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习俗】年味系列:沙湖豆皮、沔城藕;红庙酥饼、范关酒

  沙湖豆皮

  沙湖豆皮是沔阳(仙桃)的传统食品,和沙湖盐蛋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豆皮状如四方包袱,外黄内白,外酥内软、香气扑鼻,味道可口,余香无穷。说起沙湖豆皮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很早以前,沙湖街上住着个李大爷。他早年丧妻,与独生儿子李春生相依为命,又当爹又当娘将春生拉扯成人,又为儿子娶亲完配,帮儿子成家立业。李大爷辛苦了一辈子,落下了一身病痛。七十岁刚过,他终于病倒了。全身浮肿、四肢无力、饮食难进,躺在床上只等一死。

  病中,恰逢春生出外经商,只有儿媳妇巧云留在身边。巧云贤惠善良、心灵手巧,对公爹十分孝顺。她四处求医问药,又做出可口的饭菜,端到老人的病床前,可老人一口也咽不下去。

  这可急坏了巧云,她想尽千方百计调理公爹的胃口,她时而熬汤、时而小炒、时而蒸、时而煮……一天一个样,老人还是不吃一口。

  李大爷见儿媳整天劳神费力,心疼极了。自己已是古稀之人,就是死了也是顺条路。如今倒好,不能帮儿媳分忧,反而成了她的累赘,他心里不安。心想,与其让儿媳天天给自己做这做那,不如出道难题考考她,让她知难而退。想罢,李大爷对巧云说:“难得我儿有孝心,天天为爹炒菜熬汤,可这些东西,爹见了就心烦,不想吃。”“爹,您想吃啥尽管说,我想办法给您做来。”巧云劝爹。“爹想吃的只怕你弄不来哟!”“您说得出来,我就做得出来。”

  李大爷想了想说:“好!你听着:'黄面白里包珍珠,脆菜香筒藏其中。虽是酥软熟透食,不须蒸来不用煮。’巧云,这样的食物你做得出来吗?”巧云毫不含糊地表示:“只要合您的胃口,我一定给您做来。”

  巧云仔细琢磨公爹出的题,她想啊!试啊!今天炕粑子,明天烤软饼,后天……巧云做出来的食物,公爹看也不看一眼,只是摇头。巧云不灰心,还是天天坚持试,坚持送到公爹的床前,但一样也不能调开公爹的胃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巧云终于解答了公爹的难题。当巧云将一盘黄澄澄、香喷喷、状如包袱的食物端到公爹面前。公爹一见又惊又喜,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过随便说说,巧云真的照他的题目做出来了。

  李大爷一骨碌地从床上坐起来,端起盘子,美滋滋地吃起来。顿时满口生香、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吃了还想吃。

  巧云见公爹爱吃,天天给他做,又过了一个月,只见公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病全好了。

  巧云给公爹摸索做出的食物叫绿豆皮。绿豆皮的主要原料是绿豆、大米、鸡蛋和榨菜。辅以猪油、香葱、精盐等佐料。其制作方法如下:

  大米八分,绿豆二分,混合后用水浸泡两个时辰,磨成浆备用。将铁锅置于旺火上,用刷子点少许油水抹锅底,再将绿豆米浆四两,用小碗旋转倒人锅中,四周均匀抹平,使其成为薄薄的皮子。鸡蛋一个打泡,均匀地投上皮子表面,待皮子圆周翘起时,用双手揭起翻面。然后,将熟糯米一两,猪油半两,榨菜八分,香葱五分,熟精盐四分,放入皮子内,在锅中折成长方形包着,经反复翻面,外皮烤至金黄色起锅即成。

  绿豆皮是沙湖人首创,又叫沙湖豆皮。绿豆皮是儿媳做出来孝敬公爹的,又称“孝心豆皮”。

  绿豆皮黄面白里,内藏糯米如珍珠,好吃好看。绿豆皮中,绿豆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解渴之功能;大米是人的主食;鸡蛋、糯米营养丰富,能滋补强身;榨菜开胃,增强食欲;香葱解表、发汗、散寒、通窍。绿豆皮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能治病、强身、保健……

