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话说长江》的制作过程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经济  |科教  |少儿  |法治  |电视指南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国家地理频道首页
 相关节目时间表
 国家地理报道
 文史博览
 乡土中国
 自然探索
 八方掠影
 家园·人文
 家园·自然
 广角镜
 国家地理在线
 频道地图
 央视广角
 探索·发现
 见证·影像志
 艺术品投资
 鉴宝
 红河地球故事
 走遍中国
 绿色空间
 瞬间世界
 正大综艺
 人与自然
 电视诗歌散文
 西部频道
>> [历史·人文·民俗]
《话说长江》——永恒的记忆
【国家地理版主】作为主要的创作者,想必各位嘉宾对《话说长江》的拍摄制作过程都有着深刻的印象。我们先请各位嘉宾为大家讲述一下自己对《话说长江》的记忆吧。
【嘉宾:戴维宇】20年前,有幸和摄制组的伙伴们一起制作了《话说长江》,最深的印象是收看《话说长江》的观众,是那些热情的观众始终支持着我们,他们始终陪伴着摄制组,从长江的源头直到入海口,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以至于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和观众都怀着依依不舍的感情。
【嘉宾:李近朱】20年前,我还很年轻,在《话说长江》组里从事音乐编辑工作。那个时候对长江的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却很少来到长江边。这部作品的拍摄让我一次又一次来到了被称为“母亲河”的长江身边。从职业的敏感出发,我在考虑音乐上的长江是什么样子,于是我请来了作曲家王世光先生,一起琢磨长江的音乐形象。我记得当时我向王世光先生提出写三个长江音乐主题,几天以后我们在宣武饭店楼上一起哼唱了三个旋律,其中一个就是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长江之歌》的旋律。当时,我眼前一亮,几乎喊出来,就是她。然后,我请王世光先生为这个主题旋律配器,形成了每集《话说长江》开片播出的片头音乐。节目播完了,我走在街上,听到楼里传来用笛子吹奏的长江旋律,我非常激动,因为我意识到这个旋律已深入人心。于是,我产生了举办一个音乐会的想法,经与总导演戴维宇先生商议,确定了音乐会的举办。于是,先有曲,没有词,开始了向全国征集歌词,最终沈阳的胡宏伟先生的歌词中选,《长江之歌》从那时响了起来,一直传唱20年。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话说长江》,更重要的她成了“母亲河”长江的音乐象征。回忆20年,《话说长江》的拍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做出了这一件有意义的事儿。至今,每当《长江之歌》响起我都会回的20年前,回到长江身边。今天上午我在新闻发布会上又听到了《长江之歌》的旋律,当时的感觉不仅仅是怀旧,而是给我一种激励,那就是我们《再说长江》摄制组应当听着《长江之歌》,唱着《长江之歌》,拍好《再说长江》。
【嘉宾:陈汉元】《话说长江》是我们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一家公司合拍的,日本这家公司的老板叫左田亚仁,他的儿子是日本著名的歌唱家,叫左田亚志,我们两家就共同组织起来拍素材,开头商量好了他们来编一部长记录片,后来很长时间没有编出来,于是我们就决定自己来编,我们就商量不是编一部记录片,而是编成一部大型的系列电视片,由源头到出海口,一共分25集,每集25分钟,题目就叫《话说长江》,设主持人,采取章回小说的形式,结果有些同志提出不同看法,问为什么叫“话说”,这样不通嘛,我说:“为什么不通呢,三国演义的开头就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祖宗可以话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就这样这一部播出后,电视、广播、报刊后来都有很多话说的题目,甚至于还有什么话说前列腺炎,可见一个电视作品的名字或一本书的名字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当时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是利用业余时间为《话说长江》撰稿,所以也只能说是票友。
