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皞伏羲文化研究--苏德彪
   太皞伏羲氏,是中国第一位有尊号有姓氏以帝皇身份记入典籍的男性。史载:风姓,母曰华胥。
  
  在先秦著作之《易经》、《山海经》、《庄子》、《荀子》、《楚辞》等书中都有记载而《易经·繋辞》记载较详。西汉之初的《淮南子》及以后之《白虎通》、《风俗通》、《尚书序》等多将太皞伏羲氏列为三皇之首,自然成了“百王之先”。
  
  太皞。不同书中写的太昊,大皓等同为伏羲氏,而伏羲又写为宓羲、包犧、庖犠、宓戏、伏戏等也同为太皞一人。按《礼·月令》:太皞为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注》曰:“太皞,宓戏氏”, 宓戏即伏羲。故《汉书·古今人表》写为“太昊帝宓羲氏。”位列该表顶巅。
  
  一、雷泽之畔是中华文明发祥地
  
  《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而腹,在吴西”(见上海古藉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1990年5月第2次印刷97页)。据汉刘歆之山海经校后上奏称:《山海经》为夏禹,伯益作,这个说法不可全信,但《山海经》是上古历史地理著作是不可置疑的。此条下注曰:“今城阳有尧冡,灵台,雷泽在其北也。《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这是晋朝郭樸之注。毕沅引《淮南子·地形训》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又引高诱注云:“雷泽,大泽也。《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见《史记·正义》”(见同上书,同上页)。《史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为弄清《山海经·雷泽》之说,不得不再引《史记·正义》。《正义》引《括地志》云:“雷夏泽在雷泽县郭外西北(张守節此说的方向有误。雷夏泽应在雷泽城东南——笔者)《山海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也。’”(见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9月第1版,1982年11月北京第8次印刷本32—33页)。雷泽在山东菏泽市鄄城(古濮州)无疑。雷夏泽畔华胥诞生了伏羲;伏羲成为中华第一位男性酋长,使中国由母系社会嬗变为父系社会,而伏羲成为中华文明之鼻祖,中华龙的第一传人。这是历代史学界的共识。
  
  《孝经·钩命诀》及《诗·含神雾》等书所载:华胥在雷泽之畔,履雷神足迹而生伏羲则略而不引了。
  
  
  
  二、太皞伏羲氏功盖诸皇诸帝
  
  《易,繋辞下传》载:“古者包羲氏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犧氏没,神农氏作。……”(见天津市古籍书店,根据世界书局1936年铜版影印,1988年7月第1版,64页)。《易》为儒家正统经书,先秦,两汉之际列七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孝》)之首。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组成。上古之《易》为太皞伏羲氏作;中古之《易》为周朝开国之君姬昌作。伏羲之作称为“先天八卦”。姬昌所作称“后天八卦”。两个八卦图皆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变六十四卦。都以图表示,而无文字解释。春秋之际,孔丘老夫子精研易之竹简,以图义而配文字解说,作《繋辞上传》及《繋辞下传》等而成现看到图文并茂《易》经。
  
  以上述史料来说,上古之《易》文化应是儒家研究的项目之一。伏羲生于雷泽之滨,建功立业也应有记载。似是秦代的梵书坑儒而将研究成果毁灭殆尽。故班固之《白虎通义》,孔安国《尚书序》,应劭之《风俗通义》、皇甫谧之《帝王世纪》及汉代无名氏之《世本》等皆将太皞(太昊,太皓)伏羲(包羲、庖犧、宓羲、伏戏、宓戏等)氏列于三皇之首,其次是五帝。而尧舜则是最后二帝。
  
  《史记》未与伏羲立传,而史学家记伏羲氏者多矣。而伏羲生于雷泽之畔虽记载甚丰,而尚未达到史学界共识。明清两朝成书之《纲鉴合编》及《乾隆御批纲鉴》皆写伏羲生于西方,而作为于中原。东西相距数千里之遥,这在上古时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史学界共识是十分必要的。
  
  伏羲出生时处于母系社会的末期。华胥氏部落是雷泽湖畔部落之一。
  
  上古时的雷泽是一天然湖,是地球最后一次海陆变迁而形成周边高,中间深邃的巨大洞穴。由于长期自然变化,形成了深不可测的大泽。此泽东有大野泽,南有菏泽。因四周地势高,山泉为泽水之源,排泄亦有地下裂隙,所以此泽水位常年变化不大。
  
  雷泽西北有篁山土岭,西南有历山。济水由雷泽东南而穿流大野之泽;濮水经雷泽北而东流与济水相会,北流而入渤海。
  
  这片兀突的高地,土山棋布,河流纵横,气候四季分明,水草树木茂盛,极适于先民们生存。因此,用火较早,制陶处于领先地位,是母系社会重要的策源地。男女在濮水之畔载歌载舞,幽会交配,形成“桑间濮上”风流之俗,而受后世封建卫道者之讥。
  
