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驼背”马哈茂德一世:俄土战争和奥土战争——奥斯曼简史

公元1730年,奥斯曼帝国艾哈迈德三世苏丹的统治被叛乱的近卫军终结,随之而亡的还有奥斯曼短暂的“郁金香时代”。此后叛军立了艾哈迈德三世的侄子为新任苏丹,即“驼背”马哈茂德一世苏丹

艾哈迈德三世苏丹


马哈茂德一世在位期间,初步引进了欧式军事教育,推行小规模的改革,并领导了奥斯曼帝国第四次俄土战争,以沉重代价击败俄国与奥地利的联军,收复巴尔干半岛失地,大大激励了伊斯兰世界的自信心。

马哈茂德一世


可以说马哈茂德一世以惨痛的巨大代价,结束了俄土战争(1735—1739)奥土战争(1737—1739)。同时奥斯曼人也意识到他们在欧洲事务中已经彻底处于守势,奥斯曼帝国不再是一个扩张中的国家,而成了一个收缩中的国家,帝国政府只能在外交谈判中居于弱势......

马哈茂德一世

马哈茂德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第24位苏丹,生于1696年8月2日,是穆斯塔法二世之子。马哈茂德还绰号“驼背”,于1730年-1754年统治奥斯曼帝国,最终卒于1754年12月13日。

“驼背”马哈茂德一世


公元1730年10月1日,奥斯曼部分近卫军在帕特罗纳·哈里尔的率领下叛乱,原因是艾哈迈德苏丹的和平政策让这些军人们失去了在战场上“大发横财”的机会。废黜艾哈迈德苏丹后,叛军立了34岁的马哈茂德一世为新苏丹。

“驼背”马哈茂德一世上台后,决心处理这些叛军,于是公元1731年11月24日,马哈茂德苏丹假意邀请叛乱首领帕特罗纳·哈里尔和其亲信,去皇宫商议重新对波斯作战的事宜,借机将其绞死,最终结束了这场叛乱。

帕特罗纳·哈里尔


当苏丹平息叛乱,重新掌握政权后,决定继续艾哈迈德三世统治后期开启的改革,从欧洲引入军事顾问以建立欧式军事教育,任用法国人克劳德-亚历山德尔·孔德·德·邦纳瓦尔着手军事改革,建立职业化军队以及炮兵部队。

但此举触犯了传统旧军人的利益,引得帝国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改革成效显微。1734年底才建立的奥斯曼新式军营及训练场,也不得不在1750年关闭,而“半成品”的新式军队也随之解散......


当然改革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果,比如期间马哈茂德一世就完善了首都伊斯坦布尔的供水系统,这项工程于1732年最终完工,解决了首都的供水问题。此外在新式军队解散之前,马哈茂德一世还是用他们打了几场值得铭记的战争。

马哈茂德一世


公元1723-1746年,奥斯曼帝国断续与波斯帝国进行了三次战争,虽然战争持续二十多年没有结果,但在马哈茂德还是在临死前,于1746年9月4日和波斯签订条约达成边境协议,确定了卡斯里西林边界。

公元1736-1739年,俄国又联合奥地利与奥斯曼帝国开战,著名的第四次俄土战争爆发,初期奥斯曼在战争中遭受了一系列失败,但之后马哈茂德便利用改革的成果,逐渐扭转了战局。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强势反击,奥地利最终在1739年9月于贝尔莱德与奥斯曼帝国单独签署了《贝尔格莱德合约》。而由于奥地利的背叛以及瑞典即将对俄国展开的入侵,也迫使俄罗斯在1739年10月初与奥斯曼签订了《尼什条约》结束了战争。

可以说这场有始无终的军事改革帮助奥斯曼人打败了俄罗斯和奥地利,重新夺回塞尔维亚及波斯尼亚地区,收复了巴尔干半岛的一系列失地。但相比于俄国人,奥斯曼人仍然在第四次俄土战争中损失惨重......

外交战与和

正如前文所述,奥斯曼人在18世纪到来之际便已经“全面疲软”,这一点尤其在外交领域更为显著:此前奥斯曼人在外交领域根本不知双边沟通为何物,他们全然不顾国家之间的任何行为准则,认为自己是“大地上唯一的国家”,自己就是法律。


所以曾经的奥斯曼人虽然也会接待其他国家派来的外交使节,但从来不会向对方派驻使节,还十分轻蔑地视基督教国家为低人一等的存在。但如今奥斯曼人不得不在外交事务中寻求欧洲盟友的帮助......

