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洪雅八面村文化探寻:八面晴岚 景里寻景
userphoto

2022.06.25 四川

关注

清嘉庆《洪雅县志》记载:“八面山位于洪雅西南30里,屹然中立,黛色如染,高几与瓦屋、峨眉等。环围诸山,如伛偻、如拱揖,八面视之如一而得名。”八面山为洪雅古代八面晴岚所在地。八面村位于八面山中心位置的花溪河畔,距洪雅县城18公里。东与夹江县歇马镇接壤,南与桥口村交界,西隔花溪河与张庙村相望,北与大安村交界,为原天宫乡治所驻地,也是天宫场镇(清朝为新场)所在地。明、清时期,八面村隶属安宁乡梅篱党,1915年隶属五区梅篱里。1935年实行联保制后,新场改名天宫联保。1958年隶属于新民公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面村改名红阳大队,八十年代恢复八面村至今。2005年撤乡并镇、合村并组,撤销天宫乡,并入东岳镇,原天宫乡凌湾、兴福村并入八面村,组建新八面村,隶属于东岳镇,保留天宫场场镇赶集。八面村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123户3711人。为林竹产业村,森林覆盖率85%以上。全村村道贯通,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贯穿全村,将是洪雅旅游的必经之路。花溪河横贯全村,水域面积宽广,生态环境优美,境内雅石闻名,更有尖峰古城、螺丝顶、百年老榕树、观音岩等人文自然历史资源,是瓦屋山风景区八面山寻古揽胜所在地。

关于八面晴岚

八面晴岚是洪雅古今八景之一,主要地点位于八面山。明朝弥勒知州洪雅人祝之至在描述八面晴岚时写道:秀色参天碧玉横,闲云占画庚楼清,谁知岩畔轻飙起,宝带腰缠活水晶。笔者出生于八面山,祝之至先生笔下所写的情景,也曾所见,应是雨后天晴气象,季节在春夏之际。2014年清明时期,笔者回八面山探望父母,遭遇大雨封门,第二日6—7点,天空放晴,万象具辉 ,站在八面山腰,花溪河以北,群峰迭翠,连绵不断,薄薄的雾如轻纱一般从花溪河畔随意升起,散漫在平原和山峦之间,而山峦上的树木刚发了新芽,在阳光的照射下辉光四射。而八面山上的景物在阳光下显得青春活力,粒粒在前。每移动一步,都有新发现。可惜,那次因为没有照相机,而没有将此美景拍下,作为资料留给后人鉴赏。按照地形地势及气象,祝之至笔下的宝带应为花溪河。笔者也曾就祝之至诗句里所描写的景物向当地百姓请教,确实是东岳镇八面村和将军乡部分村社雨后天晴的气象和景观。

登螺丝顶:揽花溪河两岸风光

登螺丝顶眺花溪河风光

从东岳场口小桥往西行4公里,过天宫大桥,进入八面村的第一个观景点,是站在天宫大桥上,往南可举目遥望八面风光,往西是月儿坝,现在的天宫新场镇,往西北方向是月儿岩。为什么这儿叫月儿坝和月儿岩呢?花溪河从西而来,河的西南岸冲击形成一个形状似上玄月的小平原,而东北岸上悬崖又似下玄月,因此而得名月儿坝、月儿岩。因为拦水修电站,水面较为宽阔,两岸竹木成荫,倒映水中,水面呈翡翠色。有人曾站在月儿岩往赵湾的村道上看出过 “睡佛”,当地百姓曾邀笔者前往观看,但笔者与“佛”无缘,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但八面山的伟岸气势着实让人佩服。

