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情】《水乡即景》《故乡的水》《通顺河》《泗河口》《小桥流水人家》《我家门前那条河》


水乡即景

  我的家乡是平原水乡,到处河湖渠沟,芦苇菖蒲,自然生态,景色幽美。水是活水,潺潺流淌,象征着家乡人富有柔美的性格和无穷的活力。

  家在一条渔船上,是家乡典型的水乡特色。“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家乡渔民捕鱼为生,又以撒网捕鱼为主。说到家乡的渔船,其组成大致分为三部分,即船头、船舱、船艄。船上的家有夫妻俩带着小孩,还喂有小猫,母鸡、盆栽的小葱和花草等植物。

  船头不足平米,是撒网男人站立的地方。船头之下有一个小舱,与中舱隔绝,有一块盖着活动的船板,放鱼捉鱼方便,舱底凿有一小洞与河水串通。揭开船板把打到的鱼喂养在小舱里,养鱼的水是经小洞出出进进的活水,且渔船在行进时的摇晃,溅起水花,给鱼增氧,鱼保持着活力,所以小舱里的鱼总是活鱼。

  船舱是打渔人家起居的地方,盖有活动的船篷,竹篾编制,且用桐油涂过,不会进风漏雨。白天两头敞开,人可在船舱爬出爬进,晚上用篷席档住,有如关门。大人捕鱼,小孩腰间拴一根带子,系在船帮,在船舱玩耍,有猫做伴。

  船艄是船娘荡桨的地方,船艄的上方也搭有比船舱要高的艄亭,不过四方没有遮掩,以利于船桨和船舵自由操作。船娘在艄亭里或坐、或站,摇着双桨,看着船头撒网的丈夫,双腿掌握舵把,渔船或前进作撒网的准备、或停下撒网、或返划后退拉网,夫妻俩配合密切。

  渔船上养猫是防止老鼠咬破船舱而漏水,猫常年吃着鱼,喂养得毛光水滑。有了一二只下蛋鸡,小孩吃蛋不用愁,如做出鲫鱼炖蛋美味。一盆小葱象征着平安风顺,植物花有情致的玫瑰等。

  夕阳西下,渔民一天的作业完后,他们把渔船靠在河埠头,渔网高高地挂在树上晾着,也吸引岸边的人前来买鱼。把船艄鸡笼里关着的母鸡放了,鸡来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小虫,猫在草地上伸着懒腰,小孩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船娘端出灶具,在岸上生火,炊烟袅袅。丈夫卖着鱼,也打扫渔船,用拖把将船帮擦洗得干干净净。不一会,晚饭煮熟,全家人在岸边吃着、喝着,其乐融融。

  那时候,拿一根细竹竿来到河埠头钓叼子鱼,不一会功夫,就能甩起一大碗来。现在,河水污染,鱼虾全无,你若是再去钓,人们肯定会说你患有神经病的。

  河埠头,是村子里的人们挑水、淘菜、洗菜、浣衣服的地方。

  那些住在河边吃清流活水的人家,这河埠头是少不了的;当然,吃汪汪潭水的人家,也有立脚淘洗的埠头。

  或用两根木桩,做一梯形的架子,加些横木,有如梯子,插在靠离河边二、三米的水里钉牢。用几根粗木棍搭起活动的小栈桥,木棍用铁抓子连起,以防滚动。河水上涨时,栈桥的木棍往架子的横木上移;河水退时木棍则下落。

  或顺河坡挖出土坎,去搭碎砖或石块,一直延伸到水里,可让人从岸边径直下到河里。

  或在河边固定一艘破船,船头和船艄用绳子拴在岸上的树木上,人站在船头不摇不晃,手可以轻易地够着河水。

  或借用河边倒树的躯干,排灌的剅闸进出水口的水泥面,也可代替这河埠头。

  想起这热闹的河埠头,耳边会响起那笃笃的捣衣声。捣衣用的是棒槌,家乡土话叫“胖头”。记忆中,木制的棒槌长尺半许,手捏的棒槌把比棒槌部分要细,钻有一小孔,穿一根带子,棒槌用完后可以挂起晾干。棒槌拍打衣服的接触面呈弧形,头部刨的光滑,不伤衣物。小时候家里用的棒槌,就是用断了的木扁担的锯出一段后,再砍出手捏的把来,就是经济适用的棒槌了。

  庄户男人长年累月劳作在泥里水里,衣服满是泥浆,女人把要洗的衣服用木盆端到河埠头,打湿水,先用棒槌槌出泥浆,再摸肥皂或撒洗衣粉边揉边槌,然后在流水里漂净,端回家晾晒在篱笆或竹篙上。

  河埠头多是女人的舞台,每天的淘米、洗菜都在这里,她们三五成群,挤在同一个埠头,有说有笑地谈着家常,亲情浓浓。村子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是从这河埠头编出来、又很快地传出去的。

  我是娃娃亲,又是同村,两家相隔就那么几户人家,也用着同一河埠头。要知道,那时未婚夫妻之间见面后,是不敢讲话的,也许会引起村里人说是非、嚼舌头。有时,她在洗衣服,我去挑水,都是在她洗完离开后我才去,常常是挑着空桶,躲在河边的大树旁,望着流水,也偷看着头插一朵栀子花,倒影美如水的我的那个她。家贫的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有无条件把她娶到家?

