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击桩
技击桩跟养生桩原则要求都一样,也要求三点,头一点要求精神集中,第二点周身放松,第三点呼吸自然,这个要求都一样,在意拳是以站桩为基础,所以在学技击桩以前,也让学技击的同学们先站健身桩,它是有利于你精神集中,周身放松,能保持呼吸自然,这原则上都一样,所以,站桩尽管它的要求有所不同,实际上基本还是一样,意拳站桩在技击桩里头也得通过意念活动假借等手段去摸索力量。
技击桩的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呢?除了增强体质,增加我们的力量、体力以外,得要摸劲,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术语。摸劲,劲区别于我们平常习惯性用力,北京土话“拳打寸劲”,主是适当即可的劲,就跟我们平常用力呀,搬东西呀,扛东西呀的那种力量就有所区别了。
这个劲在意拳里头是怎么求来的呢?是通过意念,简单地说要摸索这个力量,是什么力量?是平衡的力量,过去在意拳的前身形意拳叫浑圆力,太极拳前辈说得有圆劲,有的拳术叫它整劲,合劲,据我的理解,是指的一个劲,上下、左右、前后的力量让它均整平衡,非得在这均整平衡里头,你才能把这个力量发向一面,发完之后,再发的时候还能让它平衡,如果不平衡,我们发力时自己的身子都站不住,那力量怎么发出去呢?所以,要求去摸索这个力量,在技击桩主要是摸浑圆力。
具体的练法,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当然有好多同志已经练过一段时间了,因为这些东西也跟我们健身分不开,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站技击桩跟养生桩不一样,养生桩我脚是干行的,大家都会站,是平行的,这个要求斜步,采取我们立正的姿势,然后把身体站正,把左脚伸出去,就顺着这个方向伸出去,应该多远的距离,就是后脚不要太用力,前脚就能随便抬起来,因为这样的步子能随着我们的高低,就我们本身来说是最灵活的步子。因为在意拳里站桩,不是要求站得我们腿的力量非常大,别人推,推不动,拉,拉不动,当然有这种功力更好,但是要求活的力量,因为拳术都在活动中,动荡中,不是光站在那里有劲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步子要求灵活,我们前脚伸出去能随便拿起来,同时后胯往后靠一下,前膝盖用力往前指,这是在意拳里头术语叫争力,一个力量往后,一个力量得往前,相反的方向,所以叫争力。在这样以后,身子一靠,向后一坐,身子微靠,同时两条腿上分担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的重量,前三后七,这就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靠膝盖的力量往前指,然后这手顺着前脚步的位置拿起来,手心向内,等于我们站这个桩一样,不过步子斜过来,左脚在前,左手上前边来了,手心向内,手也顺着脚的位置拿起来了,这头顺着手的上方,向前看,这个前手跟前脚在一个位置上,最好这个手在脚尖后边,这个牵扯到以后学发力的时候,如果我们站的时候这手超过了自己的脚尖了,如果我们一发力,这个力量就往前去了,我在脚后的一点,我们往外发力的时候连步子动,整个我们最有利的姿势,不是往前倾,在这时候有个意念活动,开始我们要求假设环抱着一棵树,但没有一棵能长得象我们这样的要求,我们把这树拿走,把它环住,同时我们感觉到,我们站在那的时候,我们的胸、腹、小腹、胯、大腿、膝盖到小腿完全跟这树挨住了,当然我们身体是侧着的,我们这个头部这个地方都挨着树,好像我们跟这个树都密合在一起。
然后要求用意念,用意念初练的时候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想,别真的使劲,第二跟着我们做到的就是意到力到,如果一想就感觉有一种力量,王芗斋他学的时候揣摩意中力,意支配下的力量,不是我们平常习惯的,要拿东西,这样使劲,这个意念往前边开始练,最后意力不分了。假如把这树抱住了,开始要求把这树往回抱,同时想身上都跟这树密合在一块,往回抱一下,身子、腿都挨着,如果成这样的情况,好像两腿中间轻轻夹着什么似的,这总都挨着它,我们不是单纯用两个手或两个臂这样抱回来,而是我们周身要把这树往回抱,真有像这么粗的一棵树,我们抱不动,但是用意念这棵树能跟我们的意念稍微地有这么一个很细微的颤动,我们只想用意念这树跟着我们稍微一动,然后就不抱了,开始应该慢一些,不要真用力,完全凭自己的精神集中高度去设想,眼睛往前看,这时往回抱这树能抱动一点,往回这一抱,它这么一动,还没颤完呢,我们拿周身都把这个树要推出去,推也推不出去它,也只能颤动一点,如果我们这个能够有所感觉了,真像有一个树我们在晃动它,我们的身子跟着树动,我给大家做出点样子来,练习时并不要求这样,只要求我们到这时候我们周身在这,这么一个动作,这时候把它形容一下,大家看一下,这个力量找着了,然后把这棵树分开,拿手抱住,也不是拿两只手去把这个,连身子都要往外涨它,把这树把它扒开,也扒不开,它也跟我一颤,在这时候我们力量再把它慢慢地往回挤回去。我给大家做个形象来,就是这样,我把这棵树哗地一下把它抱住,我用整个力量再把这棵树再给挤回去,都挤不动,都使它能有一点弹力就行了。
这个如果能做到了,第三个要求,上下,我们刚才做头一个是明显是前后,然后我们左右,第三个要求,上下,我们要好像把这棵树整个从地上拔起来,也拔不动,设想刚起来这么一点,所以我们设想树往上拔,刚要起来又把它整个栽下去,我也给大家做出样子,大家可以想一想,就是我把这棵树不是两个手就这么容易拔的,我是周身把这树从地上硬给它拔起来,刚要拔起来,整个身子一下把树插下去,这就变成了上下前后左右了,这是最基本的练法。
当初我学的时候,因为有我们师兄在那儿,我也能证明我的话,我们老师教人的时候,他让你一下子都会了,不让你做局部,因为我比较笨,当初我练的时候,我那么做不到,我自己没敢跟老师说,我就把它切开了,我是这么摸索的,我觉得这样可能容易一点,但是第二步,不要求这样了,说你的力量都有了,都掌握了。
然后那你把它分开锻炼,就是我把这树想开始往回抱,因为一抱以后就别往前推了,我这一抱就是一分,一分我喜欢一插,一插我喜欢一推,一推我喜欢一抱,整个把这顺序打乱,因为拳术不能安排好了用力,所以把它都打乱,随你自己想,训练自己的反应,外形不要做出来,是这种训练。
到第三阶段,就是说跟养生接近的阶段了,几乎差不多,再进一步就是画等号了。就是我们站在那时候外形不要显示出来,完全用意,说我往这儿一站,这有一棵树我也不拔它,也不插它,也不推也不抱,然后我就想,很模糊的是不是我有这么一种力量,都有一点,还都没有,就要求你这么摸索,就是你的精神不要那么集中,反倒精神比那时要懈,很自然地摸索,这种练法就跟同志们练健身桩要求是一样的,在有意无意间,因为形意拳的先辈在总结形意拳时说过这样的话,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我的理解,拳是外表的形式也没有了,意那时也可有也可无,那就是最高的原则,在有意无意间这一个说法。
我们技击的练法,跟养生有什么关系,在这一点上很多是来锻炼身体的,我想是应该结合地说一下,还有一个说法,我们平常练的,站健身桩的时候,说往这一站一想,假如冷天的时候一想,春暖花开的时候,鸟语花香站在一个地方,春天的风呀,是很小的风,拂荡自己,周身的汗毛头发都吹起来了,这个在技击里头,王芗斋先生讲过周身的毛发飞涨,更说到进一步,在站桩的时候,毛发飞涨还得有出寻问路之感。我讲的就是比如蟋蟀那须似的,能够收缩,实际这跟拳术有什么关系,应该松驰到你的意念,你没用力,但是你的意感那种敏感,你得放远把那种力量,在你的精神里头就得有波浪,不是光我们身体做出来的那种,就你不做出的时候,你精神就细微的控制你的力量和你的精神,都是在这矛盾状态,又去又回,又回又去,搁在养生上用这种方法,是我老师,在公园里,在五二年,教人的时候开始用这个,当时我就是理解到,因为我学过这技击桩怎么摸劲,当时我领会到就是他把技击桩比较深度大的些东西,因为他不让使劲,完全凭你的意感,用到健身上来,这例子很多,以后我再逐渐地给大家介绍。
刚才说的意念是我们抱着一棵树,实际上在这里头还包括一个东西,没有明确指出来,所谓争力,就是就是相反的力量,所以如果你这个抱着,如果像我刚才给大家形容的做得这样大,这个争力就不容易体会了。如果你把它缩小,你往前后都是这么着,开那也是往外去,你想发出来,这个两个地儿得有联系,往外争往回合呢,外边的东西拉出去往里合,拔出来是上下,从底下往上,刚一上头就下来了,实际上这都建立拳术的争力,这就是意拳在技击里头比较核心的东西,就是训练争力。
为什么我先介绍浑圆力,因为浑圆力比较难练,现在要求学技击的,锻炼的技击基本功的人,就要求先有对浑圆力有概括的认识,摸索摸索就行了,然后等到第二步,我明确让你去摸索争力,换句话说,争力明确指出怎么去训练,就等于分解你浑圆力的,那个倒比这个容易,为什么把容易的搁在后边呢?就是容易让你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将来你们把争力和浑圆力揉合成一致,那是我们意拳将来发展进步的一个方向,就是这样做。
意拳的本身,也就是说技击跟健身的关系,比如说,在这站着说,想在水里有漂浮的得起来了,我们身上有漂浮感或者进一步练呢,我们站在水池里头,水是动荡的而不是静止的,那么我们可能就想这水也许从前面来,也许从后面来,也许从左边来,也许从右边来,把我们放在水中,也许站在水中间往下降,在这个时候如果想水从前边来的时候,我们让水推到后面去,或让水冲,躲下,但我不能像一块石头,中流砥柱似的,水一来就把它撞出去,所以,这时我们用意念,在健身也如此,旁边有轻微的力量水冲击自己,我可以利用后面的水,我靠后面的水把前面力量抵,后来来的水我可以用前面的水阻力往后,左右也如此,上下也如此。
在技击里头明确这一点,通过你的精神意念就是假借,摸索到空气的阻力与我们平常不练加强了,因为我们在空气里生活惯了,所以不感觉到它的阻力多大,但是只要通过意念,我们认为空气的力量,就是我们在这里假设一棵树,实际就是增强了空气的阻力,我们在这里说没有这个意念的话,我在这摆着晃的晃的不就行了吧,如果说这树很粗很大,很有力量,那么我们要在精神意念就要加强了,要通过的感觉是什么,如果要真有这么一棵树,我这手真的推不出去,很难推出去,也很难回来,分也是,分也分不开,合也不好合,不仅里头有阻力,外面也有阻力包住我,尤其是周身前后的时候,你不仅只这抱住,你身后是不是也往回抱呢,我们身后有没有阻力呀,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脚底下小腿上有没有呀,如果说我们不好摸索的话,在意拳里有一句话,上下头顶如线系,有根绳把你系起来,这膝盖以下如有木支撑,好像我这腿在这个地方,这边有棍棍,这边有棍棍,这边有棍棍,这边有棍棍,把它支住了,所以,在这晃这棵树的时候,哪边都有力量,所以利用这假借让你摸索这个技击的浑圆力,这个主要是在开始练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摸索这些东西。
浑圆力就是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平衡的力,然后你有力量以后,你站这个桩也是做这个形象,我也可能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上往下,但是你的力量都有了以后,就不要求做出形象来,就让你模模糊糊我觉得哪都有这么一个意思,也就是跟写字似的,初写楷书的时候,横平竖直,见棱见角,等你写行草的时候,画画大写意的应该把这锋芒都没有了,实际上锋芒是在里头,实际还是有,没有怎么能用呢。
浑圆力,浑三点水一个军字,浑圆就是浑然一体,不是真正的圆或者是椭圆,它就是浑圆一体的意思,然后想到就是说用意念,王芗斋先生说意即力也,意就是力,当然是学习时间短的人可能不好理解,所以,我再重复一下,用意就是用力,这比较明确,就是说咱们还返回来,开始练的时候用意不用力,我们讲的我们这时候做这种动作,但是你想想感觉有一种力量,所以意到力到,但是不要求你再用更大的力量,你要用更大的力量,你变成一种僵力,所以,你那么一点力量就行了,不要再使那么大的力量,然后就是说在你将来的做试力也好,做发力也好,你这意念往这边一指,你这力量马上就能发挥出来,如果这意力不分就是在高阶段,我随便动作,我没有用什么意,往这发力,往哪儿发,可一发力,力量就在这出来。
我们跟平常练的养生的同志讲过试力,实际这跟技击也能联系到一块,这么做我往身上拨动水,让你身上感觉很舒服,手上的阻力,轻微的阻力发展到周身都在水里,身子也在晃动水,实际上这个呢,到技击上的训练,就变了一下,我这个手拨水呀,这个水的阻力不一定一边大,你老这样,是养生,悠哉游哉周身很放松,但你如果你要练技击,我就想到水,在我刚一拨到水,力量非常的大,我感到吃力,但是我别真使劲,这个阻力很大,但是我也想可以让这阻力小,也可能小也可以大,也可以不大不小,让你这样去摸索,都在意的支配下,将来说你要用到技击上,当然技击也力力的对比,力的平衡,力的对偶,咱们做这种发力的时候,这手一横,这个力量就可以出去,你转回来,这边也能出去。
它这种力量是怎么训练出来的,是在我们很放松的时候练出来的,因为一这么用力呢,力量太笨了,到时候你发不出去,为什么呢?你身子不灵活,所以呢,开始的时候让你灵活,用意念不仅使你关节间灵活,且让你感觉跟你皮肤的感受,你力量的灵敏,所以说意就是力,这是最后阶段意力不分。如果搁在拳术上,在应用的时候,自卫,跟我们说受到意外的袭击,或者歹徒如何如何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还用意用力吗?没有那种事儿,那就是意力不分。
因为松紧在精神上也应该有松紧,刚才刘普雷同志讲眼睛的训练也应该有松紧,这是在技击上应该练的,养生上也应该练,训练眼睛嘛!我再举个例子说一下,精神的松紧跟肢体的松紧利用眼睛统一它,比如我站在这,我的眼睛看前面电厂有楼有树,我开始练的时候,我都看见了,我也都不看,都模模糊糊,待一两分钟,我可以把眼睛的肌肉收缩一下,我要看清它,刚一看清了,我又把它松驰下来,再等一个阶段我再试试,这个练的时候,也可以由远及近,在近的地方看,在院子里头一看或在屋子里,从空子里头往外看,有树有绿色对眼睛有好处。
我们看到树叶离我们比较近,可以看到绿茫茫的一片,树叶的形状我们不看,待会儿我们集中精神,要看清,一看清,又把它松驰下来,所以反复去摸,这样的时候,你做一段你就会体会,看与不看,你会感觉到你周身上皮肤上先有感觉,好像松紧那皮肤上的感觉跟你看是一致的。你再往下练,你一看的时候,一松的时候,你应感觉到眼睛好像有力量,周身松紧跟眼睛能受到精神支配,也都能跟它呼应合作。这个呢,也就是说松紧也有好多感觉,主要是松的时候比较多,紧的时候应该少。刚才我举的技击桩只举了一例子,为什么我刚才说这姿势呢?也就是在技击桩上,最主要的一个,将来还有。
今天我再把它的主要几个原则来介绍一下,这个姿势是这么环着一个,两个应该手心向下,手指相对,这棵树变到这儿来了,练法都一样,意思都一样,第三个你可以把手张开,这个锻炼按技击上讲,为什么有了三个阶段。
一般假如练拳间架就是我们防护的姿势,一般都是手心斜着向下,如果你要做发力,用拳也好,你也得扬,所以从这种姿势变成这种,是不是你得有明显的三个阶段,这个也就是加强你每一阶段的力量。
