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盟★散文』问鼎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两扇透明的玻璃移门,在我的身后缓缓地合拢,将喧闹、嘈杂的现代世界,拦挡在我的身后,最后一声汽车喇叭声,被硬生生地阻隔在外面,柔和的黄色灯光下,展开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古老、神秘的世界。上海博物馆,这个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建筑物,我来过不止一回了,每次,都有着不同的感悟;每次,它都会给我不同寻常的惊喜。
   这一次,当我伴随着优雅娴静的古琴声踏进青铜器馆的时候,我只一眼,就看见了它。
   说实话,青铜器馆是一个常常被我忽略的展厅,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铜锈色的青铜器,长得都差不多,实在是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展品。不仅如此,它们距离我们的生活又实在是太遥远,都是一些我平常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别说是知道它们的用途,就算是能够把它们的名字一一念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鼎、鬲、甗、簋、敦、豆,这些都是盛食物用的,可它们都有些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爵、角、斝、觚、觯、尊、卣,这些都是盛酒用的,它们的长相又有些什么不同呢,我还是不知道;罍、壶、匜、瓿、盂,专家们又如何知道这些都是盛水用的,不能用来盛酒呢,我依然不知道。我只知道,除了编钟等少数青铜器是乐器,钺等少数青铜器是兵器以外,这里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不是餐具,就是炊具,这里整个就是好比是一个中国远古时代的厨房啊。
   不过,对于不善庖厨的我来说,对这些古代的锅子、盘子、碗之类的,实在是不感兴趣。所以,以前走过这里的时候,我总是匆匆而过,略微地瞟一眼这里的一切,便匆匆离去。对于我来说,我还是对楼上那些精美绝伦的瓷器和明清家具更感兴趣一些。可今天却不一样了,我的眼睛偶然扫过一个常常被我忽略的角落,于是,我便在那里看见了它。即便是在以庞大而著称的青铜器中,它也算是一个大个子了,它默然地伫立在那里,冷眼看着每一个从它身边匆匆走过的人,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当我的目光转向它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瞬间,我有一种错觉,我感觉它似乎是有生命的,当我看它的时候,它也正用它的双眼盯着我看呢。
   就这样,我在它的面前站住了脚,开始凝视着它。它的脚边,放着它的名片,上面用中英文介绍着它的身份,“鼎”,原来,这个庞然大物是一只鼎。和它的其它同伴一样,它的身子也是铜锈色的,可是,它表面那些繁复而精美的花纹告诉我,它的身份绝对高贵,绝非平庸之辈。据说,青铜器刚刚诞生出来的时候,颜色是很漂亮的,是闪着黄金般光泽的土黄色,它们的颜色之所以会呈现出我们现在常见的这种铜锈色,是因为埋在土里埋藏的时间太久了,逐渐生锈了,才一点一点变成这样的色彩的。青铜器,那是中华文明在远古时代留传下来的记忆,在那个时候,青铜器是完全由手工制造的,所以,就好像这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样,也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是的,我终于注意到了,虽然它们在外型上似乎是差不多,但是,至少,它们身上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望着眼前那精巧细致的花纹,我为自己一直以来的粗心而感到遗憾,我一直都以为它们长得差不多,却没有发现,青铜器其实每一个都那么有个性。
   据说,这种名为鼎的青铜器,是专门用来煮或盛放鱼肉用的,大多数都是圆腹,两耳,三足的,就像我眼前的这个一样。看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食量和力气可真是惊人啊。这样巨大的一个锅子,要是煮上满满一鼎的鱼汤,得吃到什么时候啊。莫非,古人吃得多,所以力气也大,这才留下了“拔山举鼎”的典故。不知道当年“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项籍,他所扛起来的鼎,和我眼前的这个比,究竟哪个更大一点呢?当年秦武王孔武有力,曾经和手下的大力士比赛举鼎,结果绝髌而伤,如此看来的话,这举鼎还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来的呢。
  
   这时候,展厅里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凉风,顿时让我一抖。初秋时节,天还不算太凉,但是,当我置身在这一个宽敞的青铜器展厅的时候,一阵萧瑟的秋意还是一次又一次地牵动我的思绪。我弯下腰,以一个朝圣者的姿态,谦卑而又仔细地端详着那个青铜大鼎上的花纹,那花纹细腻而又流畅,有的地方像是篆刻了一些动物的图案,又的地方又像是流水的漩涡。看着看着,我似乎觉得,那青铜器上的流水漩涡旋转了起来,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要问问那鼎,问一问那漩涡纹饰之下,掩藏着多少青铜时代的文明。
   霎时间,我的思绪飘过几千年,穿越那尘沙暮道,穿过那袅袅上升的岁月烟尘,我向鼎询问,那古老时代的美丽传说。
   据说,鼎最初的用途,的确是用来烹调的,就好像绝大多数的青铜器一样,是与“吃”有关的,我想问问鼎,为什么青铜器里会有那么多与饮食有关的器具呢?鼎默然地站着,没有回答,不过,我已经从它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或许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知道“民以食为天”吧。