  门前的这条小河上有一“渡船”,人们过河也是在这河埠头上船下船。这渡船不是一条完整的船,是一艘废弃的铁皮机耕船,有头无尾,也没有艄公,靠尼龙绳来回拉渡,有人叫它“拉渡船”。其船头用一根尼龙绳栓在对岸,人在岸上把船拉过来再上船,在船上拉着连着对岸的绳,就可以渡河了。

  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孩子们上学,每天都在这渡船通过,河水的流速不急时,是没有大人护送的,都是他们自己去拉渡。水乡的孩子都会水,干活眼疾手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天里,河边长满菖蒲,即蒲草。菖蒲在河滩上衍生,植根浅水中,叶条从根部向上生长,扁狭修长,颜色嫩绿,具有弹性。到了夏天,雄蒲会长出梗子,梗头开花,花如小棍,颜色深黄。菖蒲花可代替蚊香驱蚊。冬天,人们把菖蒲割回家,编织成各种蒲包和蒲席,如妇女做布鞋,还可以用它作为鞋底的垫料。

  蒲包适应各种物资的外包装,成本低廉,用途广泛,如包装农副产品,黄花菜、生姜等,包装副食品,如海盐、古巴糖及各种调味品。故利用冬闲编织蒲制品,成为水乡人一门家庭副业。

  编织蒲制品重要一环是把蒲叶捶软,将蒲叶放在石块上,用大木棰反复去捶,边捶边洒水,以保持蒲叶的韧性,这是男人们要做的活计。编织蒲制品则是女人的事,她们把编织的蒲包卖给当地供销社收购门市部,换取日常生活的零用钱。如今编织蒲制品早已消声灭迹,但野生的菖蒲在家乡的湖岸、河边还能见到,成块的种植则是为了绿化景观园林。

  正值炎热的夏季,遐想家乡仙下河的菖蒲花应该开花了!观花的人群接踵而至,河岸上洋溢一片流水声、欢笑声、歌唱声,话语声,就象在蒲丛中摇曳的菖蒲花一样,时高时低,时有时无。

  曾经的家乡,菖蒲里也藏着成群结队的鱼,它们在菖蒲里觅食、交配产卵,用鱼罩去捕捉它们是最好方法。双手握住罩的上口,朝有鱼的地方迅速一罩,鱼被罩住,用手摸起。

  菖蒲可长至人高,也是野鸭栖息的地方。野鸭是一种飞禽,喜欢群居,铺天盖地。它们飞向湖里,飞向河里、飞进芦苇林,飞入菖蒲地,去觅食、去做巢、去下蛋,去孵化。野鸭在菖蒲丛中宿夜,天亮飞走,当你来到菖蒲地,定会捡到不少的野鸭蛋。禽蛋类,没有什么比野鸭蛋更有滋味的。

  然而,岁月无情,环境变迁,野鸭日渐稀少,看来,“遍地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也该改写这歌词了。

  家乡风景,水乡特色,说来说去,难说透彻。平平淡淡几句,仅是几笔素描而已。其实任何事情说白了也未必是好,倒不如多留些让人去思索的余地。这也许是一个没有文学功底写作者的歪理。

故乡的水

  我的故乡位于平畴沃野的江汉平原,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境内多湖,河渠纵横,诸水汇归,枕水之地,据说是全湖北省地势最为低洼的“水乡泽国”。解放前,这里水灾频繁,为湖北水患之首,故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之民谣。

  通顺河是故乡一条年代已久的河,成河于清康熙年间,为地域最长的一条内河。我家就在通顺河岸边住,堤坝边有三处深潭,为河堤溃口冲击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环境优美,河水清清。春日里,通顺河流水潺潺,一泓碧水,两岸翠绿;夏日里,潭中的荷花三窝两块,清香四溢;秋日里,河水滋润的广阔田野,呈现出五颜六色,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稻谷黄了;冬天里,河边密密匝匝的芦苇中的野鸟七嘴八舌,飞来飞去,栖息之所九变十化。夜晚,月光照在波纹细碎河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小船静静地停靠在河岸边,此情此景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宁静。

  走出村去,来到故乡的排湖岸边,这里是一片水的世界。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让人似乎感觉不出哪是天,哪是湖。静静的排湖,既通长江又通汉水,湖连湖,水连水。它波平如镜,轻柔娇媚。野鸭在湖面上追逐玩耍,鱼儿在湖水里畅游生长;青翠欲滴的荷叶,碧水茫茫,层层绿浪;亭亭玉立的荷花,清香阵阵,沁人心脾。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去,朝霞雾霭中的湖面,熠熠生辉,使人感到一种烟雨江南般的感受。故乡的排湖固然和西湖、东湖无法相比,但那时的故乡水确实很美,格外的清,这也许是我对家乡的情有独钟吧。