月儿坝的新场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修建的,既然有新场镇,就有旧场镇。穿过月儿坝往西行进约300米,进入旧场镇,场镇口上有一家饭店,老板姓张,做得一手好菜,天宫“黄辣丁”就出自此处,听说成都、眉山的吃货闻名都远道而来,饱尝口福后还要给他声名远扬一番。进得旧场镇,街面变得窄起来,两边的房屋显得有些苍老,修建的年代也远近不一,原因是这老场镇经历了几次大火灾和水灾,住民们与时俱进修修补补,也就变得古怪起来。花溪河水紧挨着北边街道房基蜿蜒向东流去。街道不长,可以用一支烟的功夫走完,从场口往西走大约150米的街道北面拐进一道大门,大门里面是原天宫乡政府的办公楼,现在有一部分为东岳镇敬老院,顶里的一座楼房,是八面村的村公所。

村公所是坐西向东横断在一个山丘前面,这个山丘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螺丝顶。以这幢楼的地基作为参照物,山丘不过二十来米高,有一条宽约1.5米的石阶通往螺丝顶顶部,山顶上有一个面积约三五平方米的凉亭,坐在凉亭上即可俯瞰或眺望花溪河面,紧挨着凉亭的是一根空了半边心的大树,直径超过40厘米,大树周围被许多藤蔓缠绕,人们只能从藤蔓间隙里窥探河面。清朝贵州巡抚曾璧光师袁文藻题写《花溪》道:花溪溪水有重渊,水落潭寒映碧天;一路腥风吹过候,鸬鹚飞上打渔船。

螺丝顶上虬根盘错的大树

为什么这个山丘叫螺丝顶?其实螺丝顶的底部直插花溪河,底部细小,中间凸出,有一半山体悬空于花溪河面上,顶部较底部稍宽,从西往东看来,如同一只硕大的螺丝倚靠在花溪河岸上。花溪河从西面而来,离螺丝顶约30米,纳鲜家沟水,河面较为宽阔,却在离螺丝顶约20米处形成一个漩涡。相传,这个漩涡是花溪河鱼王的鱼宫入口,而鱼宫就在螺丝顶底部。传说当年玉皇大帝正在凌霄宝殿听奏,突然看到一股黑烟直直地冲破云层冒到宝殿前,玉皇大帝很是诧异,派千里眼、顺风耳到南天门打探,二人到南天门一听一看,探明下界有鱼王正在修炼,回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下界处置,二郎神到了螺丝顶,用一块石板将鱼宫吸取日月精华之处盖住,封上法印,断了鱼王的修炼,鱼王就成为终身的鱼王。很多年后,花溪河畔有一姓周的渔户,在三月的一天,早起了一个时辰到螺丝顶下打鱼,他正要撒网,突然河面上灯火辉煌,一群鱼巡游在河面上,前面是一群一两米长的鲢鱼,中间是两条长约5—6米的黄辣丁,后面跟着大大小小的鱼子鱼孙,那两条黄辣丁足足有80来斤。他看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扔下渔具就跑回家去了。回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而他的家人又传给了周围的人,三天后,周渔户暴病身亡。此后,每年三月为花溪河的禁渔期。鱼王,我们是没见过的,但垂钓者们偶尔在螺丝顶下钓起二三十斤的鲢鱼什么的。

三雅连环构筑八面半山风光

从天宫老场镇口,沿天(宫)八(面山)公路蜿蜒向南,一路竹木掩映,竖断穿越大峨眉国际西环线,继续向南过周岩沟,进入八面村六组境内,行程约6公里,到达雅石料场,即罗厂。这里的石头颗粒细小,石质坚硬,不易风化,花纹富有图画感,成为闻名全省的建筑、碑刻材料。多年来,当地石匠据此资源修建坟墓,边角料用于修补路或作为家庭装饰,维持生计。近年来,人们采用机械后,雅石用途被广泛开发利用。

