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记》中的荆州花鼓戏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思乡远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可以继续免费查看本平台历史消息了。谢谢您的赞赏和分享!本人抖音号:抖音搜索思想远梦,欢迎光临。

  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就是日记。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日记,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写文章。不断增加写的次数,那么,写文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我从读书到教书,总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自从加入湖北省作协之后,写文章用电脑,手写日记就越来越少了。写还是在写,只是把日记变成了周记或月记。
  今天拿出日记本,想写点什么。翻了翻以前写的、涉及到荆州花鼓戏内容日记,不是很多,但也有几篇,现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今天,随剧团乡下(西流河镇)演出去拍摄剧照,吃过晚饭,等待演出之隙,与剧团“纸篓子”师傅闲聊,他告诉了我舞台上演员手中扇子、手绢、拂尘帚等道具的作用和戏剧演出几个诀窍,这些知识花钱也买不到。
  文小生扇前胸、武小生扇腹部、轿夫扇裤裆、奴仆扇肩膀。
  旦角扇:折扇表现端庄典雅、雍容华贵的花旦、闺门旦人物。
  团扇:表现秀丽爽朗、俊俏潇洒的花旦人物。
  绒毛扇:表现仙狐人物。
  手绢:用于沾泪、擦手、挡脸、裹头、掸尘,同时也是一个装饰品和信物。
  拂尘帚:拂尘帚杆有穗的是神仙、妖怪用的;无穗的是佛门、道教用的。
  眼睛的动作:定眼:气往上贯、眼珠不动;笑眼:眼帘微锤、含有羞意;情眼:目光一瞬、回视胸窝;留情:回望凝睇、目中含情;回思:上下翻动、回忆往事;呆眼:目光下沉,寻思就里,沉吟:眼看鼻尖,抚手沉吟;媚眼:嫣然一笑、回首凝望;狠眼:目瞪斜视、阴险冷面;怒眼:瞪眼提气、气从鼻出。
  水袖口诀:慢不断线,快忌浮躁,肩肘相随,指腕取巧,有去又还,上下对照,内刚外柔,力发于腰,以袖为客,气畅韵到,若翔似行,妙用三梢,曲度典雅,宾主恰好,神貌行一,目送手摇。
  戏曲中有十欲:欲左必先右、欲右必先左、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欲进必先退、欲退必先进、欲收必先放、欲放必先收、欲响必先轻、欲轻必先响、欲快必先慢、欲慢必先快、欲直必先弯、欲弯必先直、欲正必先斜、欲斜必先正、欲矮必先高、欲高必先矮、欲浮必先沉、欲沉必先浮。
  荆州花鼓戏传统戏剧目,是历来民间无名艺术家的集体创作,称得起巨细无遗。
  包罗万象:论人物,不论草泽英雄,市井侠义,帝王将相,戏曲里都有很多典型,不论事迹,神话传说,历朝史实,男女爱情,家庭伦理,以至于喜悲闹剧,戏曲中也无一不备。
  思想内容:不论农民起义,歌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同情大众以及具有斗争性、暴露性的种种主题,戏曲里也应有尽有。
  艺术表现:不论是大戏或小戏,都能裁剪集中,完整精致。特别是剧中的主角,引人注目。
  参加完荆州花鼓戏第十届(潜江)戏迷联谊会后,我想,光有戏迷联谊会不行,荆州花鼓戏还应该建立一个学术和艺术的研究会,把荆州花鼓戏传统剧目、那些老艺人的表演,整理出来,写出有份量的荆州花鼓戏人物小传,让年轻演员去学习、去传承。
  荆州花鼓戏历史就是“二小”戏、“三小”戏的历史,这些小戏剧目都是几代花鼓戏老艺人结晶,如沈山的《打莲湘》就打进中南海。
  现在着重于演现代大戏,而忽视了传统小戏。与其花巨资搞现代戏创作,还不如抓住那些老艺术家,去排演那些人们熟知的传统小戏。
  于是乎,我坐在磨架上想转了:你算老几呀!天天老瞎掺和,建立研究会是你操的心吗?是的,我什么也不算,就连一个戏迷也不是,只是希望荆州花鼓戏戏能够发扬光大,每个剧团都有钱去开支。
  荆州花鼓戏是我的家乡戏,就像家乡的水,家乡的话一样渗透在我的生命里。
