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情】《渔泛峰》《范溉关》《恩江河》《五月南风》

    一句顺口溜,惹人遐思邈想。

    当地人说,古时候这里有一句顺口溜:“渔黑二镇,赛过南京。”

    渔,指的是渔泛峰;黑,指的是黑流渡。黑流渡现位于天门市。渔黑二镇,都是汉江边上的两个著名集镇。两镇相隔不远,加在一起,比南京还繁华。

渔泛峰—让特色与老街同在

    上世纪70年代,我到络绎中学看望在那里教书的同学,第二天与同学一起到过渔泛峰。那时还能体味到一些“赛南京”的独特韵味,但现在是不大能够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保留下来的老街旧巷,古老路桥和老树老屋中感觉到昔日渔泛峰的韵味,去领略渔泛峰的独特魅力。

    老街是什么?大的方面来讲;老街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沉淀的不死魂灵,是城市大段历史的缩影。这话极其贴切,尤其对那些老街旧巷而言。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当你见惯了城里的繁华,厌倦了眼前的热闹喧嚣,别忘了在我们视线之外,那些在热闹中独守着沉静,挟着厚重历史和沉沉记忆的老街,正期待着你的怀旧之旅。

    充满情趣的地名

    渔泛峰象一条鱼。香烟缭绕的永镇寺镇守着这条鱼。当你在错落有致的青石板上徜徉时,恰好踩中鱼身。鱼尾处是两条成八字分开的岔街。东边叫江西街,西边叫咸宁街,居住着祖籍江西和咸宁的商人。鱼翅旁边有一条小河,穿过石桥,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是渔泛峰陶员外的公寓,门前有一颗遮天蔽日的白果树。渔泛街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有肉案布庄,百货什杂,饭馆当铺,早酒馆,澡堂子….大街小巷看到的是忙忙碌碌的船夫,游手好闲的公子哥,斤斤计较的鱼贩,八面玲珑的老板娘。听到是南腔北调的吆喝,也有少数民族,洋人时常出现在街上。

    六百年前的渔泛峰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汉江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天然的码头。四处八道商人先后在此落籍,渔泛峰从此热闹起来,才有渔黑二镇,赛过南京的美誉。

    三百年后,闯王李自成兵临渔泛峰,战马栓在陶家庄的白果树下。陶家庄的富有惹怒了闯王,于是燃起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渔泛峰满目疮痍。

    1942年,日本鬼子来到渔泛峰无恶不作,大土匪又是一场大火,将江西街和咸宁街烧了个精光。

    ——只有那棵白果树顽强地活了下来!

    抗战期间渔泛峰一度划归潜江县管辖,后回归天门县。解放后,归沔阳县管辖。现行政区划为仙桃市郑场镇渔泛村。不管区划如何变化,都见证着渔泛峰的历史。

    有趣的是,有些街名似乎是由着迁移的人群来的。比如;江西街,咸宁街……

    走进老街

    渔泛峰的老街的魅力究竟何在?当你走进渔泛峰,发现老街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宁静美和质朴美,与喧闹的城市比显得不同。

    在昔日繁华的老街里,有神态悠闲的老人在门口晒太阳,有无忧无虑的小孩在嬉戏,还有小商店淳朴厚道的生意人在懒洋洋地打哈欠……环顾左右的老屋,触摸斑驳的木门,踏着脚下的青石板,沿着老街前行,你会发现街道的老屋都有雕花窗子,窗子上的花纹很精美。推开合门,走进院落,发现长长的屋檐已经残破,木制的梁柱已经腐朽,院落里堆放着破旧的杂物,岁月无情地印刻下了它的痕记。老人倒也热情,不过随口说道:破路破房子都乱七八糟的,有什么可看的?!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流露出真切的不满和期盼。老街古屋,也许对于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家来说,只不过是城市里的旮旯角落,他们不希望成为最后的守望者。而对于你这样的匆匆过客,老巷古屋虽然残破,却散发着一种残缺美,其间还蕴涵着某种历史意义。

