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伙食费的回忆(散文)

作者:黄金山  

冷风咧咧,天阴沉沉的,好像大雪就要飘零下来。我急匆匆地路过街头,想着必须在下雪之前赶回家里。路边一对男女的对话随风传来。“儿子读重点高中,每月仅伙食费就要开销七八百元,我真是有点负担不起。”“我那个女娃读的是私立学校,每月伙食费等开销还要一千多元呢,如今学生的消耗真是不小,家里都成了供给站,如今父母难当啊……”的确,在我们这些贫困乡村里,送孩子上学是家庭感到的一个不小负担,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大人都是勤扒苦做尽力承担。对于这个问题,我虽然也感同身受,但是不想小题大做。不过两个家长的对话,却勾起了我少年时代那些读书的一段苦涩回忆。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12岁就考入了集镇上的那所初中。学校挂牌全名是“利川县第八中学”,实际就是一所乡村集镇的简易初中。矮矮散文两排木头楼房,一幢就瓦屋做着师生食堂。
   我是我们家族百余年第一个读上初中的人,父母都是全力支持的。去学校那天,母亲一早起来为我做了一碗面汤。那时节家家都是杂粮瓜菜度日,吃面汤那就是过节一样的待遇了。父亲挑着被盖行李,把我送到离家八里外的学校。父亲叮嘱我要好好学习,然后回生产队忙活去了。我到报名处去报名,那个戴眼镜的老师把我上下打量,左看右看,就是不相信我是初中生,怎么也只能是小学四五年级模样。为什么,只因为我实在是长得太瘦小了——因为那时严重缺粮,营养很是不足。
   “书本杂费十元。伙食费三元。”报名收费的老师催促交费。我把贴在肉身的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拿出来交上。这些钱是父亲连夜给村里人修理石磨攒积来的,每一张都浸着父亲的汗香。我知道家里送我读这个初中,实在是太艰难了。说是伙食费其实就是搭伙费。因为我们学生吃的粮食都是自己带,家里有什么就带什么,洋芋、红苕,玉米面、老红米都有,学生各自用一个瓷钵装好,参上适当的水,放在学校食堂安排的大木缸(俗称接口)里,封闭的蒸熟,到吃饭时就端上自己的瓷钵,拌着自己带的咸菜酸菜等就餐。早饭吃完自己洗碗,再把午餐装在瓷钵里去蒸。这生活真是太清苦了。学校食堂老师说:你们交三元搭伙费,一元钱做燃料费,一元五角钱做蒸饭师傅和挑水工人的工资,剩余五角钱给你们每月加餐两次。账目很是公开清楚透明,没有谁会怀疑这里面还有什么贪污拉用。想起来那时节真是很清正廉洁。我们学生加餐,学校就用大锅熬肉汤,把猪肉切成酒杯大小的托托,合在萝卜白菜里煮,加上食盐辣椒等佐料。吃饭时由后勤老师比较均匀地分给学生。每个学生一铁瓢,里面还有四五托肥肉。我们泡在饭里吃,那真是香啊!除了这个“加餐”,我们在没有什么别的营养补充。
   我们每月三元钱的伙食费(搭伙费),天天吃着自带的食堂蒸熟的饭,享受每月两次的加餐(五角钱),那简直就是幸福生活。比在家里劳动的父母们要安逸稳定得多。在学校,我集中精力,埋头读书,很是珍惜这个难得的宝贵时光。