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什么意思,就是有的同志不要看他练,他那个可能比我这个高,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到那个阶段,你就应该练,如果你一个还不能掌握,那么我希望你不要练第二个,你练第二个,我保证你会返工又回来,这个你自己可以去体会,认为我行了行了,你可以提出来,我站着试一试行不行,也不要客气,可以提出来,我认为我能站了,这个是外在形上的三个不同的样子,在意念上我们设想接触面不一样。
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不要执着,送你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
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原因也很简单:1.手臂比双腿灵敏;2。腿上没有加意念。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都是人练,方法又很相似,结果当然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没什么神密的。“抻筋拔骨“没有一定时日死也体会不到,死也不会相信。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也不下腰也不压腿怎么能抻筋拔骨?但这种现象是功夫上阶段的关键,具体什么体会,用语言描述起来要写上千字。如果你听到此说后,站桩时有意绷紧身体的某些部位想达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错了,那是僵,是大忌。抻拔的感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不求也会来。站得时间越多来得越早,像长跑的极限点,跑得米数够了,极限才会来,不能想刚出发时就盼着极限早点来。其实意拳的练功方法一点也不神秘和深奥。只要实践就好了。举个例子。我的邻居--54岁的老工人,从前什么拳也不会,一身的病,快下岗了。听说我在练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动活动。他只学了一个浑圆桩,天天站一个小时,坚持了一年,现在就连武警想搬动他都非常困难。别去管什么门户之见,什么保守不传。传给你一就学一,二就学二,足够。难道各位有志青年还想当一代宗师,开武馆为生不成,中国都入世了。多学点文化,练武就是一个爱好而已,切记!
对,就是松。没有松什么也不是。  松,不是放松这么简单,包括肌肉松弛,关节韧带抻开,气血通畅,精神抖擞,意念饱满。这就是“形松意紧“。  在松的前提下,会感到气沿肢体各关节游走,到哪里打通哪里,哪里也会觉得抻得酸痛无比。特别是双肩。有时站完桩,想用手挠挠头,可整条胳膊都不听使唤了,抬也抬不起来,抬起来了挠在头上,手没有一点知觉,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样,这就是抻肩时会出现的感觉。除了肩,还有背等。嗨,到时候感觉满身乱窜,今天这儿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 我的师爷姚承光说过一句话“站桩一定要站透“,说得很精僻。这句话有好几层意思:一、别浮躁。别管别人已经在练发力了还是实作了,你自己该站什么就站什么。二、站桩过程中的各种反应都要体验到,体验足。我们这有个小伙子,每次站十几分钟就下来了,然后一个人做各种试力,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弄得人家站桩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来一点劲都没有。别人说抻筋抻得疼,他还纳闷呢“我怎么就不疼呢?“,真是笑话,就他这样站能抻筋才怪。 王芗斋的书里说,试力是最难的,此话不假。但你要是桩功扎实,行动坐卧身上都有感觉的话,会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试力阶段,一点也不难。而且怎么比划都是试力。意拳中的试力是从这些随意的动作中摸索出来的容易上手的,对技击有用的试力。我这个人就是罗嗦,一说就跑题,又说到试力上了。
首先,“肘不离肋”是实战中用下垂的双肘随时注意保护肋部不受攻击的要领,不是用在站桩中的。  其次,说说肩肘的问题。肘到底抬多高。是肘尖斜向下,还是和双肩几乎平行?你看王选杰和姚宗勋这两个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结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定。  其实每个有此疑问的人在产生问题时异已经有了答案了。“我抬得高一点,就会觉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来一点就会好一点。“这是你心理的话,也是答案。要知道,双肘每抬高一厘米,双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个小时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初期阶段,你的目标是松,从这个目标出发,不妨双肘先低一点,双手离胸前近一点。等你抗过双肩三角肌的疲劳极限,站一次桩不觉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来一点,手前伸一点,就像前面帖子说的大方一点,不要站得小家子气。所以说,这些完全是因人的体能而异,因你练功的时日而异,不必拘泥的。  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看先辈的拳照姿势各不相同。他们年龄不同,功力不同,姿势能一样吗。复杂吗?一点也不!其实让你照一张站桩的照片,你会不会想把姿势做得“标准”一点,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后累得手都快抬不起来了,和照片的姿势一定是两码事了,因为你照像时不是站了一个多小时后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时照的呀。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学,再去站是不是也会糊涂?  再往深了说,王芗斋不是说过“不求形骇似,但求神意足”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势不顺眼,不正违背了这条宗旨吗?这些前辈的话不能只挂在嘴边上不练到身上呀。  那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样?还是王芗斋的那些话:“前不。。。后不。。。上不过。。。下不过。。。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 要我说,姿势上最难的要领是“吊(悬)顶“。咱们每天学习工作玩电脑,老是弓着背向前抻着脖子,一付“大虾”形像,想把下颌收回来,头顶顶上去保持这个姿势还真难。不良习惯不好改呀。而且不吊顶功夫会减一半呢,为什么,我先不告诉你,嘻嘻。平时就多注意纠正啦!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问,我真是受宠若惊。探讨一下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的问题。好像大家对肩肘的问题特别集中。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耸肩和寒肩就好了。下面咱们做两个小实验: 1.双臂自然前平举,不要绷直,两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将两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是不是在翻的过程中肩比原来耸起来了? 2.双臂做抱球的桩姿,只不过两肘垂直向下,肘尖距离两肋很近。留意一下你的肩。再慢慢的将两肘尖左右打开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体会到肩也同时撑开了吗?  所以说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要耸肩寒肩。做上面两个小练习还可以体会到放松,不用力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带到桩子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你说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试力吧。动作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时,那怎么要求坠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实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所以说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整体力,是一动无有不动,是节节贯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碍。  站桩中要求肩撑肘横可能是为了练出浑圆的棚劲吧。说实话,我的师傅没要求我们肩撑肘横,只要求肩松。就这样师兄弟们各个棚劲都很大,一条胳膊可以担起一个人来,他往上一挑你脚跟就离地了,是发是打随人家便,就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还手余地。用招了吗,什么招都没用。所以意拳讲究无招无势,随心所欲。  抻筋拔骨是内气充盈,在体内冲击各关节韧带肌肉的结果。所以练内家的都会有这个过程,甚至练一些气功也会有。抻筋拔骨是站桩过程的副产品(没有不好的意思),千万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就像你长期练双杠,双手磨出老茧。你能说你是为了磨出老茧才练双杠的吗?  “肩撑肘横是为了增加头部防护能力“我觉得是无稽之谈。实战中,保护头部一靠双臂双手的格挡,二靠头部的躲闪,你在那肩撑肘横只能让人家把你的脑袋当梨形球打。实战是激烈的、现实的、残酷的,一定要记住着三个特点。  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撑三抱七肩撑肘横什么的是为了练出内劲服务,不要在这些手段上徘徊,要时刻留心你的目的。太极拳为了练出内劲要盘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个大圈子,走了弯路,效果也不好。王芗斋改革拳学的精髓就在这儿,把直指目的的、简单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来,并且丰富之。让人少走弯路,每一步都直达目标。我们学拳也要体会他老人家的这个思想,并且把它作为衡量真伪好坏的标准。其它门派的人说,王芗斋别出心裁,搞出这么多种桩子,纯脆是误人子弟。可你练了就明白了,只有站桩才是最简单直接提高内劲的方法,不同的桩法侧重点不同。别人说的对与不对,不辩自明,对于他的保残守缺一笑置之罢!
站桩的姿势最根本精的一条:头顶百会上提,好象一根绳子把人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一个脊柱两头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人们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为保持人体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体很弱的人脊柱的弯曲度较大,脖子往前弯。胸向后凸,腰往前塌;而体魄健壮的人腰板却挺得很直。因为身体好体内气足,前面有丹田气充着,能把上身撑起来,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气不足,身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来撑着,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田气的聚集。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拉直,丹田那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气了,气足了,腰椎自然就后凸挺直了。所以三心并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要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庄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三心并站庄的姿势有几个特点: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我练拳时我的老师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身形要求:
百会上领,下颏回收,颈项松直,松肩空腋,两手指尖似接非接如桃状扣于肚脐(或混元位),也可两臂呈抱月式站庄,即站庄时两臂在胸前呈环抱状。含胸拔背,腰腹部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两脚成后八字(内八字)平铺于地,两膝放松微曲内扣,圆裆,两大腿根部回收成一空虚三角并有向两侧撑开之意。整个身体下蹲呈似坐非坐状,姿势高低依体质而定。一般初习者可站高些,以后随着练功层次的加深和形体的放松(尤其是腰部的放松),可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下蹲。其它各部身形要按静态身形要求调整。姿势合度后,可体会“四上一下”,即百会上领,舌抵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尾闾下垂,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然后开始定式站庄。
本功法发动真气快,富力强身、充足内气、放松形体作用明显,不仅适于病人锻炼,而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