继续往南蜿蜒爬行约1公里,进入原八面山茶场。八面山茶场为老川茶,面积约150亩。该茶园最早隶属天宫公社,土地承包经营后,该茶场归入八面村,承包给私人经营。茶场春季采摘细茶,夏秋季节割粗茶,制作边茶。笔者年少时,曾参与割粗茶劳动,现在不知是否割粗茶。茶场之上,是1952年洪雅县人民政府在八面山设置的杉树种子园,面积约50亩。每棵树的顶端都被锯掉,据说是为了采种方便。

唐代风格观音居深山

从种子园往南行走约5分钟车程,进入曹山,停车,往东沿着林间小道行走约1.5公里,到达大岩包,继续往东,下一段200米左右的坡,下达沟底,再往上爬10米,一块长约30米,高约8米的巨石凸凹而出,遮挡出一条宽5米的长廊,长廊的岩石上刻有一尊高约1.6米的观音像,此岩石被称为观音岩。观音雕刻具有唐代风格,观音神像左下侧,有一尊高约30厘米的散财童子像,虔诚地坐在观音下首,似乎在专心地听这观音大士的教诲。

为何观音大士会居住在这深山中?人们不得而知,只是善男信女们每逢初一、十五和每年的二月十九前来朝拜。观音岩四周树木环绕,山风吹过,如海中波澜起伏,发出窃窃私语之声,形成森林之语。

神仙洞:是神仙住宅还是石达开的兵器库

过八面山林区工区,往前约10分钟车程到达传说中的神仙洞,洞口高约2.1米,宽约1.2米,进入洞口约3米,有一段约5米的下坡,光线变暗,三块巨石将洞口隔成三个入口,下面入口约1.5米高,宽约0.8米,左边入口高约1.2米,宽约0.5米,右边基本等同,有水从洞顶渗出,滴答打在洞深处,传出阴森而寂寥的回音。传此洞为狐仙居住,又传为义军的金库、兵器库。

据传,尖峰山附近生态良好,为众多野兽出没之地。很久以前,有一猎户打猎迷路,误入此地,遇狐仙搭救,发誓不再打猎为生。可他回到家中,却将狐仙搭救一事广为传播,有好色者心怀叵测前往,不得结果,夜半时分,放火准备烧狐仙巢穴。猎户紧跟而来,救下狐仙一家,忏悔至极,狐仙无意责怪猎户,全家搬迁至峨眉继续修炼。只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庙会,举家回尖峰寺一次。因此,每年六月十五日,无论阳光再好,均有一股风从山下吹到山上,下午或晚上就有大到暴雨光顾尖峰寺。有传说该狐仙是尖峰古城的山神。

又传这山洞是白莲教和太平天国余部义军的金库和兵器库,兵败之日,派人将洞口封住,待事后聚众再起事。不料,都未有后来聚众之日。只因修建天八公路,挖开了洞口,人们才见了洞口真颜。至于有没有金银财宝和兵器,没有人进去过。因为年代已久,怕洞中有蟒或其他野兽。也有传说此洞通往四斤坪,坪下悬岩上有一条高约5米、宽约0.5米的缝隙,经年四季都有风吹出来,人们称此岩为风箱岩。

此洞究竟是狐仙的巢穴,还是义军的金库和兵器库,至今没有定论。

尖峰古城故事多

尖峰古城位于八面山主峰,海拔1463米,离县城20公里。石城环尖峰山顶修建,东西相距0.5公里,南北相距0.8公里,现存东城门洞及城墙88米,门洞为二分之一拱形,向东北偏10度,高3.4米,宽2.2米,用40×40条石顺丁砌造,门额拱上浮雕一飞蝠。城墙均高3.5米,最高处4米,保存至今完好。根据各种文献资料研究,该石城建造于南宋后期,与苟王寨连线为抗蒙据点。按照民间的说法,石城前有旗杆石、点将台、练兵场等遗址。清朝拔贡、洪雅人张灿祖登上尖峰寺,感叹道:独立尖峰寺,山川八面开,三峨卑瓦屋,两水夹邛崃。铁书青余简,旗椿绿锁苔,太平无一事,长此乐春亭。

