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小学(上)

    我的小学就在外婆家前面的不远处,要是从外婆家步行去的话,只消五六分钟的时间。整体说来,小学的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大——与县城里如今新建的那些小学相比起来,可能只有它们的二分之一。

    小学的校门前,一左一右,有两个近乎长方形的土坑。土坑的两旁都种着臭椿树和柳树,夏日里盛开的时候,若是有人中午很早就来了学校,而校门还没有开,便都一股脑地挤在树下的浓荫里。土坑里面,空空如也,几乎什么都没有,若是要细说有什么的话,或许只有土,偶尔还能看到几块砖或是大石头,以及几个不知是谁扔进去的垃圾袋或是塑料瓶。这两个土坑并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一年四季,几乎都是一个样子。只知道刮大风的时候,从这里路过,总是能被扬起的灰土呛上一番。下了大雨的时候,这儿总能积蓄许多的雨水,雨水没有办法自行排掉,每次都会在这里淤积近一两个月的时间,慢慢地等待蒸发。但尽管是这样,每天还得派遣一些学生过来,拿着大笤帚、垃圾桶将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收拾完的垃圾,就倒在路对面的垃圾站里,垃圾站是用砖头砌成的,表面抹了水泥,又喷了黄色的漆,上面写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标语。垃圾站差不多是个正方形的样子,每天都能看到有辆蓝色的大卡车过来,从车上下来两个穿着制服的男人,手里拿着铁锹,将垃圾站里的垃圾全部装到了车上。有时候,则干脆一些,直接在垃圾站里点起了一把大火,不一会儿空气里便弥漫开来了一股白烟。

    这两个土坑的中间,便是学校大门前的一块空地,是片水泥地,这里每天也会派遣许多学生过来打扫,且要求极为严格——毕竟是学校的门面。学校的大门两侧,便是两堵高高的砖墙,这两堵高高的砖墙,不过是构成整个学校四面围墙里的其中一面。同其它几面围墙相比,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无非是在墙壁上,多了几幅喷漆的绘画和标语。每个土坑与校门的那堵墙之间,都以一段小小的过道,因为独特的位置,太阳光常年照不到这里来。每次走学校或是离开学校的时候,都要从这里经过,要是直接从学校门前的水泥地上走的话,那就直接到了马路上,极其危险。那时候年纪还小的时候,每天回家的时候,老师都要选一个家最远的同学做领路人,戴上一顶小红帽,然后,同他家在一个方向的同学便跟小鸭子一样,紧紧跟在他的身后。谁到家了,那个领路的同学就示意让他赶紧回去,一直到整个队伍里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学校外围共有四面墙,每面墙上,为了防止学生们翻墙,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在墙上零零散散地倒插着一些锋利的三角状玻璃片。确实,这对防止学生们翻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直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才因为后墙有一处塌了,能看见有一些同学每天早上或是中午的时候,学们还没有开,便朝这里偷摸翻到了校园里面。

    学校的大门不像现在的学校,基本上都是那种电动式的门,看门的保安只消摁一下手里的遥控器,门就会打开,或是关上。我上的那个小学的大门,是一扇大铁门,铁门的两旁,是两根圆柱形的石柱。铁门的中间有一个大锁,保安们每天来开门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拴着许多钥匙的钥匙环,走起路来,便吱咯吱咯地响个不停。他总是不能很确切地知道具体的钥匙是哪一个,每次都要试上好几次,才能找对钥匙。他一个人慢慢摸索着开门的时候,外面的同学们不得不要无耐而又着急地等待着。

