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灯影春秋:沔阳皮影戏(三)

  三、沔阳渔鼓皮影戏演唱

  1、沔阳渔鼓皮影戏声腔

  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影子借真人的唱腔抒情。沔阳渔鼓表演多以叙事为主,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和表演结合为一体。声腔有渔鼓腔、歌腔(鸡鸣腔)、花鼓腔、地方小调等。

  沔阳渔鼓“渔鼓腔”因演唱器具“渔鼓筒”得名,迨至清未(约1900年左右),与皮影戏二者完全合流而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渔鼓腔皮影戏,甚至取代了部分地区的歌腔皮影戏。沔阳渔鼓皮影戏唱腔颇为丰富,有五大音乐唱腔,即:平腔,悲腔、鱼尾腔(又称凤尾腔)、琵琶腔、杂花腔。后经著名渔鼓大师龚本槐发展创造,又有了新平腔、女平腔、数板、联板等二十几种曲牌。除杂花腔系由不同类型的民歌、小调组成外,其余四种唱腔多为上下句结构,具有板腔特点,偶句尾常用衬词组成的甩腔(也称扣子)。如不用甩腔连续演唱则为滚板或联板。甩腔部分带以对口或众人帮腔的形式演唱。演唱者使用真假嗓音,音阶跳度大,音域宽,音色美,高亢,婉转,传情达意,十分动人。

  “天苍苍、地茫茫,残月篝火照营房。抬头可把残月望,低头含泪思故乡。想当年年轻力壮,从军跟随楚霸王。横戈跃马战疆场,推翻暴秦入咸阳。”——引自《歌腔皮影唱词》。

  “歌腔”源于东周时期楚国之民歌“鸡鸣歌”,楚歌遗风鸡鸣歌,相传,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时,以“四面楚歌”加速了项羽的失败。据东汉应劭注“四面楚歌”之“楚歌”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宋代苏轼解释鸡鸣歌为“如鸡唱尔”,一人唱,合者以百数。

  鸡鸣腔的特点是吐词清楚,高亢婉转,圆润激昂。凡学唱者,必须先学会“公鸡打鸣”,然后逐步加入唱词,渐渐地才能吟唱。每一句词唱完才拖音,其起腔和尾音全靠演唱艺人用假声发音。起腔犹如庄稼人赶鸡子,大声叫出“啊”!皮影艺人用“啊”这种声调为鸡鸣腔开头的起音,又名“定调”。鸡鸣腔是自由放腔,每段唱词发音的高低全凭“啊”字定调。唱词尾音以雄鸡的叫声为甩腔,因每只雄鸡的叫声不同,艺人利用多只雄鸡的声音在演唱时变化多端,吐字真声,拖腔假声的演唱艺术来表达给观众。

  “歌腔”传到后来,鸡鸣歌与皮影戏相结合,演变为《鸡鸣腔》。江汉平原皮影艺人用“舌生花”、“口生香”、“脸生色”、“目生光”的演唱技艺,不断地修改,后与《薅草歌》相融才变为歌腔,成为江汉皮影戏的主要唱腔,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它是江汉皮影戏的独特音调,分为六类音调板式:男腔、女腔、丑腔、杂花腔、天官赐福腔、“八不就”腔。

  驾祥光,游八景,乾坤浩荡;一霎时,祥云起,足下生阳。

  五日风,十日雨,太平景象;种林多,林土湿,海水流长。

  国有道,喜的是,忠臣良将;家和顺,喜的是,孝子贤良。

  读书人,喜的是,名登金榜;种田人,为的是,五谷满仓。

  为工人,喜得是,勤俭为上;为商客,喜的是,金玉满堂。

  ——沔阳皮影戏《天官赐福》唱词

  歌腔中的《天官赐福腔》又名“大天官腔”,是古代皮影艺人创作流传到今的一种喜调。地方风味浓郁,文雅有致,板式为一板一眼,唱腔悠扬婉转,吐字清晰,此腔全凭艺人口头相传。天官赐福腔仍然原始状态比较明显,与《薅草歌》的音调基本一致,未有多大改变。民间每年在春秋两季有迎神赛会的风俗,皮影戏每到一个地方演戏谢神,天官赐福腔是谢神的独唱腔调,其它剧情概不用此腔。演唱不用起腔定调,在帮腔时加“清风明月”四字,台词不分长短句和上下句,如“一愿风调雨顺,二愿国泰民安,三愿人口清吉,四季有财,五子登科,六合同春,七星高照,八月科场,九久长寿,十全十美在华堂”,演唱者要一口气唱完才接帮腔。