  伏羲出生时代,母系部落是以母性为主体的。部落的首领是以母、祖母、曾祖母等承担的。母性是部落的纽带,是部落成员的长辈,即成员的直系血缘亲人。当时知其母不知其父,群婚群居。随着长辈母性的逝世,其部落就有相当的女性,率领自己子孙另成部落而群居。所以当时部落人口较少。
  
  伏羲出生时代的生活资料主要靠猎捕野物,采摘山果而生存,生活相当艰苦。
  
  人类的食色是生存繁衍的自然规律。食欲色欲是男女两性的自然本能。由于这里的生产先进,意识形态亦先进,所以最先进入父系社会。
  
  伏羲是父系历史的源头,功业盖诸皇之上。
  
  
  
  三、伏羲为《易》之祖及其他文化概述
  
  《易经》又称《周易》、《易传》或《易大传》。是周易的多称谓。其组成部分有:《彖》、《象》、《繋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
  
  《易繋》即《周易·繋辞》。相传周文王,周公作辞而繋于卦爻之下,后孔子作《繋辞传》为通论一经的大体。
  
  汉朝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曰:“故略依《易繋》记伏羲以来,以遗后世”。这是说中国文明起自伏羲。
  
  《易》有《十翼》,即《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繋》、《下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称为《十翼》,为孔子作。
  
  《易,乾凿度》曰:“仲尼五十究《易》,作十翼。”所以《易经》历三古而到春秋才成为图文并茂的历史典籍。三古者,是指伏羲,文王,孔子代表的三个时代。
  
  《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注“孟康曰:‘《易·繋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周易》以《伏羲八卦图》为依据,而改制为《周易·文王八卦图》,这是先秦人的论断。八卦图是记载上古历史的嬗变大事,是太皞伏羲氏创造的文字萌芽,结束而代替了结绳治世的草昧状态。这是其一。
  
  其二、太皞伏羲氏作網罟。这是对丰富人民生活资料一大贡献。網罟的问世,可以猎获更多的活禽畜,是将野物牛、马、猪、羊、犬等及禽类鸡、鸭、鹅等饲养驯服而变为家畜、家禽。是我国养殖的开始。
  
  上古之时狩猎野物是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工具的落后,只用棍棒、石块、石斧等,很难捕大批野物,活的猎物则少之又少。
  
  網罟是狩猎工具的一大革命,生产工具的革命使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将活的野物饲养起来,逐渐成为驯养的六畜。由于網罟的出现,不但在陆地上捕获猎物,进一步扩大捕获水中的鱼类水族。使人类生活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史书载“以佃以渔“就是概括的说明網罟使用的范围。
  
  人类为了纪念发明制造網罟的伏羲氏,又称他为庖犧氏或包犧氏。
  
  其三,伏羲作荒乐,歌扶徕,咏網罟以娱人民。荒乐,又称:立基之乐。人民生活资料丰富了,生活提高了。伏羲制乐,制歌,在雷夏泽畔载歌载舞,祭祀雷神及天地,以通神明,感谢天地雷神对人类的赐福。伏羲为乐,歌的创始之祖。
  
  其四,创建“夫妻婚姻制。”伏羲出生成长于母系社会。在他成长时期的男女是血缘婚配而繁衍后代,明白的说:兄妹之间,堂兄妹之间,从堂兄妹而扩大至姑姨及其子女等。是正常的两性生活。故此子女只知其母,莫知其父,这是母系社会的基础。这个血缘婚配阻碍了社会交往,阻碍社会前进。男女交配制度必须改变,彻底铲除群婚制,而建立夫妻制的婚姻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文明对草昧无知的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的楷模就是伏羲,女娲兄妹二人拜天拜地结为夫妻,以身作则推广至华胥部落男女结伴成对,永为夫妻,奠定了华胥部落的婚姻制度的基础。这是革命的开端。
  
  这场革命在雷夏泽畔各部落逐步展开,女娲则在相邻近的部落游讲夫妻制度的优点,进展很快,相邻部落,开始通婚,于是将自古以来的群相交配的男女人群,领入“制嫁娶,正姓氏,通媒妁”的文明婚姻制度。初步形成了雷夏泽畔华夏部落的文明雏形。
  
  伏羲,女娲创建的婚姻制度至今盛行不废。
  
  《纲鉴合编》评论伏羲功业曰:“三皇之世,俗尚洪荒。文明犹未开,颛蒙犹未啟也。伏羲先天而兴,实为万世文明之主。因河洛,画八卦,后世之彖爻实祖之;造书契,代结绳后世之篆隶实祖之;作甲历,为历象之祖;制嫁娶,为大婚之祖;正姓氏,为氏族之祖;作荒乐歌扶俫,網罟,为乐歌之祖;制桐为琴,絙丝为瑟,则篑,桴,土鼓之习渐革;造網罟,养六畜,则菇毛饮血之民庶得以沐其鲜食之利。”(见《纲鉴合编》第一册,八页)。这是明代学者从各个领域对伏羲的评价。正因伏羲有上述伟业,才被尊为三皇之首。
  