  故乡的水是家乡人赖以生存的源泉。新中国成立以后,故乡人围湖造田,把一片片荒湖变成了绿洲,实现了“人在桥上走,水在河中流”的夙愿。我的村子靠进汉江边,多是芦草林开垦出的旱地,种植杂粮。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乡人把旱田改造成了水田,依靠通顺河水灌溉,吃上了“白改水”长出来的大米。通顺河里有鱼虾,潭里有莲藕,菜园里有瓜蔬,鸡鸭鱼肉无残毒,无污染。喝水觉得水甜,故乡人享受着绿色环保的口福。

  那时,虾肥螺密,孩子们在河水里嬉戏,能捉到肥大的螃蟹,在湖区的芦苇林里摘粽叶,能捡到野鸭蛋。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干净透澈。水牛躺在河里,把整个身子埋在了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燕子飞来飞去,还不时地用翅膀拍打着水,唧唧地叫个不停;捕鱼的鸬鹚钻出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

  故乡梅雨季节的雨水是泛滥的,而且泛滥成灾。赶上大涝之年,内涝外患,由于地势低洼,故乡的土地,简直就成了汪洋一片。汉江水陡涨,汹涌而来,故乡也成了分蓄洪区。庄稼被淹,房屋倒塌,大水把村子围成了孤岛,大疫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故乡人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他们照顾大家,舍小家,与水抗争,不屈不饶,可歌可泣。碰上涝年,往往是靠糠菜红薯充饥,螺蛳河蚌果腹。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故乡人开展大规模的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活动。五十余年的治水历程,故乡基本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三大水利工程体系,修成了密如蛛网的排水渠道,故乡从此免除了水患之灾,成为鄂中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

  童年的故乡,水的风韵、桨声灯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于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恶化,故乡的通顺河流遭污染严重,河水开始变得浑浊,鱼虾也渐渐不见踪影,就连夏夜的蛙声也难以听到了。

  我只好在梦幻中去感受故乡水的诗情画意,在回忆中去畅想故乡水的未来模样。现在提倡生态水务、人文水务、和谐水务,我想,这应该是家乡做好水文章的努力目标。美不美,故乡水,我相信,我的故乡会越来越美的。

我家门前那条河

  又逢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泽口码头去游玩;

  电笔胸前挂,洋伞手中拿,我要去看泽口闸;

  走到半路中,忽然一阵风,一股香风吹满胸;

  ……

  我家的门前有一条河,这条河叫通顺河。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溯河而上,唱着地方小调,找到她的源头,那就是泽口闸。

  这座有着上十层楼高闸站的泽口闸,位于潜江境内泽口码头,故名泽口闸。汉江水通过其四孔闸口流向汉南河,汉南河在游潭咀一分为二,向南的一条叫通洲河,往东北去的一条为通顺河,两条河如同双臂一般环绕着我的家乡,灌溉着家乡的万顷良田。

  参观完泽口闸后,来到潜江城区,找到在江汉油田地调大队工作同学,吃饱喝足后,搭乘油田物探到我家附近田野做地质调查、打眼放炮的敞蓬车回到了家。

  那时的通顺河,河水清清,水草绿绿,成群成群的鱼儿在小河里欢乐地游畅,不时有鱼在河面打着水花。油田地调放炮的引起地壳的震动,惊动了河里游动的鱼儿,大鱼小鱼跃出水面,一条接一条,甩打了几下尾巴,“噼里啪啦”的又钻进了水里。

  我常在通顺河边放牛,到河里游泳,也拿着钓竿去钓鱼。通顺河边有我快乐的童年。水面上波光粼粼,岸上油菜花香,远处野鸭成群,近处,妇女们把衣服放在木盆里揉搓,抹上肥皂,青石板上用棒槌敲打。阳光慢慢地揉进了水里,也融进了她们的心里……一切是那么的静谧、自然。

  一天,河里驶来一只船,船上安装有一台柴油发电机,“突、突、突”的响过不停,船上的人用大马力电鱼设备,甩着长竿,把大鱼、小鱼、小虾一网打尽。所到之处,大鱼小鱼翻了白色的肚皮浮在水面上,然后用网兜捞进船舱。

  秋天,河水浅了许多,俗话说:“寸水藏尺鱼”,通顺河清澈见底,鱼儿藏进了倒伏在水里的树枝下、剅闸底。岸上五彩缤纷的野菊花,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

  早晨,我来到河里挑水,看到村子里好多人拿着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向河里跑去。有人还大声地喊着:“鱼发瘟症了”!我挑着水回到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哪里是鱼发瘟症了,是有人往河里投了毒杀粉。我拿起鱼叉,也参加了捞“浮头鱼”的人群。

  河面上晕头转向的大鱼动作迟缓地游着,小鱼翻着肚子往下游漂流,我用鱼叉对准那些垂死挣扎的鲤鱼、草鱼,扁鱼,鲢鱼,叉下鱼起,平时叉鱼还要去考虑水的折射什么的,今天叉鱼是这游在水面的浮头鱼、半死的鱼,很容易逮住。

