沙”;枣泥,日本人把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糟蹋得和泥土一样,这就是“枣泥”。虽然这段相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说了,但是,它永远被记录在史册里。试想一下,这是一段多么悲怆的相声啊。“九一八”,这个日子,按照农历来算的话,正好应该是中秋节之前啊,是多少中国人盼望团圆的日子啊。可是,就是因为日本鬼子的一声炮响,彻底粉碎了中国人的团圆美梦。当中秋月明的时候,听着这段与月饼有关的相声,还有谁能够笑得出来,恐怕只能是“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了吧。“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这首诗歌已经够萧瑟,够悲凉的了,然而,从1931年以后,整整十四个中秋日,所有的中国人,都饱尝这酸楚,这无奈,这痛苦。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几家欢乐”,当真还有欢乐的人家吗?
   大欢乐衬托大悲哀,翻看着资料,读着这些相声作品,我相信了这句话是真的,这一刻,我再次泪如涌泉。
   除了老舍以外,还有无数有良知的中国文人,或许,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但是,他们依旧用自己的笔墨,诉说着自己的抗日情怀。戴望舒用他那残存的手掌,抚摸中国的土地,感叹“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闻一多,振臂呐喊,向着全体的国民,“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在读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又如何不涕泗横流呢。
   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老舍的作品,那是老舍的《四世同堂》,当我读到小姑娘因为吃了日本人分发的粮食而患病死去,那老头子抱着小姑娘的尸体,到一户日本女人家,说是要给她看看的时候,我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情感,一任眼泪在我的脸上,肆意纵横。那一段,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个日本女人并不是坏人,她自己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发动战争的,是无耻的日本极端右翼分子,而不是像她那样的普通日本老百姓。于是,当她看见那小姑娘的尸体的时候,顿时就明白了一切,在这一瞬间,两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本来应该是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没有用语言,就彼此明白了对方想说的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中国人的抗日,哪怕政府不抵抗,他们还是会团结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来抵抗日寇。这是无产阶级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老百姓的力量。
  
   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过上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前辈们奋斗了至少十四年。朝露不见夕阳,夜雾不见朝霞。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而脆弱,无数革命先辈为国尽忠,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这没有关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那就是“英雄”,他们是抗日英雄,他们是人民英雄,他们死得重于泰山。
   据说,在战后,有很多有良知的日本人,一次次地为侵华战争谢罪。比如,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曾经多次到南京祭拜遇难者,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北京卢沟桥等地下跪叩首,日本律师尾山宏等自费为中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辩护。
   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杀害中国人的总人数,这些,都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数字统计而已。因为,每死一个人,都是一场悲剧。在战争中,有多少人,失去父母,失去兄弟,失去师长好友,对于这每个不幸的个体来说,这都是一个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口。历史书上,只是记载了那么一个数字,某某战役,死亡多少人,我们不需要这样冷冰冰的数字,我们需要的是刻骨铭记,铭记那曾经的屈辱。
   然而,直到现在,还有日本人,连这一个数字都不想承认。既然连事实都不愿意承认,那么,又何谈忏悔。
   所以说,一两个日本人的真心悔过,又有什么用,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整个日本国民性的彻底改变。要让所有的日本人都改变,看上去,这像是一个神话。
   不管怎样,悲剧已经产生,历史无法挽回,所以,我们说:我们不需要忏悔,忏悔一点用都没有。
   哪怕你再鞠躬一千次,磕头一万次,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忏悔应该是自己为自己曾经的错误、罪过,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下的自我炼狱。忏悔不是做秀,不是惺惺作态地表演,真心悔过的忏悔之人,只需要在自己心中默默悔过就行了,不需要报纸和媒体的报道,不需要铺天盖地的宣传,不需要大声地告诉别人说,我后悔了。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忏悔,其实同真正的醒悟根本就不相干,忏悔在许多时候成了自私者、怯懦者自欺欺人的手段,因为,说一声忏悔,实在是太容易了。可是,这样想就错了,彻底地错了,别以为,一声忏悔,就可以抹杀污迹,让往事如烟;别以为,一声忏悔,就能够让所有人都重新接受你;别以为,一声忏悔,就能让犯罪之人如初生婴儿般死去,重新纯洁地回归尘土。在此起彼伏的忏悔声里,这世界依然充满罪恶。
   所以,真要忏悔,就在心里忏悔,不必说出来。
   因为,我们不想原谅。
   然而,直到如今,在日本,某些极端右翼分子,就连这样的忏悔都不愿意做。他们漠视日本曾经对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伤害,拒不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罪行,甚至是在历史教科书中,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血淋淋的事实,还百般狡辩,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都拒不承认。
   最近,他们又搞出了新花样,变本加厉,试图制造钓鱼岛“购岛”闹剧,来侵占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国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凭你再巧舌如簧,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就好像,你无法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一样。他们的这次自导自演的闹剧,给中国人再次敲响了警钟,让人们看见了日本军国主义余孽的影子。从甲午战争开始,到九一八事变,再到这次的窃占钓鱼岛事件,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扩张的阴谋,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如今,还是没有停歇。
   九一八这天,在中国的很多城镇,都会鸣响警报,警钟声声,宣告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抵御外辱的决心。然而我却觉得,要鸣响警报,还应该是鸣响我们心中的那声警报吧。日本军国主义还在虎视眈眈,九一八的国耻,却已经被个别健忘的中国人忘记了,甚至还会有人将九月十八日当成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他们认为,“九一八”谐音“就要发”。我也同样无法理解,为什么好端端的2012上海旅游节,非要在9月15日到10月6日期间进行,非要将9月18日放在中间,难道,晚几天办节日,就等不及了吗?从十七日开始,上海很多著名的景点都会半价开放,但是,在这样一个萧瑟的日子里,我已经没有兴趣再去玩耍了。
   要去的话,就去外滩吧,那里有一个黄浦公园,是曾经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地方,外滩上有一座外滩历史纪念馆,记录着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那里有还一座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象征着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
   或许,我还会去虹口区看看吧,因为,那里曾经是日租界。
   清同治九年,日本人开始侨居上海虹口地区,同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开始在虹口区内越界筑路,虹口地区被非正式地纳入公共租界管辖范围。
   191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设立日捕股,30名日本巡捕开始接管虹口地区的公共治安事务。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爆发,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于6月9日派遣海军陆战队抵沪,入驻虹口地区。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上海,日军于四川北路布防。
   1932年1月28日,驻虹口日军挑动一二八事变,自海军陆战队总部出发进攻闸北,同十九路军激战。7月6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决定将虹口越界筑路地段交还中国,但是,被实际占领当地的日本军队拒绝,此后,虹口地区即被称为“上海日租界”。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虹口日租界成为战场。11月12日,日军完全占领上海,公共租界也被迫承认日本对日租界区域有着完全的管理权。
   1945年8月,抗战以中国胜利告终,日租界区域被国民政府接管。
   “一二八”、“八一三”……在上海,也有着很多个日子,就像“九一八”一样,不应该被忘怀。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是可耻的,只有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才会被历史尊重。
   明明是艳阳高照,为什么我却感到彻骨地寒,揪心地痛?“九一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警报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鸣响,让这个日子,成为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记忆。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中国人,在2012年9月18日的心灵随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上海、上海:“一.二八”事变背景分析
9月18日——国耻日
抗战歌曲100首
“九一八”事变爆发88周年
失踪于这场战争中的平民,至今未被找到,日本始终不承认这一事实
日军侵占东北:抗日志士头颅被残忍割下示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