  
  
  四、伏羲列三皇之首出处
  
  三皇者,三位古代伟大圣贤人物也。诸书记载不一。而三人中亦有女性。皇者何意?皇字含义甚多,主要是:大也;天也;尊也;美也;亦有君主含义,也有对先代和神明的敬称含义。称皇为尊号者是美大之名大于帝也。
  
  三皇之说起自秦汉。《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史记·索隐》曰:“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而《封禅书》云:‘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见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11月第2版,1982年11月北京第8次印刷本236—237)。天皇,地皇是伏羲之前对先代之泛称,系无名圣贤的泛指。再就是天皇、地皇为三皇之说,见于《春秋》之纬书,及《汉书,艺文类聚》两书,是人神难分的泛指远古时代圣人。此两书皆成书于两汉。其具体以人物排列为三皇者,有四类组合。
  
  一、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这一说法见于先秦至汉初成书的《世本》;西汉人孔安国之《尚书序》,魏晋人皇甫谧之《帝王世纪》。
  
  二、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这一说法见于东汉班固之《白虎通义·号》、《白虎通义》又简称《白虎通》。
  
  三、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这一说法见于应劭之《风俗通义·皇霸》,及唐朝司马贞補《三皇纪》。
  
  四、伏羲、神农、燧人为三皇。这个组合说法亦见于《白虎通·号》
  
  从以上这些资料来看,伏羲是三皇之首,未有异议。
  
  《前汉书》卷二O《古今人表》首载:“太昊帝宓羲氏。”颜师古注曰:“宓音伏。字本作慮,其音同耳。张晏曰:太昊,有天下号也。作網罟田漁,以备犧牲。故曰宓羲氏。”实列百王之先。其次即其妻(也是伏羲胞妹)“女娲氏。”师古注曰:“娲音古蛙反。又音瓜。”(见上海古藉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缩印本85页)。夫妻连袂写入《前汉书》,夫妻又先后称制,都被尊为皇是历史的必然。
  
  
  
  五、伏羲、女娲在西方析疑
  
  华胥履大迹于雷泽之畔而生伏羲,载于《山海经》等典籍。雷泽,在山东省鄄城县境,举国无二。这是一说。
  
  明朝末期成书的《纲鉴合编》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小字注明:“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曰渚。《史记》母曰华胥”(见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1985年3月第1版,1987年6月第2次印刷7页)。成纪下注有:“成纪,县名。今鞏昌府成州是也”。(同上书同页)。这个说法不科学。
  
  蓝田。即陕西省蓝田县。在西安市东南。成纪,汉置县,在甘肃省天水市北,现秦安县是也。而元朝之成州,明改为成县则在天水市之南。北距汉成纪县(金改秦安县)约数百里。这是其一。
  
  蓝田距汉成纪约二千里。华胥如在蓝田怀孕,何以再到甘肃成纪生伏羲?在上古时代爬山越岭,涉水过河,根本难以完成这样的艰巨旅程。所以这个说法不科学。根据上述资料伏羲生于成纪之说难成成立。
  
  近年,电视,报纸说:云南某自然保护区是伏羲女娲诞生地。此地区之少数民族视森林中的“小青蛇”为伏羲、女娲的象征。“小青蛇”奇毒无比,是世界珍稀动物,列为国宝。周边少数民族则自称为伏羲后裔云云。这个说法似是伏羲后裔迁徙云南而产生。《山海经·海内东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见同上书版本,119页)。巴国即今四川省东部三巴之地。伏羲后裔由此南下贵州,云南定居是有可能,但云贵不是伏羲生地。
  
  伏羲的历史故事最早,也最有名气,经历三皇五帝,迈过夏商周三代,已传遍了全中国。伏羲,女娲以雷神——龙的儿女结成中国第一对夫妻,以神话故事传留下来,神话的传播其威力胜过正统的经书,故各地对伏羲的出生传说不一,不足为奇。
  
  陇西及云贵川等地文明开啟迟于中原,这是不争的的历史事实。雷泽生伏羲这一历史事实很难磨灭。
  
  伏羲出生地应在雷泽西北之篁山。篁山,又称“中皇之山”。女娲平共工氏之乱,继伏羲氏而称制,都于“中皇之山”是也。春秋时又称“有莘之虚(墟)”,《左传》写晋楚城濮之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是也。东汉以后,又称富春山。此山横亘现鄄城县中部,西起临濮(春秋时城濮)之西,虚浮至郑营东北。现多湮于黄水,只有地名可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伏羲初探
中华姓氏源流通谱普及本
伏羲、女娲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鲜为人知的八项史实说出羲娲故国何乡
华胥氏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
从上古开始,竟有一个神秘家族统领我华夏达万年之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