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拟园区”的前世今生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数字经济15种新业态新模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一就是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在国家部委发文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推动「虚拟」产业园建设,如浙江省针对数字赋能新业态提出的6大行动、26项任务,其中一条就是「虚拟」产业园建设;四川省发文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建设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区,将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区给予重点扶持等等...

前世:缘起深圳

许多人知道虚拟产业园是在国家部委出台《意见》之后。但事实上,虚拟产业园的历史要远比这早得多。

1999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设立「深圳虚拟大学园」,次年园区成立。这是有官方记载的、虚拟产业园在我国的首次「亮相」。

当时深圳提出设立虚拟产业园,有几个考虑。首先,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全市没有一所名校,人才能级与城市定位极端不匹配,亟需「外脑」力量资源,大院名校整体搬迁肯定不现实,所以深圳政府便想成立一个「虚拟」的平台,把其他的名校「搬」到平台上,为深圳提供异地人才科技支撑;其次,深圳从1996年启动招才引智工作,已经初步集聚了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分校),需要通过一个平台使之形成合力;第三,当时正值香港回归不久,也是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际,香港「虚拟经济」比例过高的隐患尽显,发展科技势在必行;而深圳也需要香港的金融资源与科教资源来夯实研发基础,深港可以虚拟园区为媒介,互补需求。

「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本质还是一个「市校共建」的实体园区,深圳以资金、土地、以及市场机会为切入点,吸引院校实体驻点,再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与投融资机构,打通「政产学研金」合作路径。

但从逻辑上说,「深圳虚拟大学园」不依赖各高校地理位置的远近,而是利用契约和网络等把众多技术平台和相关产业联结成虚拟的、动态的伙伴关系,形成不同地理区域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结合的虚拟集群,而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研发机制、市场开拓和战略发展上,又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我国虚拟产业园的最早期形态。

前世:发力生态循环

生态循环,是虚拟园区的第二个应用场景。

在所谓的虚拟生态园区内,企业无需集中在相邻的地理范围内,只要他们按照生态工业的思想进行组织运转,就可以组成一个「事实上」的工业园。园区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与数据库,建立园区成员间物料或能量的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指导。

世界上最早的虚拟生态工业园位于美国的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该园区的运营逻辑是:园区承担「虚拟总部」的角色,通过建立数据库,列出本区及附近地区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废料或排放物;企业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谈判和废物资源交换,再通过线下运输等形成一个网络;最后,园区对企业排放物或肥料进行分析,找出有可能会使用这些排放物或废料的潜在企业,以促使它们加入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中来,形成一个「原料—废料—原料」交换的生态系统。

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生态工业园诞生于广东佛山。2001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广东建设「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而虚拟生态工业园作为大园区的辅助手段首次出现,由与核心区有关的生态企业构成,对实体园区起补充和提升的作用,形成「核心工业区小循环、整体园区中循环、虚拟园区大循环」的三重发展模式。

此后的几年内,包括天津高新区、苏州经开区等地也把虚拟园区作为资源一体化利用的有效手段,陆续开始打造虚拟生态工业园。

前世:纯线上虚拟产业园区

此后数年时间,我国虚拟产业园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上两种模式展开,直到2013年前后,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衍生出第三种模式——纯线上虚拟产业园模式。

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是猪八戒网(虚拟产业园)。

2014年,国内最大的文创在线服务交易平台猪八戒网对外宣布,在重庆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虚拟产业园。

不同于之前的虚拟园区,猪八戒网的虚拟产业园是纯线上模式,企业注册上,园区实行「一址多照」;所有注册团队,哪怕只有一个人,都可以使用园区统一的地址,并且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猪八戒网的资源倾斜。

首先,猪八戒网拥有庞大的服务商资源,把它们放在一个虚拟园区里,既便于统一管理,也有助于增加服务商的黏性;其次,2014年前后正是创业浪潮兴起的时代,国家部委大力鼓励企业建设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猪八戒网为了迎合国家政策做了两件事,一是以平台服务商为筹码,承接线下的众创空间运营业务,二就是成立了线上虚拟产业园,依托平台资源开展异地孵化,并依托注册企业发展税源经济;第三就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猪八戒成立虚拟产业园,对外销售工位,平台按照会员购买工位的区域和数量,来决定派单的来源区域及数量多寡。

如今国家部委提出打造的虚拟产业园和猪八戒网虚拟产业园一样,也是一种纯线上的虚拟产业园,不同之处在于,国家部委的虚拟产业园在功能上更侧重于产业集聚与产业链的整合,更强调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基于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方式上也与时下流行的数字经济更紧密的结合。

今生:一改重资产,盈利、服务、招商方面呈现新特征

1、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园区服务获得收入

传统园区的盈利模式通常以房地产销售和租赁收入为主,而虚拟产业园通常选择“离岸注册”的方式,不需要大面积的园区载体,因此在盈利结构上,房地产租售相关收入较少,更多依靠税收返还、政府补贴、园区服务等渠道获取收入。

以乌镇虚拟产业园为例,目前园区盈利主要依靠相关收费和返税政策,同时,也在积极尝试主动入股园区内的企业,或者是通过给企业嫁接资源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有望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对接服务等拓展盈利渠道。

2、在园区招商方面,主要依靠税收政策、产业龙头带动招商

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目前国内虚拟产业园主要依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例如乌镇虚拟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地方留存税收的80%作为奖励,这对于成本敏感型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截至目前,乌镇虚拟产业园招商入驻企业达395家,主要为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投资企业。