   但是我也有焦愁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月满了,学校要催交伙食费。这很是令我伤脑筋的事情。家里没有钱,父亲虽然会石匠手艺,但是被死死捆绑在生产队这根柱子上,挤不出石匠去做手艺活。若私自出去做了就要扣除一家人的工分,那个生产队长是得罪不起的“阎王爷。”工分要年底才能变成钱,加上分值低下,十个工分才值三毛钱,我家老是“缺粮户”,哪里有钱来交伙食费?我想父亲哀求几次,说学校要交伙食费。父亲没有办法,就利用晚上时间出去给人修理石磨,没做一次才得到五角钱工钱,三元钱很难凑齐。为此,我还亲眼看到父亲挨了队长的训斥,队长说他白天“磨洋工”,晚上做“私活”……为这三元钱的伙食费父亲很是为难。
   我终于想出了办法。生产队把劳动力管得死紧,父母被“卡”得动不了,无法找到钱。我就利用周末,自己来给自己找伙食费。每到星期六一放学,我就迅速跑回家。拿起小镰刀或者小镐锄,去到树林里、山边边,水沟旁。寻找野生药材把它挖回来,整理后晒干,然后就趁着上学的机会带到集镇的收购门市卖掉。一个星期可以找到一元或者一元几角钱。每月四个星期,我的伙食费足够挣回来的。我春夏天进山扯黄枸树皮,在地头挖半夏,秋天采摘刺果,刷香叶子,冬天寻找天麻,反正我就是给自己找伙食费。这样一来,父母放心了。我也可以按时交上伙食费,安心地在学校吃饭读书了。读初中三年,我只在初一上学期时向父亲要过两次伙食费,其他的全是我自己劳动解决的。
   读到初三时,我十五岁了,劳力也增大了。不仅我可以挣出伙食费,还可以挣到买课外书籍的钱。我用自己采药打柴的钱买了喜欢的名著,买了钢笔。那次初三毕业考试,我总分取得全班第二名。我一高兴,跑到街上买来油炸豆腐干,油炸糕点等食物来庆祝自己。我利用晚上躲在帐子里大吃大嚼,吃得满嘴流油,香味四溢,引得相邻的同学都流出了口水。
   “三年初中,全班的同学都猛涨身体,就我'光长脑袋不长个儿’”——这是班主任给我的评语。
   初中毕业正值1965年,我考上一个当时利川县自办的“家当”学校——汪营师范。那时国家每月给学生供给15斤大米,学生真的只要交伙食费就行了。但是伙食费上涨到每月十三元。相当于初中的四倍。家里依旧贫困,还是靠生产队大集体的工分过活。
   父母是没有办法给我找到这“十三元”伙食费的。父亲关切地问:“儿子,你读书很努力,可是我就不能保证你每月的伙食费,咋办?”我分明看见,父亲说这话时眼泪就包不住了。
   “不要紧,书我要努力读,伙食费自己来想法。”我坚定地向父亲表态,“爸爸你放心就是,儿子开始长大了!”
   学校的饭都是大木甑子蒸地,很香。但是菜却很马虎。八个同学编成一桌,用一个小木盆装菜,菜不是老南瓜熬汤,就是包包菜煮水,餐餐都是这个老门头,吃得人肚子发毛。即使偶尔加餐,美名曰“改善生活”,也不过就是包包菜里加上几块薄薄地肉片,吃起来一点不过瘾。加上我们正值十五六岁长身体的高峰期,胃口特别好,嘴巴馋得要命,那些饭菜根本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我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不仅要挣到那“十三元”伙食费,还要挣到自己的营养餐。怎么办?那时不比读初中,学校离家百多里,只能一月回家一次。上山下地采草药那是不可能的了。即使是星期天,也只能在学校里白白的呆着,真是浪费时光。我不甘心虚度光阴,就利用星期天到汪营街上去转悠,在后街发现一个打铁的铺子需要烧煤,一时没有找到人力来把煤炭从煤场搬运回来。
   我发现是个机会,就与和我一般境况的同学徐志子商议:“我们去给这个铁匠搬运煤如何?”