  我从小就喜欢看家乡的草台戏,熟知些小戏剧目的内容,也知晓演员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趣事,荆州花鼓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时候,看的戏很多,如《花墙会》《秦香莲》《白扇记》《绣荷包》《白蛇传》《斩经堂》《平贵回窑》《何业保写状》《翠花女检过》等等,尤其是《白蛇传》许仕林祭塔,那唱得真叫人泪奔:
       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黑凤仙他本是娘的道友,劝为娘苦修炼自有出头。峨嵋山学道法年深月久,都只为贪红尘下山闲游。游西湖遇儿父同船过渡,借雨伞结丝罗才把情留……
  从80年代后,我几乎就没看过家乡戏了。因为那些民营剧团都塌火了,即使不塌火的草台班子,演员也是老的老了,小的或到南方去打工,或改行做了生意了。好多原来演戏的人做生意也发财了,可是家乡戏没有人唱了,传承也断代了。
  我们镇里原来有一个曾作为乡村精神的支柱影剧院,当地政府卖给了有钱的人,盖了商品房。每当我经过这里,就会想起荆州花鼓戏昔日的风光,想起胡新中在这里演过《李天保吊孝》,孙世安演过《秦香莲》,鲁美姣演过《双玉蝉》……感觉那声声“哟喂哟”腔,还在曾经的影剧院上空久久回荡。
  沔阳花鼓戏四大主腔之一的圻水腔,圻水二字,是因来自鄂东圻水(今浠水)县而得名。
  圻水与鄂东哦呵腔大同小异,用圻水演唱的剧目如《喻老四》《张德和》《告经承》《王氏求计》等,也是鄂东花鼓戏、采茶戏的一批特有剧目。
  按剧种之间渊源关系推算,圻水当为清嘉庆末,道光初由鄂东流传到天门、沔阳一带。传入后,在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有所流变,与高腔、打锣、四平等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沔阳花鼓戏主腔。其形成时间应当不晚于道光年间。
  《秋香河》又叫《陈姑赶潘》,时代背景是汉王陈友谅兵败,朱元璋胜利建立起明朝。
  沔阳州的州府设在沔城。秀才们赶考后等着发榜,百无聊奈,你一言、我一语,创作了一出戏,叫《秋香河》,是一出爱情戏。
  秋香河是流经沔城的一条河。剧情是写一陈姓尼姑动了凡心,为了爱情,乘船在秋香河上追赶恋人潘解员。
  秀才们知道,陈友谅是朱元璋的敌人,就把尼姑写成姓陈,官府不会禁止;潘氏在此属权势人家,所以潘家高兴,官府也不会刁难。
  为什么不把尼姑写姓朱!真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但戏一唱出,隐姓埋名的陈友谅部下大闹剧场,城内派兵镇压,该剧只能在州府内可唱。
  《秋香河》后流入乡下,文化大革命该剧属封、资、修停演,现此剧基本失传了。
  荆州花鼓戏现实状况,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戏剧的编剧人员少,二是热爱地方戏、决心投身地方戏的演职人员少。
  再就是,排戏演出是为了参加赛事,只为评奖,获得职称,赚取高薪。再则,戏只演给那些评委、专家、学者们看。
  地方戏应如何发展?除传承之外,演出市场还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乡镇农村。
  地方戏曲如何发展?
  一是不能再抱着政府养起来的念头。
  二是不要将戏曲尤其是地方剧种自视为高雅艺术。
  三是不要用其他剧种,譬如用话剧的文艺理论来强行规范戏曲。
  四是不要跟风,不要被大的剧种同化,要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
  五是不要过多聘请外面的编剧、导演、舞美等人员,必须坚持打造本剧种、本剧团的一流队伍。
  六是考虑问题不要立足于大而全、长而多,剧团人员要精、布景要少、剧目要多,流动面要广。
  七是要重视剧种剧目的艺术宣传。
  八是政府不要把地方戏看作是自己的财政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站花墙》与胡新中
戏史正源——关于皖南花鼓戏源流的几点思考(下)
花鼓戏《五瞧妹》风趣又有才!
透过剧团看菏泽六大地方戏的生存现状
姥姥门上唱大戏·山西地方戏之神池道情
(新书推介)郭梅:《杭州戏曲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