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暴力”何以是美学的

暴力美学流行于影视艺术创作风格与形式中的一种表述,对于暴力美学这一概念实际上是缺乏严格的定义的,对于它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形容在影视艺术表达中对暴力动作与行为的风格化处理或直接表达为特征的描述与形容。其实,暴力因素不仅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的艺术类别当中,比如说,小说、绘画与雕塑。只不过在它的暴力因素没有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整体性的把握与意义指向去处理而已。比如说,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满江红》写到,“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其实这就是在一首诗词中的暴力表现与描写,拿绘画来讲的话,像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戈雅的作品《一八0八年五月二日的屠杀》与《撒旦吞食自己的孩子》,画面中则是对暴力的直接控诉与描绘。现代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则在他的创作中把暴力集中为一种艺术理念与美学风格直接对暴力情绪进行大胆的呈现与表达。对于小说而言,暴力的描写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了,除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其他三部古典小说中对暴力动作与场面以及所做的艺术化处理无不体现在着古典文学手法的最高成就。

    由此可见,对于暴力的表现与风格化处理可以说是早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传统的艺术类别当中了,只不过,影视作品能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语言特征与形式特征能够在视知觉上引起更为强烈、直观的刺激并随着而产生的出的心理经验与哲学思考更为典型与明显而已。所以,在谈暴力美学的时候,我把先把暴力分为形式的暴力与价值的暴力,只有当暴力元素被纳入到形式也就是艺术的领域之内,或者触及到价值层面也就是道德领域的时候,暴力才有可能是美学的,这是这两种手段或者方法是暴力完成美学意义的根本因素,缺乏了这两个因素的话,那么暴力美学就难以合理的存在了,因为,暴力的行为、暴力的元素在日常生活当中本来就被普遍的呈现与应用着,小至自残,两人打架,家庭暴力,打到党派之争、种族纠纷、国家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暴力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对暴力美学缺乏相应的概念的修正的话,那么,任何暴力都可以打着美学的旗号大张旗鼓的招摇撞市了。

对于暴力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内部与外部的因素中寻找产生它的动因。由精神分析学所阐明的人的死本能是暴力存在的内在因素,它作为一种先天性的基因与非理性能量先验的存在于人类的生命机体当中,它像人生下来就会哭一样的存在于人的生命体当中,它在文明的教化与道德的感召之下逐渐地被柔化或压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是,和谐的存在仅仅是一种表象,它会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表现出来,或者借助外部因素比如以高尚的国家情感与道德信仰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的替代与转移。以国家名义发动的战争以及以法律名义处以的死刑都是暴力被道德化与合法化之后的结果,这是暴力的发生原理。那么,暴力何以是美学的呢?这个问题才是真正困扰我们的问题,其实,在对暴力的产生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现实分析中就已经向我们显露出答案了。暴力既然可以在现实中以高尚的爱国情感与道德情操来作为实现的价值,在艺术之中涂着美学色彩的身份而存在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的了。暴力可以假借国家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形式来实现它的存在意义,那么,暴力以艺术形式而实现的美学价值也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为,暴力无论以哪种形式实现着,战争的形式也好,法律的形式也好,艺术的形式也好,它都必须以相应的价值理念作为相应的指导才有在人类历史与社会中被认可与肯定的可能。否则,暴力以纯粹的暴力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说抛离了真理、信仰与审美价值而纯粹显现的暴力往往是无法得到人类文明与良知普遍接受与认同的。

   因此,与其说暴力之所以是美学的,到不说暴力是价值的,暴力在艺术创作中被得到认可,主要是秉承着审美的价值宗旨做以形式上的处理与表达而已。暴力在艺术的世界中实现了想象对现实的合法化隔离,由于暴力的形式是在艺术这种有着精神幻想特质的形式中完成的,这种客观上的因素使得暴力的表达有了再现的可能,哪怕这种再现是虚构的,但是至少在现代科技与电影特技的发展与完善使得其在操作实现上具备了可能性。然而我们要区分开来的是艺术中的暴力因素与暴力美学这两种容易被混淆的呈现形态。在前文中我已经分析过,有着暴力元素的艺术作品并非是现代影视作品所独有的事物,它自艺术诞生之时就存在于远古的艺术作品当中,比如说原始人在岩画中围猎的场景,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如果论暴力元素的话,杀戮、血腥与粗暴并非就是在这些远古的艺术作品中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时候,把暴力元素与暴力美学做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我们会把有着暴力元素的艺术作品会错误的划归到暴力美学的范畴之中。

     对于有着暴力美学色彩的艺术作品,它的前提是必须具有暴力元素的,如果没有暴力元素的话,那么,对于暴力美学的讨论就纯粹是空中楼阁式的玄谈了。因此,只有当艺术家有意识的将暴力元素做艺术化或审美化处理的时候它才是暴力美学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对于暴力美学这一美学风格运用不单单要停留在影视艺术的框架之中,它完全可以在艺术的其他门类中做一下延拓与应用的。通过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来看的话,比如北野武与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作品,他们在组织电影的时候,不仅把暴力作为细节处理的焦点,而且暴力在他们的影片中是为主体思想的表达服务的。暴力在镜头上的不仅具有特技处理之后的风格化效果,而且暴力在宣泄情感、表达立场与艺术解救中充当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以昆汀塔伦蒂诺的《被解放的姜戈》为例,暴力在本部影片中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与释放感,而且是作为打破不公平、非人道的意识形态与制度体系来出现的,这个时候的暴力就不单纯的是作为感官欣赏上的魅力了,它作为一种反思体制与批判落后观念的武器出现在了影片的深层结构之中。这个时候的暴力,是有立场、有思想、有血性、有生命力的,所以暴力的美学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否则的话,暴力在艺术作品就只能沦落为的形式化的效果处理与风格再现了,它缺乏了与历史、与现实、与生活交融互动的根系,所以,也就无法完成暴力美学在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上的双重意义。

    在这里我们不妨拿那些充斥着暴力因素与暴力表现的重口味电影做一下比较,在此类电影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在语境上都是缺乏现实基础与生活内涵的,或者说在现实意义上缺乏相应的深度性与理解力。在此类电影中不乏暴力的呈现像美国恐怖片《林中小屋》,并且在暴力的表现程度上要远远的超越于北野武与昆汀塔伦蒂诺在暴力方面的表现。可是,我们很难从中发现半点暴力的现实意义与人文价值,它所具有的价值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当暴力的存在主要是消费为目的的时候,暴力就谈不上什么美学了,它顶多在形式上有了程度上的加深与突破,除此之外,并没有丝毫思想与观念上的人文价值与革命意义。也就是说,暴力美学并不是单纯的,它脱离了现实血脉与社会土壤以及导演个人的思索是无法再美学上找到“自性”的,同样,如果艺术家想让暴力成为一种人文价值与美学意义,就必须让暴力具有道德、革命、反思与批判的力度。否则,暴力终归是暴力的,而无法从本质上成为美学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意摄影的价值体现
20 世纪杰出的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谈了谈设计、形式与混沌
形式美,花鸟画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学画者必看!
鉴赏收藏古代艺术品,就是收藏和传承优秀历史!
暴力美学
感悟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