   “吃”,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乡野小民,还是高人隐士,都不能免俗,每个人都必须要进食,所以,长久以来,“吃”,就成为了中国人心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就是这样,首先以调和五味之宝器的身份,逐渐将自己神话,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国家重宝。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吃”实在是太重要了,治理国家最要紧,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的肚子吃饱。所以,《庄子》中,才会说:“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在古人看来,这样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所以,与“吃”有关的鼎,才会受到如此重视吧。同样,老子也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他会用烹调来形容政治,恐怕也不是偶然的吧,这样看来,中国人,对于“吃”的问题,向来是十分重视的。
   在《史记》里曾经这样记载,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这是黄帝造的鼎,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重要的一个鼎呢,黄帝因为造了鼎,而功成升天,将一个万古流芳的传说,留给了世人。黄帝铸鼎离去,他所住的地方也被人称为鼎湖。是不是从那个时候起,鼎,在中国人的心中,就开始象征着神圣和至尊呢?黄帝的时代过于浩渺,又有谁能说得清,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呢,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能够肯定,那就是,鼎在中国先人的心目中,的确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除了黄帝造鼎的故事以外,还有传说,提起夏禹也曾经铸造了大鼎。据说,夏禹曾经收九牧之金,在荆山之下,铸造了九个鼎,用来象征九州。这些鼎,应该已经和那些单纯用来煮菜做饭的鼎有了完全不同的性质,它们已经成了王权的象征,不再仅仅只是用来烹调了。据说,那上头镌刻着魑魅魍魉的图案,那些狰狞的怪兽,让人们不敢靠近,从而使得鼎成为尊贵无比的传国重器,再也不是庖厨们可以随便摆弄的东西了。
   当夏朝灭亡的时候,商朝建立,那九鼎,便也随着搬家了,被迁到了商朝的国都亳京。而当商朝灭亡,周朝兴盛的时候,同样,那九鼎又迁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就这样,这九鼎在每朝每代,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珍之宝之,将其视为国家的象征。在传国玉玺还没有诞生的时代,人们就这样,用这九个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吧,鼎,和政治有了直接的关系。
   鼎,沉默无语的鼎,就这样见证历史的兴替,同时,也默默注视着某些人,冷眼旁观他们对于权力的窥视和贪婪,这其中有宵小之辈,也有乱世枭雄,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对那代表权力的鼎,垂涎三尺,想要占为己有。关于“问鼎”的传说,我听过不止一次,《左传》中就有过这样的故事,楚庄王为了“伐陆浑之戎”,来到了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部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此机会,便想窥视国家的宝器,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和轻重。楚庄王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他对于自己很自信,大有欲取周朝天下,取而代之的想法,结果,王孙满言辞斥责,称:“在德不在鼎”。他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让楚王自此断了想要谋夺周朝天下的念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在王孙满的严辞拒绝下,楚王最终无功而返,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自此以后,“问鼎”这个词,也成了欲谋取天下的代名词。
   鼎,是何等重要的东西,又是何等尊贵的东西,“问”一下尚且不行,更何况是“染指”呢。当年子公在得不到机会品尝大夫鼋的时候,愤而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他所在乎的,并不是一块小小的鼋肉,而是因为对自己竟然被忽视,没有收到邀请而愤怒。以鼎来烹调的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而已,那是一种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迁移,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显赫、尊贵、盛大,这些词语,都是“鼎”的代名词,问鼎中原、鼎足而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这样的词汇,都足以证明,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看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我突然想起了历史课本上曾经看见过的一张图片,那上面照着的,恐怕是眼前的这个鼎的老祖先吧,那是后母戊大方鼎,也被人称为司母戊鼎,据说,它是现存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是商王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我想问问我眼前的这个鼎,不知道它是否认得那后母戊大方鼎,或许,它们曾经在阴暗、冰冷的地下见过吧。我想问问它,那规模浩大的殷商王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和鼎埋葬在一起的,是不是都是无穷的欲望,和鼎躺在一起的,是尊贵无比的王族之人,还是低贱而平庸的奴隶呢?
