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的影响

《中国钧瓷》|来源
阎夫立|作者
    赵蕊、王鑫淼|编辑

01

唐代花釉瓷器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中说:(20世纪)70年代末期,禹县(今禹州市)瓷厂在下白峪钧窑遗址发现唐代窑址。唐窑的遗物有黑釉斑彩装饰的壶、罐、拍鼓等物,提示了钧窑早期历史与唐代花釉瓷器有关。

继北朝青瓷的发展,隋瓷已开始注重装饰,美化瓷面。到了唐代,由于其审美崇尚雍容华贵,对瓷器表面的装饰更加强烈,已由单纯釉色发展到了多种釉色,向着多样化途径发展。那些绚丽的三彩釉、挥洒淋漓的花釉、变化巧妙的绞胎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下彩,都表现着唐人的创造性和革新的精神,为由单色釉到缤纷华美的彩瓷开创了先河。

特别是产于河南鲁山、郏县、禹州市的唐花瓷,其釉色为黑釉上带有“蓝斑釉彩”,或黑釉带乳白斑、或乳白色中呈现针尖状蓝斑,黑中泛蓝、蓝中泛白、蓝白相间,斑点有的排列规则,有的随意加上几点,经过烧成时的流动,其斑似波浪,变幻莫测。唐代花釉瓷罐,器体质朴庄重,在黑釉或褐釉上泼洒着大块的蓝斑或月白色斑,色彩对比强烈,创造了唐花瓷的典型装饰艺术风格,是兴盛于北宋的钧窑的先声。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涂上多种釉色,在烧成时不同釉色再进行交融流动变化,从而使器物表面更加丰富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花釉瓷器,是唐代的一大创新。

02

唐代花釉瓷器的装饰手法对钧瓷艺术形成的影响

钧瓷的产地禹州市发现大量的宋代钧窑遗址,而在这些钧窑遗址附近则发现唐代花釉瓷器窑址,由此可以断定唐代花釉技术对宋代钧窑技术的影响。已故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先生在1985年发表的《有关钧窑诸问题》中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郏县黄道窑时,发现了唐代窑变花釉标本,嗣后在调查窑址时又陆续在禹县下白峪、郏县黄道、内乡大窑店、鲁山段店、禹州市赵家门等地发现了5处唐代窑址,均发现了窑变花釉和饰以斑点的标本。鲁山段店、禹县下白峪两处均采集到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黑釉斑点拍鼓相同的拍鼓残片。5处唐窑遗址发现后,初步判明了钧窑创于唐,并看到窑变花釉与斑点装饰对宋钧窑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的发现和通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实物标本及地层关系,我们对钧瓷创烧的具体年代有了最终认识。从北宋初年钧瓷生产的重要产地一一禹州市神垕镇西部的下白峪附近赵家门以东唐代窑址中,采集到许多窑变花釉拍鼓、碗、壶等器物的残片,其具体装饰方法为黑釉上带有蓝斑釉彩,或黑釉带乳白斑,或乳白釉中呈现针尖状蓝斑。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彩斑和宋代钧瓷红紫相映的窑变斑彩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装饰技法与宋代钧瓷系一脉相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这种唐代花釉瓷器的结构化验分析也表明:“瓷胎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与(宋)钧瓷胎相近,但所用原料较软。”唐代花釉瓷器产于禹州市神垕镇附近,其装饰工艺必然会对北宋时期神垕钧瓷的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省的郏县黄道窑首先发现了唐代花釉瓷器标本,此后又相继在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禹州市赵家门窑等多处窑址发现了花釉瓷器。通过对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的观察,根据釉色和造型的差异,花釉瓷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饰以月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其造型多为罐、壶、瓶、盘和腰鼓形器等;另一类为黑色、月白色釉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形仅有壶、罐两种,这类装饰技法的运用常见于郏县黄道窑和内乡邓州窑,但在此两窑中却未发现腰鼓形器。腰鼓形器多出土于鲁山段店窑和禹州市下白峪的赵家门窑。

唐代南卓在《羯鼓录》中对鲁山花瓷就有记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而在对鲁山段店窑的调查中,从采集到的腰鼓残片上观察,其特征与传世腰鼓的胎质、釉色,以及凸起的弦纹、斑点装饰完全一样,从而证实了《羯鼓录》中有关“鲁山花瓷”的记载是可靠的。此后又在赵家门窑以及山西省交城唐代瓷窑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花釉腰鼓瓷片,这又为唐代花釉腰鼓的产地增添了新的资料。

郏县黄道窑和鲁山段店窑所烧制的花釉瓷罐,是唐代花釉瓷器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那种光怪陆离、气韵天成的蓝白彩斑纹,凝重简练的造型,既有北方特有的粗犷豪放,又不失洁白细腻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郏县黄道窑烧制的花釉瓷罐,器体质朴庄重,在黑釉或褐釉上泼洒着大块的蓝斑或月白斑块,色彩对比强烈,两种不同的色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展到唐代末期,由于掌握了窑变技术,花釉的流动千变万化,神秘莫测。唐代花釉瓷器这种新颖独特的装饰手法,犹如一股春风,不仅为当时的瓷器装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宋代钧瓷窑变釉的产生,为宋代钧瓷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所以陶瓷研究者把唐代晚期的花釉瓷器称之为“唐钧”。

唐钧是花釉彩斑艺术的产物。唐钧的显著特征为:器物造型丰满、庄重,以日常生活实用品为主。施釉大多是在色彩较深或较浅的底釉上饰以与之色彩对比强烈的另一种彩色斑块。较为成功地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呈色不同的原理,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形成了唐钧独特的艺术风格。唐钧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的这种大胆成功的探索,突破了唐代以前陶瓷生产制作中“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使陶瓷的制作逐渐向多彩化装饰方面发展。钧瓷在北宋成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也是与唐钧的这种先导作用密不可分的。宋代钧窑的匠人们也正是在不断总结前人制瓷工艺成就的基础上,借鉴唐钧彩斑装饰工艺手法,精心制作,推陈出新,终于在青瓷体系中异军突起,烧造出了驰名中外的宋代钧瓷铜红窑变釉

由于宋代钧瓷铜红窑变釉的稳定烧成及其复杂的窑变工艺,使钧窑跃居诸窑之首,并且在民间也享有极高的声誉,直到金元时期,历经战乱,钧瓷仍风靡于世,窑口也遍及全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瓷器鉴赏——釉色瓷
鲁山花釉瓷 花瓷之首 唐钧窑
中华瓷釉—— 花釉
黑地黄,乳白蓝斑,高超瓷烧技术,鲁山花瓷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七)唐鲁山窑花釉腰鼓
【散文】姚建平/大唐之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