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我最近所写的一首诗(上)

晚秋遇雪(新韵)

晚秋初雪落,冷坐对空山。

望远人无路,栖寒鸟不言。

同行枯木下,共卧野亭间。

相顾惟余笑,披白欲忘还。

这首诗作于今年的10月15日。是日,我所在的地方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还夹杂了些雨,天气一下子变得“冷峻”了许多。天气的变化往往可以影响到心情的变化,或者说天气作为一种人所处周遭的自然型因素,对人的情绪变化有着所谓“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有雪无诗俗了人”我就是由于这样的一种原因而匆匆写了这样一首浅陋的歪诗。

我们都知道,“雪”被写到诗里面并非是件罕事。大多数的“雪”都被当作是一种自然的物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洋洋洒洒飘摇而落的雪,铺陈在辽袤的原野,“世界万物”仿若可一览无余,引出一种内心想要释出的狂躁和奔放的气质,显露一种可睥睨天下的胸襟;“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雪”落的若不太适时,夹杂着其它的如风、雨、霜之类的“东西”,对于人来说便成了或大或小的一场灾难,是一种痛苦,对于离我们遥远的古人痛苦尤甚。“雪”在这时仿佛是成了一种引发悲绪、忧愁的某种凭借。同样,“雪”的白可以引申为人之贞洁及人操守之高尚。“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成了一种“讲理”的工具,虽在衬托着梅的秉性却又有着独特的哲学层面的意义。所以,作为抽象意义与非抽象意义的“雪“有着可叙说的不同意义。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带着哲学的思考去思考一些问题。(例如,藏头为“千万孤独”的《江雪》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这里的“雪”自然是不会被蓑笠翁钓到的,正常来说,蓑笠翁显然也不会去钓“雪”的,那么“雪”的意义就值得让我们去品味和探寻了)

接下来,我来说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某些隐喻。所谓的隐喻,自然也就是我想要寄托的某种我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者感触,首句“晚秋初雪落,冷坐对空山。”是说:“在我这里,秋快要结束的时候落下了初雪,天气变的寒冷了起来,我坐着,眼前(“对”,即为面对,面对,即为在眼前)是座空空荡荡的山。”这一句是一个很正常的“起句”,写了季节、目中的景物,季节和景物自然都是我所处的真实场景,没有可以“怀疑”和“多想”的地方,就像是“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一般的“起兴”一样(其实我个人认为,在这里说成是“赋”也并非不可以,区别或许在于是否为眼前实景)

而真正的可供人想象的是这个“坐”字。因为难以确定“我”究竟是坐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那么既然是在初雪的天气里,最简单地来说一种情况自然是坐在“雪”中,一种情况便是不在“雪”中,在“雪”中,自然与“雪”的距离是零距离的,是时刻在真实接触着;而不在“雪”中(这自然不是说没有下雪)则是站在一个欣赏或者旁观的角度,是与“雪”有着相对的距离的,这种距离或远或近,但距离是存在着的。这两种情况类似于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叙述角度,必然是有着一些差异在其中。

我们先沿着第一种情况来看,也就是作为主体的“我”真实的“在雪中”。那么后面的几句“望远人无路,栖寒鸟不言”“同行枯木下,共卧野亭间”“相顾惟余笑,披白欲忘还”就像一副“我”在“雪”中游历的图景。“冷坐对空山”,在这种情况下,“我”自然不是坐在窗内、坐在桌前或是什么与“雪”无法近距离接触的地方,而是真实的坐在“雪”中。雪可以落在“我”的衣服上,雪可以被我踩在地下发着咯吱咯吱的响声,所以后面的一句“望远人无路,栖寒鸟不言”就是“我”真实的在雪中的一种亲历,是说:“'我’在雪中远远望去,雪太大了,万物都是银装素裹般的——白色掩映着眼前的世界,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遮挡住了通行的道路,所以'人无路’。而下雪的天气自然是十分寒冷的,鸟儿也临着这场寒不像往日嘲哳了。”在写到这里时我想到了李白《送友人入蜀》中有一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我们看题目他是要送一个朋友去蜀地,大家都知道蜀地的道路是崎岖险峻的,山多而高,“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两句我们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说“山从人的脸上冒了出来,云连着马的头飘摇着”山怎么会从人的脸上冒出来呢?云竟然也是这般的“荒诞”。这就需要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了,试想一个骑着马的人正在翻越着连绵不断的、高耸挺拔的山,他的眼前仿佛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山多而高,翻过去一座另一座又仿佛另一座已经早早做好了等待。我自己没见过这样的山,但是我在坐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到了山多的地方时,确实也有这样的感觉,后方的山被前边的山遮挡住,山在一个“瞬间”的路程中,仿佛是数不清的。至于后面的“云傍马头生”我们就去继续联想吧,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也由此可见,李白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因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并没有到过蜀地。

我们再回到“望远人无路,栖寒鸟不言”,我的这一句自然是相形见绌了许多,但当读懂李白的那一句自然对“望远人无路”会明白的更轻松了。

“同行枯木下,共卧野亭间”这一句中“同”与“共”是一个意思,整句诗是说:“'我’和刚才提到的栖寒的鸟一起处在枯木和野亭处”“枯木”自然是季节的独特产物。鸟在这里栖息,显然是不可能的,又说到了“同行”,也就是说鸟是“行”到这里的,鸟的“行”自然是飞,它是飞到这里的,在这样的一个下雪的天气中。很奇怪啊,它飞到这里不怕冷吗,“枯木”也没有给它提供好的庇处,不是吗?而它同样的和“我”也处在另一个地方“野亭”,也实则“我”欣赏着这样的一种雪景,鸟儿成了我的一种陪伴,不仅是陪伴,它看似“怪异”的、不合时宜的飞到了一个枯木上,在雪天里,这不也是“我”的一种写照吗?鸟儿不也是成了“我”的一种情绪寄寓吗?而“卧野亭”也揭示了“我”真正“坐”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绝句采珠』虽有西风欺晚菊,依然把酒对芳洲。
初雪(外一首)
晚安曲小提琴《像初雪一样靠近你》雪中鸟!太美了!!!
​第九期《特别推荐》:本溪洞天诗社作品
【今日读诗】韩哲︱徜徉在初雪(外一首)
【寒江随笔】雪中,与你同行——初雪游滴谷寺小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