    充满人情味的老街

    走在老街中,你会油然感到一份温情,身心不由自主就松弛下来。老街十分静谧,人们各行其事,但又十分熟悉和关心彼此。简陋而凌乱的小商店,理发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商店的一些物品十分怀旧,是城里很难找到的。比如那些含有乡土味的蒲扇,连枷,刚从铁铺里打出的锄头,铁锹……它们不仅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而且价廉物美。

    店里的店主不管路人是不是买东西,都会热心地招呼。当路人不知道拿在手里的东西用来干什么或叫什么时,不用开口,旁边的热心的人马上就过来不厌其烦地解答。老街里浓浓的人情味,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

    老街的保护和开发

    想要去了解渔泛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就应该着力对渔泛峰保护和开发。平生认为;在城乡开发建设中,对老街的保护,开发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让特色与老街同在。因为没有老街,没有特色,渔泛峰也就走向了平凡。老街是有生命的,不能仅仅把古老的东西看成是脆弱的,需要保护的东西,它们也具有经济价值,开发好了能给渔泛峰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对于渔泛峰,要懂得保护,更要懂得利用。

想起范溉关

    洛江河亦称深江,是芦洑河的分支,仙桃市的内河。源于潜江徐家滩,经深江站入沔阳境内,过剅河、范溉关、麻港、老里仁口出通顺河,全长68 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民国年间淤塞,河床高于地面,水道迂回曲折.。1956年疏导整治,利于排灌。1960年开挖南干渠,于石牌铺被截断,上段由潜江利用排水,下段在70年代多处裁弯取直、填塞改造,尚存间断河形。

    范溉关位于洛江河畔,靠近排湖,元代末年就成为沔阳十九个出名的集镇之一。最先居住在洛江河畔的范溉关人,一定是那些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打一只鸬鹚划子,下到排湖里去捕鱼。鸬鹚是天生的捕鱼能手,这里的人就以鸬鹚为伴,世代在洛江河畔生生不息,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们还是以鸬鹚捕鱼来“讨业施”。因临湖而居,时常受大水的侵入,所以范溉关人选择高堤、高台来建造自己的居宅,直到现在,人们还能寻得这些建造在洛江河堤范溉关街的老房子。

    靠近范溉关的仙女山(土丘),曾是一座古刹,传说每当洪水侵入,七女便有求于其姐姐们使尽道法,让仙女山随水涨高,让难民来此山避灾。每逢春秋祭祀,佛门盛典,十里八里的人们都来这里求神拜佛,香火不断。

    洛江河在范溉关的河堤被冲垮后,形成了一深水潭,命名为碧潭;随水潭而下分出一支流来,直通南边的改道河,这一地方叫秦杨口,后建一剅闸。秦杨口正在范溉关的下街,这里曾有一古戏台,庄重中透着秀逸,但鼓声早已远去,飘逸的水袖也只生存于老人的记忆之中了;还有那长达三华里街道,商贾云集的场景,繁荣兴旺的酿酒业,一街酒香,早已成为岁月的过往。

    当洛江河成为通往通顺河的水上通道时,范溉关也就成为排湖北岸边一个小码头,沿堤筑有石阶,供船只停埠,来往的船只不仅带来了货物的贸易,也成为了范溉关人走往外地的通道。商人们从这儿上船将外面的洋货运入,也同时将范溉关的水产品销往外地。学子们从这儿了搭船,挑着行囊,心中怀揣一个梦想,去沔阳州府求学。顺流直下要经过上麻、下麻、里仁口……现在的老沔阳城只有不多的老建筑还存在,而今跌落成了行政镇级,且还是一回族镇,却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繁华与风采了。

    在洛江河上范溉关水泥桥的建成之前,或许这里一直都是一座木桥。建于上世纪中叶的范溉关水泥桥,也算气派,范溉关桥为桥墩托着桥面的平板桥,也算宽敞,桥面的两边的栏墩上用水泥分别刻着“范溉关”三个楷体字。至于这地方为什么叫范溉关?好象从来就没有听人说起,反正“范溉关”的地名清清楚楚的写在桥的石栏上,直到现在这座桥被靠西边抵达郭陈沟的范关公路桥取代,在记忆中寻求着当年的范溉关桥的气派时,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了。

