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直被诟病“疲弊”的宋朝,问题出在哪?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刘宇|编辑

北宋初期,宋太祖曾经说:“国家财赋,再倍汉、唐。”到了南宋时,叶水心也说,朝廷的财政收入“十倍汉、唐”。

纵是这样,“财用不足”仍经年困扰着宋廷。

所以王夫之曾有此评价:“汉唐之富以其无,宋之贫以其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的商品经济和贸易很发达,居民平均收入和城市消费水平很高。

但在几十年前,人们对于“宋代经济是否繁荣”,并没有达成共识。

钱穆《国史大纲》和吕思勉《中国通史》对宋朝的评价都是“贫弱”。

1

宋之疆土民庶远不如汉唐,而国家税入远过之,此其所以愈贫而愈弱矣。

——钱穆

2

宋代的人民是很为困苦的。唐中叶以后,武人擅土,苛税繁兴,又好用其亲信做地方官或税收官吏之故。宋兴,此等苛税,多所捐除,然而仍不能尽。至于豪强兼并,则自天宝以来,本未有抑强扶弱的政令;加以长期的扰乱,自然更为厉害了。

——吕思勉

宋朝由于花费大量资源养军,徭役要小一些,但赋税比辽、金重很多,因此受到严重盘剥的江南,长期存在严重的溺婴问题。

而上世纪50年代,日本汉学家宫崎市定出版了《东洋的近世》,极力称赞宋朝规模宏大的城市、发达的交通、繁荣的交换经济,才引发了研究宋朝经济的热潮。

宋代经济比起五代十国乱世,确实有所提高,但“疲弊”也是事实。

元朝史学家马端临曾在《文献通考》中说:“宋大概其所以疲弊者,曰养兵也,宗俸也,冗官也,郊赍(jī)也。

郊赍,指的是郊外祭祀的费用。

蒙文通认为,马端临的总结“切(qiè)中宋代弊政要害”,每一项都能找到实证。

音义

qiè

密合,贴近;紧急;实在。

余与之游三十年,善论难,剧谈切中,尤得于樽俎间为多。

——宋·李之仪《跋文安国篆》

qiē

用锐器从上往下用力;通“砌”,台阶。

切皆铜沓黄金涂。

——《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

“郊赍”“冗官”两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在《议经费》中说:“景德(宋真宗年号)官一万余员,皇祐(宋仁宗年号)官二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其总二万四千员。景德郊费六百万,皇祐一千二百万,治平一千三百万。”

“养兵”一项,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朝野杂记》中说:“祖宗时(宋太祖、太宗两朝),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十万缗,元丰(宋神宗年号)间月支三十六万缗。”

《太平治迹统类》记述北宋大臣王拱辰之语:“太祖时兵十三万,太宗时兵十八万。”但到了“真宗时内外兵九十一万,仁宗时兵百二十五万”(马端临《文献通考》)

“宗俸”一项,源于宋朝对宗室“厚养而不用”的传统。宗室的爵位大多数是不能继承的,被封藩者也不能前去封地就藩,而是被集中供养在京城,一般五岁时会被赐名、授官,步入仕途。

今人说起宋朝“三冗”,皆曰“冗官”“冗兵”“冗费”,而很少提及“宗俸”,可能是因为宋朝“宗俸”之弊比起明朝来说简直“小巫见大巫”。

面对这些“疲弊”的境况,宋臣想了无数种主意,产生过无数次的意见分歧。

宋神宗熙宁元年,朝廷商议在南郊时赏赐金帛,当时的宰执“以国用不足,乞勿赐”,于是神宗赵顼又召集大学士商议。

司马光说:“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

王安石不以为然:“国用不足,未善理财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反驳说:“安有此理?财物百货不在于民,则在官,设法夺民,害乃甚于加赋。”

这个时候,王安石尚未拜相,当然更没开始变法,但两个时代巨人的政见矛盾已经显露——司马光主张省用节流,王安石主张理财开源。

司马光像

王安石希望有一个更强大的财政收支体系,而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主张是“虐取于民以供浪费”。

那么结果如何呢,我们以变法的主要举措之一——“青苗法”举例。

所谓“青苗法”,就是朝廷官方向民间放贷。每年夏、秋两季,百姓借贷种粮,秋收归还,借一季需要两分利息,借一年就是四分。这样,既可以为朝廷创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民间高利贷,并赈济民户。

当时司马光反对说:“设法以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他认为,青苗法就是汉朝桑弘羊搞的那一套,这法子不过是“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已有的事后必再有”罢了。

王安石像

青苗法推行的第一年,宋廷增添了四百万缗的财政收入。

这本该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但实际上,民间对“青苗法”怨声载道。

主要情况有三种:第一,已经获得了青苗法贷款的审批,结果钱款被根本不缺钱的人领走了;第二,不想贷款,但地方官强制办理;第三,官吏强制加息,二分息翻成四分息。

因为这些弊病,宋朝最终废除了“青苗法”。

其实回过头来看,也许司马光并不是在攻讦王安石的初衷与用心,只是以史为鉴,镜照人心,预见到了“青苗法”的结局。

如果以马端临指出的“养兵、宗俸、冗官、郊赍”为得当,那么王安石的新法就没能对症下药。

这是改革的盲区,亦或是王安石的无奈?

今日用典

又现命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王宝强的“蹉跎”六年

明代总漕与总漕第一人

钧瓷烧成的气氛制度与压力制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之王安石
《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比较:一对政治敌手的不同进击方式 – 国学网
变法派和保守派的论争(一)(148)
青苗法(下):针锋相对
司马光和王安石权斗内幕,看北宋帝国衰落过程
宋神宗赵顼简介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