  不一会,我是叉起了几十斤的鱼,鱼又大又肥,树枝串好,用叉篙挑了回家。然后将其去头去内脏,腌制晒干。

  每年的春耕季节,泽口闸都要开闸放水。虽然在先一年的秋天河水遭到毒杀粉毒鱼,可这桃花水流下来,鱼儿也流来了。有时候,顺着水流,拿着推罾子站在河边的水里,推罾子里也会进来鱼,也有鱼儿会撞你的腿。一场春雨后,天边彩虹映照,鱼群大量的聚集在一起,摆起鱼阵,我们当地叫“鱼嚷胜”。鱼儿互相咬住尾巴,首尾相联,一圈圈的盘据成圆形,有大有小,所有的鱼都层层叠叠紧围在一起,其范围之大。

  我也搞不清楚那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鱼,也曾经怀疑那个年代的人们喜不喜欢吃鱼,会不会吃鱼。夏季,人们在河心支起了扳罾,也有瞄罾子。正方形的网具没在水中,待鱼类游到网具上方,及时用摇手上的钢索来提升网具进行捕捞,有鲤、鲫、草鱼、鲢和多种小型鱼虾。真的 是“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支渠里到处布满“迷魂阵”。

  人们撒网捕鱼,放鸬鹚捉鱼,下“卡子”放钩,用籇子施鱼。我的印象中,在我们村子里,好像也没多少人把弄来的鱼自己舍得吃掉,而是提到街上卖了,换回了油盐钱。

  那时虽说也有电打鱼,毒杀粉毒鱼,“阎王网”捕鱼,但河水没有遭受污染,这河里鱼总也搞不绝。梅雨天,连续的几场暴雨,池满塘满的,池塘里养的鱼到处乱窜,田沟里都是鱼,水退了,游到河里的这些鱼又繁殖出许许多多的小鱼来。

  现在我家门前那条河,再也看不到当年成群鱼儿游来游去的风景了。

  我家门前那条河,是故乡人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两岸千千万万的人民。听说,前些年在通顺河源头建了一座很大的化工区,也常有废水和废渣排放到了河里,清清的河水变的污浊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位也很浅,河水不能饮用,水面上漂着一些死鱼和垃圾。

  小河在哭泣,村民们的心也在痛!

  家乡的小河啊!尽管昔日流水潺潺、波光粼粼;风吹杨柳、人欢水笑的情景已不存在,但你依然流淌在我的心里、梦里、记忆里!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乡间里。村子里的住户,分散在河堤两岸,小河引水灌溉农田和供人们生活之用。春日里,桃花水满河,水波粼粼,碧绿潺潺;夏天里,暴雨下过,河水浑浊,水流湍急;秋天里,水平如镜,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冬天里,水流淙淙,有些地方,浅水成滩,清澈见底,可赤脚卷裤而过。

  村子里人口不多,住的是砖瓦平房。人们每天在田地里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的四季平静安谧,人和人之间诚实友善,没有仇恨私怨。全村除了村委会、学校、小卖部外,也没有特别的风景,更没有名胜古迹,只是在蜿蜒的小河上,架设着一座小桥。

  起初,小桥是座木桥,桥体矮小,桥身也不长,岸两边的杨柳枝条可在风中牵手。立在水里的粗大木桩,托起几块长条木板,跨河而过,供小河两岸的人们下地劳作时来往通行。如耕牛要过,就只得望桥止步了,人走在桥上,手中的牛绳放得长长的,牛仰头翘尾泅水而过。

  木桥也很不安全,雨雪天,桥面湿滑,若孩子们失足落入水里,轻则受伤,重则被河水淹没冲走,失去性命。

  后来,各生产小队集资和工作在外的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捐资下,在木桥的原址上,建筑了一座钢筋水泥桥。从此以后,河两边的人们,就可以赶着牛,驾着收割稻麦、棉花的牛车、板车,自由地来往了。

  多少年月,人们就是这样,装一车房檐高的五谷,在水泥桥上悠闲自在地行走着,心里充满喜悦,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算起来,这座水泥桥也有半个世纪的“桥龄”了。银灰色的桥墩雄伟壮观,桥面平坦、宽丈余,可单独通过一辆“解放牌”卡车,桥护栏用粗圆的钢筋横支在桥的立柱上,坚硬牢固。不但人们往来可安全无忧,耕牛、车辆亦可在桥上安全行走。在水的倒影下,却也甚为壮观,成为家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生长在乡间,小时候对桥颇有新鲜感,新鲜得每次去过桥,都是攀着桥护栏一步步迈过去,这座水泥桥也是我流连游玩次数最多的地方。站在桥上远望,广袤的田野,是锄禾的农民,还有那骑在牛背上,吹着芦笛的牧童。近看更是一番情调,河水擦桥墩而过,河埠头是涴洗的妇女,还有那在水里觅食的鸭群、飞鸟。