  巧云将绿豆皮制作工艺,毫无保留地传给街坊、邻里,绿豆皮在沙湖乃至沔阳很快传开了,成了城乡的时尚食品。家庭用它待客,餐馆用它作早点。人们还在冬至后,立春前,将绿豆皮(不加辅料)卷成筒,切成条条,晒干成腊货,用腊肉煮汤,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风味。

  沙湖豆皮是民间传统佳品,在宫廷膳食中也有一席之地。清末沙湖人李绂藻在朝为官,将沙湖豆皮制作工艺带进京都,命厨师做好后,献给慈禧太后食用,老佛爷品尝后,圣颜大悦,赞不绝口:“沙湖盐蛋一点珠,沙湖豆皮包珍珠,水乡尽出宝啊!”从此,沙湖豆皮与沙湖盐蛋齐名,誉满湖广,名噪京城。

  豆皮是仙桃市著名早点,以沙湖豆皮为最,故称沙湖豆皮。沙湖豆皮以隔档湖特产糯米及绿豆为原料,佐以鸡蛋摊制而成。壳酥心软、色金黄,吃起来香酥可口。其制作方法是将锅置旺火上,点少许油水抹锅,放绿豆大米汁半斤摊锅内拌匀,用鸡蛋一个打泡,投入豆皮表面层,翻面,然后将糯米饭一两,猪油0.5两,榨菜8分,葱花5分,熟精盐4分摊在豆皮上,四面折边包住,再翻面烤至金黄色起锅即可。

  沔城藕

  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明代卢滋在复州(治所即今沔城)为官时,曾赋诗云:

  湖水平桥近古城,红莲花好镜申明。

  亭亭不受淤泥染,花与濂溪心共清。

  沔城莲藕尤以城东大小莲池中的最为著名。这里的莲花美,气味香,因此,“东沼红莲”便成了沔城优美的八景之一。

  沔城藕,粗壮肥大,肉质松脆,纹理细腻,味道鲜美.吃生的,甜津津,凉丝丝,吃熟的,粉扑扑,香喷喷。莲子则甘甜爽口,且有清心健脾、补气益中之功效,因而被人们誉为“白璧莲参”。古时候,它们一直是进奉皇帝的上等贡品,被人们视为席中珍馐。

  传说李白从白帝城飞舟到了江陵,吟了那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下江陵》之后,便日夜兼程来到复州拜访好友张谓。张谓携了李白来到城东门外池塘边的亭子里,叫了一桌酒席款待李白。席间,李白饱览池塘里的天光云影,和周围的花草树木,亭台轩榭,不禁酒兴大发,以致喝得酩酊大醉。恍惚之中,他乘坐一朵祥云直至广寒宫。随着一阵“诗仙驾到!”的欢呼声,嫦娥曳着裙裾、舞着水袖从内室款款而出,身后跟着一名仙女,手捧一碗莲汤,缓缓送至李白跟前。李白顿觉异香扑鼻,乃至食饮之时,更觉甘甜如饴,清凉如水,神清气爽。

  他不禁连声赞道:好莲汤,好莲汤!我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可还从未尝过如此仙品!倘若……

  嫦娥看出了李白的心事,立即吩咐仙女拿来一粒莲子交给李白。李白刚接到手中,冷不防被仙女一掌推下尘埃,他不禁“哎呀”叫了一声,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睁眼看时,只见满池莲花怒放,灿若云锦,香如兰牡,再看自己手里,哪有什么莲子的影踪!李白心中十分诧异,便将梦中的情景说与张谓知晓。张谓听了亦觉得十分惊奇,解说道:“难怪适才诗仙手中飞出一物,如珠似玉,又如一道白虹,直投池中而去;异物落处,顿时射出万道霞光......”

  沔城莲藕是否由月宫仙种化成无从考证,而其为藕林一绝,非一般莲藕可比拟,却是无需争辩的。

  俗话说:“好菜还得好手烹。”沔城人烹调莲藕的技术也是非常出色的。如果你有兴趣光顾沔城,好客的沔城人就会亮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精心地为你做出各色各样的藕莱、莲汤。并且会伸出手指,如数家珍似的向你一一指点;这是“海蚌含珠”,那是“凤凰散翅”,这是“干层什锦”,那是“八宝莲汤”……至于以莲藕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工艺食品:莲罐、莲蜜、莲糕、藕夹、藕粉、藕圆等,更是数说不尽!