    从此,范溉关地名一度改为剅河区的排湖公社,直到现在隶属剅河镇管辖的范关管委会,范溉关的“溉”字也省掉了。

    那时范溉关水泥桥连接桥北的棉花采购站、皮革厂和范关中学,桥南是粮站、供销社和街道。行人在桥上行走时,遇雨天,桥面积满浠泥,穿布鞋的只好用手扒着栏杆的横钢筋,踩在栏杆脚的边沿,一步一步地挪着通过。桥面的宽度是可以同时供两辆板车通行的,人们交爱国棉、爱国粮用板车拉着经过此桥后,桥的南头紧靠粮站的是一个很陡的上坡堤,载满粮食的板车到桥头停下来,车把手将系在车上的宽布带套在肩上,边拉边掌握好车把手,同伴则在前面用麻绳拉着车,还有同路的人把自己的板车靠边,来帮着使劲在后面推。就这样将每辆板车推上了粮站,然后是排队等待交粮,人们坐在各自的车把上,点上一支烟,休息等候。去桥北交棉的板车则是下坡,难度更大,一不小心连人带车就会冲到洛江河里。由车主把持方向,其它同伴则是双手托着车把一步一步,慢慢地前滑到桥面,此时车尾必须着地,车尾在坡道上划出一道道痕迹,小心翼翼地减小板车的惯性,把板车平稳地放下桥,一旦板车失控那就不可想象了。

    清晨,天麻亮,街上豆腐铺的几个垂暮的老人(割资本主义尾巴,年轻人不让卖)就把打好的凉豆腐、炸好的油条、炕好的锅奎挑到了棉花采购站、粮站的大门口,吆喝着:卖——豆——腐咧!等待着这些排队交棉、交粮的人们来过早。早晨天凉,买凉豆腐吃的人少,老人的脸上没有憔悴的疲态,笑容清亮温柔,表情舒展满足,表露出老人内心的安宁、平和。排队,有时是一整天地排,中午,人们为了填一填肚子,买的就多了起来。也有用稻谷来换的。当夕阳西下时,已卖完凉豆腐的老人也就谈笑着,挑着空桶,走过这范溉关桥,笑声也就在桥下的洛江河的流水中,渐渐地远去了。

    范溉关桥下的河坡上有旧时码头上留下的几块石板,平日是人们洗衣、淘菜、挑水的河埠头,夏日的水中也是孩子们嬉闹的天堂,孩子们把衣服脱光后,放在石板上,扎进水里。虽说没有了来往的船只,但偶尔还能看到鸬鹚捕鱼的场景。当夕阳的余晖撒满洛江河时,清澈的河水也就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站在划子上的鸬鹚张开着翅膀,黑色的羽毛闪着绿光,它们知道是捕鱼的时候了。主人用细绳系住鸬鹚的脖子,防止叼着的鱼儿进肚,因为吃饱了的鸬鹚就不愿下水捕鱼了。主人用竹篙敲打着鸬鹚船沿,给鸬鹚发出捕鱼的信号,在一阵“嘎嘎嘎”的欢叫之后,顺着水波一撅屁股,一个猛子扎进河水深处,当它们探出水面时,主人知道鸬鹚已含到鱼了,于是,用竹篙勾起鸬鹚的脚,捞起鸬鹚,用手探进它们的嘴里,鱼儿就从它们的嘴里吐出,活蹦乱跳,落入船舱中,如此一幅渔舟唱晚的美景。

    范溉关酿酒业很是出名,明末以来,最兴旺时全街有九家槽坊酿酒,取碧潭夕水,这里酿的酒特别好,“碧潭酒”一直是仙桃市名优特产中的金字招牌。七八十年代,范溉关还有翻砂厂,玛钢厂、水泵厂等乡镇企业,当时的范关皮革厂主要以生产皮带为主,也加工再生革。所生产的皮带也有名,远销全国各地。说剅河有人到上海出差,在大商场买回一条皮带当礼物送人,到家一看,原来是范关皮革厂生产的,弯到上海去买一条范关皮带…….马虎人白费一片用心。

