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苑★散文】面对鱼化石的遐想
userphoto

2022.06.10 上海

关注
相比大自然来说,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就算是传说中那已经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他的年纪,若是和山川河流这些自然物比起来的话,也只能算是尚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其实,又何止是人类呢,所有的生物不都是这样吗?我们常常说那朝生暮死的蜉蝣短命,可是,任何生物,就算活得再长久,和沧海桑田比起来,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对于大自然的终极秘密,对于怎样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没有人能够说得出正确答案,因为,那是天地间最深邃的哲理,我们这样的凡俗之人,又怎能理解,所谓的“夏虫不可语冰”,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过,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一些生命体,它们或是有心,或是无意,险些就能够窥探到那宇宙间的终极密码了,它们用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间延续,它们用自己的生命,将什么是永恒,这个千古话题,诠释给人们听。我们称它们为化石。
   据说,每一块化石,都是长者,它们都来自于亿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在每一块化石里面的住客,也都是亿万年前的远古生物。它们永远地定格在了化石中,而且,往往就以它们活着时候的那个形态来展现给众人,让人们无比诧异,它们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是的,化石和标本,是完全不一样的,被制作成了标本的生物,不管是光光只剩下了骨骸,还是依然保持着生前的肌肤,它们都依然是呆板的,只是呆呆地伫立在那里,不会给人显示出一点生命的迹象。可是,化石就不一样了,化石里的生物,虽然有着石头一般坚硬的躯体,可是,却依然保持着它们活着时候的那种生意盎然的形象。据说,有那么一块鱼化石,那上面有十来条远古的鱼类,它们还保持着悠游自在的姿态,摇曳着尾巴,扇动着鳍,一副活泼的样子。让人不觉想要怀疑,当年庄子和惠子所遇见的那一群快乐的游鱼,是不是就是它们呢?不过,转念一想,却又知道不对,因为,这些鱼儿,可都是来自一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啊,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呢。
   我不觉浮想联翩,想当年,那些可爱的小精灵,是如何误打误撞,闯入到了石头中去的呢,从此竟然被禁锢其中,沉睡千年。
   或许,那是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林里,在那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那些古老的蕨类植物,随处可见,银杏、水杉之类的树木,高耸入云,直指霄汉。那是一个静谧的世界,但是,却又不是完全安静的,因为,在那清清的湖水里,泛起了微微的涟漪,有无数古老的鱼类,在里面悠悠地游着,在茂密的草丛里,还时常能够看见蝾螈之类的古老爬行动物,缓缓而过。这是一片多么宁静而祥和的场景啊,只可惜,好景不长,伴随着一阵震天的巨响,山崩地裂,烈焰腾空,令人诧异,不知道是不是那位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真的降世了。这时候,火山那滚滚的岩浆喷发出来,瞬间就将那清清的湖水变得一片浑浊,那原本在水中快乐游动的鱼儿,也被熔岩和火山灰给一下子包裹住了。
   这就叫天有不测风云,就好像艾青在诗中所说的那样:“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就这样,原本还鲜活灵动的鱼儿们,就这样遭逢了一次天崩地坼的灾变,它们瞬间消亡,甚至还保留着生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但是,却已经再也不能继续动弹了。
   可是,凤凰必须要经过浴火之后,才能得到重生;荆棘鸟必须要将自己的身体刺入荆棘之中,才能够放歌一曲,唱出最令人震撼的歌谣,所以说,那鱼儿被埋入了泥沙之后,与其说,它们的生命就此终结,倒还不如说,它们是在这泥沙之中蛰伏,等待着另一次的涅槃重生的机会。
   就这样,经过了亿万年的磨练,它们肌化为石,终于成为了化石,用另一种方式,重现于人们的面前。说实话,要形成一块鱼化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鱼儿被沉积的泥沙覆盖之后,由于空气被隔绝,所以,那鱼儿的尸体,便不会遭到那些微生物的滋扰,也就不容易腐烂了。再加上亿万年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那鱼儿身上所覆盖的泥沙也越来越厚,最后,鱼儿的身体和泥沙合而为一,再也分不开了,最后,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坚硬岩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鱼化石。
