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下逸闻 | 不到什刹海,怎知北京之美

北京什刹海风光

1 旧京胜地

中国古代有不少城市与山水相依,其中一些名城以大面积的河湖为依托,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景色绝佳的风景区,如唐长安之曲江池、杭州之西湖、扬州之瘦西湖、昆明之翠湖、济南之大明湖等,均为享誉天下的著名胜景。
北京的什刹海同样是一处景致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水景名胜区,足以与上述的曲江池、西湖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
什刹海平面图
什刹海位于北京内城,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部分组成,彼此脉络相连,是京城内除了西苑三海之外最重要的一片水面,元代称“海子”,明清时期统称“什刹海”,又称“后三海”,现存总面积约3450亩。其中西海临近德胜门水关,又名积水潭或净业湖。
什刹海地区一直是文人墨客集会、市民阶层游憩的重要场所,历代诗词歌咏,记载不绝,在旧京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岸边鳞次栉比的府宅园林和寺庙园林暂且按下不表,先聊聊此处公共性的风景园林空间。

2 近水楼台

民间曾将什刹海的银锭观山西涯晚景谯楼夜鼓响闸烟云柳堤春晓湖心赏月等景致列入不同版本的所谓“燕京小八景”。这些公共性质的景点大多临近水面,沿湖岸展开,具有外向、开敞的空间特色,且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三海间某些以桥梁为中心的特殊地段,风景特美,成为游人最集中之处,如后海西沿以及前海西南岸一带均属于此类。自西海南端至前海西南部之间原有长河勾连,三海水系于交界处往往建有石桥,典型者如万宁桥、金锭桥、银锭桥、得胜桥、李广桥、清水桥、三座桥等,各桥周围地段大多形成优美的小景区。
什刹海的桥梁多为三孔或单孔石拱桥,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及杭州西湖断桥和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更像是水面上一种精致的点缀和驻足赏景点。
万宁桥位于前海东端、鼓楼南侧,始建于元代,称海子桥。此桥位处北京中轴线上,是什刹海水域由湖变河的闸口。桥西曾设澄清闸,为通汇河重要枢纽。其位置恰好扼于长河广湖与通衢大道的交汇处,柳色荷影,闹市崇楼均在眼前,因此历来游人最为密集。
银锭桥今景
银锭桥位于前后海交界处,一湾带水,视野开阔,四面皆景,“银锭观山”乃成为什刹海一处著名的景致,《燕都游览志》描绘其风光云:“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花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西望城外千岁峰,远体毕露,不似净业湖之逼且障也。”清代宋荦有诗云:“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旧晴翠送遥山。
后海南沿李广桥一带有北有明湖,南有清流,湖岸边曾建有水榭回廊,景致疏朗,《京尘杂录》载:“后门外李广桥一带明湖滉漾,大似江南水国,每过其地,辙令人起秋风莼鲈之思。有庆龙堂,水槛、回廊,轩窗四敞,盛夏入其中,一望芰荷芦荻,间与凫鹥鸥鹭,上下浮沉,薰风媵凉,心清香妙,恍如置身海上三仙山。
前海西南岸一带旧称“西涯”,明代著名文人李东阳曾经在此居住,作有《西涯十二咏》,除其自家宅园外,咏及海子、西山、杨柳湾、稻田、响闸、钟鼓楼、慈恩寺、广福观等,正是其周遭景物,被后人称为“西涯晚景”。其中响闸位于三座桥下,此桥又称月桥、越桥、三转桥,水流过闸,轰然作响,“响闸烟云”亦成名景。由前海一带隔水面可观赏钟鼓楼,遥闻钟鼓声,视景声境俱全,有谯楼夜鼓之韵。
新建望海楼
第二种以某座近水的楼阁或亭台建筑为核心,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如元代丞相燕帖木儿所建的望湖楼以及鼓楼斜街之西的望湖亭、钟楼街西北的飞宇楼,明代的阮公亭、莲花社和虾菜亭等。元《析津志》载:“望湖亭在斜街之西,最为游赏胜处。”清代法式善有诗咏虾菜亭曰:“水光绿半城,花景红一埭。徜徉此亭中,何必买虾菜。”此亭至清代已经废毁。另外,德胜桥附近曾经建有水轩、湖心亭,也成为公共游憩之地。这些园林本身并无围墙,格局简单,大多与湖水紧密相连,以登高观景为主旨。近年新建仿古风格的望海楼也属于同样的性质。
第三种与酒楼、茶馆相结合,形同闹市,却又有美景可赏。其中前海北岸和西岸一带尤其繁盛,《天咫偶闻》载其景况曰:“玻璃十顷,卷浪溶溶。菡萏一枝,飘香冉冉。想唐代曲江,不过如是。昔有好事于北岸开望苏楼酒肆,肴馔皆仿南烹,点心尤精。小楼二楹,面对湖水。新荷当户,高柳摇窗。二三知己,命酒呼茶,大有西湖楼外楼风致。
会贤堂旧址
前海南沿白米斜街有清末名臣张之洞故居,张家的家厨在其身后利用临水的宅园之半开设会贤堂饭庄,后迁至北岸,位置更佳。其二楼均设绿油栏杆外廊,风景极好,客人至此,似乎赏景之乐大于品肴,清末夏仁虎《旧京琐记》载:“堤北有会贤堂,为宴集之所,凭栏散暑,消受荷风,士流乐之。
著名作家邓云乡先生也描写道:“'会贤堂’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在北京找不出第二家。面对着什刹海的水面,往北方向望去,是鼓楼、钟楼的嵯峨气势衬着缥缈的蓝天;往东南方向望去,是绿树葱郁的景山衬着黄琉璃瓦的佛亭。近处是粼粼的水面,依依的柳浪,郁郁的翠盖,冉冉的荷香。从柳浪的缝隙中望过去,是斜跨前海那条大堤上荷花市场中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邓先生认为这里的景致与杭州西湖孤山下的太和园、楼外楼很相似。
会贤堂南侧水面筑有长堤,罗列茶馆百戏,更为热闹,《骨董琐记》载:“宅南有文襄庖人所设会贤堂,嗣会贤迁于北岸,筑堤通湖南,沿堤植柳,高入云霄,堤上设茶肆及诸傩戏。”今日此处重建了荷花市场,酒吧林立,情境略有些类似,但喧闹似乎过之。
《骨董琐记》又载:“湖东北庆云楼在烟袋斜街,昔亦诗酒留连之地。”朱家溍先生《什刹海梦忆录》回忆其“后楼隔扇外面是一座有栏杆的平台。夏天吃过饭,在这平台上,正是'荷净纳凉时’。
庆云楼附近还有一座集贤居,号称“临河第一楼”,萨兆沩先生《净业觅踪》描绘道:“集贤居里,环境清幽,窗明几净。远望栏杆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春雾萌绿,岸柳初黄,湖冰乍裂,一片迷濛,在这里浅杯慢酌,似闻春天在漫步走来。夏日荷开,碧莲如盖,柳荫鸣蝉,小船摇曳,躲在楼台蔽阴消暑,咏赋饮酒赏荷诗句。秋日天阔,西风萧瑟,败荷衰柳,转目西山,引得食客们感怀伤思,借饮酒以消除心中块垒。冬日观雪,远近漫白,寒鸦暮归,落日衔山,知心朋友相聚,更不能不一醉方休了。
以上酒楼饭庄格局大体类似,均强调观景视线,其楼宇成为公共园林的一部分。
除此而外,实际上这一地区几乎所有的寺庙园林都兼有公共园林的功能,而另有某些园林虽为私人所建,但向外界全面开放,性质也更近于公共园林,例如元代的万春园即是当时进士及第后重要的聚会之所,宛若唐长安之曲江宴,故《渌水亭杂识》载:“元时海子岸有万春园,进士登第恩荣宴后,会同年于此,宋显夫诗所云:'临水亭台似曲江’也。

