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古的通惠河全图,就一个字:牛!

【丹青走笔】

 “通惠河全图” 系列共计18张,用绘画反映出通惠河历史时期变化及河道上的曾经修建的各类建筑。本画从最上游白浮泉起,依次是引水渠白浮瓮山河、水库瓮山泊、输水长河、码头积水潭、行船河道闸坝建筑至通州李二寺入白河。作者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画面,细致将古代古代运河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清晰表示出来,希望能够为今天人们认识北京大运河的历史及建筑起到科学普及作用。

1、白浮泉与龙山都龙王庙

白浮泉位于昌平东南龙山北麓,是郭守敬修建通惠河开辟新水源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泉,《析津志》记载是元代“通惠河、坝河之源”。泉水出口有元代石雕的九座龙头,1999年按照元代风格修建亭子加以保护。泉水流入白浮瓮山河至瓮山泊(今昆明湖前身)。龙山顶上有座都龙王庙,是附近最大的龙王庙。

2、白浮瓮山河

郭守敬为了将开辟的新水源十大泉水都引入瓮山泊,专门修建了白浮泉至瓮山泊六十余里长的输水运河——白浮瓮山河。为了河水自流通畅,渠道基本沿50米等高线向西然后南转,不可避免要与沙河上游十余条支流交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郭守敬应用了 “清水口”工程,巧妙的解决山洪对渠道的冲积问题,保证了汛期安全运行。

3、玉泉山及周边河湖

玉泉山金代开发期原来泉水流出直接入清河。辽金时期开掘了“海淀台地”,引玉泉水入“高梁河”,成为北京城区重要水源。元代是大都金水河之源。元代后期在湖西侧修建宏伟的“大承天护圣寺”,又称称“水阁”。明清成为北京城唯一水源,清代还有八大泉。1750年扩大昆明湖后感觉水源不足,又修建西山引水石槽工程——引樱桃沟水源头和双清别墅湖至四王府广润庙方池,再通过石槽引至玉泉山内。

 4、清乾隆年间扩建后的昆明湖 

昆明湖前身是元代瓮山泊,又叫七里泊、大泊湖、西湖。原来是玉泉山麓汇聚的一片积水,元代修建通惠河扩大了水面,建成大都城市供水水源水库,可以存蓄白浮瓮山河输送的新水源。元代开始这里就成为皇家游览胜地,历明清不绝。清乾隆十五年(1750)扩建为昆明湖,水面增大四倍,形成今日规模。

5、长河万寿寺及广上下闸、高梁闸

长河是瓮山泊(昆明湖前身)通达京城重要运河。元代修建了广源上下闸和高梁闸控制水流,也是历代皇帝乘船游昆明湖的必由之路。广源闸是通惠河二十四闸之首,因此又称作京杭运河第一闸。明代广元下闸废留桥,即白石桥。清乾隆帝扩建昆明湖同时大修万寿寺,为其母祝寿。而靠近西直门的高梁闸是扼守京城水系重要闸口。

6、和义门通惠河及金水河入城

元和義門即今西直门,通惠河从北水关入城,注入积水潭(原来太平湖)。当时在入城处建有西城下闸。在入城后万亿库南百步盈进桥下建朝宗上闸,再向东一百步修建有朝宗下闸,闸后就是“水草丰茂”的海子。金水河从和義門南120米处的南水关入城,沿今前半壁街、柳巷东行至皇城内。

7、 积水潭西部及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

元代积水潭西部有为太液池供水的金水河西出口明代积水潭分割到城外的成为太平湖城内成为什刹海三海。最西海叫什刹西海在西海北侧有海水源进口水关在西海西北小岛上明永乐年间有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为汇通祠。祠已于1971修建地铁时全部拆除,现已重建,1988年开辟为郭守敬纪念馆。

8、 积水潭东澄清上中下闸

万宁桥坐落在元大都城内中轴线上,桥北有火神庙、都水监、中心台;桥南对着皇城厚载红门,因此俗称后门桥。万宁桥下是澄清闸上闸,;下游东不压桥是原来的澄清中闸,再下游望云桥下是澄清下闸。这一千米

