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肠癌高发缘于不吃辣椒?

据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介绍,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如上海市男性发病率为48/10万,女性发病率为45/10万。根据广州市恶性肿瘤最新监测数据,大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另据广州医学院附二院胃肠外科主任洪楚原介绍,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患者发病率已达15%。


高糖高脂饮食者受偏爱


为什么大肠癌发生率在我国会呈现如此明显的地域差异呢?以往并无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此前认为,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诱发因素包括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等不合理膳食以及身体活动减少和超重肥胖增多等不良生活方式。不可否认,苏浙沪粤港澳地区都属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物质供应丰富,经济条件好,这里的人们偏爱高糖高脂饮食,而食用富含植物纤维和抗性淀粉的五谷杂粮比例偏低。


抗性淀粉有助减少大肠癌


由于不被消化酶类水解,植物纤维可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具有抗炎作用的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等),抗性淀粉也会像纤维一样被肠道微生物转化成抗炎脂肪酸。


不仅如此,据《癌症预防研究》发表的最新论文介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抗性淀粉与红肉(牛羊肉)通过对一种小分子干扰RNA(miRNA)合成的不同影响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前者抑制miR17-92合成及上调靶基因CDKN1A表达而阻断大肠癌发生,而后者促进miR17-92合成并下调CDKN1A表达而诱发大肠癌。


抗性淀粉存在于半生不熟的香蕉、煮熟后凉拌的土豆(土豆沙拉)、粗粮和豆类中。人体试验发现,每天吃300克瘦肉,结直肠组织中miR17-92含量提高30%,而每天吃300克瘦肉后再吃40克抗性淀粉,miR17-92含量也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不过,抗性淀粉与红肉或许能解释大肠癌发病率的城乡差异,但却不能解释大肠癌发病率的城际差异。那么,不同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是否是诱发大肠癌高发的原因呢?


辣椒或能抗大肠癌


不少人认为,饮食口味偏重(麻辣、油腻)易诱发大肠癌,医生也劝告人们尽量不吃或少吃辣椒,以远离大肠癌。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湘川地区居民口味很重,好吃麻辣,但两地却不是大肠癌高发区。相反,苏浙沪粤港澳地区居民饮食清淡,基本不吃辣,却成为大肠癌频发地。更让人不解的是,吃辣的湘川地区在中国癌症分布地图上榜上无名,而不吃辣的苏沪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同样不吃辣的粤闽地区则是肝癌高发区。莫非辣椒与癌症发生存在某种相关性?


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临床调查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降低小鼠患大肠癌的风险。


为什么吃辣椒可以抗大肠癌呢?肠道上皮细胞膜离子通道TPRV1是一个钙离子通道,它能感受热、酸和辣等刺激信号,由此引导细胞作出防御性响应。它最早是在感觉神经元表面被发现的,曾被称为疼痛受体。某些致癌因素(如慢性炎症)可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导致TPRV1及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相继活化,后者反过来再抑制EGFR活性。辣椒素通过TPRV1启动该信号转导通路后,便以一种负反馈调节方式阻断EGFR的肠道肿瘤生长及发育促进作用。


TPRV1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缺失或突变所引起的功能障碍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当小鼠肠道的TPRV1基因被敲除后,其大肠癌发生率显著提高。在人大肠癌标本中,可检测到大量的TPRV1基因突变。用辣椒素治疗小鼠大肠癌,可以使肿瘤大大缩小,并延长生存期达30%。


苏浙沪粤港澳地区居民不吃辣椒的饮食习惯恰恰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些地区大肠癌高发,而此前并没有人意识到辣椒与大肠癌之间的可能关系。当然,上述来自小鼠的实验结果还有待在人体试验中加以验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浙沪肠癌高发 是因辣椒吃得少?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B15 生命周刊·主动健康
《2017中国癌症报告》,全面了解癌症大数据
吃辣是我国肠癌高发的“祸根”?提醒:这3个坏习惯,才是真正致癌元凶
- 癌症是如何吃出来的- - 何裕民 -今晚报
摄入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大肠癌
医生:得了胃癌的人,饮食上经常有这个习惯太少人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