3 明湖垂柳

什刹海地区地形平坦,附近四周也没有像杭州西湖那样的群山环绕,但三海水面北临德胜门,南近地安门,襟带相连,水岸长堤蜿蜒曲折,自成如画景色,层次依然十分丰富。其周围的胡同街巷也大多随宜铺陈,弯曲自然,不像京城其他地区那样呈方整规则的棋盘格局。岸边广植柳树,水上植物则以荷花为主,另有水稻、芦苇,常有飞禽栖息翱翔,更添生气。
什刹海柳荫
整个区域的园林风景并非有意统一规划而成,而是历代逐渐演变累积的结果,却又能彼此辉映,浑然一体,如《帝京景物略》所称:沿水而刹者、墅者、亭者,因水也,水亦因之。梵各钟磬,亭墅各歌声,而致乃在遥见遥闻,隔水相赏。”民国时期叶楚伧《壬子宫驼记》也称:“十刹海,杨柳四围,芙蕖十亩,萧然有江南村落致。
什刹海野鸭
相比而言,三海中的市肆多集中于前海一带,相对显得热闹些,而后海和西海比较幽静。对此《清稗类钞》即称:“京师之后海较前海为幽静,人迹罕至,水亦宽,树木丛杂,坡陀蜿蜒。两岸多古寺名园,骚人遗迹。 清代时后海的水面半是水稻,半为荷湖,景色独特,吸引很多野鸭、水鸟栖息,其环境正如词人纳兰性德所称“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鹤宿凫栖,杭稻动香风冉冉。颇有江南水乡之美,故《京尘杂录》描绘后海风光时称:“后门外李广桥一带明湖滉漾,大似江南水国,每过其地,则令人起莼鲈之思。
从什刹海岸边看钟鼓楼旧照
什刹海不但水岸曲折,而且位置独特,四周均可借景:东有钟楼、鼓楼巍峨,南瞻景山宫殿,北近城门雉堞,西可远眺西山,近处则有湖水、稻田、荷花、堤柳、石桥,而彼此相邻的寺观园亭乃至如织的游人也都可引入景框,如清代纳兰容若所描绘:“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

