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色素瘤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黑色素瘤是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免疫治疗包括:白介素,干扰素,过继免疫治疗,生物化疗,以及疫苗等。新型的免疫靶向治疗近年来亦取得了重大突破,抗CTLA4抗体(Ipilimumab)和抗PD1抗体(nivolumab,pembroliz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T细胞表面存在一类受体,起到抑制T细胞活化的作用,从而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这类受体亦被称为免疫检查点,当下研究最多的免疫检查点包括:CTLA-4和PD1。


黑色素瘤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

| 毛丽丽 |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 |

抗CTLA-4抗体

T细胞表面的CTLA-4与CD28竞争性地与CD80 (B7–1)和CD 86(B7–2)结合,导致T细胞活化被抑制。抗CTLA-4抗体正是阻断了B7和CTLA-4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放开了抑制T细胞活化的“刹车”,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见下图)。


Ipilimumab是一种针对细胞毒T细胞抗原4(CTLA-4)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于2012年3月25日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无论是ipilimumab单药还是与疫苗或IL-2联合,均获得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pilimumab的副作用主要类似于自体免疫疾病,亦被称作免疫相关副反应(irAEs)。

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研究入组了72名初治的进展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入Ipilimumab组或Ipilimumab+DTIC组。Ipilimumab 3 mg/kg,每月一次,共4次,DTIC 250 mg/m2连续给药5天,至多6个周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和中位总生存期优于单药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3、4度不良反应在联合组中更常见,但总体而言毒性可耐受。另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患者生存期结果支持10 mg/kg,但高剂量组中的3、4度irAE也更常见。

Ⅰ/Ⅱ期研究显示Ipilimumab联合肿瘤疫苗可能诱导黑色素瘤缓解,毒性亦可耐受。这些结果为Ⅲ期研究奠定了基础。在MDX010-20研究中,探索了Ipilimumab联合来源于黑色素瘤相关糖蛋白(gp100)的HLA-A*0201限制性多肽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入组了676名既往治疗失败的Ⅲc期或IV期HLA-A*0201阳性黑色素瘤患者,患者按3:1:1的比例随机入ipilimumab联合gp100组,ipilimumab加安慰剂组,以及gp100加安慰剂组,ipilimumab剂量为10 mg/kg,每3周给药,共4次。超过70%的患者存在M1c病变。随访20个月后,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ipilimumab组为10.1个月,而gp100组为6.4个月。风险比分析提示ipilimumab联合组和单药组的生存获益均显著优于gp100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这是黑色素瘤治疗史上首次有药物获得显著的生存期延长,因此在2011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及欧洲EMA批准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而在CA184-024研究中,结果显示ipilimumab+DTIC组的OS较DTIC单药组显著延长,死亡风险降低28%。irAE结果与Ⅱ期研究相似。

抗PD-1单克隆抗体

PD-1是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通过与其配体PD-L1和PD-L2结合发挥诱导耐受的作用,抑制抗肿瘤作用并介导免疫逃逸。

在BMS-936558研究中,共入组复发难治的黑色素瘤患者107例,分别接受0.1 mg,0.3mg, 1 mg,3 mg和10 mg/kg,每2周重复治疗。全组有效率为32%,中位有效时间为22.9月,3 mg/kg组的OR率达41%,此剂量也被选为Ⅲ期研究的研究剂量。全组患者2年及3年的OS时间分别为48%及41%。46%的有效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仍持续有效。结果还发现肿瘤表面PD-L1(+)与(-)的患者PFS时间分别为9.1月及1.9月。82%的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3/4度不良反应见于21%的患者,最常见副反应为淋巴细胞下降,乏力,以及脂肪酶升高。3/4度药物相关腹泻,内分泌失调,以及肝炎。无≥3度药物相关肺炎的报道。

2014年ASCO大会上,Antoni Ribas教授报道了另一项PD-1单抗MK-3475 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结果显示IPI-N组患者的ORR为40%,IPI-T组患者为28%。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周及23周,有效患者的中位疗效持续时间未达到,有望超过2年。目前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71%。毒副作用耐受性良好,12%患者出现3/4级副作用,仅有4%患者因副作用停药。

2015年ASCO会议报道了KEYNOTE-001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655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总体有效率34%,总体的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起效时间2.8个月,80%有效患者的PFS已超过15个月。

免疫靶向联合治疗

虽然不是首个获批的免疫靶向药物,但抗PD-1抗体以其持久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后来居上,研究者们早已开始更为大胆的设想和探索了。Mario Sznol教授在2014年ASCO会议上报道了一项抗PD-1(Nivolumab)单抗联合抗CTLA-4单抗(Ipi)的I期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有效率为42%,完全缓解17%,接近半数患者肿瘤缩小>80%,1年及2年的OS率为82%及75%;其中Niv 1mg/kg和Ipi 3 mg/kg剂量组的有效率高达53%,完全缓解18%,2年的OS率为88%。亚组分析显示 BRAF突变状态和肿瘤组织PD-L1表达与否与疗效不相关。联合组虽然疗效显著,但3~4级的不良反应明显升高,23%的患者因为治疗副反应停药,1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

如何将现有药物进行最佳的联合/序贯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2015年ASCO会议上,PD-1单抗(Nivolumab)联合CTLA-4单抗(Ipillimumab)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初次亮相。该项研究入组了142例晚期或无法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以2︰1的比例分别入组联合组(Ipi联合Nivo)或单药组(Ipi联合安慰剂每两周维持),研究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PFS。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有效率为60%,单药组仅为11%。CR率分别为12%和0,中位PFS分别为8.9个月和4.7个月。亚组分析显示预后不良患者,即LDH升高患者和M1c期患者,其客观有效率较单药组更高:分别为53% vs 0和62% vs 25%。但联合治疗组的3/4级副反应明显升高,除内分泌疾病需要额外替代治疗外,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控制。该研究初步显示免疫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药,副反应亦增高。该研究结果促使美国FDA加速批准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用于治疗BRAF V600E野生型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进军辅助治疗

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免疫靶向治疗终于打破了干扰素的霸主地位。Eggermont报告的一Ⅲ期临床研究中,入组951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按1:1分别接受治疗组Ipi 10 mg/kg 3w×4周期,后转为每3月一次的维持治疗至3年或复发、毒性无法耐受,对照组则接受安慰剂治疗。Ipi组的RFS时间为26.1月,优于安慰剂组的17.1月。2015年10月,美国FDA批准ipilimumab用于治疗Ⅲ期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Ipilimumab成为近20年来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的首个新治疗。

免疫靶向治疗发展方向

免疫药物联合/序贯,新型免疫药物的开发,免疫治疗的评效,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均是未来免疫治疗发展的相关的热点。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成功,也将为其它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启示。尽管前路漫漫,但我们已经看到免疫治疗再次崭露头角;免疫靶向治疗的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Yervoy(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癌症脑转移总控制率达57﹪!17﹪患者完全治愈!PD-1联合疗法新进展丨医麦猛爆料
仅有的临床试验机会,却意外地治愈了癌症!双药免疫疗法潜力无限
免疫双雄PD-1+CALT-4:半数以上病人生存期超过4年!
肺癌双免疫(PD-1+CTLA-4)治疗获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重大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