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龙早年的街路
userphoto

2022.08.29 内蒙古

关注

双龙早年的街路

贾振声

我这说的双龙的街路,是指我上下学和当民办老师走了十几年的路。我家住村东南东城门里。我记事后,城门已没有了。但城门垛子还在。学校在村西北。我去学校要穿过多半个双龙。

这条东西向的主路,是西高东低,分界点在民团炮楼处。

双龙把主路中间偏西的一段叫街。它西起路北的薄耀庭和路南的刘金师家。这两人都是学校的老师。刘老师家开一小后门。东止后黑廊(黑廊就是巷子)。主路向南有三条支路,向北有两条支路。我在结点处标出的人名,当时是那点上的住户。这条主路到了王雨发房前就分岔了。向南有一支再往东一百多步又分岔了。我家的路北偏西是胡家和郝家。这一片,村里人叫胡家圪旦。学校那片叫堂圪旦。最早的学校就在教堂里。我上学时,教堂的建筑还在。有的当了教室,有的当了老师的办公室。教堂最大的建筑是大礼堂,里面有壁画,很气派的。学校开大会和学生六一演出,都在那里。

那段叫街的路,也没有名字。但只要是双龙人,一说上街,那肯定是要去那一段路上或买东西或寄信或买药或到公社领结婚证、上户口、要救济的。

我也没听老辈人说过,这路和住户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那时也没有统一规划。盖房也不用谁审批,但谁盖房也不占路的,都是在自家地上盖的。当时村中还有很多空地。这空地都能种庄稼的。薄老师房前房后房西都是能种的地。但只有房前的地是他的。当街,公家占的那片地,我不知原来就是空的,还是谁家给腾出来的。是主动无偿或有偿还是被动无偿或有偿腾出来的,从没听人说过。就算是空的,那应该也是有主的,公家是咋占用的,也没听人说过。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最著名的两处,我去参观时,也问过讲解员后来人是咋驻扎在这里的?讲解员也不回答我。不知是她真不知道,还是不便说。

我画出的这几条大小路,那时虽然都是土路。却都很干净。这个干净也不是人打扫的。是路上有个纸片片、柴火棍棍、羊粪蛋蛋都会被人马上捡回家或引火或烧火的。路上也没有猪狗粪,村里一早拾粪的人比猪狗还多。一白天转着拾粪的老人也不少。我记得我同学银永生爷爷银天保担着担子满村转悠找粪。我同学周千祥的爷爷周银和也是担着担子满村转着捡破布条烂麻绳。这俩老汉转一天也拾不满一担的。那时,打烂的瓷碗也不扔的,或钉或用麻和油泥箍住了继续用的。大人娃娃们屙尿也尽量往自家的粪堆上屙尿的。这叫积肥。

我刚学会骑自行车后,一骑车的亲姑舅叔叔来我家,趁大人不注意,把他的车子偷出来,上街显摆。我还带了个邻居家的小弟弟。回来时,在民团炮楼处下坡时,不蹬,车子也跑(念四声,意为自动滚动)得很快。眼看就要撞上前面的人了,我就捏闸,却连人带车来了个前滚翻。虽然我和那小弟弟脸手都蹭破了,但我们都是先看自行车有没有破损。一看自行车没有明显破损,才各自抓了把土摁在出血处。后来才知,是我顺手捏前闸的缘故。因为前闸是在右手边的。

这土路平时也不影响人出行。一下大雨,夏天还好说,大人娃娃都赤脚。要是秋雨不断,穿上鞋也会被满灌泥汤的。当时虽有卖雨鞋的,可没人能买起的。我上学要经过两个水坑。雨大时,坑里的水就上路了。我们不管男女生,上下学时,都是手提鞋的。还有就是,这土路,一刮大风,尘封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当时也有卖风镜的,可也没人买得起。我记得1964年春刮大风,大白天家里还得点煤油灯了。我晌午放学时回家刚过民团炮楼,身后就被撞了一下,原来是风把个比我瘦弱的女娃娃吹到了我后背上。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天天喊的东风压倒西风只是个口号。

村东南和西南处各有一个大水泡子,传说里面各有一条龙。我小时候,本村人和外村人都叫我村双泡子。自成立公社起,公社所在地就在我村,公社前就冠成双龙了。慢慢地,双泡子村也就叫成双龙村了。这是不是为配合当年龙腾虎跃搞建设把双泡子变成双龙的,没听人说过。反正双泡子变成双龙后也没腾飞起来。

双龙村现在的路都成水泥的了,除了叫街的那段还是那样的走向,其它的或位移了或不存在了。以致于我现在回到村里,去谁家还得问路了。

双龙街路现状是甚样的,我在《双龙公共建筑位移路线图》中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2022、5、29

(本文插图由作者提供)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一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逃站,天梯与炮楼
广西最老古民居 潘村视角图集
民国时期雷州半岛匪乱始末(下)
浙江/永康古村落(3)
“牛八爷”死在鼻子山——西南马子占了鼻子山(下篇)
九鹏溪畔闹革命 ——漳平市南洋镇利田革命基点村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