4 游赏盛况

什刹海作为雅俗共赏的游观之地,四季均有特色,而尤其以夏季景色最胜,从而吸引各阶层市民来此赏景、消闲、聚会、宴饮、娱乐、购物。历代诗文对什刹海的游乐之景多有描绘,极为生动。
什刹海早春
自元代起,海子一带就是春游佳处,春季常有画船行乐于水上,故元人有诗句吟道:“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船。 柳梢烟重滴春娇,傍天桥,住兰桡。”明清两代,文人游客初春时节多喜欢来什刹海一带的寺庙踏青访古,看柳青花红,如张弼有诗:“花朝寻花不见花,行行直至梵王家。周遭金海波光合,远近翠楼烟景赊。
什刹海夏日游船
《骨董琐记》称赞夏天的西海“湖水澄净,夏无蚊蚋,荷盖掩映,枝条分披,实尘氛中一清凉胜地也。”夏季游什刹海,仍以湖上泛舟最为赏心乐事。游人乘船,可从西北端的水关一直驶至前海东南岸,沿岸垂柳掩映,亭台寺观接踵,酒肆茶楼相望,湖上莲荷遍布,水闸石桥一一经过,画舫上还常常陈列酒食并演奏乐曲,一路行来,极有趣味,故明代高珩《水关竹枝词》描绘道:“酒家亭畔唤渔船,万顷玻璃万顷天。便欲过溪东渡去,笙歌直到鼓楼前。”《燕都游览志》载:“酒后一苇,山光水色,萧鼓中流,时复相遇,江以北来无此胜游。然泛必从小径,抵虾菜亭,乃尽幽深之至。
夏季游客也常于湖边排列几席,坐而饮食,纳凉赏景,如《帝京景物略》所载:“岁盛夏,莲始华,宴赏尽,园亭遂园亭,虽莲香所不至,亦席亦歌声。”《天咫偶闻》亦载:“长夏夕阴,火繖初敛。柳荫水曲,团扇风前。几席纵横,茶瓜狼藉。
秋日夕阳下的什刹海
秋天的游乐同样样很盛,尤以七月十五中元节最为热闹,都人聚集,作水嬉、放河灯,《帝京景物略》载:“岁中元夜,盂兰盆会。寺寺僧集,放灯莲花中,谓灯花,谓花灯。酒人水嬉,缚烟火,作凫、雁、龟、鱼,水火激射,至萎花焦叶。是夕,梵呗鼓铙,与燕歌弦管,沉沉昧旦。
冬日什刹海冰场今景
冬季什刹海湖面结冰,则有冰床之戏,为京城独有。《帝京景物略》载:“冬水急坚,一人挽小木兜,驱如衢,曰冰床。雪后,集十余床,炉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东南人自谢未曾有也。”作者将什刹海冬季景象与西湖之春、秦淮之夏、洞庭之秋相提并论,并以此自豪。
什刹海不但四季景色不同,一日之中,清晨、白昼、傍晚的景色均有变化,同时还是夜游的好去处,“月夜泛舟”、“湖心赏月”是久已有之的游乐项目,如明代顾起元有《秋集净业寺湖上》诗:“昨夜微霜下玉河,垂杨几叶著澄波。风传清磬双林尽近,月冷疏砧万户多。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各种民间酒食、茶点乃至戏曲、杂技、管弦多云集岸边。京人来此游览,往往钟情于此。公共园林区段大多可作宴集场所,除了前述之会贤堂、庆云楼、集贤居而外,萨兆沩先生《净业觅踪》记述什刹海一带的饮食老店还有烤肉季、柳泉居、四合义、宝隆源、福兴居、和顺居、桂英斋等等,至于各种小吃摊上更是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难以替代。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中元节盂兰盆会之外,《什刹海志》还细记载这一地区历史上的其他民俗活动,计有上元灯节、上巳春禊、四五月间城隍出巡、夏日洗象浴马、冬日冰床冰灯、堂会票房唱戏等等,大多在水上或岸边举行,与三海风景密不可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晨中的后海~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绝胜烟柳满皇都
李峰 | 夏日·初上
什刹海里游半圈
北京银锭桥2016
北京这些美爆了的湖泊,个个美景如画,即将闪耀这个初冬!
后海美如画~一泓清池 垂柳拂岸 皇家龙脉 上善若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