    铁门的最上面,是几个箭头状的标志,它们的底部被焊死在下面的一根横杠上,而这根横杆又各自焊死在大门最两边的那根竖着的钢管上。这样的横杆有两根,它们是平行的,只隔着二十公分左右的距离,另一根横杆也正如上面的那根横杆一样,被结结实实地焊在最两侧的钢管上。这两根横杠之间,最中间的位置上连续的又焊着四个一般大小的铁圆圈,每隔铁圆圈的顶部和底部都又紧贴着横杆。这几个铁圆圈的中间,便刻着我们小学的名字——黄滨完小。这第两根横杆的下面,便是大门,大门的最外侧,也是钢管,看上去十分粗壮和结实。可能是为了省钱,学校的门并没有做成类似于外婆家那样,整个的就是一整片矩形的铁皮。学校的门采取的是和门上面的那两根横杆之间的那几个字一样的方法,在两侧大门顶部和底部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都焊上了钢筋。当然,这距离很小,差不多只有十公分,基本上没有人能从两根钢筋之间的罅隙里钻过去。因而,每次来学校来得早了,就只能对着钢筋的缝隙里空然望着学校里面,想进却不能进去,倘若是要有扬克的力量就好了。不过,我记得四五年级的时候,还真有一根钢筋的中间那一截不知是被谁一脚给踹断了。有差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我们早早来到学校,便从这里直接钻了进去。

    从学校的大门进去,直映在眼帘的,便是正对面的花坛。花坛总共有四个,都是圆形状的,全都在学校正中央的空地上。空地上划出一个田字形,每个花坛占据四分之一。花坛里面实际上就和校门前的土坑里一样,几乎都是土,并没什么好在乎的。我印象里只有一次,在花坛里看到了花,但没几天,就不知被谁折了去,再也没了影。之所以花坛这样能够明显地进入到视线里,是因为在花坛的周围成直线地种着两排柳树,据母亲说,这些柳树是她们还上学的时候栽种的。按理说,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些柳树也该长了快十五年了。可以看到,它们已然变得十分粗壮,一到夏日,修长的柔条便非常浓密和繁茂,一直垂到了花坛上面。风一吹起,便婆娑摇摆了起来。地上每时都能看到有叶子落下,无论春秋。当然,一到秋天的时候,虽然那落在地上的叶子通黄一片铺在地上,看上去很美,但清扫起来却极为麻烦。

    顺着花坛往前面看去,便是一排低矮的平房。这些平房被安放在学校的最中间,自然,就是老师们和校长的办公室了。这些房子都是砖砌的,同学生们的教室从外观上来看,没有什么区别,也和那种乡下常见的砖房没什么两样。从左到右,总共差不多有四五间房子,每一间房子的大小都不相同。最左边的那间,我记得在一开始其实是学生的教室。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还在这里待了几天。后来,这里又被改换成了办公室。小学里教我时间最长的那个凶悍的数学老师,便常常是在这里办公。老师的办公室在小学生的眼里,是一片神圣的土地。好像踏进了这里,便能作为一份出去炫耀的资本。一般情况下,若是你安安分分的,什么错事都没有犯,平素里也没什么紧急的事,再不是课代表的话。整个小学六年的时光里,可能连一次办公室都不会进去。我差不多在六年的时间里,去办公室的次数也不过十次。在我的印象里,比起我们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是要干净和整洁了许多的,教室是水泥地,而办公室的地板都是光艳艳的白瓷砖。老师的办公室里都通着暖气,而我们的教室里一到冬天的时候,还要生煤炉。到了三年级后,每个老师还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几乎每个办公室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叫学生们过来给他们清扫。老师们或许也偶尔会感到无聊——毕竟这是乡下的小学。我还记得原来路过办公室的时候,还听到了老师们正围在一张桌子上搓麻将的声音。记得我上大学之后,有次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学里去支教半天,那儿只有27个学生,却配备了八名教师,不大的校园里停着四五辆小轿车,我才发觉当一个小学的老师——还在乡下,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老师的办公室一旁,便是校长的办公室,差不多只有老师的办公室的一半大。但这只属于他一个人,倒也极为宽敞。这里是十足的禁地,我只进去过一次,记得里面正中间的地方是一个办公台,上面放着一台电脑。电脑旁边,是个打印机。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插花的玻璃瓶,旁边还有几盆小花。校长的办公室里,地上自然也铺着白瓷砖,看上去极为干净。办公室的中间,放着一个小小的桌子,并不是很高,有点儿像是茶几,一旁便是一张皮质的沙发,紧紧地贴在墙边。小学的时候,曾换过两个校长,第一个校长现在已忘却了姓名和模样,只还记得第二个校长。他的名字很有意思,若是取谐音的话,正好叫做“留级生”,他第一次作为领导来站在国旗下对我们讲话时,我们得知了他的名字后,都偷偷在底下笑了起来。这位校长平时看到他的时候,都穿着一身正装,带着一副很斯文的眼镜。他的妻子也常常出现在我们学校里,当时看上去有四五十岁了,但是打扮得极为鲜艳。常常能看到她穿着一身亮色的衣服,脸上抹着白粉,嘴唇抹得红红的,还画着一圈黑眼线。