  特别是每年的金秋九月,鲜藕上市的时候,人们都要纷纷争着购买沔城藕抢新货,大小篮子都塞满了“白绫”、“黄梢”、“纺锤”、“炮筒”。

  沔城莲藕声名大噪!许多来沔城游玩观光的旅客,一到沔城,便迫不及待地跨进餐馆,叫上一碗藕汤,几两老窖,然后坐下来,一边浅斟慢酌,一边细细品尝,有的人还会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

  临近春节,是沔城最热闹的时候。街头巷尾满是从武汉等地开来采购沔城藕的汽车。一车车沔城藕垒得像一座座小山。有的干脆把汽车一直开到田头塘边,不等藕农把藕洗净,就连藕带泥全数买了下来。而一些从全国各地回家探亲的人,他们把沔城藕吃个够以后,临行时还要捎上几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真个是:沔城的莲子沔城藕,吃了还要兜着走!

  北京红菜苔酒店安贞桥店,那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是离家近,几步路就走到了;二是酒店的老板是仙桃人,但没曾见过面;三是传菜生大多是仙桃娃,好支展。这些都不是理由,最重要的是,这家酒店常年推出仙桃美食“沔阳三蒸”和用沔城莲藕做出的各种藕菜。这些藕菜中,当然要数藕汤了。有时候,星期天去郊外游玩一天,回来时精疲力乏,谁都懒得在家做饭,偶尔来了老家亲戚朋友的,总喜欢往这里跑。入座“仙桃厅”。

  这里的“沔阳三蒸”和家乡一样地道。酒店用的莲藕都是从沔城托运过来的。吃过很多地方的莲藕,还是家乡沔城的藕最为著名。沔城的藕不仅香甜,清脆,而且粗壮肥大,纹理细腻,汤鲜粉嫩,味道鲜美。是古代进贡皇帝的上等贡品。在仙桃流传有;“沙湖的咸蛋,范关的酒;毛嘴的卤鸡,沔城的藕”之说法,说的便是仙桃几个特产。不管说的如何,沔城的藕就是比其它地方的藕好吃,也确实非一般莲藕可比拟,为藕中一绝。

  李白下江陵在复州城与尚书郎张谓相遇,张谓叫了一桌酒席款待李白。当然少不了上品菜莲菜,莲汤了。李白用过莲汤,不禁连声赞道:“好莲汤!好莲汤”!相传沔城的莲藕是由月宫仙姑播种的呢!

  用沔城的藕煲的汤,粉扑扑,香喷喷,是过年待客的上品;生炒藕片,晶莹鲜脆。藕菜还有很多,诸如“海蚌含珠”,“凤凰散翅”,“千层什锦”,“八宝莲汤”……数说不尽。常吃莲藕,能开胃健脾,莲藕被人们誉为“白壁莲参”。

  记得在家常生吃沔城的藕,洗净,擦干,居然洁白细嫩,宛如女人的玉臂,让人欣然不矣!咬一口,香甜脆嫩。有如库尔勒香梨满口生津,叫人回味无穷。

  只可惜,这藕,只有沔城才有。

     红庙酥饼

  回族酥饼始于清朝,系回民蒋益大杂货店首创。后来,以答翠香的酥饼最为驰名。酥饼以熟面、精糖、芝麻、桂花为主料,用适量的清净温水兑进香油将面粉调和,再用精糖拌少许熟面作包心,手工操作,捏成小圆铜板形,表面抹上麻油后,用文火炕烙而成。

  酥饼不仅是沔阳回汉人民食品中的珍品,也是旅居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回民的珍馐。他们每次回乡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总要带一些回家去馈赠亲友。回民酥饼声誉之高,还有一段传说。某年,乾隆奉母后,携百官再游江南,驻骅杭州行宫,览遍六桥风光,果觉湖山秀美,乐不思归。

  一日,忽报海宁陈阁老遣子接驾,乾隆不无踌躇,母后欣然劝驾临幸。这陈阁老是谁?乃乾隆之生父也!当年在朝得子,被雍(正)亲王妃钮祜禄氏略施小计,命人抱入宫中,以同庚已女易之,故陈阁老之遣子接驾自无虚情,尤为钮祜禄氏首肯。

