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老大”|时事话题

今日开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或将在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因为,备受舆论关注的“依法治国”事项,将全面部署推进。也就是说,法治中国这一承载了无数国人梦想与寄托的构想,将加速上路。尽管“依法治国”与法治的表述,更多是从宏观领域来对国家治理进行解读,但这些看似宏大而宽泛的概念,最终都会映照为所有人的权利与梦想。

权利是什么?梦想又是什么?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所谓权利,就是你所拥有的诸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东西,不会轻易被人剥夺;所谓梦想,就是你有权利渴盼更加美好的生活,并且,有实现的机会与可能。具体而言,不被有毒食品戕害,是你的权利;足够而充分的向上流通渠道,是你的权利;远离PM2.5的侵扰,是你的权利;你去政府机关办事,不被刁难,也是一种权利……

换言之,所有的权利与梦想,都最终指向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很难想象,在法治不彰的时代里,个人可以有足够的尊严,个体可以有足够的机会畅想梦想,所以,在人类前行的步伐中,法治一直都是一项重大的命题。但是,法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浓烈的人治思维,横亘许久的“人大于法”的意识,长久地盘桓在这个社会之中,在不受约束的权力眼中,权利从来都是渺小而孱弱的。因此,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现实投射,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开启对个体权利的呵护与捍卫。

所以,依法治国中法治的要害在于一个“治”字。“治”什么?治理社会事务;怎么“治”?用宪法、用法律说话,彻底摒弃浓郁的“人治”思维、“人大于法”的情景。简单说,所谓法治,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老大”,任何人及任何权力,都要在宪法及法律的框架内,依照规矩行事,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如果说,高企的反腐大潮,是官员个体角度的一种强力约束;如果说,政府层面的“简政放权”,是一种更宏观领域的自我约束,那么,此番“依法治国”,则是一种全局性的调整,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权利捍卫。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所以,未来的日子里,如何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如何让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依法行事,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改革的号角。但必须要看到的是,在无数“硬骨头”挡道的改革进程中,任何的利益调整,都离不开各个层级的激烈博弈,此时此刻,就尤其需要法律大显身手,就需要用法治的思维为改革破冰。有媒体说,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界限,此语可谓一语中的,也捏住了改革的要害。毕竟,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没有法治的强力驱动,再美好的改革构想,恐怕也只能幻化成为泡影。

不得不说,所有治理的终极指向,只能是公众福祉。正如《学习时报》所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所以,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核心议题,可谓切中肯綮,有着极强的现实及历史意义;同时,我们亦可以窥见,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上的信心与决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1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九:公平正义 法治中国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法治与德治结合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构建法治秩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
红林悟道《韩非子-制分》第十三章 任数
理论征文|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治理现代化”之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