  家乡的夏季,天气炎热,中午时分,我和小伙伴到小河里游泳,站在桥的护栏上学跳水,钻入水中赛出游泳的各种姿势来。

  傍晚,大人小孩都在桥下河里洗澡,此时也是鸬鹚捕鱼的好时节。鸬鹚捕鱼,以细绳将其颈部系之,使之透气而无法吞食,放入水中,即衔鱼而浮起,取鱼而归之于水里,如此反复。

  家乡人晚上有乘凉的习惯,水泥桥便是好去处。人们从家里抱来草席、搬来竹床和板凳,或躺或坐,吹着水风,聊谈家常。孩子们挥扇捕流萤,听老人讲古,时而传来阵阵欢笑声,水泥桥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我最喜欢听老人讲《伍子胥混昭关》的历史故事。

  伍子胥何方人士?说故事的老人说他是监利容城人,又说容城就是古城华容,古华容在哪里?老人说在监利县的西北,是否如此?长大得知,的确有此说法。容城与家乡的县域交界,那地方我是去过的,所以才认为故事的真切。

  春秋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他的哥哥伍尚,含冤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知道噩耗后,便向吴国逃命,由楚国到吴国,昭关乃必经之路。

  昭关把守的十分严谨,伍子胥担心闯不过,一天一夜,他急得胡子头发全白了。守关兵将奉命要捉拿的伍子胥是个黑须发的人,与通缉的画像不符,于是伍子胥才得混出昭关。

  伍子胥到吴国后,深受吴王重用,后随吴伐楚。破楚国都城时,楚平王已死,为报杀父之仇,伍子胥把平王尸体挖出来,狠狠地鞭笞了一顿,方解心头之恨。

  小时候,我也无数次看过《伍子胥混昭关》的花鼓戏,戏台上的生角伍子胥须发银白,吹胡子、瞪眼睛时,这一招一式还真在行。听大人说,农历五月五过端阳,在我的家乡,有些地方是为纪念伍子胥的传统节日。

  回想起家乡往事来,这夏季的暴雨令我难忘,有时造成河堤崩垮,淹没田野村庄,威胁生命财产也吓人。洪水泛滥也是捕鱼的好机会,我吃过好多鱼,也捕过鱼。生态没受到人为破坏时,无鳞鱼、乌龟、团鱼、黑鱼等,根本无人去吃它。

  有些事情说多古怪就有多古怪,谁也猜不透。家乡的暴雨天,声势非常惊人。电闪雷鸣催雨,其急如瓢泼桶倒似的,暴雨中能清晰地听到鱼儿在远处的跳跃声。据大人说,行云布雨,是龙神司事。在乌风黑浪,扯着金勾子闪时,那是龙在“绞水”,此时大雨倾盆,江里、湖里的鱼就会起翅高飞。雨停后,人们便可以背起鱼篓,到荞麦田去捡鱼。因为开满白花的荞麦田,远看象一片白茫茫的水域,游在雨中的鱼群,以为是水,便落在了荞麦田里,它们被荞麦的茎叶网住,再也飞不回天空了,只得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家乡种荞麦少,我不知道荞麦花何时开放,也没曾在荞麦田里捡过鱼。

  团鱼,我是一不捉、二不吃,怕它咬手。团鱼咬住手指后,是不会松口的,要等到变天打雷时它才放开,捉团鱼的人对我说,绝不骗我?

  耕牛走在桥上,好像都是千篇一律的,总喜欢在桥上拉屎撒尿,难道牠害怕掉入水里被吓得屁滚尿流?人们会用钉耙和粪箢将牛粪捡走,用水将桥面冲洗干净后,才牵牛离开。驴马走在桥上,屁股上挂有布兜。

  冬天里下雪,雪花飘洒在桥面,人们一觉醒来,桥面已堆积得厚厚的,水泥桥象一道覆雪的长城。不管是谁,那些早行人总会将桥面的积雪铲除,清扫得干干净净,作为自己“补路”的一桩功德。

  庙有庙神,桥有桥神。凡建桥竣工时都压有性命,包括人和大型牲畜。在家时,听讲古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河里建座九孔石桥,石桥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只剩下那些雕龙画凤的煞尾工程在施工。这时,有一年轻美貌妇女从桥上路过,凿石块的石匠们起心不良,动手动脚,妇女遭调戏后,离开时,骂出二句话来:“良家妇女桥上过,十个石匠死九个。”

  也许是上天有眼,恶有恶报,也许是这些人的性命该绝,不久,工地流行起“人症”,最终确实是死了九个石匠。就像白蛇娘子被压在雷锋塔下,这九个石匠永远地压在了这座九孔石桥,成为镇桥神灵。

  听说家乡这座桥所压之物是一头牯牛。究竟是黄牯还是水牯,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家乡人过桥传有许多规习,尤其表现在农村中的红白喜事上,具有神话般的色彩,又仿佛如云一样的离奇,雾一样的迷隐。

  嫁娶过桥,如有两支婚庆队伍相向而行于桥上(也有在路上),是要争桥的“大手”的,所谓“大手”,即靠左手方向而行,相反右手方向即为“小手”。“大路朝天,一个半边”。一般说来,按现代交通规则,各走各的一边,而嫁娶过桥就不同了。抢走“大手”象征着宗族的威风,人丁的兴旺,谁也不会甘拜下风,往往会引起斗殴,阵势是兵对兵、将对将,媒婆对媒婆,新娘对新娘……最终是两败俱伤,你追我赶的都过了桥,短小狭窄的桥面,谁也搞不清是谁走的是“大手”,谁走的“小手”。同饮河水的人家,大家互相熟识,毕竟多少年前都是一家人。抢着走“大手”,图的是不打不相识,越打越发。