   徐志子同学比我大一岁,做事老练一点。他一考虑一算计,煤场到汪营只有五十多里路,一天可以来回一次。于是我两就与铁匠协议挑煤。铁匠显得很和气的说:“你们还是学生,不是万不得已,哪里会来干这苦力活。”我和徐志子点头答道:“是的,我们家穷!”铁匠点头说:“可以,本钱算我的,但是每一斤煤只给你们三分工钱。你们给我挑多少我就收多少!”挑一斤煤给三分工钱,在当时算是天价,就这样我们答应了。我与徐志子同学就到煤场去给铁匠铺挑煤。我两找一副小箩筐,扁担是自己家带到学校的,第一次到煤场挑煤。开始我两都心大,装煤都在八十斤以上。可是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那煤担子好像千斤一样的沉重。眼看夕阳西下,口干舌燥,肚里饥荒起来。又不能把煤扔掉,那样不但赚不到工钱,还要倒赔本钱。我两只好咬紧牙关,走一步挪一步,走三步停一下,像蜗牛一样往汪营街上爬行。每向前一步都要把牙巴骨咬一次。
   夕阳落山时,我们在路边发现一口水井。真是饥不择食,渴不可奈,徐志子和我扑向那水井,“咕咕咕咕”每人灌下一大肚子凉水。说也奇怪,饿了水也甜。我两顿时觉得身上添了力气,依旧咬着牙挑起担子赶路。天刚黑,我两终于把一担煤送到了铁匠铺。那个铁匠一过秤,哎呀!我的妈也,难怪我挑不起,我那一担煤足有九十斤!徐志子一担煤竟然有九十三斤!我两相视一笑,摇摇头,觉得自己还真的了不起,第一次挑煤就挑这么重。
   我第一次挑煤,就挣到二元七角钱,比在生产队劳动力的价值还高,心里觉得吃点苦值得。就这样我们坚持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给铁匠铺搬煤。不过我们吸取开始的教训,每次最多只挑八十斤,来回轻快一点。就这样我们虽然比别的同学劳累许多,流汗许多,但是我们考自己的肩膀挣出了自己的每月“十三元”伙食费,而且还有结余的。我计划还要多挣点钱,在寒假回家时给父母买上几斤猪油和糕点。
   我在汪营师范一边读书,一边为铁匠铺挑煤,艰苦并快乐的学习生活。固然没有为家里做出大的贡献,但是起码没有要父母给“伙食费”。想来如今的孩子真是幸福,坐在明亮的高楼里静心读书,有尽责的保安护着,有食堂鲜美的味道养着,有爹妈按时地供给伙食费,每月要八百给八百,要一千给一千,这样的读书简直比养老还舒坦,这样条件下的读书,取不到好的成绩那就真是太对不起爹妈了!
   那一天我和徐志子同学挑煤,刚走进汪营街头,天就突然下起大雨。我两只好进入到一家餐馆里暂避。餐馆里有许多食客在吃着,我两寻个角落里坐着。徐志子说:“我两也来吃一点东西吧。”我说:“就吃一角二分钱一碗的素面吧。”
   我两说话时,对面坐着一位富态的男士,看样子像是一个商铺老板,他点着一盘青椒肉丝,一盘炒肉片,要上二两酒喝着。从他的吃相看出,他点的菜不过是他的家常便菜。可是对于我和当时的大多数农家来说,可算是丰盛大餐美味佳肴。我情不自已地盯着那两盘菜,看着那老板蠕动的嘴。那个老板对我的举动有所察觉,就抬头望了我一眼。虽然那眼神没有恶意,但是我的脸还是一瞬间红了,我赶紧收回眼神,正好我的素面也端上来了。我拿起筷子“埋头苦干”。只听一个和蔼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弟弟,我的肉丝菜吃不完,你拿去吃吧!”随着话音落地,那盘青椒肉丝已经放到我的面前。那时我简直是窘迫极了,连头也不敢抬半下,说话的舌头也不利索了:“不,不不。我不吃的。”那个富态的老板走了,那些食客都走了,餐馆里就剩下我和徐志子同学。我两都没有向那个富态老板的盘子里伸去筷子,倘若我们向那个肉丝盘子里伸了筷子,那我们就与乞丐无异了……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好男儿当如此也!
   艰苦的日子渐渐远去,学生的伙食费从三元,十三元变到了几百元,上千元。现在的我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起码吃穿不愁了,也不担心营养不良了。遗憾的是,现在有的学生花起父母的钱来大手大脚,毫不心疼。小小年纪就知道攀比摆阔,置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于脑后,实在是太缺乏自立精神了。我想当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后,必将失落他们前辈与父母所具有的那种至真至贵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大哥大姐|我的家在东北(五)
【浠世好文】饥饿的记忆
大中/散文:父亲节的感念
志子作品:父亲的牵挂
8.苍天为什么不长眼
报告会演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