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四句诗是<神童诗》这部封建阶级启蒙读物的开宗明义第一章。看,它是何等赤裸裸地在鼓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尖锐对立!但是,剥削阶级却颠倒地认为这是天然合理和永恒不变的原则。

从奴隶主阶级反动思想家孔丘、孟轲一伙鼓吹“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到封建文人鼓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直到资产阶级学者鼓吹“知识就是力量”乃至“知识就是金钱、地位”等等,其间贯穿着一条黑线,即无不鼓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尖锐对立是人类的天性。在他们的眼睛里头,如果世间不是这样一幅图景的话,那是天翻地覆、世道大变,简直可以说是宇宙的末日来到了。

那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和对立果真是与人类始终伴随在一起的吗?不,它同城乡对立一样,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中所发生的社会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今天,我们必须把这种被剥削阶级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原始社会里,我们祖先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参加沉重的体力劳动,不是去参加狩猎,就得去采集果实,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就拿耕地来说,男子们在前面用尖的木棒挖起土块,妇女们在后面用木棍打碎翻起的土块,再往后是孩子们用手把土搓细,人人都得参加劳动,根本不存在什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即使是部落的酋长、首领,也必须以社会一员的身份,共同从事体力劳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神农氏,据说也得“身亲耕,妻亲织”,一无特权,二不得脱离体力劳动,并不象后人把他吹捧成“地皇”那样地神气。那时候,凡是当上头头的,除了负责氏族内部的事务以外,还必须在渔猎和农业生产的劳动中有突出的表现,只有劳动在先的义务,决没有不劳而获的权利。不然的话,就会被人们撤职和罢免,甚至被驱逐出氏族和部落。

在原始社会里有没有精神劳动呢?有。原始人自从产生了语言、有了意识以后,就开始了精神劳动。不过在那个时候,“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这就是说,脑力劳动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的脑力劳动者。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你不“劳力”而专门“劳心”,谁来养活你呢!因此,原始文化艺术作为原始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是由广大劳动者所直接创造的,并且是和生产活动的内容不可分离的。拿绘画的起源来说,根据欧洲考古发掘的成果,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在西班牙、法国等地的岩洞里,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的壁画:用黑色或红色的颜料画的野牛、野象,背上被刺着投枪或箭矢,前脚向前倾倒。若问这些壁画的作者是谁?当然不是专业的画家,而是长期从事渔猎活动的直接生产者。他们画画也不是为了欣赏,当时的人们连肚子也很难填饱,哪有空去干这些闲情逸致的雅事?在原始人的眼中,这些壁画是一种咒语,可以使他们在猎取这些画中动物的时候具有某种魔力而保证能成功地擒捕,它本身是生产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固然觉得很可笑,但当时的人们却是严肃而认真地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人类历史上的所谓“劳心者”,是伴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一起出现的。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从前与大家处于平等地位的氏族酋长、部落首领以及负责原始宗教文化活动的祭司等人,在这个时候逐步地摆脱了体力劳动,把主要的以至全部的精力放在管理全氏族、全部落的事务上。于是,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管理者,便开始从生产者中分化出来了。这些人利用职权把原来属于共同所有的财物化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成了依靠“劳力者”为生的“劳心者”。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了。至于文字,完全是在奴隶制形成后才出现的,它一出世就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进一步巩固了劳心与劳力的分离和对立。到了后来,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大批管理者和“劳心者”,就“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政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精神贵族,主要是由那些脱离体力劳动、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首领们逐步蜕变而来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了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应当指出,在原始社会里文化艺术和科学还没有成为独立的完整形态,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分工,才能推动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种分工的最简单的完全自发的形式,正是奴隶制。”世界史上灿烂的古代文化,如古埃及的水利学和建筑学、巴比伦雄伟的宫殿和庙宇,中国殷周的青铜艺术,古希腊的文艺和哲学,等等,都是在这种大分工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但是,奴隶制时代的任何文化艺术和科学发明,都是奴隶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就拿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迹--埃及金字塔来说,那座巍然屹立的最大金字塔,高达一百四十六米半,每边底长二百三十米,全由每块重二吨半以上的大石块堆砌而成。它就是十万名奴隶连续劳动了四十年的成果。归根到底,是奴隶们创造了历史而不是英雄们创造了历史。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大分工所带来的这种历史进步,是以人类史上付出了绝大多数人受少数人压迫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因此,这种贯穿着以往全部文明史的社会分工,始终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立。