  村里死了老人,送葬时,灵柩经过村口这座水泥桥时,除了燃放鞭炮、送买路钱外,死者的儿孙还要在桥的另一端去敬香跪拜,恭候灵柩抬过桥,否则,灵柩过去了,而死者的魂魄没有过去,魂不附体,因为桥是有“桥神”把守的。各路诸神,炷炷香都要烧到,都要安抚。

  当披麻戴孝的儿孙们跪在桥头给“桥神”讲礼性时,桥上往来的人要驻足停步,根据其行走的方向,站在桥的任意一端,让灵柩通过后再去过桥。迫不及待地与死者去争道,一是对死者不敬,二也会对自己会带来不吉利。皇城叫“赶菜市口”,而家乡人的口头禅则叫“赶伴”。至于得罪了鬼(灵柩中死者灵魂)是否会大病大灾,这个说法是否真实,我倒没见到有人试过,这是免百日之忧的事,不得而知。不过,不怕鬼的人我还是见过的。

  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坟墓地放牛,有个小伙伴他说自己不怕鬼,另一个小伙伴对他说:我买筒饼子,到深夜,你一座坟墓去发一个,发完了,说明你才是真的不怕鬼。

  打赌的小伙伴没等他来到墓地去发饼子,就提前躺到了坟丘间第八个坟墓的草丛里,当他发到第五个坟墓时,第八个坟墓鬼声鬼气地争着要饼子: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夜色中,只见“鬼”伸出手来,他吓的连忙丢掉手中的饼子,跑回家了,睡觉还说胡话。

  “世上无神鬼,尽是人在闹。”儿时,乡村里闹鬼、出鬼火……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那是迷信的。人们尊崇神灵,寻找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文章开头我说过,家乡没有特别的风景,记得在桥头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土地庙。在我的印象里,土地庙只是一座破庙,没有香火,木头雕刻的土地菩萨,漆身斑驳,东倒西歪地倒在神龛上,蜘蛛网布满破庙,杂草丛生。抓阶级斗争,讲破“四旧”的年代,就连破庙也被拆除去盖了学校,土地神被弃之于河里,那些“造反派”可谓是“神流哒”。

  人们对于土地,总心怀感恩。没有了土地庙,每逢祀祭时,就在原土地庙台基的空地上,去焚纸烧香,没有祭牲,用各色的纸剪出贡品替代。人们以传统的方式,祈求神灵,去预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地神不如财神神通,在家乡,人们也敬奉财神,又以敬关公为主,敬奉赵公明的极少。可又有人说,先有土地神,财神才能在此落脚,民出于土,土地神比财神神通,众说云云,且无定论。

  故乡的昔日风光人情,早已消失,因此我更是怀念。今年的春日,我回到村里,那一见钟情,终生不渝的水泥桥还在,其模样也没曾改变,安然无恙。

  我走在家乡的水泥桥上,倚桥栏,听流水,看落日,家乡的一草一木,儿时游戏之地,令我流连忘返。

  可爱的家乡!伫立在我心隅;和善的乡亲,敦厚的人情,也是家乡特有的美。离散漂泊,家乡别恋,牵惹游子的是古诗中那思乡的断肠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家乡的通顺河

  昔日的通顺河,是一条波光荡漾、清澈见底的河流。我的老家虽住在它的上游,但没曾去眼见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流淌的尽头,更不知道那一泓清水在家乡的土地上,静静地流淌了多少年!只知道它流经我的村庄,浇灌着广袤的田野,养育着一代代村民。

  因为有流水,且位于河滩旁,村庄才有了诗意般的名字——张家滩。

  一河两岸风光构成了村庄温馨、祥和而又丰富的人文景观。高高低低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滩涂的芦苇有的稀疏,有的繁密,倩影婆娑。河里水鸟翔集,鱼游浅底,蛙声一片,有人摇船撑篙,有人撒网捕鱼。柔弱纤细的柳枝条低垂,抚摸着水面,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倒入水里柳树顽强生长着,枝叶下藏着各种各样的鱼,鸬鹚穿梭其间,争先恐后地钻进水底叼鱼,打破了河水的平静。天上飘着白云,阳光辉洒满水面,繁茂的水草在水底招摇,岸边的野花色彩斑斓,鸟雀欢快地鸣叫着。牛儿在堤坡悠然地吃草,远处的村庄里炊烟四起,飘来饭菜的香味。回想起那时的通顺河,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依河而居人家勤善淳朴。多少年来,村里人都是在通顺河里洗衣浆裳,淘菜挑水,拉着闲话,话着家常。男人们挑着水桶来通顺河挑水。桶底的水珠,滴落在带露珠的野草上。女人棒槌的捣衣声是最悦耳的晨曲,也是小村庄具有代表性的风情所在。所谓捣衣,即洗衣时用棒槌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随着棒槌声消失,如今的村庄也变得寂静起来。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通顺河上,小木桥有的由几块厚板或木桩搭起,人走在桥上,桥会微微晃动。我家里小桥不远,每天我都踏着小木桥,从村子走到学校或步向田野。通顺河的小木桥,载着我童年的天真和梦想,给我温暖和阳光。

