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出了个鲁迅,德国出了个尼采。
本文4048字,建议阅读时间2小时

西方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是一名桀骜不驯、洒脱不拘、独具个性而又充满生命热情的思想者,相较之下,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则同样是以犀利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著称。因此,中外思想史上在人格秉性、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以及思维方式上很少存在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尽管,从时间的维度来讲,尼采的诞生要比鲁迅早上将近半个世纪,并且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取向、思想使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是这些还是无法淡化、阻隔尼采与鲁迅作为思想者在某些方面所相似、相通、相近的一系列特点。因此在接下来的对于尼采与鲁迅的对比当中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牵强的做简单的比较,而是将两者放置于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做具体、细致的呈现,通过还原两者所处环境的个性之处以达到深入且客观的揭示出两者身上所具有的共性因素的目的,从而令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而然的呈现,而不是用生搬硬套式的对比之中实现比较的发生。因此,我所采用的论证方式是通过最为原始、拙朴的逻辑思路来完成这层中西方思想巨人的比较的。这种思路简单的概括为先是分析被比较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分析被比较者所担负的思想使命,进而对思想著作或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可能性做出推理,最后完成两者的共性比较。

首先,介绍一下尼采所处的历史环境。尼采是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人,十九世纪后半叶对于西方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态呢?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的话,十九世纪后半叶的西方社会正是处在资本主义由自由市场状态向垄断状态转换的时期,也就是说西方社会经历了资本主义自由时期这种野蛮式的、破坏式的、掠夺式的发展之后,正是一系列信仰问题、精神问题、人性问题、道德问题、生存问题凸显的一个阶段,由于,此次比较是以尼采这种思想界的人物作为比较对象的,所以在这里我重点分析这时西方社会中人所存在的精神问题。由于西方文明进程中对于理性科学的特殊贡献,使得人类开始摆脱了原始的、蒙昧的精神状态,特别是科技对于生产力的贡献更是让人定胜天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确定与增强。可以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人在生存性、知识性、精神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事物总有正反两面,社会在进步的同时,问题也在日益凸显,“上帝死了”正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人们所面临的精神性问题。作为敏锐的思想家,尼采通过诗人般敏锐先声夺人的感知到了,并且说出了这一严重的问题。人类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信仰,心灵却处在一种无所寄托的飘浮状态之中,由于心灵的无所寄托或者说精神无信仰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人类的所有曾经所遵守的道德制度、所信奉的人伦道义、所推崇的价值体系、所执行的行为方式都是无根据的,无根据也就意味着可为可不为,可信可不信,可有可不有。这是对于任何一个身兼智慧与责任感的人都所无法忽视的事实,特别是像尼采这种具有“理性的良知”的哲学家更是无法对于这种堕落的精神状态装作时而不见。

因此,作为无偿的甘为人类指引生活方向与解决精神困惑的思想者无论是谁,这个历史使命都是无法推脱的。西方思想界的学者、知识分子都在为自己的那份良知无私的贡献着自己的思考、思想、思路。这个时期不仅是哲学领域的尼采、马克思,就是艺术与文学领域的贝多芬、雨果也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人类寻找精神上的出路。很显然,这个这个时期以宗教理性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无法为为西方社会的人类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信任了。所以,像尼采这种肩负着时代责任感的高级知识分子在面临着一个原有价值体系被人类自身的进步所自行毁灭的糟糕境况。为什么尼采没有采取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来达成一种解决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尼采个人对理性所持的反思与批判态度上,从他的第一步哲学著作(更确切一点是美学著作)《悲剧的诞生》当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得到尼采对审美式或体验式人生态度的青睐与流露。这种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艺术式阐释方式可以从其后续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瞧哪,这人》、《朝霞》等著作中相继得到推进与彰显。尼采的文笔用语与成文结构明显的区别于康德、黑格尔等以理性思辨力与逻辑能力为特征的思想表达方式,从文本的角度来讲,尼采更多的采用以诗歌或散文式的文学表达方式来完成思想的表达与阐述。在以理性作为人类进步工具的过分崇拜中对原有传统宗教道德体系的破坏使得拥有诗人性格的哲学家尼采选择了用理性的反面——推崇体验式的生活态度与释放原始生命力的观点来实现人之存在的哲学理念。尼采的思想个性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以理性逻辑为基本素养的哲学家选择了一种以感性体验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观点。可以说,尼采是一个身上兼具了哲学家的智慧与艺术家的浪漫的人,这也是尼采在广袤的西方哲学史上独具个性与光芒的原因所在。尼采几乎是一个极端肯定个体生命力为个性特征的思想巨人,那么接下来所要与之并驾齐驱、交辉互映的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则是一个坚定的持有自我批判意识为特点的文学家。相比之下,鲁迅的个性当然也是在其所处的独特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与制度观念中得以彰显的。

