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会听古典音乐 -----《聆听音乐》

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学习《聆听音乐》,对于音乐爱好者,其实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

小时候,记忆中母亲就很喜欢古典音乐,因为家里有很多黑胶老唱片,那是母亲的母亲留给她的嫁妆之一。母亲婚后的生活,家务琐碎,人情繁杂,每次母亲疲累了,或是家人惹她不开心了,她就会静静地打开唱机,只要悠扬的旋律响起,她的心情和神态,慢慢的、慢慢的就会不由自主变得平静下来,可以说,古典音乐是母亲精神上的治愈良药

也因此,“古典音乐”,是我此生最崇尚的没有之一。

受母亲的熏陶,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听过《弦乐小夜曲》,听过《C小调第五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对于音乐,最会描绘的人,也只是写:“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也因此,非音乐专业的我,对于古典音乐来说,始终只是远观而未能登堂入室。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自觉喜欢也听过很多年的古典音乐了,但依然深感对古典音乐解读乏力,因为,无论是乐理知识的掌握,还是音乐修养,都还远远达不到普及,更谈不到精深。于是,前段时间,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把《聆听音乐》看完,逐段逐节地把《聆听音乐》中的乐曲,也完整无缺地听完了。

莱特教授的《聆听音乐》第七版,是图书市场中通俗易懂、条理极清晰的一本音乐学习欣赏工具书,很少有古典音乐工具书,能以如此浅显易懂、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和指导音乐爱好者入门。

在书中,莱特教授运用多种方式,把关于音乐历史的古老叙述,和轻松对话式的背景表达相结合(如“巴赫的夫人做什么?”),很多辅助性的手段,细心而实用,尤其是“聆听练习"是书籍阅读上的独特创举,每个“聆听指南”的开头还提供“聆听要点”的指导。

以往,每次满怀热情投入到对音乐学习中时,乐理的枯燥总是成为拦路虎。主音、调式、和声、和弦构成、转换等等专业术语,足够让我知难而退。但是,这次一打开书的首页,就能获取唯一的聆听二维码,这是和库克音乐联合为本书配备的在线音乐。聆听指南非常适合音乐小白,指南将整个曲子按时间顺序,根据主题、旋律的切换,进行详细的拆分,对每一段的配器、演奏方式、调式变化、演绎的主题等做详细讲解,对音乐爱好者,尤其是入门者的理解与欣赏音乐,有极大的帮助。

一首首古典音乐作品,通过背景、人物简介、乐理介绍后,再聆听重点乐章,突然就变得言简意赅了许多,学习古典音乐的起步,便从边读、边听、边了解乐谱乐理开始,一点点润物细无声地被渗入到脑海中。

很多次安静的夜晚,一边学习一边聆听,自然而然在反复的聆听中,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许多原本复杂的音乐构成。很多次,虽然感觉很多乐理知识本身是在拆解音乐,但等到读完这些短小的断章,再去聆听那整篇的作品,被剖析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音符,就已然成为了可以弄懂的知识断章的重新整合。

要听懂古典音乐,可以从外部用耳朵去听,更好的办法是从内部去用心了解音乐的结构。《聆听音乐》告诉想要走进音乐世界的爱好者,该怎样走进去,成为真正的入门者。对我这个音乐小白而言,边看边听边学的过程,欣赏和感受音乐,感觉自己仿佛又找到了当年大学上课的感觉。

《聆听音乐》对曲式(三部曲、奏鸣曲、主题和变奏等)和音乐史(中世纪、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现实主义、后现代、美国流行音乐、摇滚等)的讲解,都非常的深入细致。

通过阅读《聆听音乐》加深了对曲式的了解,对音乐的框架和层级纵深,做到了由浅入深的了解和熟悉,通读音乐史的发展,才能对作曲家做此曲时的历史大背景有所了解,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乐曲本身的内涵,这些知识都是欣赏古典乐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聆听音乐》放在书桌上的时候,很大很沉很厚重,就像古典音乐一样。引领你《聆听音乐》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古典音乐,展开音乐之旅,还让你不知不觉走进抚慰心灵的时空,穿越在音符里,放下所有的尘世间的烦恼,化作一个单纯的音乐灵魂。

现实中,很多的音乐爱好者对乐谱、对音符都还尚感陌生,甚至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系统学会五线谱,音乐好奇者、爱好者和入门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而《聆听音乐》则可以让好奇者变成爱好者,爱好者变成入门者,入门者则从中找到迷惑不解处, 获取更多的感悟,成为资深爱好者。

《聆听音乐》从音乐的基本元素讲起,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对诸如节奏、旋律、和声、色彩、织体、曲式等要素形成基本认知;再进入音乐史,详细介绍每个时期的音乐要素特征、主要音乐题材、音乐家及代表作品。

在不断学习和复习之中,阅读者会越来越爱上了这本书。《聆听音乐》让阅读者觉得作为非音乐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能够记住这些古老的古典音乐知识,固然好,但不求甚解只是一味欣赏,似乎也并不影响“聆听音乐”。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传播,耶鲁大学那些著名音乐教学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成为古典音乐不死的新鲜生命力,经典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有超越时空约束,直抵心灵的能力。只要熟悉音乐语言,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情感,就能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妙。

儿童时期的音乐记忆,对于欣赏音乐非常的重要,熟悉旋律的回归能给人以奇妙的幸福感,《牧神午后前奏曲》虽然是20世纪印象派音乐家的作品,第一次听到的我,并没有让我有一种生疏的陌生感,反倒有一见如故之感,后来才明白,那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喜欢播放这首乐曲,因而,在我潜意识中,对这首乐曲早已熟悉无比了。

通过阅读《聆听音乐》,音乐小白的我,终于搞清楚作品古典音乐里大调和小调的含义了,大调作品明亮、欢乐,小调暗淡、阴沉,大调、小调传递的情绪差异能如此鲜明,感觉真是奇妙舒畅。

特别喜欢每一章节末的聆听练习,既可以检验本章的学习效果,又能帮助自己在实际阅读中理解抽象的音乐概念。每一次完美答对题目,都特别的有傲娇感。

最爱的还是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协和音、调性旋律与标准的曲式,更容易让听者理解;浪漫主义到现代、后现代音乐,不协和音的引入到高度不协和,到不可辨认的风格,对听者的鉴赏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聆听音乐》以历史时代为背景,对比绘画,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配以专业的聆听指南,插入一些相关的介绍,即使像我这样的音乐初学者,也不觉得枯燥难懂,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静静地聆听吧,聆听音乐的美妙,因为在音乐里,有整个世界,有全部的情感,亦有你期冀的平静与欢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奏鸣曲式
【乐理】不懂乐理,别教音乐——二部曲式、三部曲式
作曲需要乐理吗?
乐理中,什么是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
从“新民乐”谈“西乐耳朵”问题
走进音乐世界:音乐知识一点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