  陈家列席接驾,摆开两百多桌。满桌山珍海味,无一稀物不备。可惜皇上食欲不振,使“为父的”左右为难。次日早膳,陈阁老突发奇想,进以民间点心——沔阳州红庙酥饼。未及言明此乃清真上品,乾隆闻香而喜,取之咬下半边,顿觉酥脆甘甜,落口即消,油而不腻,余味绵长,连吃八个,其味无穷,甚赞“斯乃民间美食,朕愿与民共享”!

  回族酥饼,难得乾隆一尝。自此身价百倍,越发走俏江南,从红庙直发苏杭的货船,满载红庙酥饼,穿梭于大江之上,何其得意于当年哉!

  范关酒

  范关酒早在元末明初就已驰名全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时,曾用范关酒宴请群臣,饮者皆称佳酿。

  范关(原名范溉关)位于落江河畔,靠近排湖,元代末年就成为沔阳十九个出名的集镇之一。街道长达三华里,商贾云集,十分繁荣。特别是酿酒业,更是兴旺,全街有九家槽坊,供不应求。当时有一首民谣:“一里三槽坊,日夜酿酒忙,来来往往者,无不夸酒香。”人们说:“这里酿的酒特别好,只要你喝上两盅,定让你醉卧三天不醒。”

  范关酒为什么这样好?有这样一个传说:

  元代末年,有一外地老者来姓丁的槽坊买酒,老板替他灌了一壶小曲,他说这酒不好;老板替他灌了一壶汾酒,他还是说这酒不好;老板从酒窖中替他又灌了一壶上等陈酒,他仍说这酒不好。老板不解地问:“像哪样的酒才算好呢?”老者从腰间取下一个酒葫芦递给老板说:“你把这酒尝一口再说。”老板一尝,这酒口感纯正,气味芬芳,一滴进口,余味深长,比自己酿的酒不知要强多少倍,忙问:“这酒是在哪里买来的?”老者微微一笑:“这是我自己酿的。”老板看出老者是一个酿酒高手,便恳请老者传授技术。老者点头应允。

  有一天,老者对老板说:“我看你酿酒的原料和技术都不错,只是水质欠差。你这槽坊后面有一个大潭,每天酉时三刻,水质甚好,你可按时派人将水取来酿酒,定成佳酿。”老板照此办理,所酿之酒,果然如老者所言。其他槽坊争相仿效,酒质也与丁家槽坊一样。因此,每天酉时三刻到潭内取水酿酒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当地人就把这个潭取名“三酉潭”;把酒的别名也叫“三酉字”。

  老者传授技术后就走了。不少人问丁家槽坊老板:“这老者是谁?”老板说:“老者从不肯告知姓名,但从他腰间的那个酒葫芦来看,上面刻有'酒仙’二字,这定是天宫的杜康下凡无疑。”

  人们知道杜康是酿酒业的祖师爷,在天宫替玉皇酿制琼浆玉液,此次下凡来此传授技术,真乃人间大幸。消息传开,很多人都纷纷来范关品尝佳酿,一饱口福。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用范关酒宴请群臣,随之又把范关酒作为御酒供宫廷饮用。从此,范关酒就名震遐迩。

  洪武元年(1369年)春天,大学士宋濂来范关品酒,当时正是酉时三刻,只见三酉潭内碧波清澈,晚霞映辉,微风轻拂,酒香扑鼻,即兴赋诗一首,诗云:晚霞映穹苍,碧潭酒飘香。三杯不觉醉,朦胧拜杜康。

  后来人们将“三酉潭”改名为“碧潭”,将范关酒改名为“碧潭酒”,可能是根据此诗而来。

特别声明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沔阳小麯十里香

  沔阳小麯是老沔阳的名酒。小麯酒是以谷物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制成的杂粮酒,江汉平原酿制的白酒多是小麯酒。

  沔阳小麯由当时的国营沔阳县酒厂生产,酒厂于1951年建立,据《沔阳县志》记载,当时该酒厂只有5名职工,1口酒灶,日生产小麯酒百余斤。1965年,沔阳酒厂已发展到了近200名职工,年产白酒200多吨。