鲁迅先生的生年要晚于尼采将近半个世纪,这个晚于西方半个多世纪的东方古国上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与尼采所处年代工人运动高涨的时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矛盾的根源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这时的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矛盾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道德沦丧等一系列问题而造成的工人与资本家,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巨大冲突。而鲁迅所处时代的中国却是一个处在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剧烈冲击下所形成的殖民主义环境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国家制度、政治体系、文化理念、经济体制等各领域发生巨大动荡局面的特殊时期。这些是两者在材料、性质上的差别,但是无论两者的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如何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处在一个特殊而意义非凡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本质上的共性之处是毋庸置疑的。倘若做一些深入的分析,比如从尼采与鲁迅所面临的精神与社会问题做追根溯源上的追问的话,我们会发现是西方的科学理性造成的。没有西方文化对科学理性的重视与推崇,就不会导致科学的诞生与完善,进一步讲就不会导致科学在生产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巨大作用,进而不会发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而带来的一系列国家形态、思想观念、社会关系等本质性的变革,没有这些变故或变革,西方向海外市场寻求出路的意向从原始动机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连向海外市场寻求出路的必要都没有的话,那么一切有关强加于世界各民族头上的殖民掠夺也就毫无踪影可循。因此,从造成事物这般这般,如此如此的根源来讲是同出一源,至于问题的表现上的差异那是由于民族、地域以及与之俱来的文化历史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就中国当时的整个精神与社会的局面来讲,鲁迅先生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的迫切,那就是在原有的社会制度遭到破坏之后,还是保留着原有的价值体系与精神观念的人(从知识分子到普通大众)是否是值得肯定的,倘若不值得肯定,那么引入西学这一道路是否能适应中国这片古老的而有着新的特殊国情的热土。虽然鲁迅先生到死都没有为中国的精神意识与理念信仰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坚韧不拔的一直处在质疑与批判的战斗当中的冷傲性格使其完成了尼采一样有别于其他同时代文学家和知识分子的独特存在。

虽然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一直是以文学家而著称,但是,这并不能消减掉他对于思想的贡献。鲁迅先生的思想并不像作为一个哲学家的尼采那样在借用文学式的表达上显露的那么明确,尼采的思想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上面我谈到过的的,有纯理论性质的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也有纯诗意化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有散文小品性质的《瞧哪,这人》。但是无论尼采在采用哪一种文学样式,在其秉持的一贯思想上是一直而同一的。鲁迅先生的文学样式则主要倾向于杂文与小说两种文学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采用上,这是两者之间非常鲜明的差别。从思想表达的内容方面来讲,尼采基本的哲学观点是权力意志、超人思想与意志轮回。而鲁迅的思想却一直没有作明确的文字表达,如果非要做定义的话,也只能说鲁迅的思想做为一种自我批判意识极强的精神状态存在着,它没有明确的意指,更没有确切的实践态度,它的态度是悬而未决的,正向鲁迅所批判的那样,他不满足于固有的国民性状态但又没有指出该以怎样的国民性作为最后的诉求。这种存在方式,其区别于当时固守传统价值体系的保守派看法,又区别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派观点,还又区别于全盘西化的激进派思想,这种独特的思想意识为鲁迅思想的存在性完成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与尼采的独特性存在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尽管鲁迅与尼采在思想观点与批判意识上风格迥异,但是,两者都是通过自己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或是超越于当时普遍认同的观点来实现个人风格的本质性存在的。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来总结一下尼采与鲁迅在生活、处世、创作意识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尼采一生未娶,鲁迅先生曲折离奇的婚姻经历,可谓是仲伯难分,各有性格,尼采与鲁迅在对待世俗观念,抵御世俗力量的精神上可以说都有着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人式的清高与孤傲。尽管在具体的人生经历中表现各异,但是从内在流露出的那种愤世嫉俗的果敢与坚定确实是惊人的相似。也许,这是但凡有点人文素养的人都会具有的品格,但是,尼采与鲁迅在丑陋的现实面前保持着一贯的愤恨与批判,使得二人又有别于其他思想者。因此,在面对现实的态度上,尼采与鲁迅一直是以一种犀利的思想力度与批判力度来加以回应的,他们共同拥有一种誓死不为世俗力量所屈服的精神与信念。所以,在理论与文学创作方面两者的态度表现出极强的反传统、反常规、反世俗的价值观念。尼采在反抗中导向了以“审美”作为存在价值的根本标准;鲁迅则一直在反抗着、战斗着,却从未给出他理想中的社会图景到底该以何种形态存在。说的明确一点,两者都是在以否定的态度来面对身边所处的时代、社会、体制、现实、风俗、意识形态的,可能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不在少数,但是有的人选择了屈服,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自我意志的毁灭,只有少数像尼采与鲁迅这样的人从生到死一直一身傲骨的战斗着,哪怕明明知道战斗到死也不会获得胜利。

策划:李鹏

编辑:刘旭旭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

长按3秒识别我们吧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
还能经常普及一些艺术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类思想的精华 哲学与诗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尼采?原因不外乎这三点
尼采:慢慢下决心,顽强坚守初心,其它一切就会顺理成章
高人对尼采4个哲学要点的深度提炼,超给力,做英雄不做庸众
哲学与女人
福柯|理性、非理性与权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