鼻子则以意念向下至会阴,从尾闾沿脊柱向上至头部,引眼、耳、舌一起至通天穴(百会穴前5分、旁1寸5)一撩,如伸出两个触角,在头项上方相合,然后收入头内。经此布意,调整了精神境界,使神回收,头部气血充足,便于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顶头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问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往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会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上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庄时就会觉得轻松一点。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间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连结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里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脚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庄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开始站庄时不论怎么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法,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尖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正是长力气、换力气的时侯,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体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脚跟上了。
腿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自己严一些,因为站庄是给自己站,站直了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
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百会上顶,尾闾下垂,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领,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地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对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通畅,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膝盖上面有两鹤顶穴,膝盖放松就是用意念上提一点鹤顶穴,膝盖就轻了些。再用意念把宾骨上缘往上一提,从膝盖到脚这一段就较轻松了,如果不这样做,当你下蹲膝盖处非常死,腰又没松开,同样膝盖是会出毛病的。
关于对肩部的要求:松肩坠肘。松肩必须结合空腋,即腋窝要空要虚,不光松肩还要虚腋,当肩往下松时腋下是空的、虚的,不要挟住胳肢窝,如挟住胳肢窝便是实了,胳肢窝好象挟个气饼子一样。这样松肩和空腋相结,肩可以松,不会往下垂,而且使肩和背更加虚灵了。怎样虚腋呢?方法是先松肩,把肩往下一松,然后以肩胛骨上面的两个穴:肩骶穴与肩髎穴稍微往外撇点,有一点的意思,腋就空了,这样肩关节就开了,做到松肩虚腋了。用肩膀上的骨头尖稍微往上一转,就有含胸的动作,肢窝空了与开胸结合起来,加上两肩头一转,肢窝就虚了。
对会阴部位的要求。会阴是内气变化的重要地方。练功时一定要收缩会阴,只有收缩会阴后精气才不往下漏。收缩会阴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肛门,即提谷道,收缩谷道如忍大便似的,二是前阴,三是会阴上提。这是练精化气的关键。有的人练了精,化不了气,精足了遗精了。松腰、松胯和垂尾闾是练功的关键。周身能不能松开,就要看腰、胯和尾闾能不能松开。这个地方能松开,将来你身体各部分慢慢都可以松开。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松开,去松别处了,还是不行的。这个松动是通过垂尾闾第二步功练出来的。会垂尾闾了,以后再讲泛臀,练形神庄的松前后胯,是专练松胯的。应该尾闾垂得较好时,要结合提谷道。当尾闾在尾闾往下垂时,千万不能一味的往下垂,要同时提谷道(提肛门)相结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否则出弊病。过去在关键的地方谁跟谁配搭就不讲。垂尾闾也讲,提谷道也讲向前扣起来了,这时可以不提了。当尾闾往下垂时,必须提谷道。
练站桩功时,要尾闾如钟锤。可分为四步:一步是往下垂尾闾;二步是泛殿;三步是尾闾往前扣;第四步是尾闾如钟摆会动了。先前后动,后转圈。当尾闾练到第四步,尾闾会转时,丹田气就听使唤了,尾闾一动全身气就动了。这就是尾闾如钟锤或钟摆,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动,只是让它往下垂着就算了。人直立着做垂尾闾时,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成一直线,这时尾闾骨差不多是跟两脚跟平着的,而两腿往下一曲,尾闾骨往后靠去了,锤便靠后了,与两脚跟形成了等边三角形。开始时,先找到尾闾骨,在腰俞的尾闾骨跟骶骨相接的地方,从那里往下来,是以那儿为动点的,所以从那儿往下来了。尾闾骨不是垂着的,是往后斜着翘着的。那个样子垂尾闾就不行了,且犯了直的禁忌。蹲的越往下,尾闾骨越往后去,功夫在高些,尾闾骨就垂下了,功夫再高,它往前去了,此时尾闾骨会动了,就活了。
怎样松腰呢?松腰的方法很简单。即面对墙站立,两脚分开以肩等宽,脚尖触墙,慢慢地往下蹲,蹲下去了,腰就松开了。做时,不要穿高跟鞋,那太省力气了,蹲墙就没有意义了,蹲墙的好处,膝盖不能过脚尖,鼻子也不能过脚尖,被墙挡住了。开始蹲墙时,失重,容易往后栽,要慢慢地练。这是一种练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跟垂尾闾一起练。
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腰出来就是这么个意思:正身站着,腰(系腰带处)向后突,丹田(小腹处)稍向前突出来,腰就出来了,丹田的容积大了,前后径大了,气足了。总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后突,拉开了。这样子丹田呼吸就有条件了。
要使身体壮,就要慢慢把腰松开来,弓出来。人们坐着时,由于骨盆支着,系腰带处又容易往后弯了一般身体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当你站着的时候,腰要往后突,即后面系腰带处往后突,前面系腰带处往前弯。这段这么弯一下,那般那么弯一下,脊柱弯曲,重力重叠,达到保持平衡。我们练气功不能让腰老是弯曲着,要把它伸开、拉开。由于重力压着怎样拉开呢?办法就是松腰松胯。松腰有个标准不练功的人一般情况是从上而下的力量压在腰上,压得很实,松不了而讲的是些关键的东西,你在初学时是关键,中级功是关键,到高级功时还是关键对一般练功者《气功探邃》够用三四年的拨背与落膀相结合。你们可以慢慢体会两条胳膊两张弓,两条腿为两张弓,脊梁骨为一张弓武功还讲一身备五弓当拨背时,先把大椎穴往起提,当下颌往回收时大椎穴也往上提,大呼一口气,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头再往外一拉,开了,就够了怎样的开胸法呢?是要借助两个肩膀头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来了,所以,又不能拨肩往上纵,只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开了。含胸又要开胸就是两个肩头往上一拉,就开了,就在那一点点上,不能开大了下颌往回收,通过喉头找到玉枕,百会往上顶,自然把项坚起来。用下颌往回一收,意念通过喉头上找百会,很自然地把头悬起来,从喉头通过玉枕到达百会古人比方头如悬磬。庙里和尚撞的磬,磬是头向上的站庄是动功(包括武术气功)的基本功,它不仅是强身壮体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打通关窍的有效方法。身形要按各部身形正确姿势来调整。站庄有高站与矮站两种,高站是开始练功的姿势,一般是臀部下坐、膝曲(可参看垂尾闾四步功法之前二步方法);矮庄是大腿保持水平态,膝不要过足尖,上身要直立,不可前倾,能完成这一动作,需长时间下苦功锻炼方可。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最简单的功法,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去练,也能练出功夫来前面讲到的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讲述一下。
(一)松腰:
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难以支撑身体重量,才用腰前塌来维持平衡,遂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气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内含,身体慢慢下蹲;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把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也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的多、下降的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阴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补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心并站庄中的重点。
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由于丹田气不足,故需加大脊椎的弯曲度,以维持身体之平衡。这是不正常的。智能功的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强健身心。
(二)垂尾闾:
三心并站庄对尾间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以脚后跟联机为一边,向后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些,尾闾够不到三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回收成一空松的三角,臀部要有往后坐的意思,呈似坐非坐状,使身体整着放松下来。腰不松开尾闾就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盆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中脚的姿势与膝内扣使大腿根部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气机冲开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才会动。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
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向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顶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子拜佛式,主要是泛臀,挺胸迭肚,把肚子收起来
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智能功是垂尾闾,与太极拳和形意拳对尾闾的要求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后尾闾前扣,目的是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二脉。有的扣尾间(一般是扣骨盆),采用裹臀靠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一步掌握三心并站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附:站桩松尾闾四步功
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依紫阳八脉经,阳维脉就在这里。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骨相接处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现将松尾闾四步功介绍如下。
1.垂尾闾: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要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联机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联机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步功法。
2.泛臀:继上式,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入第三步功法。
3.扣尾闾: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与指地点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步功法。