尖峰石城与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余部起义: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被俘除以凌迟,遣散的四千兵将以各种形式引入民间,伺机重启队伍,卷土再反清政府。其中有一将领何银福,变身和尚住进了八面山尖峰古城上的尖峰寺内,以尖峰寺为中心,龙兴、白云、兴寿、兴福、天台、大成、崇福等寺为据点,设“皇坛”,召集人马。那年,洪雅久旱无雨,百姓颗粒无收,官府苛捐杂税照收不误,何银福借此机会率入坛民众揭竿起义,洪雅知事顾凤章得知消息,一面向四川总督骆秉章告急。何银福率众打退了把总江有福和柳江三华寺雷和尚率领的清军后,1866年9月,骆秉章派湖南人费三春率裕字两营驰赴洪雅的八面山尖峰寺,起义军失败,他感慨万千,写道:时事有今日,数定长在天;劫灰没荒草,鬼火含青烟。哭声天地震,杀气欃枪悬;尖峰何嵂崒,由来一万年。既不逝我后,胡不逝我先;雅水血流红,洗甲银河边。丈夫重义气,太息涕涟涟;何必羡功德,此山非燕然。同年,尖峰寺等八寺被毁,财产被抄没入库,作为清洪雅县养济院资产。

尖峰石城与白莲教:同治五年的太平天国余部起义,洪雅人是人皆知道,但当地人并不清楚是太平天国余部起义,而认为是白莲教起义。其实在尖峰寺西北角有一块长约2米,宽约1米。厚约20厘米的石碑上,记载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农民起义的缘由及过程,但当地文献没有记载此段历史,只是在清光绪《洪雅续志》中载有嘉庆五年(1800)《钦颁御制邪教说墨刻“仁育义正”》,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洪雅有过白莲教起义,但要求教化于民,如若此文与洪雅无关,按照越境不书的原则,此文不必载入县志,载入,说明此前洪雅确实有过白莲教的问题。根据民间传说,尖峰寺有白莲教,盛行“撒豆成兵”“纸人纸马”吹气成真,投入战斗等传说,应证碑文记载,说明此地成为白莲教活动之地。笔者于1990年农历六月十五到尖峰古城赶庙会,有心人将碑文刷洗出来,向来往游客介绍,笔者曾抄碑文,回家对照查阅时间,因而清楚记得是乾隆五十五年。

也许这里是历史的宠儿,也许这里是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片段,无独有偶,在尖峰古城附近有九个包,传说为迷魂阵;白蜡沟,据说是当年的停尸场;不知是尸山还是诗山的山峰等,细研下去,每个山峰下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都有一段气断山河的历史。

百年老榕树桃园三结义

从天宫旧场镇穿过,继续驱车往西行进约20分钟,来到八面村十组,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搬迁户安置区,三棵大榕树进入视野,弃车行走两分钟,到达树下。三棵榕树呈“品”字排列,如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般。三棵榕树均纳入洪雅县古树保护行列,每棵树杆上都挂有“百年老榕树”。三棵老榕树高约15米,直径超过1米,临花溪河生长,根系发达,深入河中。东边的一棵树上,长有寄生树,树枝超过10厘米。树间有一条石板路通到花溪河边,河边有废弃的水碾坊,碾槽断裂六分之一,其余完好,碾磙子被摘下置于一边,另有两个石臼叠放在一起。东边的榕树根系沿着碾槽窜到河边……

榕树旁边有一农房,为一楼一底砖瓦建筑。据有关部门测算,三棵老榕树年龄在300年以上,每年春季发芽,夏季枝繁叶茂,甚是葱茏,如三把虬劲大扇,护佑附近村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川洪雅---烟雨柳江
我是“精准扶贫”队员
洪雅柳江古镇游
四川古镇 | 洪雅高庙
【溪山拾遗】跟随徐霞客游花溪
蒋子龙 | 洪雅之“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