  天官赐福腔有两种帮腔音调,一种用《薅草歌》改编的音调,另一种用硪歌和薅草歌混合帮腔。第一种帮腔起音用“吔嗬咳咳咿”音调,第二种帮腔是“呀嗬嗬吙嗨”音调帮腔,同击乐随起随落。目前,天官赐福腔已走向绝境,很难寻找到唱此腔调的皮影艺人。

  花鼓腔,即沔阳花鼓戏唱腔。沔阳花鼓戏的唱腔主要来源于当地民歌、小曲和渔鼓、道情音乐,很多唱腔渗透着民歌音调,有些仍保留着民歌原型。同时也吸收了某些楚剧、汉剧、汉滩小曲的音调和曲牌,丰富了本剧种的唱腔。其声腔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九十多种小调,戏剧台词不用韵白,而是采用当地人民的口头语、歇后语。具有生动、明快、幽默的艺术风格。

  沔阳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是农村妇女在室内绣花做鞋时轻声低唱,也有在田头小憩或夏夜乘凉时唱小调的习惯。小调反映的生活面宽,其爱情题材居多,常以四季、五更、十想、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花鸟鱼虫为题,采用比兴手法表达情感。唱词通俗生动,顺口易记,曲调优美细腻,婉转动听。旧时,沔阳小调在灾荒之年,常伴随着配上丝弦的三棒鼓、敲碟子流向外地,成为人们卖艺谋生的一种手段。并得到了发展,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歌腔的演唱形式通常有两种:一为独角,一为多角。当独角演唱时,一人手拍渔鼓筒,自拍自唱;多角演唱各类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时。一人演唱之时,歌腔与其它渔鼓道情相类;多人演唱时,一人唱上签子(以唱正面人物为主),一人唱下签子(以唱反面人物为主),两人伴唱并帮腔(俗称汪后台)。

  沔阳皮影戏的道白有散白、韵白两种,以地道的沔阳话,夹杂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方言土语等,幽默风趣诙谐,充满乡土气息和民俗风味,使听众极具亲切感。唱词一般为“五五七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种句式,也有三四字垛板句。大段唱词有一韵到底和每段一韵两种。沔阳渔鼓皮影唱词“十五韵”和诗词韵字“十三辙”大体相同。艺人演唱渔鼓皮影,必须通晓音韵,尤其是自编自唱“浩水词”时,一定要做到出口成章、押韵合辙。

  因演唱风格的不同,在歌腔中又有“南腔”、“北调”与“懒翻身”之分。汉水以北,较注重旋律的起伏跌宕,称之谓“北调”;汉水以南,较注意节奏的张弛变换,人们称之谓“南腔”。此外,还有一些人,由于噪音条件的限制,创造了一种起伏较小的平腔唱法。民间戏称之谓“懒翻身”。

  沔阳皮影戏有“九腔十八调”的说法,唱腔高亢、洪亮、圆润、柔美,其旋律动人,并按剧情需要巧用“变调”,来突出人物性格。据有关文献记载,沔阳渔鼓戏唱腔曲牌分为五类十八种,艺人俗称“九腔十八调”(具体分类不详),泛指沔阳渔鼓戏唱腔曲牌种类丰富,腔调繁多。一般而言,五类包括平腔(含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丫腔、汉韵平腔)、凤尾腔(含单凤尾、双凤尾)、琵琶腔(含单琵琶、双琵琶)、悲腔(含男悲腔、女悲腔、道士腔、男哭灵、女哭灵、反勾灵);杂腔(含杂花腔、观音调、民歌调)等。“十八调”则因地域乡音不同,而导致唱腔繁多,也难以弄清,故不能一一列出。严格来说,沔阳渔鼓戏唱腔曲牌远远不只五腔十八调,具有多样性,不仅丰富了历代沔阳人的文化生活,同时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沔阳皮影艺人俗称的“九腔十八调”,其生存之道在于,我们无需去探明它的源头、演变、流传地区,只要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自然会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2、沔阳渔鼓皮影戏伴奏乐器

