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丨这本书勾勒出了武侠小说的整个发展史

书名:千古文人侠客梦

作者:陈平原

豆瓣评分:8.3

我的评价:★★★★

文:wu_chm

我上小学的那几年时间里,业余时间尚且丰富,暂时还未被各种兴趣班占满,而同时家里人对我看电视的时间控制严格,好在还可以读书。我隔壁邻居一对退休老夫妻家里一大木箱有些泛黄的书籍,便都供我享用了。

我的武侠情结便在二年级时从一本当时看来极厚的几千页的书籍开始了。记忆犹新的是,这本书是已故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师整理的《童林传》。那时我尚未窥探过文学殿堂里的众多明珠,这种两三百年里说书艺人整理出的讲故事技巧很快就把我征服了。于是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便开始捧着这本大部头来读,花了不止一学期的时间读完了两册《童林传》,发现后面还有后续的内容预告,不过遗憾的是,邻居家里没有后面的几部书了,到书摊和书店寻找未果,这让我抑郁很久,只好通过收音机补听同名评书解馋。

单田芳(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开读的也是传统传奇小说《隋唐演义》,直到今天我都佩服自己居然能把那种古典白话小说看完,因此到后来当真正读到和唐史有关的文字时,还对程咬金王世充等名字仿佛熟识。接下来原本想读的是香港地区出版社出版的四册装《幻剑灵旗》,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不过当时首次阅读发现繁体竖排并且要从后向前翻阅,顿时让我气馁,看了几页之后,终于不甚了了……直到后来终于首次见到金庸先生的作品《神雕侠侣》,顿觉惊为天人,以至于当读到杨过在等待小龙女十六年的时间里,夜夜“魂牵梦萦”到“呆若木鸡”时,我惆怅良久,可惜拿到该书的最后一册有若干页缺失,以至于不久后读到《倚天屠龙记》时对里面所叙述的《神雕侠侣》相关内容一头雾水,直到后来补看了相关文字段落,才终于厘清了相关来龙去脉。

不过我虽然武侠小说读过不少,却对整个武侠小说的发展史和概况不甚知晓。

终于,《千古文人侠客梦》这本书算是在很大程度上在给我解惑了。很高兴看到有人以认真做学问的态度,勾勒出了整个武侠小说的发展史,更难得的是对很多时代作品的臧否更是颇有见地。

毫无意外地,本书作者陈平原先生也将武侠小说的发展源头追溯到了《史记》,认为是从其中的《游侠列传》发源,经过多位学者的不断确认,这应该无疑了。

接下来对武侠小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便是唐传奇,《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等,我们隐隐能看出今日武侠小说的雏形,关于这几篇故事,金庸先生在他的文集中曾有过详细的论述。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

之后随着时间的大跨度,出现了清朝时期的公案一类小说,比如《三侠五义》等,包括我曾经读过的《隋唐演义》,差不多都是类似风格。然而这种公案小说毋庸讳言,其骨子里宣扬了一种浓郁的“反贪官不反皇帝”情结,比如《三侠五义》中,便是包拯等人为了保卫朝廷而与书中的“恶人”进行的斗争,尽管看起来风格接近当代武侠,但骨子里却是“小骂大帮忙”那一套,用作者陈平原先生的话说:清官只不过是面旗帜,使得站在大旗下的侠客锄起奸来“名正言顺”。

终于,时间来到了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终于开始有了一些模样,可惜写武侠的文人们大多是为了五斗米,往往会为了吸引读者阅读而牺牲掉文学性,甚至有些作者要同时为多家杂志供不同稿件,因此创作质量可想而知。

对于武侠小说曾经出现过的一次光芒,能看出作者的惋惜之情,那就是当年老舍和沈从文差点成为了职业的武侠小说作家(如老舍写过《断魂枪》等作品),可惜二人浅尝辄止,否则,作者认为以他二人的能力,当使得武侠小说的地位比今日高上一截。

当然,提到武侠小说,无论如何也绕不过“金庸”这两个字,然而根据金庸个人的说法,写小说仅仅是他的副业,他其实是一个报业从业者。尽管他可能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历史第一人,但显然,作为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隐隐然对于武侠小说的地位,他也许是有几分贬谪。他后来很多场合的演讲,都在努力做出一个历史学者的样貌而不谈武侠,就可见一斑。

但无论如何,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武侠迷,甚至包括当年蒋经国和邓小平两人都在看金庸小说。能看得出金庸对于武侠小说地位的提升,功劳不小。

金庸(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武侠小说似乎只在儒家文化圈子里才流行得通,尽管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似乎和现代武侠小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毕竟名列世界名著之林,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文化内核不同,这当然值得思考一番。

易中天老师说: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三个梦,第一个叫“大同梦”,也就是回到部落时代。第二个叫“小康梦”,也就是回到邦国时代。这两个梦都实现不了,就开始做“治世梦”。这是帝国时代的“中国梦”。……治世梦也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希望有一个仁慈而明智的好皇帝,这就是“圣君梦”。其次是希望各级官员清正廉洁,这就是“清官梦”。如果圣君和清官都指望不上,则希望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就是“侠客梦”。

——常年浸淫在后期儒家文化忠君思想中,有这么一个升级版的皇帝梦,是不足为奇的。

而书中作者引用了悉尼·胡克论及公众对英雄伟人感兴趣的心理根源时举的三个原因,可说是切中肯綮:

一是“心理安全的需要”。“时代不太混乱,特别是教育又有利于启发成熟的批判能力,而不把人们的注意力固定在无条件服从的幼稚反应上,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父亲替身的需要就相应地减弱了。”反之,公众将努力寻找、祈求精神上的“父母”,以获得安全感和情绪上的稳定。二是“要求弥补个人和物质局限的倾向”,也就是“把个人的缺陷投进比较幸运的人们的光荣成就里,借以取得补偿”。三是“逃避责任”。胡克的意思是公众意识到政治“永远是一种危险的把戏”,而把政治斗争交给职业政客;我却理解为公众借建立英雄(侠客)形象来推卸每一个个体为命运而抗争的责任,自觉将自己置于弱者、被奴役者与被拯救者的地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避责任”。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看,武侠小说算得上是麻醉小市民的一剂“鸦片对现实中的不满不敢反抗,于是只能幻想成为超人,以阿Q式的精神让自己得到一种精神快慰,在思想上暂时解脱现实生活中的沉疴,“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许多学者曾尖锐地批评武侠小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秋不觉江湖梦
一入江湖岁月催 十七年武侠网游发展史
56范文 | 不要贬低你的侠客梦
世上再无金庸,心中长存侠客梦
那些年风靡一时的武侠剧 千古文人侠客梦
从还珠楼主到金庸:新武侠视野下的《蜀山剑侠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