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童年(7)

文/张朝金(陕西)

困难时期,家家过着缺吃少穿、缺油少盐的日子,能让娃们填饱肚子已是不易,也是父母累死累活的奔头。能给嘴里挖抓一口吃的,也是娃们最大的幸福。

那时候,填饱肚子是活着的全部,吃饭是最大的幸福。吃饱饭,如今看似最低的需求,在哪个时代,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要想填饱一家老老少少的肚子,特别是娃们的肚子,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正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啊!

唯独我却“挑肥拣瘦”的,如同患上了“厌食症”,独独对公社食堂的白蒸馍情有独钟。

每每不适,唯有一个念头:“想吃食堂的白馍馍”。按照妈妈宿命论的说法:“这娃前世是山外人,生就吃白馍馍的金贵嘴!”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脾胃虚弱吧!

记得,我刚刚记事的时候(迄今难忘的第一庄事),洛峪街腊月逢集,人山人海的,父亲把我架在肩上逛街,远远看见一个摊位人头攒动,我嚷嚷着要去看个究竟,父亲努力挤进去,发现乡亲们都在品尝一种从山外运来叫花生的食物,咬起来咯嘣啐,嚼起来满口油,闻起来香喷喷的,问起价格让人嘬舌。

正当父亲欲转身退出时,偶然间,我发现门板支起来的摊位地下,躺着一颗胖乎乎的花生米。我喜出望外,奋力从父亲背上往下出溜。父亲不明所以,大惑不解地把我放下来,还未等松手,我就像小松鼠一般,从人缝中一头钻进了摊位地下,如获至宝般,抓起地上那颗花生,不管不顾地就着花生皮龇牙咧嘴地嚼了起来。

父亲从未见过我这样偏爱一种食物,顺从了我。又怕咔着我,猫腰把我从摊位底下拽了出来,一把揽在怀里,一边教我剥花生,一边把剥好的花生米放进我的嘴里。

那颗花生,是我记忆中最最好吃的东西。从此,我对山外向往不已。

我还喜欢打听山外的世界。听说山外遍地小麦,顿顿馍馍,非常向往。经常一遍遍追问父亲,山外有山吗?山外人背背篓吗?山外人天天吃白馍馍呀?一个个疑问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萦绕在我幼小的心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肚子是怎么填饱的
菜花
坡苏34 苏轼真的能靠种地填饱肚子吗?
干饭人牢记,填饱肚子是对周末最大的尊重,来一份茄子烧肉焖饭
父爱重若泰山
吃海鲜的经历:大连山海集团调查在寒暑交界地带海鲜市场填饱肚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