   遭受灭顶之灾的鱼儿是不幸的,因为,它们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在顷刻间,生命就消逝了,可是,如果再换一个角度思索的话,或许,它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它们的同类,全都在食物链中苦苦挣扎,死于残酷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之中。更有甚者,它们在严寒或者是酷暑的自然变化中难以适应,最终被大自然淘汰,就连整个物种全都消失在尘寰,再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我们这些后人,甚至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曾经存在过这样的一种生物。但是,这些变成了鱼化石的鱼儿,却是幸福的,因为,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存留了下来,以一种永恒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在这时候,或许,死亡,反而成了另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
   古人称之为“沧海变桑田”,今人称之为“地壳运动”,可是,不管叫什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无法像那传说中的麻姑那样,亲身经历,看见那变化,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这么一方古代留传下来的化石,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窥见那大自然的神机,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啊。
  
   这鱼化石,这沉睡在石头里的精灵,又给了世人多少丰富的联想啊。我曾看见过两首诗歌,都是用来写鱼化石的,在不同的作者心中,那鱼化石给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在诗人艾青的《鱼化石》中,他将那鱼儿是如何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状态之下,突然遭受到灭顶之灾的情景,详细地描写了出来。当一个活泼的生命突然覆灭,变成了绝对的静止,“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真的是足以令人感到悲怆的。
   不过,这鱼化石,除了能够给人留下深深的哀婉之外,还能够有些什么样的领悟呢?“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就是艾青看到了鱼化石之后的感悟。诗人将那鱼化石和我们每个人联系在了一起,他告诉我们,如果人类只懂得屈从自己的命运,而不向自己的命运抗争的话,那么,就会陷入巨大的梦魇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要在生命还尚未消逝之前,将自己的能量消耗光,那样才能拥有无悔的人生。的确,艾青的《鱼化石》启发了人们的思索。
   其实,除了艾青以外,还有一位诗人,也曾经写下了自己对于鱼化石的感悟,那就是卞之琳,在卞之琳的鱼化石中,诗人写道:“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如果说,艾青的那首《鱼化石》,给人的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那么卞之琳的《鱼化石》,或许更加让人感觉到柔情似水,缠绵悱恻。
   在卞之琳的这首《鱼化石》中,诗人用鱼化石来诠释了什么是永恒的爱情。或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合而为一,这就是永恒的爱情。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首《我侬词》,据说,那是赵孟頫的妻子写给自己的丈夫的:“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看吧,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人从身体和精神上,全都合而为一的感觉,正和卞之琳的《鱼化石》中所描写的情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着卞之琳的《鱼化石》,我有时候会想,或许,这鱼化石,就象征着鱼儿和沙石之间的爱,谁说沙石是无情物呢,或许,它们还真的是有情的呢,所以,它们要将自己喜爱的鱼儿,紧紧地抱在怀里,怎么都不肯松手,虽然明知道,如果那样的话,鱼儿就会死去,可是,它还是愿意用这种另类的方式,来表现着自己的情感。
   又或者,那鱼化石中的鱼儿,其实并没有真的死去,它们只是永恒地沉睡着,或许,如果哪一天,有那么一位王子,轻轻亲吻那石头,那石头里的鱼美人,就会缓缓地醒来,重新恢复自己那自由自在的游动。
   看吧,这就是鱼化石给人们的联想,诗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引得我们这些读诗的人,也不仅浮想联翩,因此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想法呢。
   不过,不管是哪首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诗人从鱼化石的身上,感悟到了生命,感悟到了人生。据说,艾青曾经给自己的诗歌,留下了这样的几句注释:“鱼成化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近一点说,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们乃珍惜雪泥上的鸿爪,就是纪念。”这是多么耐人寻味啊,鱼化石,其实已经是非鱼非石了啊,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平凡的存在。
  
   当然,鱼化石留给我们的思索,还绝不仅仅只是这些,突然想起了有那么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或许,我们也真的能够从这么一块小小的鱼化石中感悟到历史的流变,岁月的沧桑,感悟到在茫茫天地间,那些生命体,究竟是怎样繁衍,又是怎样消亡的。