4.转尾闾(亦叫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始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动作。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综观上述可知,今日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有的强调“缩臀靠胯” (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当然,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上述松尾闾的四步练法,由于各家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下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者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节能够活动,作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动。练气功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连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丹田气就会更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轻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前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闾、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达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了。但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谓“尾闾如锺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步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哪儿动,气就往哪儿冲。象一口大锺,它不会自动响,怎么才能响呢?一拉锺锤,撞到锺上锺就响了。尾闾就象锺锤,尾闾往哪边一靠,气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气,用尾闾扣激,把气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尾闾有穴名“腰俞”,可窥见尾闾和腰的有机联系之一斑——转尾闾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而松腰又要从松尾闾的第一步“垂尾闾”做起,古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初练垂尾闾者要注意与提肛结合,否则一味下垂易招致某些弊病。
【按:】腰和尾闾全松(会转尾闾)以后,将与人们常见的一些病疾“无缘”。所谓的心脑病、高血压、关节炎、腰间盘突出、某些慢性病等等将匪夷所思,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专业练功的,武术、气功等等以此为基、为阶、为径,会孜孜以求自身智慧的无穷潜力。一般人注意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结合提肛),对舞蹈、体操、军姿、仪表、身形健美乃至气质、风度和我们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松腰可使腰部灵活,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间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要求: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一般人们站立时腰部前塌,松腰要求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梁骨椎骨轻轻重迭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式珠”,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尾闾即我们已经退化了的小“尾巴”。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重要。内家拳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动关系到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经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用罢了。
专门松尾闾之方法,则有“垂、泛、扣、转”四步功诀,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垂尾闾 。有站庄松腰的方法(略)。
第二步,泛臀(略)。
第三步,扣尾闾(略)。
第四步,转尾闾(尾闾划圈)……此是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锺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与开始即以意为用而调动一些膜络混元气不可混语也。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说一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动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老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子,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健。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里。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另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的。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师讲,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气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代,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势—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们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路线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前身环抱,加快松腰的步伐,练第四,五,六大家可能都容易明白,第七节的前身环抱的松动骶髂关节很重要,一般来说,当命门腰椎往后凸到一定程度再往后凸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此关节松动一点,腰椎也会往凸一点,而且它对松动骶骨尾巴骨也很重要;还有这个功也是联接形神庄和五元庄功法的纽带,它对于强化至命桥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功法
到后来,你还是蹲得很低,但是别人一摸你的腿,肌肉都是放松的,就跟没用力似的,一点儿都没绷劲儿,因为那时你已经不是用“力”去站桩了,而是用“气”在站、用状态在站。——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站着站着说不定哪一天突然感觉自己气整了,有一种很“整”的感觉了,那个整就是气的状态,那时就自然会放松了。这个不是说了就会的,而是练出来的。你练出来了,一说你就知道,因为你有了;没练出来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似的。
在站三心并站庄的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把姿势站对了,重心就自然是在脚后跟的,不可能是重心平铺于整个脚掌!在站桩的时候要想“重心平铺整个脚掌、确切说是整个脚掌均匀用力”,这是要练才能做到的、这是需要靠练才能出来的功夫待大腿站到60度以下需要泛臀松后胯时待站庄到大腿45度左右上身仍能直立如果能45度站低庄半小时,这时就不要再往低站了,站庄形气一定得松开,绷着劲练不仅累,更不利气的提升变化。45度低庄就是松开骶髂关节的时候时,后胯已初步松动
静明
双手自然下垂,松肩虚掖。把两肩轻轻地向前转、向上、向后,然后向斜上方轻轻外撑、自然放松。然后把两上臂慢慢落下来,这样就自然做到了虚腋含胸拔背,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从鼻孔把呼出来,这样我们的胸自然放松下落,就恰好是含胸的位置拔背呢,会阴向上提,带着我们的涌泉穴向上,一提要提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同时下磕回收,我们的脊背就拔起来了,我们悬着的气就领起来了。注意命门向后放松,尾闾下垂。意念尾闾指地,会阴要上提。在我们命门向后放松和垂尾闾的时侯,往往会阴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了。所以每次向后松命门和垂尾闾的时侯都要注意再提一下会阴。
一提就直接透过天门提出去,提到头顶上方一尺左右的虚空中去,这样虚悬着自己。心安神静。同时命门向后放松,整个身体随着命门向后放松而缓缓向后平移。当平移到了极点的时侯,膝盖微微放松,身体下蹲。一开始蹲的姿势可以高一些,但姿势一定要正确。随着练功时间的推移,我们放松了以后会,整个体式会自动往下蹲,不要一开始就蹲的特别低,一开始姿势的正确更重要。全身放松。
我们感觉一下我们的腰腹部,两胯、膝盖感觉一下它放松的状态。
注意我们每次都不是直接的蹲下去的,而是要先把命门放松,把命门向后放松,然后身体的臀部自然的向后平移,当移至到一个极限,膝盖一放松重心就向前靠了一点,然后人就自然蹲下去了,这样的下蹲,我们的脊柱会自然的向后绷出去,向一张弓一样、使我们的姿势,基本也就合度、而不是脊柱直着向下蹲下去,是腰向后放松的蹲下去尾闾下垂,尾闾要向下垂,意想着自己就像长了一条气的尾巴一样,垂直的垂下去,意想以两脚的后跟连线为一个边,向后面画个等边三角形,我们的尾闾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去,要时刻有这个意念,要随时检查,我们的尾闾是不是下垂的。两肩放松,两肩要有个向斜外方放松的意念,这样肩就平着向外撑着放松出来了
无论身体哪里有酸痛等感觉的时候,都要放松的察照那个地方我们再做几个蹲墙动作,让身体上下的气机再平衡一下。
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缓缓的下蹲,意念要体察我们的脊柱,一节一节的脊锥放松的蹲下去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意念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缓缓的下蹲,这就是标准的蹲墙,收下磕,百会上领~~起。徐徐的就象飘起来一样,全身体放松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重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轻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我们注重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形体无论多疼都不要紧,只要呼吸不乱,就一定有足够的能量站下去。站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很整的状态,自然能同时察照全身
只要呼吸不乱,就能坚持住姿势的正确和自然下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姿势正确,脊柱要竖直认真按功法书上写的做,一开始高点没关系,但要有一个“放松后要自动向下降”的意念
第3个是大球——球的边在脊柱。意为使脊柱向后绷,同时上下抻拉开——把每一节脊椎都仿佛都上下拉离了一样。这样还有利于垂尾闾。因正常人尾闾是上翘的,有四个生理弯曲。但当意念脊柱是一个大球的边缘时,就把脊柱真正拉直了,并且向后微突。这时你就必须收下颌了,因颈曲直了,同时也必须领百会,因下颌是向内向后向上提着收的
这样尾闾不仅会下垂,还会随着功夫的上进而逐渐前扣,尾闾前扣,会带动上面与它相连的骶骨,使之向后绷关键就是从直立到蹲下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姿势做正确。尽管这个下蹲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姿势调整不好,那么后面整个的站庄过程,你都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辛苦,膝盖发紧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的问题,我就讲一下我的体会,怎么站才比较好身子不是直着往下坐。身子直着往下蹲,你的大腿根就折住了、就不是空松圆撑开的了,那么你折住了气就不好往下通,你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累,时间长了就会麻,再时间长了你的脚就会痛领着百会,整个人就象被一个气的绳子向上提着然后体会丹田里边有一团气,这团气催着你的命门平着向后移,命门、就是你的腰,它平着向后移的时候,要注意脊柱是垂直的,是随着腰向后平移自然带动整个竖直的脊柱向后移,但是它平着往后移在你快到极限的时候,把膝盖轻轻一放松,在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只要往前微微一松,我们的臀部就会自然地坐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往后一移,就要摔倒,你保持平衡,膝盖一放松,身体就蹲下去了,你这样蹲下去之后它非常自然,这个气它是从丹田贴着你的脊背充斥到你的腿,然后充斥膝盖,充斥到脚上去的,这样做整个人就非常的顺溜。这样做就不是往下压,一压的话胯膝踝都松不好。你百会提着把整个人都抻拉开的情况下,命门往后移,上身也是直的,脊柱是直的,向后平移,移到一个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往下一蹲。这样胯、膝、踝各个关节处就都是非常空松的然后就要注意圆裆,想象有个气球一样的一团气夹在你的裆这里,把裆充实开了,一定要提着会阴。裆圆撑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腿根就要把它撑开,大腿肌肉往外翻,就会牵着我们的胯骨往外抻拉。我们用意念、用丹田气从丹田里面催着骶骨向后放松,使骶骨向后走,同时髋骨向外拉,这样就把骶髂关节耳状这个鹤顶穴的位置:我们膝盖有一块能动的圆形骨头(髌骨),这个穴位就在这块骨头的上缘边上,想鹤顶穴就想着它是从腿里面往上提的,一直提到丹田去,有了这个意念,膝盖就不会发紧了,而且整个练功过程都要全身放松。我曾经带过一次站庄,那个里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比较全的。