即便如此,奥斯曼人还是固执恪守单边外交,在境外没有常驻使节,实际上就连国内也没有处理外交事务的常设机制,这就导致了外国使节在奥斯曼的艰难处境:他们代表本国政府向奥斯曼施压,但等到伊斯坦布尔后才发现他们根本见不到苏丹本人。

伊斯坦布尔


有时候外国使节所带来的提议也符合奥斯曼人的利益,但出于语言和奥斯曼刻板的礼仪制度,外交使节就是无法跟帝国政府沟通。甚至他们本人跟母国的联系也是时断时续。尤其随着宫廷政变、军队叛乱、大维齐尔不断更迭,外交谈判的拖延、偏差和逃避更是家常便饭。

比如18世纪早期的法国大使德维伦纽夫侯爵(即路易·索弗尔·德维伦纽夫,Louis Sauveur deVilleneuve,就曾奉路易十五的命令而来,希望提高法国在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地位。但当他到了伊斯坦布尔后,发现当地人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他递交国书的程序就一拖再拖。

路易十五


好不容易他才获得了正式觐见苏丹十分钟的机会,但却是大维齐尔见了他,并与他寒暄良久。尽管法国大使本人并不吸烟,但还是被迫与大维齐尔一起吸了一根“长达20英尺(约6米)”的烟斗。

一直到最后,大使才找到机会提起有关让步条约的相关事项。但大维齐尔却无动于衷地回问他:“凡尔赛宫的花园是不是还像往常一样美丽动人,得到了精心打理?”然后大维齐尔就开始谈起他在欧罗巴甘泉旁修建的花园,就这一话题说个没完。法国大使回去后又等待了8个月,才有机会再次面见大维齐尔........


所以在外交领域,奥斯曼人不仅处于了弱势,还信息不畅。出于这种现状,马哈茂德一世苏丹也开始对外交制度进行改革。而随着新苏丹马哈茂德的上台,法国大使维伦纽夫终于可以跟奥斯曼政府建立了畅通的渠道。

马哈茂德一世苏丹


几个月后,维伦纽夫就为法国商人争取到了在奥斯曼帝国免除关税的优惠待遇。接着奥斯曼亲法的新任大维齐尔托帕尔·奥斯曼(Topal Osman),又恢复了法国在宗教事务上的特权。

奥斯曼帝国政府也公开确认了一些圣地地方神父享有的豁免权,并且不再插手他们的教会内的事务;帝国政府还允许基督徒重建那些被穆斯林焚毁的教堂,还准许他们建设新的教堂。

法国维伦纽夫大使也凭此,将自己视为奥斯曼帝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的顾问。他运用关系影响奥斯曼官员,让帝国政策变成了:一边对抗奥地利皇帝,另一边对抗俄罗斯女皇安娜(Tsarina Anna)。

俄罗斯女皇安娜


公元173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俄罗斯女皇结成了联盟,参与到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共同对抗法国所支持的一位王位继承人。一开始奥地利和俄罗斯要求奥斯曼帝国保持中立,奥斯曼人也欣然接受。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法国随即打出维伦纽夫这张牌,要求“盟友”奥斯曼帝国出兵干预:从克里米亚出兵,经过乌克兰进入波兰,从南线对俄罗斯发动进攻。面对法国人的要求,土耳其人开出了一个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价码:两国结成攻守同盟,且这一盟约要由苏丹和法国国王本人亲自签署。

土耳其人的这个要求,相当于让法国这个基督教国家,公开与异教徒结盟,这对于法国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凡尔赛宫,法王路易十五背后的掌权人物——弗勒里枢机主教(Cardinal Fleury),激烈而固执地反对这个提议。但在拒绝这一提议的同时,凡尔赛宫又跟奥斯曼政府之间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冗长磋商......

弗勒里枢机主教


公元1734年,俄罗斯人从乌克兰调遣了一支大军北上,前去攻取了他们的主要目标但泽(Danzig)。凭借他们在华沙扶植的“卫星”君主,俄罗斯人控制了波兰的大片地区。这样一来俄罗斯人就可以重新把注意力从波罗的海移回黑海,报彼得大帝在普鲁特河被土耳其人击败的一箭之仇。

俄罗斯人借口鞑靼可汗侵犯了俄罗斯的领土,未经宣战就直抵亚速,夺取了亚速城。与此同时,俄军主力穿过彼列科普地峡入侵了克里米亚。接着他们一路在克里米亚半岛大肆破坏、屠杀,深入到彼得大帝从未抵达过的地区。


但荒凉而缺水的草原逼得俄军不得不在冬天到来前撤退。如今面对俄罗斯帝国的主动进攻,奥斯曼人终于不再维持中立,动员了一支军队到多瑙河河口。眼见俄罗斯帝国主动出击,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也想分一杯羹,跟俄罗斯达成了一项秘密协约,跟俄罗斯一起出兵干预。

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


由此,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参与到对奥地利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战争中来,而之前被奥斯曼人“婉拒的”法国人,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奥斯曼人“求助”的对象,就这样,著名的第四次俄土战争拉开了序幕......