    范关中学是一所由初级中学部、职业高中部和普通高中部组成的完全中学,创办于1965年,先前名为范关半耕半读中学。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为水乡培养出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人才。范溉关还有革命烈士余运喜纪念碑,大学生干部张友军烈士陵园。时代楷模张友军,生前任范关办事处副主任,抗洪抢险不幸牺牲。每年清明,都有乡亲们、学生们自发来到范关祭奠张友军烈士。

    现在的范溉关桥由于偏出新建的街道,过往的人少了,已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老桥了,当人们走在桥上,通往前方的似乎只是些过去的回忆。范溉关境内的洛江河也只存在从上游不远的千桥村到秦杨口这一河段,在八十年代以后,电鱼、炸鱼等方法已让河里无鱼可捕了,鸬鹚也不见踪影。何止鸬鹚,不见的还有“一里三槽坊,日夜酿酒忙,来来往往者,无不夸酒香”的碧潭酒厂……只是桥上当年那些弓着腰拉板车人的身影,还时不时的在眼前浮现。

恩江河的清风

    恩江河西起潜江县杨市,东至沔阳州的贾家潭。关于流经仙桃市西南,谢场境内的“恩江”其河名的来历,以前的《沔阳县志》好像没有具体的文字描述,阅览其它史实,只是在《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有过这样记载:

    湖广荆州府潜江县知县敖钺疏请开浚淤洲以弭水患但沿江一带淤洲尽属皇庄未敢擅兴工作户部覆议江洲原非额田税入无几苟可救一县之民何惜于此请令巡抚湖广都御史行守巡官亲诣县治相度地形水势果为民患即及时并工疏浚淤洲新增子粒悉蠲勿徵从之

    敖钺开挖恩江河。明嘉靖元年,江西高安举人敖钺来到潜江当知县,为消除水患,带领官民开挖的一条河。河竣工后官民要求给河取名“敖江”。敖钺闻之,说:“此河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恩惠来自朝廷,就叫恩江吧”。这大概就是“恩江”河名真实的来历了。

    恩江河从潜江东部缓缓地走下来,逶迤着向东南悠去,穿越潜江、沔阳两县的交界地,经谢场境内,流入陈场镇北端,与剅河镇的光湾、西岭、刘小等村毗邻的泗河口村,在村东端的贾家潭口与洛江河、余河、王家河汇集,心甘情愿地注入到排湖、或溢泄至通洲河。贾家潭口也称为“泗河口”,这四条河是:洛江河、恩江河、余河、王家河。

    后来,恩江河竟被荒废了?想起来,大约是从泽口分流至仙桃(沔阳)的通顺河代替的因素。如今泗河口村1—5组的后面仍有一条干涸可辨的河道,那就是古老的“恩江河”。

    教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的老家住剅河镇的光湾村,那时,他常给我们讲起恩江河。几十年过去了,然而,唯有经常在我睡梦中流淌的,故乡的这条见证沧桑和变化的小河,令我一直难以忘怀。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早晨我打开窗户,感到一阵风吹来,竟然是一阵穿窗越户来的清风。这样的清风,似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在我耳边回响,一起飘向那远方的故乡,那清清的恩江河。

    年少时,我曾经多少次到过谢场、到过恩江河。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清得见底的恩江河却偏偏养育了许多鱼虾蟹蛤。沿河两岸的孩子们,在恩江河畔割猪草、打鼓泅、捉鱼摸虾……田野的清风,吹散了他们的头发,放飞着他们快乐的心情,欢歌笑语,一起飘向无穷无尽的远方。

    他们都很能抓鱼,三五个小伙伴,来到恩江河畔田坝的一条沟里,在发现有鱼地方的上游筑起一道坝,把水堵住,用捕鱼工具把住下游合适的地方,然后到沟里将水搅浑,泥鳅、鳝鱼和其他鱼类就会乖乖地游到捕鱼工具里。抓到的鱼穿满了几根树枝,一张张湿漉漉的小脸上,漾起笑窝。一阵阵徐徐的晚风,伴随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