膝盖这里一定注意四点:
第一、是要往里扣;
第二、扣好之后,把裆圆撑之后再往外撑一下;
第三、这个气从涌泉上来,用鹤顶穴提着往上走,要有向上提升的意念;
一个是尾闾,尾闾一定要往下垂;一个是命门,命门一定要向后放松。把这两点调理好了,这个抖自然就会缓解尾闾下垂,命门向后放松,就不会出自发功注意提会阴,再往后放松命门,向下垂尾闾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提会阴,从百会把它提出来。一般情况下,把腰向后放松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把会阴也放松了,所以,一定要在每次向后放松命门之后都要再想一下提会阴,然后给自己加意念“要放松、不要抖”,很慢地在心里这么念几句,就好了内八字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只要坚持练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两腿内扣,两个膝盖也会微微内扣,大腿骨(股骨),也就是我们膝盖到胯骨整个这一根“人体上最大的长管状骨头”——它是一种往外拧的感觉我们把一只手抬起来,手掌心向里、小臂向斜下方伸出,把手握成拳。我们做个比附:比如说,我们的这个拳头就相当于我们膝盖的位置,而我们的整个小臂,就相当于大腿里面的大腿骨(股骨),那么我们的肘就相当于是股骨头了,也就是大腿骨里面的上端——股骨端头。我们做两脚内八字、内扣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拳头”(这里比附为膝盖)稍微往里扣一下,我们拳往里扣的时候,胳膊肘(这里比附为大腿骨上端的股骨头)肯定是要往外翻扭一下的。在我们站庄,两脚呈内八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膝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拳头)往里松微内扣,那么必然会带动股骨头,也就是大腿骨的上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肘)向外翻张。而我们的股骨头是在髋关节里面的,股骨头的向外翻张,就必然带动整个髋关节向两侧抻拉出去;在我们两侧的髋关节都向外抻拉的时候,那么就是使得我们的骶骨两边的耳状面关节(整个脊柱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在一起)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我们所说的“耳状面”关节,学名应该是“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左右两侧和髋骨相连接的地方——骶骨和髋骨相连接的这个地方,在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可以有微小活动的关节,但是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个本来可以活动的关节慢慢就长死了、不能动了,成了一个假关节,就是我们说的耳状面关节。这个关节,到了成人时期,只有孕妇在临近生产的时候才会再次松动——是被胎儿的气场和胎儿的形体给撑开的,如果这个关节不松动,就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那么我们练功都讲松腰,其实狭义的松腰,庞老师讲“就是松动这个耳状面关节——骶髂关节”,老师讲,这个关节一旦松开了,上下气机才会真正“整起来”、尾闾才会“如钟锤、如钟摆”一样的灵活运动(没有松开这个骶髂关节之前,气不能很通畅地连通下去,尾闾就不会动)。这个“骶髂关节”一旦松开,老师讲,首先会很痛,需要继续练足丹田气,把已经松开的关节里面充斥上充足的混元气,疼痛才消失,人也就随之变样子了。我们平时说的“松腰”,也就是狭义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动这个“骶髂关节”。为什么说是“狭义的松腰”呢?因为当这个“骶髂关节”松开以后,还要松动整个脊柱,要把整个脊柱都松开,而“骶髂关节”是其中最难松动的一个环节。
很显然,要松动骶髂关节,就要把骶骨两边髋骨往(往左右两侧)外抻拉,同时,把骶骨往外(也就是往后)放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这个“骶髂关节”抻拉、松动开。详见图示:
如果有个人背对着你站在你在面前,他的腰偏下面一点左右两侧那儿有两个凹陷的窝儿,就是那个地方过去叫腰眼——骶髂关节,狭义松腰松的就是这个地方。把那个关节给他松开,当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丹田里的气要相当充足,丹田气非常充足,这时候丹田里的气就会真正沿着脊柱上来,沿着脊柱两侧上来,沿着侧索神经面上来,而且还能渗透到脊髓里边去,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真正的这里松开了,气就能通到尾闾上去。我们的尾闾才会转。那么这个关节怎么样分开,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教的三心并站庄,脚尖往里这么一扣,膝盖也随着微微往里扣一点,然后大腿根那儿骨头往外翻,它就把旁边的髋骨往外一抻,我们又有松腰的意念,把这个骶骨用丹田气往外绷,我们保持这种意念,这样站庄站两个小时,那么气对骶髂关节的冲击非常大,总有一天会把它冲开的。这个关节冲开了,会有一个缝儿,那个缝儿刚有的时候,是比较疼的,气刚渗的时候比较酸,松腰首先松的这个地方。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就先讲最根本的第一个层次。关于内八字的特点,一个是放松了足三阴经,再一个是它会使我们的股骨头牵扯着这个髋骨向外松腰,内八字有两个作用。
,我们的脚尖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外开,逐渐就平行了,当我们真正有一天能够把大腿蹲平的时候,我们的两脚就会自然得变成平行,它就不是内八字了。我们的大腿从膝盖这儿往上,做一条铅垂线的话,我们大腿和这条直线成45度,能达到这个度数的人已经就非常少了。当我们大腿跟铅垂线的夹角达到90度的时候,大腿根已经蹲平了,这个难度相当高,我们现在离这个还差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大腿和这条铅垂线能达到30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是说随着我们身体往下低,我们的脚尖就会很自然地向外伸。当我们真蹲平的时候,脚就自然放平了。
资班的时候,你的大腿和小腿的夹角达到五六十度了,庞老师就不要求你的脚成内八字了,它就会自然地往外开,这时候两脚一定要内八字,等你腿蹲得越来越低,两脚就会慢慢慢慢地蹲平比较典型的是少林的“小马步”,它那个练气力非常厉害,人可以很有力量,但他的那个腰的牵拉抻动的确不如内八字。这都是老师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思考之后,才把功法改创了然后真正的要练站庄了。这时要把命门平着向后放松,整个身体从大腿根那儿开始也要平着往后移,你大腿垂直着往后平移,它肯定有一个极限,你再往后移就会栽倒了,你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然后身体蹲下去,这样蹲下去,是以腰带动向后放松蹲下去,你的腰就向后放松了,不是塌进去的,这样就非常舒服了,因为这样蹲得比较高,不是使劲蹲下去,大腿根、膝盖一放松,身体从大腿根这儿开始,上身是垂直的,向后平移,移到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微微向下一蹲,姿势就非常合度,感觉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舒服一下,改成了内八字。在这种姿势上站,姿势就非常正确,当你蹲下去之后,要注意,膝盖向里内扣的时候,大腿根向外一翻张,通过股骨头牵连着胯骨轴,把胯骨就向外撑开了,然后把会阴往上提,这时会阴千万要往上提,会阴提到我们的命门去,会阴斜着往后倾,那你们会阴也提了,命门也向后放松了,丹田气充斥到命门,命门向后放松出去,等于丹田气推着你的骶骨在向后走,然后两个大腿的股骨牵着胯骨往两边、往外走,就等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骶髂关节——就是“腰眼”那个地方,要松到那个关节上头,这个姿势一摆,目标就是直指松腰的,一提会阴,自然小腹微微地有一点紧张度,这就是站庄最合适的姿态要圆裆,大腿根不要夹裆,把这裆圆撑了,好像裆里面夹了一个吹圆了的大气球一样,这样,里面就非常空松,气也就好流通了,往往膝盖过分得往里扣,就会影响圆裆的动作,当把腰、胯、裆调整好之后,把膝盖再向外撑一下,平着向两边撑,裆就会圆得更好,膝盖也不会过分地往里扣,就会保持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然后把脚心放松一下,两脚自然平铺于地,这时姿势就会非常合度了,整个人会感觉到很舒服,上下气机是浑然一体的。然后无论站庄什么姿势,一定要把两脚心涌泉往上提,提到会阴,一直提到百会,百会提出去,提到虚空里面,离着头上方一尺远的地方,整个身体向上悬着,百会上领的意念要一直有着,保持这种姿势站着,时间长了自己给自己加意念,慢慢关节放松了,气就充斥进去了,身体会自己往下落。自己站着觉得“咯噔”往下降了一点,然后过一会儿又会觉得“咯噔”又往下降了一点,徐徐下降一般的时候前半个小时不见得有什么变化,前半个小时气逐渐地升起来,半个小时以后人的气比较充实了,再站就会慢慢感觉到身体在缓缓下降,这是一种必然的感觉。,想着百会上有一根绳子,在领着你,在提着你,直着往上悬着,然后命门往后放松,腰平着往后移,移到一个极点的时候,膝盖放松,慢慢地向下落下去,这样人就会非常整,上下气就浑然一体了。这样站着,半小时之后气机升发起来了,全身的气很充实了如果你姿势做得非常正确,用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的意念又有,他肯定会越来越低你在站庄调整身形的时候,您觉得姿势都摆正确了,然后把眼睛睁开,看一看自己的膝盖是不是超过脚尖了,只要膝盖没有超过脚尖,膝盖在脚尖后面(相对于铅垂线来说的),膝盖越回收越好;鼻尖没有超过膝盖,你不能膝盖收得很多,整个头都探出去了,那样就趴得太厉害了。只要这三点做到了,无论膝盖多疼多酸,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气通了就好了膝盖不超脚尖,鼻尖不超过膝盖,只要这样做了,那么这儿疼那儿疼都是正常现象站庄膝盖疼是必经的一关我的姿势还是非常标准的,非常正确的,老师常让我到台上给同学们打形,但它就是疼,它就是一种通嘛,是气向形体里面入,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自然下降好,我们只要练功姿势正确,一开始加意念说,我随着练功放松,我会自然地下降。真正地下降其实是在半小时后,它肯定自然地往下降。加意念自然下降,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最好的。如果很勉强地蹲下去,就会非常累,一累你就会烦躁,一烦躁气就定不住了,你气定不住,往外散乱得非常厉害,练功就失去意义了。姿势正确,自然下降这是最好的,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同道们,四十岁五十岁往上的姿势正确,自然下降是最好的选择。喉头回收,下颏找喉头,喉头向后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上领(注意:喉头回收为重点,收喉头不是向后挤,而是喉头向后拉,若只收下颏,则上来的气只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气提起来了。百会上领,应将意念注于百会上方,在此处上提,百会上提的同时,注意展眉落腮);
第二:鼻尖找下颏,向下找会阴,绕会阴上行,找玉枕、百会,百会上领;(注意,绕会阴上行时,意念兜着会阴沿脊柱内侧向上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落膀方法:拔背时先把肩上耸,尔后肩头向后划一圆弧下沉,两膀相随而动,同时外开放松即可。
站庄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4提会阴:第一步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联机中间提;有了这个基础,再往上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提到百会上,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提要注意:不要提到发旋处,要提到百会前1.5厘米到2厘米的地方,发旋的位置深处是昆仑宫所在处,是祖性还家之所,精气往那提不行,往前提才行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
腰部放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往后收呈空虚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每次站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一小时,这是培补肾气、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都是领着百会、提着会阴的,而且要一直提到头顶上方一尺远的虚空处,和百会一起领起来。
站桩,不用费神寻经找穴,无需敲经打穴,不讲意守丹田,静静地一站、微晃,健康就随之而来。不但筋骨、气血、脏腑功能得到增强,连人的神意都能得到调养。不少站过桩的人,性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事更加豁达从容,意志变得坚强而富有魄力。
 