在奴隶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本质上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对立的反映。精神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是服务于奴隶主掠夺与镇压奴隶的需要的。至于奴隶,只是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被强迫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陷于最黑暗的人间地狱。在封建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指出:“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可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卫道士为了掩盖和抹煞这种对立状况的阶级根源,总是强调地主老爷是天生聪明的,而农民群众则是天生愚笨的。那条孔门恶狗董仲舒所宣扬的“性三品说”,就强调“斗筲之性”的劳动人民理应受“圣人之性”的大人老爷的统治。欧洲的封建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也说过,“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充当奴仆”。这些反动理论的表达方式尽管不同,但实质都是为了论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合理性。这样做的恶果是扼杀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中世纪黑暗愚昧的状况。

高贵者最愚蠢。欧洲封建贵族往往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只是任用一帮识字的书办和神甫来办事。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除了天堂地狱之类的宗教神学以外,根本没有科学文化可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贵族往往比白痴还要蠢。西晋惠帝听见蛤蟆叫,就问:这是“官蛤蟆”还是“私蛤蟆”?北宋的宰相蔡京有两个儿子,在回答“米从何处出”问题的时候,一个说出在石白里,一个说出在草包里!至于那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封建儒生,整天只懂得摇头晃脑哼“诗云、子曰”,卑视体力劳动,自以为高明得很,其实只是一群既不懂做工、又不懂种田的蠢才。那些经学大师们个个搞烦琐哲学,五经、十三经连篇累牍注释,越注越多,越弄越笨。历代中状元的,有哪一个是大学问家呢?相反地,卑贱者最聪明。封建时代被儒家咒骂为“奇技淫巧”的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被压迫阶级,出于那些社会地位低微、学问较小、条件较差的“小人”。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成了“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冲破了中世纪愚昧、闭塞、落后的状态,造成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已经不是昔日的所谓“粗野无知”的奴隶和农奴,而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雇佣奴隶,以便适应机器生产,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掌握着管理国家的全部职能,垄断着高度发展的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把各种知识分子训练成符合自己的口味而写作和说话的人,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商品。什么教授博士,什么学 者专家,不管他们如何自命不凡,如何标榜清高,终究只是资本所雇佣的奴仆。一切文化知识,一切科技发明,一切艺术创作,都可以买卖.可以交换,统统商品化了。总之,资本主义制度把“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生产过程里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叔本华叫嚷“一个个愚人凑起来也抵不上一个智者”,尼采宣扬“超人”哲学,认为“穷人”、“苦人”要受最有权力的“超人”支配。所有这些,无非都是为了维护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综观各个剥削阶级社会里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知道,“为阶级差别辩护的最后理由总是说:一定要有一个阶级无须每日疲于谋生,使它能为社会从事脑力劳动。”

但是,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却从根本上推翻了这种反动理论的根据。大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要求打破旧的社会分工的束缚,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可是,在腐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一切所谓“有教养的等级”,都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所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变成了鄙视劳动、无所事事的寄生虫。至于无产者则成了大工业机器的单纯附属品,成了提供剩余价值的雇佣奴隶。他们的聪明才智被摧残,他们的发明创造被扼杀。社会上脑力劳动的成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没有减轻工入的劳动,反而强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掠夺。如此严重对立的存在,“日益成为阻碍工业生产力发展的愈来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碍科学和艺术发展,特别是阻碍文明交际方式发展的愈来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推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伟大的历史使命必然地落到新生产力的代表者无产阶级的肩上。既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是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那末,要消灭这种对立,首先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75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奴隶主和奴隶
奴隶主
【老宣传画】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
以马克思的视角看待人工智能,会发现它是对人类劳动的解放!
劳动中存在艺术吗?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