   曾经在历史书上看见过殉葬者的坑墓的照片,那些殉葬的奴隶,以白骨的姿态,杂乱地躺在一起,他们的姿势是那样狰狞,远比青铜大鼎上铸造的魑魅魍魉要狰狞百倍。考古人员在他们的头顶上走过,叹息着几千年前的残暴。在这些人中间,应该会有铸造鼎的匠人吧,肯定会有的,因为,那些王公贵族,不可能自己去铸造那些宝器啊。他们干的活,应该算是粗活吧,可是,这却是精细到美轮美奂的粗活,看那鼎上的每一个图案,那每一个漩涡状的花纹,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渗透着他们的汗水。
   我又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尊鼎,这昂然耸立的大鼎,器宇轩昂地站着,鼎啊,鼎,你可知道,是谁赋予你如此神圣的地位吗?是那些王吗?不,如果没有那些无名的匠人,就算是黄帝、夏禹这样才华横溢的王者,也无法将他们头脑中想象的鼎,变成现实中的庞然大物。我宁愿相信,给鼎一个身体,让它们能够昂然挺立的,是那些普通的匠人;给鼎一个灵魂,让它们能经受得起岁月沧桑剥蚀的,还是那些普通的匠人。
   想想真是可笑,当年楚庄王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问王孙满那周鼎的重量,可是,如果他当真想知道答案的话,他就应该去问那些铸造鼎的工匠。周天子当真能够讲得出周鼎的重量吗,恐怕,他还没有那些铸鼎的工匠来得清楚吧。“德之休明,鼎小也重,奸回昏乱,鼎大也轻”,这是当年王孙满回答楚庄王的话,他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历代周王当真明白这话中的真谛吗?如果他当真明白的话,周幽王也不会烽火戏诸侯了,他亲手,将属于周朝的大鼎,轻轻地推翻了,用的就是他的昏庸,他的无道。
   其实,关于这鼎轻鼎重的原理,历朝历代的君王,每个都明白,可是,每个又都不明白,都只是似是而非地理解而已。其实,王孙满关于鼎轻鼎重的这段叙述,可以用我们都熟知的一段话来加以诠释,那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君主们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鼎,就会变得重于泰山,可是,当他们将自己看得过重,轻贱了普通的百姓的话,他们的鼎,就会变得轻轻的,一推就能倒下。只可惜,君王们嘴里头说明白,可心里面大多还是浑浑噩噩的,要不然,这个世上也不会有这么多亡国之君了啊。
   望着眼前的这个大鼎,我思绪万千,我有千言万语,想要问问鼎,可是,鼎却依然只是沉默地站着,不开口说一句话。这个至高无上的青铜器,这个精巧绝伦的艺术品,我真的很想问一下,它到底有多重?
   一个鼎,到底有多重,我还是不知道,但是,我想,或许,将全国老百姓的人心重量加起来,就等于是一个鼎的重量吧。
   再从那两扇透明的玻璃移门中走出来,走出那个天圆地方的建筑物之后,我回头看了又看,我问了鼎那么多的问题,它一个都没有能够回答我,可是,我却觉得,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路过一个小摊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可供把玩的小鼎,很便宜,也很轻,看上去,一点都没有“重器”的样子。我知道,那只是一个仿制品,根本就不是青铜的,恐怕,是用陶土烧制的吧。它长得和博物馆里我看见的那个大鼎真的很像,只是,它上面的花纹更简单一些罢了。
   古人将鼎存放在庙堂之上,当作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可是我呢,我却在里面倒上了一些清水,插上了几朵小野花,那带着神秘而庄严的古典气息的鼎,此时竟然有了几分温馨。虽然它不是青铜的,它也很轻,一点也不重,但是,鼎就是鼎,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是很重要的。在我心里,它并不像博物馆里的鼎那样,代表着历史的沧桑,正相反,它与我的生活,距离不再那么遥远,它代表着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还有一种生命的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鼎文化
铜镜的辨别方法
[转载]古铜器收藏一百问(1)???转贴
鼎的文化内涵
青铜古鼎,王权的象征
夏朝究竟有没有“九鼎”?考古发现列鼎制度是西周的产物丨林屋公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