  那木桥不远高处的荒滩,郁郁葱葱的乌柏树下,是一座座大大小小坟墓,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村庄,住着村子里已故的祖辈。一堆堆泥土是亲人们遥寄思念的痕迹,一块块墓碑记录着人间烟火的延续。

  五月的栀子花清韵流淌,洁白的花朵绽放在翠绿的枝头,煞是好看,微风吹过,飘来了阵阵花香。夏夜,通顺河畔的萤火虫在飞舞,犹如天空闪烁的星星。晚间憩息时,村庄静谧得可以听见蟋蟀悦耳的歌声。

  通顺河里的流水、通顺河里的鱼、通顺河的小木桥,通顺河边的栀子花……织就了我诗一般童年的梦,带给我儿时美好的生活情趣,那贫瘠单调但不乏幸福欢乐的岁月,至今仍让我魂牵梦萦。

  张家滩的滩涂田土壤是“油沙土,夜潮田”,土质肥沃,以种植棉花、杂粮为主。油沙土雨停就可以穿缎子鞋走路,庄稼也不怕伏天干旱,天越干旱地里越出货。当秋天悄无声息走来的时候,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景色。一阵秋风吹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棉花一片白茫,粟子不住地点头。收获的季节,村里人脸上洋溢着欢笑。

  水是生命之本,河是灵动之源。清浅柔美通顺河,以它的仁慈宽厚,博大无私,用纯净甘甜河水,默默地滋润着这片土地,哺育着芸芸众生,万千生灵。它是一条生命之河,它穿梭在家乡的土地上,也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尽管如今它不再那么清澈美丽,河水也少了许多,每当我看见那河水,想想曾经的美好童年,心灵便如河堤岸上的柳条迎风摇曳。顿时,飘忽的情也能在这里找到安适的归宿,乡愁也会在这潺潺的流水声中,释怀。

泗河口寻古

  泗河口村地处陈场镇北端,与剅河镇的光湾、西岭、刘小等村毗邻。

  何谓“泗河口”,昔日有四条河自西向东穿过该村流至村东端的贾家潭口汇集,再溢泄到排湖或通洲河。这四条河是:洛江河、恩江河、王家河、余河。

  洛江河,它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自然古河,河宽30—50米,上至沙市,下通长江,长卧在江汉平原腹地,承负着江陵、潜江、天门、沔阳等地的排洪航行的作用。同时也给江汉平原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由于地理变化,此河已基本不复存在了,只有少数地方河道至今依稀可辨。

  恩江河,发源于潜江市的杨市镇,它记载了潜江县城周48垸和沔西12民垸的痛苦历史,也记载了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来到潜江当知县的举人敖钺的一桩功德。

  明正德年间,水泽之国的江汉平原年年洪水不断,有时一年发洪几次,致使农田绝收或欠收。敖钺知县8月3日到潜江,8月5日县河石林堤段决口,泛滥横流,倾刻间潜江城周48垸及沔西12垸便成了一片汪洋。城墙被冲倒,民房被淹没,水势汹涌,哀号声此起彼伏。18天后,洪水才逐渐退落下去。后来敖知县与县吏们察看灾情,为了免一方水患,拟定开挖一条新河引洪。但此河恰巧要破先皇的叔叔朱佑杬兴王的王庄。这里为什么有一块王庄呢?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叔叔朱佑杬于成化23年(1548年)被册封为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州、治所即今钟祥,他在潜江县河东岸(紧靠沔阳界)开建了王庄。正德14年(1519年)兴王病死,由其子朱厚熜袭爵理事。两年后正德皇帝病死,无子继位,作为弟弟的朱厚熜便继大统,号世宗,改元为嘉靖。转瞬间朱厚熜由安陆府的兴王而成了明朝的嘉靖皇帝。他原来的王庄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庄。“要到太岁头上动土”这样大的事情谁来呈奏呢?敖知县敢作敢为,竟向嘉靖皇帝上疏,嘉靖皇帝看罢御批:“官田收籽粒亦不多,苟可救两县之民,何惜一洲之地,特在圣心转移之间耳!”次年(1523年)皇庄河开工,西起潜江县杨市,东至沔阳州的贾家潭,全长7000余丈,四月成河,此河的成功开挖,缓解了潜东沔西大部分民垸的水患。官民相与歌曰,“转危为安兮,敖公有江,公如可借兮,我终无殃。”并一致要求给河取名“敖江”。敖钺闻之说:“此河与我有什么关系?恩惠来自朝廷就叫'恩江’吧”。