不仅能固护元气、祛除邪气,也能及时的排解郁闷之气,让癌细胞进攻无门,还对运动性疾病,如外伤和劳损有效。以腰肌劳损为例,腰肌劳损的病人腰部肌肉没有一个是松软的,站桩的放松作用、肌肉的张力性运动和使血液循环旺盛的机制都是治疗腰肌劳损的好方法。站桩一周左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进程逐日增长的。
1、选场地、朝向、意念
 
场地:选个充足阳光,流通空气的场地,有水有树之处更相宜(最忌讳的是迎风站立);
 
朝向:早上起来站桩朝东最好(可升发人的阳气),晚上则朝西最好(收敛,藏精气、养阴);
 
自然呼吸,内外放松,松肩下垂,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不思考,不费力,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
 
2、两腿: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腿稍弯曲:膝盖不超过足尖,可使膝盖不受太大的力,把体重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腰略后突,胯微下坐,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以保证小腹松园;
 
3、两脚:脚心虚含,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但不是真正离开地面(可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可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长寿穴),是全身性的强壮要穴。
 
十脚趾微抓地:站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同时活动脚趾可帮助脾胃减轻负担。可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激,随时随地有效健脾。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得到显著增强;(站桩的最大玄机:就是脚趾有节奏地抓地,使涌泉穴随之一松一紧,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药之感)。
 
4、双手在胸前持抱球的姿势(就象一手抱一个蓝球),抱手时,手抱在胸前做一个深呼吸,用鼻把所吸满,口微张;初站桩时,如感觉有点累了,后可举高或举低一点,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就行;两手还可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
 
5、两肩膀撑开,腋半虚(想象腋下夹着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
 
6、眼睛似闭非闭,头,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根绳子吊着(身体很轻,神经系统得到了休息)。
 
7、身体微晃: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前后晃一下,幅度不要太大,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3到5分钟时间,身体就会微微发暖,手也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的那种感觉,即“蚁行感”,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注:身体轻微摇摆晃动时,如不能很好控制,可将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用尾椎骨画一个小圆圈,带动身体微晃)。
 
站桩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气血都在动,这是最具效率动,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将养身和养心完美结合。
 
8、思维:站桩时,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站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
 
接下来,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
 
9、时间的掌握:每天抽出十分钟来站桩,人人都可以获得一生的健康,免去求医问药之苦。一个月后如感觉很舒适,可延长到20分钟或半小时。时间以心脏的搏动及呼吸的次数不失常态为准、以次日清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为度,站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在锻炼的初期,看着电视也可以做,聊着天也可以做,每天下班回家后看着电视这么站半个小时,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10、站桩时的注意事项:
 