    夏日的夜晚,他们早早吃完了晚饭,早早的到恩江河里洗完澡,早早躺在用几条板凳并着的、或竹床上纳凉。在习习凉风中,绿柳簇拥的村庄,水塘,月光下,泛着一片美丽的青光。浩瀚的天空,满天的繁星,听着“清风半夜鸣蝉”和蟋蟀的叫声,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无风的夜晚,孩子母亲手中的蒲扇,左一扇右一扇的,为他们驱赶着蚊子,为他们送来阵阵清凉的风。

    秋高气爽的风,那是金色的清风,孩子们在这个季节则是最快乐的。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棚满芝麻、还有那大小的谷堆。他们捉迷藏,玩捉小鸡游戏,打谷场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秋的意蕴、秋的景色、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画面,在秋天清冷的意境中。

    恩江河,只是一条普通且宁静的小河,有着些曲折,婉转的一直流淌到远方,流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回想起听老师讲的这条小河,好似想把我也带向另一个世界似的。

    一条河,一条生命的脐带。虽说恩江河是谢场人民的母亲河,河水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但已失去了她以往的青春和美丽,没有了往昔的欢歌笑语,变得日渐衰老和丑陋了。

    干涸可辨的河道,犹如被儿女吸干了心血的母亲,如泣如诉地叙述着远不知年的故事。而如今的恩江河又如同一位老者,在我的记忆里沉思流逝,那润甜的回味,那永不会再来的清冽,还有那平畴沃土田野的清风……此时,不由得让我唱起邓丽君的《小村之恋》来:

   弯弯的小河 

   青青的山冈 

   依偎着小村庄 

   蓝蓝的天空 

   阵阵的花香 

   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啊问故乡 

   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

   你常出现我的梦乡..... 

五月南风

    槐 花

    五月的槐花南风吹过,扑鼻的香味沁人心脾。我沿着小河堤走进村庄,远处的槐花是那么的粉白。姑娘和小伙们都外出挣钱去了,一栋栋空房子成为了他们幸福的归宿。

    老家河水不大,船泊浅水,河滩上种满麦子和油菜。我在小河堤上眺望远方,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只有我一人,新栽的防护林,使天空更加空旷。我从河堤上走下河滩,五月的河水浸漫过了我的脚。

    我置身于花的海洋,油菜花,槐花和成群的蜜蜂,这个世界的尽头原来也是空灵美妙。

    村头的房子里住着一个人,那个人便是我的五婶,五婶是从河那边有槐花树的村里用花轿抬过来的。

    夜 雨

    那晚,槐花一蓬蓬落满整个村庄。

    池塘里,汇聚来南来北往的生灵,包括各种小鱼儿、鸭子,还有成群结队的青蛙从远处的河里赶来走亲戚。

    雨,把村庄变得凉爽!站立的玉米终于吐出金黄的苞须,知了爬上树上开始了它第一声鸣叫…….

    秋收,人们把成车成车粮食送往粮站,换来新鲜的钱币供养我们的胃。

    石 磙

    一垛垛的麦子曾从你身上碾过,而今你却站立在禾场边,有半截被埋在土里。

    童年时的夏季,我们用泥巴打仗在河滩上,追逐嬉闹,用赤裸的身子和对岸的娃娃们痛骂,小时我们喜欢玩玩这样的游戏。当暑假来临,棉花尚未吐絮,稻谷开始扬花,西瓜常遭偷窃。管湖的老伯蹲在稻草搭建的棚子里,一口一口抽着他自己烤的烟叶卷的烟。

    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像石磙一样的我半截插在泥土里,半截在村外打拼着的人们,祖祖辈辈就这样村里村外,一辈辈安逸而辛苦的生活着。

    水 井

    村里那口井,已干枯得只剩下苍老的骨架。坐在井沿,我看到,那口井总是饥渴着张满虚空的嘴巴接纳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和泥浆。那口井,任凭怎样的浇灌和滋养从没活过来。