    校长的办公室旁边,是一间空着的屋子,里面多是用来放一些不用的书本或是试卷。这个房子里具体是用作干什么,我一直不甚明了,只是从窗外看到里面布满了灰尘。这个房子的旁边,便是这一排房子里的最后一间,便是水房,也是锅炉房。每到冬天,便有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在这里负责烧锅炉。要烧的锅炉在房子的最后面,锅炉的前面,放着好几袋子煤。有时候教室里的煤不够用了,老师便让跑到这里来取。这个屋子一打头的地方,靠右的地方便是一个水池,水池上面是四五个水龙头。这四五个水龙头每次去的时候,总有一两个是坏掉的,死活流不出水来。水房我们常常要去,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中午,值日的同学都需要去水房里提一桶水来。离上课前还有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先拿笤帚将地扫一遍,扫干净后,再提着水桶将里面的水用手来一下一下地泼在地上。泼水的时候,要把握好量,这一桶水要确保整个地面都要被照顾到。过道里要稍微洒得少一些,多是要洒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撒了水之后的教室,在炎炎夏日里,风一吹来,确实是凉快了许多。有时候早上也需要在教室里洒水,我们每次都故意在上操的时候跑去打水,偷些懒。在周五大扫除的时候,水房会异常得忙碌。因为,这时候每个班里都会有人过来打水,打水还不仅仅是为了在教室里洒水,还要擦窗子、擦桌子等。往往一个班里,在周五的时候就能用五六桶水。那时候的水房里,便熙熙攘攘了起来,地上到处都撒的是水。不过,水房一年到头来,也确实没有个干干净净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去,都能看到地上满是煤渣和人的脚印。

    以这一排房子为对称轴的话,便能看到校园的两侧分别对称有三排与这一排房子在外观上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砖房——这便是教室了。最后面的一排教室与办公室在一条水平线上,最前面的那一排教室与学校中间最打头的那两座花坛基本上对齐。每排教室中间,都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同校园中间的那几个花坛相似,都是用水泥砌的,说是花坛,但其实里面一朵儿花都没有,全部是土。但即便这样,老师们还要求学生们每天都得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得有一点儿垃圾。我觉得教室中间的花坛最有用的价值或许就是每次拖完地后,可以在上面晾晾拖把,也可以凉凉擦完灰尘后的抹布。

    每升一个年级,我们便会更换不同的教室,因而,基本上这些教室里我都待过。我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教室在左边的那三排教室里的最靠后的位置,到了二年级,就换到了这间教室前面的那间教室;三年级时,又换到了二年级教室的前面。四年级后,就换到了右边的那排教室里,依次顺延下去。

    这两排教室靠墙的那里,是一条过道,也可以说成是一条短短的土路。每隔一小段距离,便种着一颗树,无非是柳树或是臭椿树。这些树同学校正中央的花坛旁边的那些树可能是一起种下的,已然十分高大,它后面靠着的那堵墙还没有它一半高。靠右边的那排教室的这条过道,一旁是校园的围墙,而围墙的旁边是一条巷子,不过这条巷子只有在一打头的位置有人住,一直得往后走上一两公里,才能再次看到房子,再次看到人,中间则是一片田野。而靠左边的那排教室的过道,一旁的巷子里,几乎都住满了人,有时候我们正上课的时候,还能听到人们活动的声音。这两个过道分别连接了两排的各个教室,最北面通到了操场,最南面则通到了学校里最打头的那排房子。

11.24 晚

 E N 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夸夸我们的学校
我最敬佩的人
793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六)村边建起了学校 /杨莉诵读
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我们的书包被人翻过了
课外书
郭敬明:我曾自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