  早期渔鼓皮影戏无管弦乐伴奏,只有渔鼓筒和云板打板眼,鼓、钹、大锣、小锣、马锣打闹台、间奏和唱腔过门。开始皮影戏班由三至四人组成,两人掌影子兼演唱,一人操渔鼓、云板、一人“打夹手”(锣鼓等)。后来引进民族器乐伴奏(扬琴、二胡、四胡、笛子、唢呐等)和增添了女艺人唱女词,皮影戏班人数增至五至八人,进一步增强了皮影戏唱腔的艺术效果;沔阳皮影戏在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特技效果、唱腔音乐、皮影操作等方面不断革新,使皮影戏极富艺术感染力。

  3、沔阳渔鼓皮影戏操作形式

  一般的影人,在脖领处有一根支撑整个影人的操纵杆,叫“脖签”,在皮影的两只手上还各有一根操纵杆,叫“手签”。耍皮影时,可用一只手握脖签,另一只手掌握两根手签,将影人贴近幕布。如影人行走,往往无迈腿的动作,只要用掌握手签的手指,扭动两根手签,使影人的两只手臂前后摆动,并同步将整个影人平稳前移,就是行走的动作,影人行走停止时,手臂则停止摆动。影人回转身的动作,是要使三根操纵杆同步启动,将影人左右翻转180度。旦角,动作要缓要稳,武角动作则应略快有力。另外还有一种行走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只手掌握脖签和一根手签,这根手签在影人行走时基本上不摆动或摆动很小,而用另一只手中的手签操纵影人的一只手臂摆动,也能表现出影人行走的效果。

视频:沔阳皮影戏《柳丑苟》

  4、沔阳渔鼓皮影戏表演艺术

  在演出时,以一张白色幕布为道具,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皮影戏剧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和道具是用牛皮采用沔阳剪纸的工艺手法精心雕刻而成。艺人们使它们的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安上操作杆,在薄布做成的银幕后面,由艺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种类型的道具、布景,通过灯光将影像在银幕上显映出来。如影像也由原来的侧面双眼,把死眼睛、死嘴巴改为活眼睛、活嘴巴;女主角也一律有女演员演唱,从而改变了男演员把持皮影舞台的局面,使观众耳目一新。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沔阳皮影艺人演出,习惯在剧情达到高潮时,主唱演员一边唱,班子里另有人手捧小箱子或大盘子,向观众索要钱物,俗称“打彩”。其实,皮影班子被邀到一地方演出,邀请方多按场次讲定每场演出的工资。打彩收入为演出工资的补助部分,观众对于打彩,也乐于接受。但凡演员演唱得好,皮影班子没人来索要彩钱,也常有观众自动送给打彩钱。这种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沔阳“肉皮影”(俗称“人皮影”),它是由沔阳皮影戏发展衍变而来。所谓“肉皮影”,就是由人装扮演出,其唱腔为渔鼓调的皮影戏。除了以沔阳渔鼓调为主以外,后又融合了沔阳花鼓戏腔。“土得掉渣”的唱词,独特的方言体系,使沔阳“肉皮影”凸显出无限的艺术魅力。

  沔阳“肉皮影”,艺人表演以叙事鼓曲,方言说唱,合辙压韵。在表演中感情丰富,十分注重神情体态的表达,用丰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与观众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荤素搭配,令人捧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牛皮影戏是牛皮做的人物影子映在白屏幕上,通过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而“肉皮影”不用牛皮影子,而是用人来演,活神活现,栩栩如生。舞台人物的装束,往往又以戴着面具出场,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如生、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之类。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亦庄亦谐,带给观众丰富的联想,其乡土情趣赏心悦目,展现出沔阳“肉皮影”戏独特神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沔城皮影戏
中国皮影文化
沔阳渔鼓
渔鼓
▶沔阳皮影戏《狮子楼》,来听一场毛嘴大师别道洋带来的家乡戏
故乡的皮影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