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一书丨《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水远山长,皆在笔下

《Shut Up》总第442期 2020年03月09日 第21


三月初读完了这本《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为什么是“十讲”?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则是图书馆讲座的内容,以介绍、宣传汉字文化为主题而开展的十期讲座。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老师撰写,由国家图书馆整理出来的一本书。整理也是高度还原了讲座时的状态,老师先讲,留下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给听众提问,再由老师回答。受听过程、问答过程同样精彩。所以读这本书,恍惚间好像自己也抱着虔诚的学习之心,坐在肃静的图书馆一样,偶尔听(看)的关键处,赶紧拿起笔记下来。听老师讲完这十节大课,怅怅然慨叹汉字前世今生,无穷魅力,不禁打心眼儿里为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竖起大拇指。

在这十讲中,王宁老师用质朴、明白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的结构和字理,汉字的书写规则与书法艺术,汉字改革和简繁字问题,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当代汉字是否有危机,以及总结汉字科学和汉字教育。

读这本书的两个收获:

读这本书我有两大收获:

第一个是我了解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又重新认识了一遍汉字。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每天都要写文章,键盘前不知道敲下多少字,晚上要做学习笔记,本子上也不知道要写多少页,而我从未好好审视过这些汉字,它们都是自然的从我脑中闪过,经由我的笔尖、手尖留在文档里、书本上,然后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成为同他人分享的一份心情。

我们的远古祖先最早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刻字,有了甲骨文;在青铜器上铸刻,有了金文;在山石上刻字,有了碑刻;后来又在竹简上、绢帛、纸张上写字,有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近现代为做汉字普及工作,实行我们现在熟悉的简体字……穿越3400年的历史长河,有人对它敬重不已,精心留存;有人对它提出质疑、关于存废;流转至今,它被简化实用,被计算机编码,在新时代依然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几经流转,依然生生不息,为我们提供便利服务。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唯一拥有完整历史的,它从无至今从未断过。汉字具有强烈的凝聚力,把我们地广物博的中华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汉字、维护它。正如作者所说:

“汉字是需要维护的,我们有时候对孩子说你不要乱写字,要认真地写字,但说多少遍他都不太理解。这时候,你要认真地告诉他,你笔下的汉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我们需要维护它,让它更好地发展。当唤起这种民族自豪感之后,我们无论是在教育、舆论还是娱乐中,都会尊重汉字,珍视汉字,维护汉字。”

第二个收获,也是一个最大的感悟就是“终身学习”,在这本书最后王宁教授做总结时他说:

“我从事汉字研究、汉字教育、汉字整理和汉字规范工作半个多世纪,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有越来越深的体会。”

“半个多世纪”做一件事,这种精神怎不让人敬佩。我想汉字文化传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份责任,未来任重道远。汉字普及和教育要注重科学,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

现在的孩子学汉字,不知道汉字的字源,不知道汉字的字理,只知道笔画、笔顺,还要死记硬背一些书写要领,一行一行地练字,让孩子特别苦恼,孩子一看汉字就厌倦,其实都是教育不当导致的。我做小学语文生字的字源讲解专栏以来,常在课程中分享这种感受:学习汉字就像你拥有一只神奇的海螺,贴近它,能听见遥远的海浪的声音,也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穿越千年,看到古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知道汉字的魅力之所在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生字表我专门做过一期视频——在“在大自然里拥抱汉字”,我专门介绍过“象形造字法”,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看到一只老虎就画个虎,看到一匹马就画一匹马,用像具体的事物形状的图形来构成字符就叫做象形造字法,古人用五种方法来象形造字,比如画整体,人,怎么表达?画一个侧面的人形,这个人具有的特征是“弯腰,曲腿,垂臂”,造山字,就画三个小山峰;造木字,有树干,树根,树叶;也有画局部的,比如第一个字,牛,画一个牛头;羊,画一个羊头,羊角特别明显,第三个字,是竹,用竹叶来代替……这都体现出古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够抓取事物的主要特征。

所以,汉字并不是只有笔画和笔顺,它并不是呆板的、无趣的,它是鲜活的,有趣的,一个个汉字里透露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在弘扬汉字文化的路上,我们并不主张教孩子死记硬背,而是慢慢渗透,给孩子们讲汉字的字源,当孩子明白这些字的故事,我们便悄悄地帮助他开启了国学的大门,而这对孩子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有王宁教授和研究、弘扬汉字文化的专家在前引路,我辈更要努力,这条路其实很艰难,可能需要用尽一生的力气去做好这一件事,能得到的效果也不确定有多少,但是每每想着能多一个人了解我们的汉字文化,能多一个人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这件事就有意义,这条路就值得坚定的走下去。

中华文化,水远山长,皆在笔下。



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那些三字重叠的字你认识吗?中华文化论造字我服!
中国最冷门的36个四叠字
【知识】中国最冷门的36个四叠字!
古老汉字中的中华文明原生态
拆文解字,了解一下我们强大的汉字文化!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