9、大都城內水道与通惠河开工典礼

现在的南北河沿大街是元代通惠河古河道,其前身是金代白莲潭引水入闸河水道。郭守敬修建通惠河的开工典礼应该就在这里。1972年元大都考古发掘时探明古运河宽27.5米。其西岸是元代皇城墙,明初移到东岸,现在辟为皇城墙遗址公园。1954年河道完全埋入地下。

10、大都文明门南水关与通惠河闸

元大都文明门位于今东单公园东门前,南水关位于今正义路北口。元代通惠河古河道出南水关,向东南就是考古发掘确定的文明上闸;到台基厂二条胡同中间是文明下闸。向东,过船板胡同建有魏村上闸,再有一里就是魏村下闸,在今东便门附近。当年文明门外有4闸3桥,船舶聚集,有“文明为舳舻之津”记载。


11. 大通桥及庆丰闸与平津闸

明代通惠河水源减少运河起点改在东便门大通桥下,又称大通河。大通桥下闸又称头闸。下游五里有元代庆丰(上)闸,又称二闸,另外当初在下游还建有庆丰下闸。庆丰闸初建时是木闸,三十年后改建为石闸。清末前一直是京城旅游圣地。1976年河道治理时拆除,现在保留闸基础。元平津上中下三閘是建在利用金开凿闸河的通惠河河道上。明代嘉靖改造通惠河后,废除了中闸,保留了上下两个闸。

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上闸遗址,又称高碑店闸。

12、 普济闸与八里桥石板道

普济闸元代又称杨尹闸,现在该地仍叫杨闸村。普济上闸在明代就已经废除。普济下闸记载在今普济闸村,明代大修后仍然保留下来,1976年拆除。永通桥,明代正统十三年(1449)修建为石桥,因距离通州城八里又称八里橋。桥三孔,中间巨高,漕船通过可以直立桅杆。桥上是通州通往朝阳门的石板道,桥下行驶到达东便门的漕船,因此这里成为京通水陆咽喉,国门战略要道。

13、 通流上闸与通州城西门

元代通流上闸在通州城西门外,西距普济下闸十里 ,明代通惠河改造时将闸迁到城中,位置在新华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通州城西门指通州老城西门。明正统十四年(1449),防护通州大运西仓、南仓在城西门外建新城,因此通州城成为西低东高的形状。


14、通州城北门、燃灯塔、葫芦头与石壩码头

金代中都运河入潞河的地点都在通州城北明吴仲改造通惠河将连接北运河地点回到通州城北在通惠河东端建石坝拦蓄河水形成“泊船潭”,即为后来的葫芦头。北运河到通州漕粮七成在石坝卸下,搬运到葫芦头内通惠河船上运入京仓。燃灯塔历史悠久已经成为通州的标志建筑

15、通州城中仓、东门、潞河驿与土壩码头

明代吴仲改造通惠河后,在通州城东门外修土坝码头,专门停靠北运河准备卸入通州粮仓的漕船。这部分漕粮临时贮存到通州中仓和西仓,然后车运至京城粮仓。潞河驿旧址位于通州东关附近,明代永乐年间设置,当年这里专门供外国使节水路进京上下船停留。


16、通州城南门、通流下闸与河门上闸

元代通惠河河道出通州城东水关南流,经过通流下闸、广利上下闸至李二寺入北运河。通流下閘在南门外,与明代南浦闸位置接近。广利上闸在今土橋位置,現存鎮水兽。明代重修通惠河后,這部分河道、闸壩不再使用,逐渐成為後來的帶河。 

17、张家湾城与通运桥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六年(1406)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所用的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南方各省水运而来,北运河在张家湾建设码头,起卸转运至北京。嘉靖七年(1528)建石坝和土坝后,漕运码头移到通州城。清嘉庆十三年(1808),北运河改道,从此漕船不再经过张家湾,逐渐衰落。今南门外通运桥仍存。

18. 河门下闸、李二寺北运河

元代通惠河河道在李二寺(明改为里二泗)入北运河,距离河口三里处曾经修建广利下闸。明代重建通惠河后,河道改在通州城北入北运河,原来的闸坝、码头均失去作用,位置也不可考。现在的佑民观位置与当年的李二寺相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惠河(通州段)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 智慧之河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二十七处河道(一)通惠河北京旧城段
【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马明高|春来大运河
12隋朝-世遗-大运河【戳中大运河】
无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