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碧野先生在新疆石河子

  近日,我从《石河子日报》看到报道《师市领导赴武汉商谈碧野先生文物捐赠事宜》的消息后,心情激动,脑海里浮现出60多年前碧野先生来石河子蹲点采访的情景。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下属十个农业师和两个建筑工程师,分别在天山南北各地、州、市,开始向着正规化国营农场迈进。其中,八师师部驻石河子新城(今北四路预备役师师部)垦荒部队分布在玛纳斯河两岸。

  1955年夏天,生产建设兵团才成立不久,我国著名的作家碧野先生就来到石河子采风。

  碧野先生来到石河子时,受到师领导的热情接待。当时,我是政治部宣教干事,领导安排我做具体服务工作。那时各方面条件都还很差,师里没有招待所,就安排碧野先生住在师部平房干部宿舍的一个单间里,和师领导一块儿在小食堂吃饭。但碧野先生很少去小食堂吃饭,而是经常和大家一起到大食堂去吃饭。宿舍没有电,就给他配了一盏较大的煤油灯以便写作。院内所有的房屋都没有卫生间,安排夜间值班门卫打手电或提马灯,陪他到外面方便,以保证他的安全。当我们问碧野先生有什么要求时,他说:“每天晚上请招待员把我的暖水瓶水灌满,煤油灯的油加够就行了。”我们很快明白碧野先生的用意,他来这蹲点采访,白天想抓紧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到现场体验战士们战天斗地的生活。晚上回来,他要把一天的观感写下来,一个晚上最少要写四、五千字的材料才停笔休息,这样需要足够的灯油写作,充足的开水泡干饼吃。有一次先生告诉我,他在煤油灯下熬夜写材料,第二天擤出的鼻涕都是黑的。

  那时的交通工具很少,全师只有一部美式吉普车,除了师长、政委之外的其他人员下团场或外出开会,只能搭乘大卡车、坐拖拉机或骑马,近的地方就骑自行车。这点碧野先生非常理解,从没提过要求。无论在石河子市区或到石总场,他连自行车都不骑,完全是走路去的。第一天,我陪着碧野先生从师部走到兵团原办公大楼(现在的军垦博物馆)、小礼堂(现在的人民电影院)等地,返回到师部时又看了建城部队驻地的几排地窝子(今人民医院)和园艺队职工住的地窝子。

  第二天,碧野先生又挎上了军用包,包里装着一个茶缸、一个笔记本和几支钢笔、圆珠笔、铅笔等,让我领路走六、七公里到石总场,去看看国营农场的大条田规划情况。我们去的那天,刚好遇上场部的一个连队在大条田里轰轰烈烈地开展挖排碱渠的劳动竞赛。碧野先生迅速走进劳动的人群中,挽起裤腿,向一位战士说:“也给我一把铁锹吧!”战士回答:“我们一人只有一把铁锹,没有多余的,况且我们进行班排之间的劳动竞赛,不要别人帮忙的。”先生只好在渠埂上和女战士一起抬土往远处运。一会儿炊事班把开水送到地头,领导吹哨子并大喊道:“大家停止,上岸喝水,休息!”。休息时,很多战士从口袋里抓出一小撮烟叶,用裁好的旧报纸卷烟抽。碧野先生看后很稀奇,就到战士跟前问是怎么样卷的,并请战士反复教几遍,直到学会为止。

  往回走时碧野先生问我:“你不是说农场部队住的基本都是地窝子吗?咱们去看看吧。”听他这样问,我便介绍起来:“地窝子要在地势较高、土地干燥的地方才能挖,而石总场场部这一片是芦苇滩、沼泽地,到处是泉眼,地下水位高,不用挖,就是用脚踩一踩就会踩出水来,是不能挖地窝子住的。那怎么办?就要因地制宜解决住房问题,即割芦苇铺到地上隔潮,然后把苇子扎成苇把子,拱成像窑洞一样的形状,里外再用泥巴糊严。这样既防风又能保温,所以在这里我带你去看的不是地窝子,而是苇把窑洞。”

  随后几天,碧野先生在师部和23团(今143团)找到不少从六军老部队来的团、营、连、政工干部,了解起义部队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垦荒初期艰苦奋斗情况。当他得知359旅的主要部队是靠徒步走到南疆条件更加艰苦的地方时,碧野先生毅然改变在石河子长住下来的打算和兼任八师宣教科副科长、专心搞创作的想法,决定到南疆库尔勒农二师去蹲点,并以此作为基地,深入天山南北各个师广泛收集素材。

  碧野先生到了南疆后,我俩就失去了联系。一直到50年代末,才听说碧野先生反映兵团屯垦戍边丰功伟绩的长篇小说已经出版,但我始终没见到样本,很遗憾。(作者:陆振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也有南泥湾
散落在南疆那座大山梁上的兄弟情
(3)南疆穿插战斗主要经过(连载) (三)后传口令实在多 弄的大...
特殊战士
戈壁明珠石河子
周长胜(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