    许多事经历过就不再经历;许多人见过一次面,将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昨天流过的河水,今天和明天若干年后,也不会再从此流过。我的子孙和子孙的子孙,总有一天,会对这里的一切,变得陌生。

渔泛峰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个地名

    渔泛峰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天门、潜江三市交界处仙桃市郑场镇境内。北滨汉江,南抵汉丰渠,东靠陶董古河,西连肖家池。因昔为湖中高地,称“峰”,每逢渔泛旺季,沿湖渔民常于此捕捞,故名渔泛峰。

    渔泛峰始建无考,据说唐已成集,后屡毁屡建,兴盛于明、清时期。属天门县古八镇之一,为汉江著名港口,曾设有衙门和驿站。明初起,这里便是江汉平原粮食、棉花的集散地和口岸,历史上这里所生产“渔泛布”或“棉缎”甚至一度远销日本、朝鲜等国。渔泛峰最繁荣的时候,驻有十三省的商会,码头上的13级石阶,据说代表当时的“13省”。设有粮行10家以及炭店、药店、匹头、日杂等商店。曾有“九渡十一庙”之说,如洞庭庙、东岳庙等。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渔黑二镇,赛过南京。”不过,乐极生悲,渔泛峰曾多次毁于战火。元末明初“朱洪武三洗湖街”,街房所存无几。接下来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和抗战期间日军火焚;尤其是1942年土匪“凡涛麻子”纵火,将江西街和咸宁街烧了个精光。渔泛峰残存的建筑依然挺立。抗战期间渔泛峰一度划归潜江县管辖,胜利后回归天门县。1949年后,为利于汉江防汛划归沔阳县(今仙桃市)管辖。不过,由于长江水运衰落和公路的兴起,渔泛峰商业地位一落千丈,并随着商家逐渐迁出而衰落,虽然渔泛峰因稍高的地势躲过了历史上水患。曾是商贾云集,商家必争的繁华商业重地渔泛峰辉煌不再。

    相对于江汉平原而言,渔泛峰历史上似乎较其它地方更富裕一些。虽然屡遭劫难,却屡毁屡建。现存上街、下街、后街、新街。街区沿(汉)江分布,南北走向。其中上街街面过去全部铺有青石板(残破所剩无几),下街连接连渔湾,有3.5千米长。残存有近五十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宅。民居大都以杉树为骨架,青砖灰瓦,门面、厅室与客房间均用很薄的杉树板隔开,房子不高,用木板隔成两层,临街的门面都很宽,门槛一律用杉木制作,客厅地面均高出门前大道约一尺左右,两家之间用一堵很高的墙隔开,以避免出现火灾央及邻居。

    有人把渔泛峰民居建筑格局形象地比作一条鱼,当你在残破的青石板上徜徉时,恰好踩中鱼身,鱼尾处是两条成八字分开的岔街。东边叫“江西街”,西边叫“咸宁街”,居住着祖籍江西和咸宁的商人。鱼翅旁边有一条小河,穿过石桥,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是古镇上最大富翁陶员外的居所。据说陶姓祖先是从江西避难至此的,并带来一颗白果树种子种下,渔泛峰从此喧闹起来。如今这颗千年银杏古树虽已风烛残年,但却亲眼见证了渔泛峰的变迁。在位于现今汉江大堤南150米处,曾经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建,清同治七年(1868年)和民国3年(1914年)曾修葺的永镇寺的旧址。除了古建筑和古树,还有众多的古代遗存,如寺庙、碑刻、瓦当等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渔泛峰1949年后当地受经济条件及防洪的限制,建筑物改扩建很少,反而使古村落得以较好的保存。这是渔泛峰不幸中的万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荆紫关河街,那即将消失的栈楼
忠信桥
徐桥之恋
姑苏风光 - 平江路之瑞雪(十四)
苏州自由行(4):漫步在平江历史街区
如今的平江路,还是伍子胥的手笔,保留着古风古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