第四次俄土战争

战争刚开始,奥斯曼人还是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希望由某个基督教国家出面调停,当时英格兰荷兰都想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公元1736年,奥斯曼大维齐尔准备率军出征,前往靠近多瑙河河口的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的宾杰里驻扎。

比萨拉比亚位置


大维齐尔此行是打算议和,当时的奥地利和俄罗斯在经过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军队都疲惫不堪,还没有做好与土耳其人打一场新战争的准备。于是为了争取时间,奥地利皇帝与俄罗斯女皇表示可以接受和议。

公元1737年夏,一场会谈便在波兰占有的涅米罗夫(Nemirov)召开。经过一年的拖延,奥地利和俄罗斯终于做好了出兵准备,因此在会谈上根本就懒得掩饰他们的真正企图。

涅米罗夫位置


握着剑来谈判的俄罗斯人不仅要求获得在黑海的自由通航权,还要求允许他们的舰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他们还要求把俄罗斯的边界拓展到德涅斯特河河畔,让奥斯曼帝国将库班河(Kuban)和黑海以北属于鞑靼人的其他土地都割让给俄罗斯;奥斯曼帝国还要承认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是独立国家,且以俄罗斯为宗主国。

奥地利人则要求奥斯曼帝国割让整个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与此同时俄奥两国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它们所要求的领土。所以俄国和奥地利人的要求实际上无异于是下达给战败国的最后通牒!


如此一来土耳其人别无选择,只能拒绝对方提出的条款,结束了会谈,拿起武器准备保卫奥斯曼帝国!于是乎法国成为了奥斯曼获得解救的唯一希望。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路易十五的政府犹豫不决,这让法国大使维伦纽夫焦急万分。

路易十五


法国人在意识到俄罗斯帝国想要通过黑海染指地中海后,弗勒里枢机主教马上意识到:奥斯曼帝国很可能会被俄罗斯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肢解!于是法国人的当务之急变成了: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

弗勒里枢机主教


于是法国凡尔赛宫筹划了一个新的外交攻势,试图通过法国在维也纳的代理人来拆散俄奥联盟;法国人还在会谈现场活动,鼓舞土耳其人的斗志,并且让他们相信,与其接受耻辱的和平条款,还不如拼死一战!

法国凡尔赛宫


奥斯曼帝国政府也意识到自己彻底被奥地利和俄罗斯欺骗了,土耳其人也振起精神,开始了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一位新任的大维齐尔率军向西进发,前往奥土边境。就这样,俄土战争(1735—1739)奥土战争(1737—1739),或者叫“第四次俄土战争”开始了......

经过一番苦战,奥斯曼帝国于1739年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随后和奥地利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尼什条约》。不过这场战争背后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外交层面,特别要归功于法国的高超技巧、智慧和远见。


在危急时刻,正是法国人促使犹豫不决的土耳其人投入战斗;而在胜利时刻,也是法国人敦促土耳其人赶快议和;在谈判的过程中,还是法国人让俄奥双方手足无措,相互算计。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崭新的外交策略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奥斯曼人也意识到:要想在强敌面前生存下来,奥斯曼帝国就必须依赖自己在基督教欧洲的盟友!而法国也因调停有功,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在奥斯曼帝国政府里取得了不可撼动的巨大影响力和尊贵地位。


公元1740年,两国签订了包括24项条款的正式友好通商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法国获得了比以往的让步条约更优惠、有效期更持久的有利条款,彻底确立了法国在东地中海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在法国的唆使下,奥斯曼帝国又与瑞典联合,以增强自己应对俄罗斯威胁的能力。奥斯曼帝国先与瑞典签署了一个类似的友好通商条约,接着又签订了一个庄严的攻守同盟条约。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与一个基督教国家签订此类条约。

最后奥斯曼帝国还详细规定了法国对天主教徒的保护权,这相当于确认了法国在奥斯曼帝国很大一部分领土上的巨大影响力。在这个由西方国家和西方文明主宰的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奥斯曼土耳其人决定向18世纪鼎盛状态下的法国寻求启迪和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斯曼帝国简史(马哈茂德一世)
按名字来记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
欧风沐雨: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与近代化改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四国德、奥、保、土,最惨的不是德国!
三分钟读懂土耳其1400年历史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