  酒厂最红火的时期是在1983年那几年,同学程家威就是当时进酒厂当工人的。那时,走在新生街,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酒坊出的酒糟一晒大半条街。人们赞扬沔阳小麯“香飘十里”一点也不为过。

  沔阳小麯陈酿于一河襄水,香溢于平原水埠湖乡。以其酒色清彻透明,酒体醇厚而获当年全省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

  岁月荏茬,沔阳小麯酒却消失在仙桃人的酒席宴上,成为一段尘封的记忆。沔阳小麯的醇厚,在人们心中永远回味。

沙湖的肉圆子

  如今的仙桃(老沔阳),人们与过去一样,遇到亲戚朋友办喜事,大都赶情赴宴,坐席喝酒。在酒席上,如果东家送的接仪是肉圆子,那么大多数地方一般是三个,但是沙湖镇城区的接仪却是四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要从沙湖历史上的名人李绂藻说起。

  清朝末年,沔阳沙湖镇上出了个李绂藻。他从小天资聪慧,后天也不乏勤学。同治十年他中了进士,不久被同治皇帝御笔钦点为翰林,后来又被光绪皇帝钦命为提督江西学政,终生官至礼部左侍郎。李绂藻在京任职期间,曾请假回沔阳扫墓,捐银修沙湖巷道和魁星阁驳岸。在乡休假时,赴宴。

  有一天,有一乡邻办喜事,李绂藻与众乡邻一同在酒席快要结束时,东家给每人送上的接仪是三个肉圆子,李绂藻问众乡邻,这三个肉圆子是什么意思?乡邻们告诉他,三个肉圆子代表三鼎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其寓意包含着东家对客人的美好祝愿,祝福客人们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天天都有金榜题名的喜事。李绂藻微笑着说:“有意思,那我是什么呢?”言下之意是,我堂堂一提督学政,好多进士都要从我手中过坝,你们怎样看待我呢?这么多年了,地方好不容易出了李大人这个翰林,这是地方的荣耀,而且李大人为地方做了许多好事,众乡邻略思片刻答道:“那加一个,您郎也算一个吧!”

  从此以后,沙湖镇城区酒席上的肉圆子接仪由三个变成四个了,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煮包子

  鏊锅柴火当街烧

  剁肉刮藕切蒜苗

  水煮油煎现场包

  两面酥黄透着焦

  捡三四个来过早

  面活肉香赛佳肴

  有缘相聚新仙桃

  饕餮名吃水煮包

  仙桃毛嘴煮包子用馅以猪肉加蒜苗为常见,也有包藕或萝卜、粉条的,馅里面掺入即剁即拌的辣椒、芹菜等,但都少不了有蒜苗。柴火灶用油水煎煮至两面焦黄,锅铲敲煮包子反弹为煮熟。边喝着“包丏”(混沌)汤,边吃煮包子,肉烂无腻味,蒜香又微辣,煮包子的两面的焦壳脆,很好吃,是当地人早晨过早,中午垫肚子首选食品。毛嘴的煮包子与我们现在在街上看到的小煎包有些类似,但煮包子比小煎包大多了,小煎包可一口一个,可毛嘴的煮包子,即使你是“嘴大吃四方”的男人,不来一个三四口,是吃不完一个煮包子的。

  上世纪70年代,仙桃乡镇老饮食店都有这种水煮包子卖,以藕馅煮包子最常见。当地的习惯用语,买煮包子不说买,叫“捡”,一捡就是三四个,或放在盘子里坐在馆子里吃,或用竹签子穿起来带走。仙桃人把“吃食字”(食品),不像外地人搞的丑,要吃就随意“捡”,吃了多少个,跟老板一说就行了,那时是五分钱一个煮包子,结帐走人,下次再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让梦想插上翅膀,遇见仙桃【征文】
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第56集:物华天宝话仙桃
走进梦里水乡,疫情后游湖北水乡田园之城仙桃
逢年过节,湖北人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这几道“硬菜”!
湖北省的一个省辖市,名字改的莫名其妙!
华夏美食博览:湖北仙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