此外,也有虚拟产业园依托产业龙头进行招商。例如南京建邺区携手小米华东总部共同打造的南京建邺虚拟产业园,利用小米集团丰富的生态链企业优势,集聚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目前已先后吸引华米、绿米等多家小米科技生态链头部企业入驻。

3、在园区服务方面,以提供基础服务、专业服务为主

目前虚拟产业园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基础服务,包括企业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报税服务、政策申请服务等,这些服务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能否真正做到实处,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招牌”。例如福建泉州虚拟产业园区,针对入园网商提供营业执照申领、报税、年报、知识产权、资金扶持、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实现“让创业者不跑腿,让产业园多走路”,在短短四年时间内实现产业园区注册主体超过80000家。

二是专业服务,这类服务则更多是基于园区入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涵盖人才培训、资源对接、金融服务、品牌服务等多方面。例如乌镇虚拟产业园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云服务,入驻企业能够以市面上8折左右的价格获取专业的云服务,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福建泉州虚拟产业园针对入园网商提供网站建设、APP开发等软件开发服务。

虚拟产业园区发展逻辑

(一)园区空间形态

以BIM、3DGIS、IOT技术为依托,实现城市和园区的建筑群、道路交通、城市部件、地下管线等空间对象的数字化和园区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通过数字孪生园区的技术,在虚拟空间再造实体空间的一个拷贝,作为现实空间的镜像、映射、仿真与辅助,为智慧城市或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统一基础支撑。

(二)园区空间形态

利用BIM和3DGIS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CIM园区信息模型,并基于园区一体化平台,可实现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数字资源集中管理与应用、信息互通与共享。

在规划阶段,多规合一,实现园区规划一张图。建CIM立园区信息模型,有效解决空间规划冲突,推演园区发展,让土地资源和空间利用更集约,方案更科学,决策更高效。

在建设阶段,构建建设监管一张网。通过CIM平台,采用物联网及现场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与园区工程现场数据实时互联,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图纸审查、建造过程监督和竣工交付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监管效能。

在管理阶段,实现园区治理一盘棋。基于建设交付的CIM园区信息模型,通过CIM平台,实时监测园区运行状态,敏捷掌控园区安全、应急、生态环境突发事件,事前控制,多级协同,将园区管理精细到’细胞级’治理水平。

(三)产业集聚形态

过去的传统园区土地空间资源的限制,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限制,要么是在原有园区基础上进行拓展,或者建立新的园区,但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触碰发展’天花板’及瓶颈。而新一代的数字园区突破了土地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某个特定的’产业价值主题’无限扩展,可以在线上建立大产业运营平台,形成多个企业的集聚,形成’线上产业生态集群’。

(四)开发运营模式

产业集聚:

打造线上线下产业生态圈,打造主题化的企业社群、企业家社群以及员工社群,构建园区品牌化体系并形成园区品牌社群,对园区品牌社群进行体系化运营。产业众筹: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完成产业众筹,实现园区的策划、概念和产品设计方案等系列支撑的众筹,以及开发期园区的资金、服务资源和开发团队众筹等。

资本创新:

信托融资、基建基金、股权私募基金和融资租赁等。

运营资本创新:

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银行、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模式,以及以土地入股、物业入股、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投资园区企业。

退出资本创新:

资产证券化。

开发迭代:

到线上形成聚焦,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在线下做具体的产业空间载体,每期开发体量小,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总结用户的需求,并在下一期开发中以客户反馈为导向进行改进。

可视招商:

以CIM技术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三维可视化的招商体验服务,构建园区的产业图谱,扫描上下游的优质企业,智能辅助精准招商,并对招商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提升园区的品牌形象,提高园区的产业招商能力与成功率。

(五)园区管理模式

园区智慧平台融合各项智能监测数据、各业务部门与企业相关数据,实时共享,实现各部门业务联动,协同处置,并结合CIM信息模型中的模拟推演与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指挥,全程督办。在业务处理中,按实际处置情况与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状态,逐步更新完善模拟推演的流程与应急预案,积累形成更趋合理的城市管理大数据。通过多种业务数据,形成园区运行’大脑’, 同时形成一系列的园区管理数字平台,如: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决策平台、智能设施监管平台、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可视化导航平台、园区智慧党建平台、智慧政策匹配云平台等各类子管理服务平台。

(六)园区服务模式

体验服务:

数字平台上的服务覆盖企业、企业家及家人、员工等多重主体,涉及行政服务、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等方面。

数字迭代:

根据入园企业数量、类型,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价值进行迭代。

精准匹配:

大数据平台对园区服务需求进行整合,并通过自营服务以及整合服务的方式,实现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建立服务类别丰富、服务能力强、快速高效的公共大服务平台。

(七)园区基础设施

新一代数字园区更加强调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即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园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除通水、通电、通气、通热之外,还要’通感知数据’;通过X-Hub(城市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海量感知数据将被迅速上传到智能基础设施处理终端,为各种智能应用场景提供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虚拟产业园的发展与挑战
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发展情况如何 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产业园区“1.0”到“4.0”演变及第4代产业园区的八大特征
苏州建屋2.5产业园:百家企业,打造世界级的影响力!
深圳湾七大产业园年产值超千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争相入驻
黄超达:创新服务要做成一种生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