   的确如此,生命究竟是什么,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很多人说,人生是虚幻的,“存在”究竟是什么,“虚无”又是什么,古往今来,也并没有哪个智者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不过,或许,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确答案。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被这样的一些问题困惑,地球到底活了多少年了,它还将活多少年呢,人类究竟是怎样诞生的,人类的命运又会怎样……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的哲人,都曾经思索过类似的问题,就好像屈原,就曾经在《天问》中,一连串地发出了无数的问题。
   对于人类所发出的这些问题,大自然总是用缄默来回答,我们不知道,大自然是不是真的听见了人类的呼唤,又或者,它听见了,只是根本就不屑于回答。不过,我却宁愿相信,大自然已经听见了,而且,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只是,我们人类过于愚钝,所以,未曾明白大自然的真谛,大自然,明明已经将自己的回答,通过那鱼化石,告诉了我们。不管时空怎样变化,大自然已经将它的回答,化成记忆,刻入遗传基因,深深地留存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蜕变成思维中的永恒鱼化石,永远留存下来。只可惜,我们未曾领悟。
   生命,究竟是更脆弱一些好呢,还是更刚强一些好呢?科学家告诉我们,优胜劣汰,那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只有强者、适者,才能够适应下去,可是,又当真是如此吗?科学家,真的能够成为大自然的代言人吗?如果这真的是大自然的规律的话,那么,为什么那些在生物链中,曾经处于最顶端、最强大的物种,虽然有着盛极一时的繁荣,可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却几乎全都灭绝了呢?恐龙灭绝了,猛犸象也灭绝了,剑齿虎呢,也灭绝了,可是,一些弱小的动物,看上去不值一提,却一直繁衍了下来,比如蚂蚁,比如蚯蚓,比如那永远都灭不光的蟑螂。再拿那大熊猫来做比喻吧,据说,它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可是,它能有狮子老虎凶猛吗,这憨态可掬的家伙,甚至挑食得很,只有那新鲜的嫩竹叶,才能够对它们的胃口,可是,它却依然存活了下来,这又是为什么?
   如果这么一想的话,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人类,也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呢?我们人类,拥有发达的头脑,拥有无限的智慧,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天下间的所有动物,几乎都是匍匐着前进的,而人类,却终于直立站立起来。就因为这样,我们开始以这个世界的主人自居,开始肆意地破坏环境,破坏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以至于造成那种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有一句老古话,叫做“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或许,也是该到了人类自食恶果的时候了。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杞人忧天,据科学家研究,自远古以来的五六亿年中,在世界范围内,曾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而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如果那样的话,不正好证明了,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所以,即使再次发生类似的灾变,也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我们看不见,我们的子孙也未必能看见。
   的确,和大自然相比,人类的生命真的是太短暂了,都说“朝菌不知晦朔,蝼蛄不知春秋”,而我们人类呢,其实也从未真正感知过地壳的大规模变动,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能够忽视这一切,淡忘这一切,将这一切当成不存在啊。或许,类似世界末日之类的无稽之谈,我们自不必去管它,可是,我们依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应当在大自然中扮演一个正面的角色,而不是扮演一个破坏者啊。
   沉睡在化石中的鱼儿,是因为一次大自然的突然变故,才被突然之间埋入了石头里的,而人类呢,如果再不重视环境的保护,或许,真正到了灾难来临的那一天,我们没有那么幸运,能够找到那么一块石头,可以钻进去,保存自己。或许,就算我们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一块石头,钻进去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如同鱼化石里的鱼儿一般,从此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命力。
   一块小小的鱼化石,却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对于时间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人类生命的思考。或许,我们人类总是这样,思考得太多,但是却做得太少,鱼化石中的鱼儿,已经石化,它们虽然保持着灵动的形态,却丝毫都动不了,那么人类呢,以此为鉴,“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石丨大自然的神笔:鱼化石
男子在河边捡到一块圆形的石头,砸开一看没想里面有条鱼
钓鱼者说,看看我们达到这种境界了吗?
莱阳鱼化石 大自然的神笔
垂钓与养生
最美石头: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