1)站桩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
2)站桩结束后,可拍打一下双肩,做一些柔和的伸展动作。
3)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站桩。
内家站桩点秘
站桩的姿势最根本精的一条:头顶百会上提,好象一根绳子把人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一个脊柱两头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人们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为保持人体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体很弱的人脊柱的弯曲度较大,脖子往前弯。胸向后凸,腰往前塌;而体魄健壮的人腰板却挺得很直。因为身体好体内气足,前面有丹田气充着,能把上身撑起来,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气不足,身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来撑着,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田气的聚集。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拉直,丹田那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气了,气足了,腰椎自然就后凸挺直了。所以三心并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要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庄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三心并站庄的姿势有几个特点: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我练拳时我的老师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身形要求;
百会上领,下颏回收,颈项松直,松肩空腋,两手指尖似接非接如桃状扣于肚脐(或混元位),也可两臂呈抱月式站庄,即站庄时两臂在胸前呈环抱状。含胸拔背,腰腹部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两脚成后八字(内八字)平铺于地,两膝放松微曲内扣,圆裆,两大腿根部回收成一空虚三角并有向两侧撑开之意。整个身体下蹲呈似坐非坐状,姿势高低依体质而定。一般初习者可站高些,以后随着练功层次的加深和形体的放松(尤其是腰部的放松),可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下蹲。其它各部身形要按静态身形要求调整。姿势合度后,可体会“四上一下”,即百会上领,舌抵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尾闾下垂,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然后开始定式站庄。
本功法发动真气快,富力强身、充足内气、放松形体作用明显,不仅适于病人锻炼,而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
鼻子则以意念向下至会阴,从尾闾沿脊柱向上至头部,引眼、耳、舌一起至通天穴(百会穴前5分、旁1寸5)一撩,如伸出两个触角,在头项上方相合,然后收入头内。经此布意,调整了精神境界,使神回收,头部气血充足,便于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顶头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问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往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会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上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庄时就会觉得轻松一点。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间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连结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里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脚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庄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开始站庄时不论怎么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法,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尖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正是长力气、换力气的时侯,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体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脚跟上了。
腿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自己严一些,因为站庄是给自己站,站直了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
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百会上顶,尾闾下垂,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领,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地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对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通畅,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膝盖上面有两鹤顶穴,膝盖放松就是用意念上提一点鹤顶穴,膝盖就轻了些。再用意念把宾骨上缘往上一提,从膝盖到脚这一段就较轻松了,如果不这样做,当你下蹲膝盖处非常死,腰又没松开,同样膝盖是会出毛病的。
关于对肩部的要求:松肩坠肘。松肩必须结合空腋,即腋窝要空要虚,不光松肩还要虚腋,当肩往下松时腋下是空的、虚的,不要挟住胳肢窝,如挟住胳肢窝便是实了,胳肢窝好象挟个气饼子一样。这样松肩和空腋相结,肩可以松,不会往下垂,而且使肩和背更加虚灵了。怎样虚腋呢?方法是先松肩,把肩往下一松,然后以肩胛骨上面的两个穴:肩骶穴与肩髎穴稍微往外撇点,有一点的意思,腋就空了,这样肩关节就开了,做到松肩虚腋了。用肩膀上的骨头尖稍微往上一转,就有含胸的动作,肢窝空了与开胸结合起来,加上两肩头一转,肢窝就虚了。
对会阴部位的要求。会阴是内气变化的重要地方。练功时一定要收缩会阴,只有收缩会阴后精气才不往下漏。收缩会阴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肛门,即提谷道,收缩谷道如忍大便似的,二是前阴,三是会阴上提。这是练精化气的关键。有的人练了精,化不了气,精足了遗精了。松腰、松胯和垂尾闾是练功的关键。周身能不能松开,就要看腰、胯和尾闾能不能松开。这个地方能松开,将来你身体各部分慢慢都可以松开。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松开,去松别处了,还是不行的。这个松动是通过垂尾闾第二步功练出来的。会垂尾闾了,以后再讲泛臀,练形神庄的松前后胯,是专练松胯的。应该尾闾垂得较好时,要结合提谷道。当尾闾在尾闾往下垂时,千万不能一味的往下垂,要同时提谷道(提肛门)相结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否则出弊病。过去在关键的地方谁跟谁配搭就不讲。垂尾闾也讲,提谷道也讲向前扣起来了,这时可以不提了。当尾闾往下垂时,必须提谷道。
练站庄功时,要尾闾如钟锤。可分为四步:一步是往下垂尾闾;二步是泛殿;三步是尾闾往前扣;第四步是尾闾如钟摆会动了。先前后动,后转圈。当尾闾练到第四步,尾闾会转时,丹田气就听使唤了,尾闾一动全身气就动了。这就是尾闾如钟锤或钟摆,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动,只是让它往下垂着就算了。人直立着做垂尾闾时,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成一直线,这时尾闾骨差不多是跟两脚跟平着的,而两腿往下一曲,尾闾骨往后靠去了,锤便靠后了,与两脚跟形成了等边三角形。开始时,先找到尾闾骨,在腰俞的尾闾骨跟骶骨相接的地方,从那里往下来,是以那儿为动点的,所以从那儿往下来了。尾闾骨不是垂着的,是往后斜着翘着的。那个样子垂尾闾就不行了,且犯了直的禁忌。蹲的越往下,尾闾骨越往后去,功夫在高些,尾闾骨就垂下了,功夫再高,它往前去了,此时尾闾骨会动了,就活了。
怎样松腰呢?松腰的方法很简单。即面对墙站立,两脚分开以肩等宽,脚尖触墙,慢慢地往下蹲,蹲下去了,腰就松开了。做时,不要穿高跟鞋,那太省力气了,蹲墙就没有意义了,蹲墙的好处,膝盖不能过脚尖,鼻子也不能过脚尖,被墙挡住了。开始蹲墙时,失重,容易往后栽,要慢慢地练。这是一种练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跟垂尾闾一起练。
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腰出来就是这么个意思:正身站着,腰(系腰带处)向后突,丹田(小腹处)稍向前突出来,腰就出来了,丹田的容积大了,前后径大了,气足了。总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后突,拉开了。这样子丹田呼吸就有条件了。
要使身体壮,就要慢慢把腰松开来,弓出来。人们坐着时,由于骨盆支着,系腰带处又容易往后弯了一般身体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当你站着的时候,腰要往后突,即后面系腰带处往后突,前面系腰带处往前弯。这段这么弯一下,那般那么弯一下,脊柱弯曲,重力重叠,达到保持平衡。我们练气功不能让腰老是弯曲着,要把它伸开、拉开。由于重力压着怎样拉开呢?办法就是松腰松胯。松腰有个标准不练功的人一般情况是从上而下的力量压在腰上,压得很实,松不了而讲的是些关键的东西,你在初学时是关键,中级功是关键,到高级功时还是关键对一般练功者《气功探邃》够用三四年的拨背与落膀相结合。你们可以慢慢体会两条胳膊两张弓,两条腿为两张弓,脊梁骨为一张弓武功还讲一身备五弓当拨背时,先把大椎穴往起提,当下颌往回收时大椎穴也往上提,大呼一口气,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头再往外一拉,开了,就够了怎样的开胸法呢?是要借助两个肩膀头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来了,所以,又不能拨肩往上纵,只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开了。含胸又要开胸就是两个肩头往上一拉,就开了,就在那一点点上,不能开大了下颌往回收,通过喉头找到玉枕,百会往上顶,自然把项坚起来。用下颌往回一收,意念通过喉头上找百会,很自然地把头悬起来,从喉头通过玉枕到达百会古人比方头如悬磬。庙里和尚撞的磬,磬是头向上的站庄是动功(包括武术气功)的基本功,它不仅是强身壮体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打通关窍的有效方法。身形要按各部身形正确姿势来调整。站庄有高站与矮站两种,高站是开始练功的姿势,一般是臀部下坐、膝曲(可参看垂尾闾四步功法之前二步方法);矮庄是大腿保持水平态,膝不要过足尖,上身要直立,不可前倾,能完成这一动作,需长时间下苦功锻炼方可。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最简单的功法,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去练,也能练出功夫来前面讲到的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讲述一下。
(一)松腰:
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难以支撑身体重量,才用腰前塌来维持平衡,遂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气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内含,身体慢慢下蹲;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把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也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的多、下降的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阴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补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心并站庄中的重点。
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由于丹田气不足,故需加大脊椎的弯曲度,以维持身体之平衡。这是不正常的。智能功的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强健身心。
(二)垂尾闾:
三心并站庄对尾间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以脚后跟联机为一边,向后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些,尾闾够不到三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回收成一空松的三角,臀部要有往后坐的意思,呈似坐非坐状,使身体整着放松下来。腰不松开尾闾就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盆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中脚的姿势与膝内扣使大腿根部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气机冲开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才会动。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
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向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顶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子拜佛式,主要是泛臀,挺胸迭肚,把肚子收起来
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智能功是垂尾闾,与太极拳和形意拳对尾闾的要求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后尾闾前扣,目的是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二脉。有的扣尾间(一般是扣骨盆),采用裹臀靠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一步掌握三心并站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附:站庄松尾闾四步功
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依紫阳八脉经,阳维脉就在这里。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骨相接处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现将松尾闾四步功介绍如下。
1.垂尾闾: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要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联机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联机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步功法。
2.泛臀:继上式,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入第三步功法。
3.扣尾闾: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与指地点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步功法。
4.转尾闾(亦叫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始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动作。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综观上述可知,今日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有的强调“缩臀靠胯”  (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当然,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上述松尾闾的四步练法,由于各家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下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者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节能够活动,作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动。练气功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连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丹田气就会更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轻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前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闾、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达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了。但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谓“尾闾如锺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步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哪儿动,气就往哪儿冲。象一口大锺,它不会自动响,怎么才能响呢?一拉锺锤,撞到锺上锺就响了。尾闾就象锺锤,尾闾往哪边一靠,气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气,用尾闾扣激,把气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尾闾有穴名“腰俞”,可窥见尾闾和腰的有机联系之一斑——转尾闾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而松腰又要从松尾闾的第一步“垂尾闾”做起,古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初练垂尾闾者要注意与提肛结合,否则一味下垂易招致某些弊病。
【按:】腰和尾闾全松(会转尾闾)以后,将与人们常见的一些病疾“无缘”。所谓的心脑病、高血压、关节炎、腰间盘突出、某些慢性病等等将匪夷所思,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专业练功的,武术、气功等等以此为基、为阶、为径,会孜孜以求自身智慧的无穷潜力。一般人注意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结合提肛),对舞蹈、体操、军姿、仪表、身形健美乃至气质、风度和我们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松腰可使腰部灵活,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间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要求: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一般人们站立时腰部前塌,松腰要求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梁骨椎骨轻轻重迭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式珠”,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尾闾即我们已经退化了的小“尾巴”。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重要。内家拳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动关系到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经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用罢了。
专门松尾闾之方法,则有“垂、泛、扣、转”四步功诀,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垂尾闾 。有站庄松腰的方法(略)。
第二步,泛臀(略)。
第三步,扣尾闾(略)。