  王家河与余河的形成源于清道光年间(约1824年),那时排湖上脑(西边)的朱许大垸、赵西垸、马九垸、谭曾垸等12民垸叫上12垸,从剅河的芭芒口起到通海口采桑一带的17民垸叫中17垸,从采桑往下8个民垸叫下八垸,中、下25个民垸就靠芭芒口一道堤坝挡住上12垸的渍水,上12垸地势较高,如果开挖芭芒堤坝,积水就会直泄到中、下25垸,造成农田颗粒无收。因此上下垸之间经常为挖坝护坝发生械斗致死人命。

  为了解决“挖”与“护”的矛盾,上垸朱许大垸的余老爷(八台官)和王湾的王家邑老(秀才)出面领首,联名奏请沔阳州,开挖两条河至贾家潭、再泄流到通洲河。这两条河形成后,大大减轻了上垸的积水给下垸的压力。后来人们将两条河分别叫余家河、王家河,由于多年水冲泥淤,余家河便成了“淤”河,只有王家河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河段被人们所利用。

  泗河口村的“两潭”

  贾家潭,原来这里是几家姓贾的人家在此居住,据传,观音菩萨乘瑞气行游天空察看凡间选址安壇显灵。当行游此处,看到这里风景秀丽,东有白水滔(排湖),西有茂林罩,只是差一潭碧水,便问其地名,伴神禀道“此地是青鹅垸”,观音菩萨说:“多好听的地名,那就在此地造一口潭。”于是降旨东海龙王派兵来此造“潭”,潭造成后,洛江河神非常忌妒,便将洛江河堤决口将此“潭”冲了“大湖”,后来贾姓人将在此围垦成部分农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湖”叫成了贾家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贾家潭面积还有近700余亩,四周有茂盛的树林和芦苇,潭中鱼儿逐波,飞鸟戏浪。“远望一面镜,光照两重天;昔日荒凉水,如今聚宝盆。”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

  榨潭,原来这里住的是家姓万的财主开的榨坊(榨食用油的作坊),起初建榨之时,阴阳先生说:“此处是蛟藏之地,居住都不行,还谈何建榨?”万财主偏不信邪,就在此建起了两条龙(榨油的设备)的压榨。一年后的一个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风狂雨暴,一声炸雷惊天动地,忽然一道亮光从这里腾地升起,万家榨坊瞬间消失在大水之中。风息雨停后榨坊地变成了清水淼淼的一口大潭。从此后人们将此地叫作“榨潭”。有人给万财主作了一首讽刺打油诗:“万家财主真荒唐,蛟龙背上起榨坊,吵醒蛟龙腾空去,留下一口大榨潭。”

  泗河口民谣

  一村二音三大潭(潭家潭、榨潭、温剅潭),四河五台又六湾。七组美誉小武汉,八组吊当终分断。九组剅河来作伴,十组紧靠西岭南。

  提起泗河口,鬼见也发愁。有田无法种,四季大水流。出门无路行,只有用船走。

  且说白水塔,出门裤子要高扎,浩(涉)水摸脚走,一不小心就渥(淹)齐颈巴。

  再说麻罩湖,十有九家是草屋,一年劳上头,还是打饿肚。

  官城垸、青鹅垸,下雨水就齐腰深,春上赶忙种,夏季无收成。

岳口镇

  “襄河自古三大口,上有老河口,下有汉口,中有岳家口。”

  岳口镇名,源于南宋将领岳飞屯兵于本地的历史,称“岳家口”,简称“岳口”。

  岳口还有更古老的一种说法:唐代诗人皮日休途经此地,写下“行墙约物价,岸柳牵人裙”的诗句,遂得名“约价口”。外地人来得多,名字传讹了,变成了“岳家口”。

  《天门县志》记载:岳口上溯襄、郢、关、洛,下通鄂、赣、湖、湘,自古行商坐贾之所聚。在岳口河堤中间部位,立有一处水泥牌坊,上写“岳口”两个红色大字,这就是当年的岳口码头。当年渡口载人送客,同时上下丝绸、棉花、粮食,异常繁忙。堤内正对码头一条街,叫陈家巷街,有岳口码头候船室和15家茶馆,现在的街名叫解放路。

  “一步两座庙,三步两座桥,十八步不见天,步步踏金钱。”歌谣是说街两边商铺屋檐,密密匝匝,遮住了视线。当年岳口有“九街十八巷”,有英美俄德10家洋行,日本8家洋行,商铺600余家。明清以来,这里庙宇盛兴,梵宫禅林、楼阁塔亭遍布堤街上下,有8个省的商人在这里建了会馆,号称“八大会馆”。

  岳口十景有:“沧浪渔唱”、“古刹晨钟”、“饯堤雁阵”、“江角听川”、“三湾雨帆”、“五澹云樵”、“倚园风风荷”、“鉴湖春柳”、“双关锁澜”、“桥亭卧波”。

  六角亭是1999年在堤滩恢复建成,楼高五层,飞檐翘角,雄峻高耸,风景别致。

  岳口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汉水天门段最大的码头。岳口建制至今有1000余年历史,离天门市区18公里,从汉口逆水而行,抵达岳口,全程200多公里。岳口镇区位优势明显,是天门市经济重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的河
家乡的那条清泥河,融我一世韶华
我的故乡河珠拉比拉
别让河流再哭泣
家乡的河
路兴源 | ​故乡的两河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