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全覆盖计划,逐步覆盖审计对象、内容及过程

前言

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常态化进程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而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关注的重点领域,协调各类审计主体,统筹审计资源力量,对国有资产及其负责人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计划和落地线路,逐步实现审计对象、内容及过程的全覆盖。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内部审计与其他审计主体之间的协作

区别于专项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所涵盖的对象更广、内容更多、过程更全,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难以满足全覆盖的需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审计监督工作主要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类主体承担,基于不同的审计目的,审计主体各不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由于审计主体受托的审计目标和任务不同,其在对国有资产及其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时所侧重的重点也不相同,但是其在审计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内容及程序的交叉,出现“重复审计”,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系统的统筹和规划,确保审计过程的合理性与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可以由内部审计引导社会审计,通过提供有效信息提升审计质量,而社会审计又可以对内部审计信息进行核验,不同审计主体之间共享审计监督成果,并形成监督合力,这也是有效利用不同审计主体优势资源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路径。

(二)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

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具备科学的领导是影响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审计结果转换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国有企业党组或者董事会的领导,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流程,重视专项问题整改,可以有效推动内部审计全覆盖。而有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国有企业其他部门的协助,如纪检部门、合规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识别风险,在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同时强化监督效用。

(三)加强国有企业总部机构与下属企业之间的联动

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对国有资产及其负责人进行审计。近年来,国有企业在立足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发展,控制链条长、分子公司数量多成为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集团企业的重点,因此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需要强化总部机构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充分发挥总部内部审计部门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总部审计部门、下属审计机构以及外部审计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总部及下属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通过上下联审协作的方式完成不同层级之间的内部审计工作。例如,国有企业的总部审计机构可以统筹安排直管企业(包括全资、控股)的审计计划,整合审计资源,把握审计重点,协同推动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工作。

(四)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监督审计全覆盖机制

推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在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的同时,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之上识别风险,并服务于国有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需要实现监督与服务的双重目标,这就需要对审计发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应对与解决,强化内控薄弱点,最终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生产结果。具体来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机制需要明确审计对象、内容和过程,重视审计结果的反馈和审计工作的整改,真正实现审计结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目标。另外,针对审计发现的不同问题,基于问题的严重性、整改的迫切性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整改方案,并视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整改小组。

(五)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国有企业应当基于自身的业务特点打造信息数字化办公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数字信息的整合与处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由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内容以及过程所包括的内容可知,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涉及的工作量更多、工作范围更广,对于传统审计工作中的现场问询、盘点、发放函证等流程性工作,如果还是单纯依靠人工操作,将会占用大量的人力成本,影响审计效率。通过数字处理平台,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延伸,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之间的实时汇总、整理,并有助于发现总部、子公司在业务和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保障机制

(一)增强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方面的保障

真正建立落实以党组或者董事会为领导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中心,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是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独立性监督部门,从而真正承担起国有企业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三道防线”的职责。因此,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前提是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独立第三方角色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独立的审计。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人员数量的限制,存在一些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影响了审计过程的独立性。除了审计部门设置外,国有企业还应当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为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制度基础

(二)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与风险范围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所提供的内部审计结果是相对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完全识别所有的风险,并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整改,不应当因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就无限放大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范围。因此,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等不同的主体,基于不同审计目的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并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三)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

一是通过人才引进、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通过资金投入打造跨部门的综合性审计工作信息平台,统筹国有企业总部与分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整合,提升审计效率;三是与社会审计主体对接,利用外部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能力以及第三方独立性,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监督问题的解决情况,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四)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问责机制

审计结果的成果转换是实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最终目标和核心价值。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扮演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真实信息的“报告人”,为了进一步发挥审计结果的效用,国有企业应当构建一套高效、完善、上下贯通的监督问责机制,在对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的同时切实加大追责力度,并通过强化专项审计监督的方式切实保障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效用的最大化,这也是保障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重要方式。

结语

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面对审计对象、内容、过程的全覆盖,国有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资源难以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应当重视相关物资资源方面的投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及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申报三类资产需提供哪些材料?
国有财政资金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
观察|国有企业内部巡视与审计如何有机结合
经济法主要内容.doc
集团化国有企业审计整改不到位怎么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