第四步,转尾闾(尾闾划圈)……此是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锺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与开始即以意为用而调动一些膜络混元气不可混语也。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说一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动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老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子,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健。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里。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另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的。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师讲,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气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代,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势—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们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路线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前身环抱,加快松腰的步伐,练第四,五,六大家可能都容易明白,第七节的前身环抱的松动骶髂关节很重要,一般来说,当命门腰椎往后凸到一定程度再往后凸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此关节松动一点,腰椎也会往凸一点,而且它对松动骶骨尾巴骨也很重要;还有这个功也是联接形神庄和五元庄功法的纽带,它对于强化至命桥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功法
到后来,你还是蹲得很低,但是别人一摸你的腿,肌肉都是放松的,就跟没用力似的,一点儿都没绷劲儿,因为那时你已经不是用“力”去站桩了,而是用“气”在站、用状态在站。——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站着站着说不定哪一天突然感觉自己气整了,有一种很“整”的感觉了,那个整就是气的状态,那时就自然会放松了。这个不是说了就会的,而是练出来的。你练出来了,一说你就知道,因为你有了;没练出来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似的。
在站三心并站庄的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把姿势站对了,重心就自然是在脚后跟的,不可能是重心平铺于整个脚掌!在站桩的时候要想“重心平铺整个脚掌、确切说是整个脚掌均匀用力”,这是要练才能做到的、这是需要靠练才能出来的功夫待大腿站到60度以下需要泛臀松后胯时待站庄到大腿45度左右上身仍能直立如果能45度站低庄半小时,这时就不要再往低站了,站庄形气一定得松开,绷着劲练不仅累,更不利气的提升变化。45度低庄就是松开骶髂关节的时候时,后胯已初步松动
静明双手自然下垂,松肩虚掖。把两肩轻轻地向前转、向上、向后,然后向斜上方轻轻外撑、自然放松。然后把两上臂慢慢落下来,这样就自然做到了虚腋含胸拔背,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从鼻孔把呼出来,这样我们的胸自然放松下落,就恰好是含胸的位置拔背呢,会阴向上提,带着我们的涌泉穴向上,一提要提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同时下磕回收,我们的脊背就拔起来了,我们悬着的气就领起来了。注意命门向后放松,尾闾下垂。意念尾闾指地,会阴要上提。在我们命门向后放松和垂尾闾的时侯,往往会阴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了。所以每次向后松命门和垂尾闾的时侯都要注意再提一下会阴。
一提就直接透过天门提出去,提到头顶上方一尺左右的虚空中去,这样虚悬着自己。心安神静。同时命门向后放松,整个身体随着命门向后放松而缓缓向后平移。当平移到了极点的时侯,膝盖微微放松,身体下蹲。一开始蹲的姿势可以高一些,但姿势一定要正确。随着练功时间的推移,我们放松了以后会,整个体式会自动往下蹲,不要一开始就蹲的特别低,一开始姿势的正确更重要。全身放松。
我们感觉一下我们的腰腹部,两胯、膝盖感觉一下它放松的状态。
注意我们每次都不是直接的蹲下去的,而是要先把命门放松,把命门向后放松,然后身体的臀部自然的向后平移,当移至到一个极限,膝盖一放松重心就向前靠了一点,然后人就自然蹲下去了,这样的下蹲,我们的脊柱会自然的向后绷出去,向一张弓一样、使我们的姿势,基本也就合度、而不是脊柱直着向下蹲下去,是腰向后放松的蹲下去尾闾下垂,尾闾要向下垂,意想着自己就像长了一条气的尾巴一样,垂直的垂下去,意想以两脚的后跟连线为一个边,向后面画个等边三角形,我们的尾闾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去,要时刻有这个意念,要随时检查,我们的尾闾是不是下垂的。两肩放松,两肩要有个向斜外方放松的意念,这样肩就平着向外撑着放松出来了
无论身体哪里有酸痛等感觉的时候,都要放松的察照那个地方我们再做几个蹲墙动作,让身体上下的气机再平衡一下。
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缓缓的下蹲,意念要体察我们的脊柱,一节一节的脊锥放松的蹲下去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意念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缓缓的下蹲,这就是标准的蹲墙,收下磕,百会上领~~起。徐徐的就象飘起来一样,全身体放松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重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轻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我们注重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形体无论多疼都不要紧,只要呼吸不乱,就一定有足够的能量站下去。站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很整的状态,自然能同时察照全身
只要呼吸不乱,就能坚持住姿势的正确和自然下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姿势正确,脊柱要竖直认真按功法书上写的做,一开始高点没关系,但要有一个“放松后要自动向下降”的意念
第3个是大球——球的边在脊柱。意为使脊柱向后绷,同时上下抻拉开——把每一节脊椎都仿佛都上下拉离了一样。这样还有利于垂尾闾。因正常人尾闾是上翘的,有四个生理弯曲。但当意念脊柱是一个大球的边缘时,就把脊柱真正拉直了,并且向后微突。这时你就必须收下颌了,因颈曲直了,同时也必须领百会,因下颌是向内向后向上提着收的
这样尾闾不仅会下垂,还会随着功夫的上进而逐渐前扣,尾闾前扣,会带动上面与它相连的骶骨,使之向后绷关键就是从直立到蹲下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姿势做正确。尽管这个下蹲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姿势调整不好,那么后面整个的站庄过程,你都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辛苦,膝盖发紧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的问题,我就讲一下我的体会,怎么站才比较好身子不是直着往下坐。身子直着往下蹲,你的大腿根就折住了、就不是空松圆撑开的了,那么你折住了气就不好往下通,你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累,时间长了就会麻,再时间长了你的脚就会痛领着百会,整个人就象被一个气的绳子向上提着然后体会丹田里边有一团气,这团气催着你的命门平着向后移,命门、就是你的腰,它平着向后移的时候,要注意脊柱是垂直的,是随着腰向后平移自然带动整个竖直的脊柱向后移,但是它平着往后移在你快到极限的时候,把膝盖轻轻一放松,在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只要往前微微一松,我们的臀部就会自然地坐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往后一移,就要摔倒,你保持平衡,膝盖一放松,身体就蹲下去了,你这样蹲下去之后它非常自然,这个气它是从丹田贴着你的脊背充斥到你的腿,然后充斥膝盖,充斥到脚上去的,这样做整个人就非常的顺溜。这样做就不是往下压,一压的话胯膝踝都松不好。你百会提着把整个人都抻拉开的情况下,命门往后移,上身也是直的,脊柱是直的,向后平移,移到一个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往下一蹲。这样胯、膝、踝各个关节处就都是非常空松的然后就要注意圆裆,想象有个气球一样的一团气夹在你的裆这里,把裆充实开了,一定要提着会阴。裆圆撑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腿根就要把它撑开,大腿肌肉往外翻,就会牵着我们的胯骨往外抻拉。我们用意念、用丹田气从丹田里面催着骶骨向后放松,使骶骨向后走,同时髋骨向外拉,这样就把骶髂关节耳状这个鹤顶穴的位置:我们膝盖有一块能动的圆形骨头(髌骨),这个穴位就在这块骨头的上缘边上,想鹤顶穴就想着它是从腿里面往上提的,一直提到丹田去,有了这个意念,膝盖就不会发紧了,而且整个练功过程都要全身放松。我曾经带过一次站庄,那个里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比较全的。
膝盖这里一定注意四点:
第一、是要往里扣;
第二、扣好之后,把裆圆撑之后再往外撑一下;
第三、这个气从涌泉上来,用鹤顶穴提着往上走,要有向上提升的意念;
一个是尾闾,尾闾一定要往下垂;一个是命门,命门一定要向后放松。把这两点调理好了,这个抖自然就会缓解尾闾下垂,命门向后放松,就不会出自发功注意提会阴,再往后放松命门,向下垂尾闾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提会阴,从百会把它提出来。一般情况下,把腰向后放松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把会阴也放松了,所以,一定要在每次向后放松命门之后都要再想一下提会阴,然后给自己加意念“要放松、不要抖”,很慢地在心里这么念几句,就好了内八字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只要坚持练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两腿内扣,两个膝盖也会微微内扣,大腿骨(股骨),也就是我们膝盖到胯骨整个这一根“人体上最大的长管状骨头”——它是一种往外拧的感觉我们把一只手抬起来,手掌心向里、小臂向斜下方伸出,把手握成拳。我们做个比附:比如说,我们的这个拳头就相当于我们膝盖的位置,而我们的整个小臂,就相当于大腿里面的大腿骨(股骨),那么我们的肘就相当于是股骨头了,也就是大腿骨里面的上端——股骨端头。我们做两脚内八字、内扣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拳头”(这里比附为膝盖)稍微往里扣一下,我们拳往里扣的时候,胳膊肘(这里比附为大腿骨上端的股骨头)肯定是要往外翻扭一下的。在我们站庄,两脚呈内八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膝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拳头)往里松微内扣,那么必然会带动股骨头,也就是大腿骨的上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肘)向外翻张。而我们的股骨头是在髋关节里面的,股骨头的向外翻张,就必然带动整个髋关节向两侧抻拉出去;在我们两侧的髋关节都向外抻拉的时候,那么就是使得我们的骶骨两边的耳状面关节(整个脊柱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在一起)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我们所说的“耳状面”关节,学名应该是“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左右两侧和髋骨相连接的地方——骶骨和髋骨相连接的这个地方,在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可以有微小活动的关节,但是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个本来可以活动的关节慢慢就长死了、不能动了,成了一个假关节,就是我们说的耳状面关节。这个关节,到了成人时期,只有孕妇在临近生产的时候才会再次松动——是被胎儿的气场和胎儿的形体给撑开的,如果这个关节不松动,就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那么我们练功都讲松腰,其实狭义的松腰,庞老师讲“就是松动这个耳状面关节——骶髂关节”,老师讲,这个关节一旦松开了,上下气机才会真正“整起来”、尾闾才会“如钟锤、如钟摆”一样的灵活运动(没有松开这个骶髂关节之前,气不能很通畅地连通下去,尾闾就不会动)。这个“骶髂关节”一旦松开,老师讲,首先会很痛,需要继续练足丹田气,把已经松开的关节里面充斥上充足的混元气,疼痛才消失,人也就随之变样子了。我们平时说的“松腰”,也就是狭义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动这个“骶髂关节”。为什么说是“狭义的松腰”呢?因为当这个“骶髂关节”松开以后,还要松动整个脊柱,要把整个脊柱都松开,而“骶髂关节”是其中最难松动的一个环节。
很显然,要松动骶髂关节,就要把骶骨两边髋骨往(往左右两侧)外抻拉,同时,把骶骨往外(也就是往后)放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这个“骶髂关节”抻拉、松动开。详见图示:
如果有个人背对着你站在你在面前,他的腰偏下面一点左右两侧那儿有两个凹陷的窝儿,就是那个地方过去叫腰眼——骶髂关节,狭义松腰松的就是这个地方。把那个关节给他松开,当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丹田里的气要相当充足,丹田气非常充足,这时候丹田里的气就会真正沿着脊柱上来,沿着脊柱两侧上来,沿着侧索神经面上来,而且还能渗透到脊髓里边去,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真正的这里松开了,气就能通到尾闾上去。我们的尾闾才会转。那么这个关节怎么样分开,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教的三心并站庄,脚尖往里这么一扣,膝盖也随着微微往里扣一点,然后大腿根那儿骨头往外翻,它就把旁边的髋骨往外一抻,我们又有松腰的意念,把这个骶骨用丹田气往外绷,我们保持这种意念,这样站庄站两个小时,那么气对骶髂关节的冲击非常大,总有一天会把它冲开的。这个关节冲开了,会有一个缝儿,那个缝儿刚有的时候,是比较疼的,气刚渗的时候比较酸,松腰首先松的这个地方。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就先讲最根本的第一个层次。关于内八字的特点,一个是放松了足三阴经,再一个是它会使我们的股骨头牵扯着这个髋骨向外松腰,内八字有两个作用。
,我们的脚尖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外开,逐渐就平行了,当我们真正有一天能够把大腿蹲平的时候,我们的两脚就会自然得变成平行,它就不是内八字了。我们的大腿从膝盖这儿往上,做一条铅垂线的话,我们大腿和这条直线成45度,能达到这个度数的人已经就非常少了。当我们大腿跟铅垂线的夹角达到90度的时候,大腿根已经蹲平了,这个难度相当高,我们现在离这个还差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大腿和这条铅垂线能达到30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是说随着我们身体往下低,我们的脚尖就会很自然地向外伸。当我们真蹲平的时候,脚就自然放平了。
资班的时候,你的大腿和小腿的夹角达到五六十度了,庞老师就不要求你的脚成内八字了,它就会自然地往外开,这时候两脚一定要内八字,等你腿蹲得越来越低,两脚就会慢慢慢慢地蹲平比较典型的是少林的“小马步”,它那个练气力非常厉害,人可以很有力量,但他的那个腰的牵拉抻动的确不如内八字。这都是老师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思考之后,才把功法改创了然后真正的要练站庄了。这时要把命门平着向后放松,整个身体从大腿根那儿开始也要平着往后移,你大腿垂直着往后平移,它肯定有一个极限,你再往后移就会栽倒了,你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然后身体蹲下去,这样蹲下去,是以腰带动向后放松蹲下去,你的腰就向后放松了,不是塌进去的,这样就非常舒服了,因为这样蹲得比较高,不是使劲蹲下去,大腿根、膝盖一放松,身体从大腿根这儿开始,上身是垂直的,向后平移,移到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微微向下一蹲,姿势就非常合度,感觉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舒服一下,改成了内八字。在这种姿势上站,姿势就非常正确,当你蹲下去之后,要注意,膝盖向里内扣的时候,大腿根向外一翻张,通过股骨头牵连着胯骨轴,把胯骨就向外撑开了,然后把会阴往上提,这时会阴千万要往上提,会阴提到我们的命门去,会阴斜着往后倾,那你们会阴也提了,命门也向后放松了,丹田气充斥到命门,命门向后放松出去,等于丹田气推着你的骶骨在向后走,然后两个大腿的股骨牵着胯骨往两边、往外走,就等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骶髂关节——就是“腰眼”那个地方,要松到那个关节上头,这个姿势一摆,目标就是直指松腰的,一提会阴,自然小腹微微地有一点紧张度,这就是站庄最合适的姿态要圆裆,大腿根不要夹裆,把这裆圆撑了,好像裆里面夹了一个吹圆了的大气球一样,这样,里面就非常空松,气也就好流通了,往往膝盖过分得往里扣,就会影响圆裆的动作,当把腰、胯、裆调整好之后,把膝盖再向外撑一下,平着向两边撑,裆就会圆得更好,膝盖也不会过分地往里扣,就会保持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然后把脚心放松一下,两脚自然平铺于地,这时姿势就会非常合度了,整个人会感觉到很舒服,上下气机是浑然一体的。然后无论站庄什么姿势,一定要把两脚心涌泉往上提,提到会阴,一直提到百会,百会提出去,提到虚空里面,离着头上方一尺远的地方,整个身体向上悬着,百会上领的意念要一直有着,保持这种姿势站着,时间长了自己给自己加意念,慢慢关节放松了,气就充斥进去了,身体会自己往下落。自己站着觉得“咯噔”往下降了一点,然后过一会儿又会觉得“咯噔”又往下降了一点,徐徐下降一般的时候前半个小时不见得有什么变化,前半个小时气逐渐地升起来,半个小时以后人的气比较充实了,再站就会慢慢感觉到身体在缓缓下降,这是一种必然的感觉。,想着百会上有一根绳子,在领着你,在提着你,直着往上悬着,然后命门往后放松,腰平着往后移,移到一个极点的时候,膝盖放松,慢慢地向下落下去,这样人就会非常整,上下气就浑然一体了。这样站着,半小时之后气机升发起来了,全身的气很充实了如果你姿势做得非常正确,用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的意念又有,他肯定会越来越低你在站庄调整身形的时候,您觉得姿势都摆正确了,然后把眼睛睁开,看一看自己的膝盖是不是超过脚尖了,只要膝盖没有超过脚尖,膝盖在脚尖后面(相对于铅垂线来说的),膝盖越回收越好;鼻尖没有超过膝盖,你不能膝盖收得很多,整个头都探出去了,那样就趴得太厉害了。只要这三点做到了,无论膝盖多疼多酸,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气通了就好了膝盖不超脚尖,鼻尖不超过膝盖,只要这样做了,那么这儿疼那儿疼都是正常现象站庄膝盖疼是必经的一关我的姿势还是非常标准的,非常正确的,老师常让我到台上给同学们打形,但它就是疼,它就是一种通嘛,是气向形体里面入,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自然下降好,我们只要练功姿势正确,一开始加意念说,我随着练功放松,我会自然地下降。真正地下降其实是在半小时后,它肯定自然地往下降。加意念自然下降,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最好的。如果很勉强地蹲下去,就会非常累,一累你就会烦躁,一烦躁气就定不住了,你气定不住,往外散乱得非常厉害,练功就失去意义了。姿势正确,自然下降这是最好的,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同道们,四十岁五十岁往上的姿势正确,自然下降是最好的选择。喉头回收,下颏找喉头,喉头向后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上领(注意:喉头回收为重点,收喉头不是向后挤,而是喉头向后拉,若只收下颏,则上来的气只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气提起来了。百会上领,应将意念注于百会上方,在此处上提,百会上提的同时,注意展眉落腮);
第二:鼻尖找下颏,向下找会阴,绕会阴上行,找玉枕、百会,百会上领;(注意,绕会阴上行时,意念兜着会阴沿脊柱内侧向上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落膀方法:拔背时先把肩上耸,尔后肩头向后划一圆弧下沉,两膀相随而动,同时外开放松即可。
站庄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4提会阴:第一步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联机中间提;有了这个基础,再往上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提到百会上,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提要注意:不要提到发旋处,要提到百会前1.5厘米到2厘米的地方,发旋的位置深处是昆仑宫所在处,是祖性还家之所,精气往那提不行,往前提才行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
腰部放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往后收呈空虚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每次站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一小时,这是培补肾气、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都是领着百会、提着会阴的,而且要一直提到头顶上方一尺远的虚空处,和百会一起领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站桩功的作用和如何练习站桩
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有好多师傅
站桩精华 转载2
站桩要求脚要内八,原因有两个,不懂这个,还真站不好桩
松腰为站桩中的重点,你松了吗?
站桩动作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