【嘉宾:陈铎】各位可能很感兴趣我参加到《话说长江》的一个过程。当时,我本来要到峨眉山参加《西游记》的配音指导,但是由于非常奇特的原因没走成。《话说长江》总编导戴维宇给我来电话,如果我走了这个电话是接不到的。问我愿意不愿意参加这个节目,当时的名字还没有定。我了解了这个节目的形态,决定当主持人,什么叫主持人,当时一点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也不没看过国外、港台主持人的形态。那个时候我在电视剧团,服务于电视台除了新闻之外的所有节目,我想可以尝试。我开始想的是怎么演好主持人这个角色,所以自己也感觉到摸不着头脑,要去创作。但是,工作做着做着突然明白我干嘛去表演别人感受的祖国大好河山的情趣、感觉呢。我是代表观众去体会、感受,把我的感觉直接传达给观众就行了。需要一个真实的我的感受,这就是后来你们看到我的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当时戴维宇先生还问我有什么想法。因为我从事电视工作到现在已经46年头了,我是第一批做电视,对电视各方面接触了很多,但是对主持人一开始没有这个工种,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会想起找我呢?老戴说,“我们看过你解说的《丝绸之路》。”
【嘉宾:陈铎】这是中日合拍的,我的解说实际上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也使得日本人很惊讶--中国还有这样解说的,当然我很喜欢解说,中央广播电台过去好多保留节目都是我解说的。应当说也有基础,我问老戴“是解说分量多还是出镜分量多”,老戴说“解说多”。所以,从《丝绸之路》大家联想到我,就这样,走进了《话说长江》。要说第一次跟《话说长江》组的人见面,几乎闹笑话。作为电视的老人,当然对老的同志见面还是认识的,在广播大院里经常也能碰着。但是其他后来的年轻一些的就不认识,所以第一次见面前是在宣武饭店,听说原来是中日合拍的,我就以为还有日本人到场,看到张茂西、冯骏、赵化勇,这三位我不认识。我以为他们是日本人,不像我认识的几位老同志,所以说话比较谨慎。可是后来突然听他们讲话,一个是山东味特别浓,就是张茂西;另一位带有上海音,就是冯骏;赵化勇的普通话也带有口音,我说“这三位日本朋友中国话说都不错,就是口音太重。”后来才明白,搞错了,我把他们当日本人了。后来的合作我们都非常愉快,而且互相切磋、商量都是卓有成效的。
【嘉宾:矫广礼】话说长江在当时日本提供了许多资金,设备,很多有名的记录片,用胶片拍的,在当时拍摄的过程中各省市的外事部门提供了很多支持,当时有中央和国务院的批件,当时有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还有长江沿岸各级省市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拍摄的条件是非常好的。在当时没有这些条件是很难完成这样的拍摄任务。
话说长江 魅力永存
【猫咪mm】陈铎老师好~~~~~~~~ 因为《话说长江》记住了你和虹云老师:))如果可能,20年后,你们愿意主持《再说长江》吗?:))
【嘉宾:陈铎】你好,谢谢你。对我来说很新鲜,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跟你面对面,这也是一种交流。20年后的现在,当然愿意再主持《再说长江》,不言而喻很多很多节目,我们都是乐意去主持的。谢谢你发来的照片,那是100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永远》画册上的。
【轻摇小扇】请问:听说长江之歌的音乐是事先有的,而歌词是胡宏伟后填的,是这样的么?您的这首长江之歌音乐写的很大器,确实不错。
【嘉宾:陈铎】这首歌的确是这样的,先有长江音乐是专门为话说长江的每个章节,各个段落所创作的乐曲,作曲就是王世光先生。歌词的确是后填的,当年在《话说长江》快要结束的时候,《话说长江》组的同志们觉得这么好的音乐是不是向全国征集一下歌词,后来果然大概征集到3000多份歌词,都是从全国各地,好像也有海外的寄到我们的类似组委会的地方,我们从这里面筛选100份,又从这100份里面选出30份。那个时候还没有复印,抄写以后请评委们一起来,当场发给评委们,由于是抄写的,所以不会有原来作者的笔记或者任何记号、符号,完全是我们工作人员的手写。从这30份里比较一致的选出胡宏伟写的词,大家认为是最好的。这个歌词经过作曲家王世光把音乐和歌词重新对位、整理了一下,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长江之歌。
【嘉宾:王世光】谢谢你对长江之歌的赞赏。长江之歌作为歌曲是在整个片子播完之后,观众要求对片头音乐配上歌词,他们说:“片头音乐很好听只可可惜跟着哼哼,不能唱要是有词就好了。”剧组根据这个要求发了征集歌词的广告,没想到有将近5000份歌词寄到剧组来,从当中挑选出了20首,请歌词专家来评选,选出了胡宏伟的词。为片头音乐填词的《长江之歌》就产生了。有人问我:“长江之歌是你写的?”我说:“是。”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产品。
【猫咪mm】王老师,现在还有信心做出比《长江之歌》更大气的长江之歌吗?:))
【嘉宾:王世光】您真问到我心里了,我想我应该写出新的有气魄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表现长江母亲河的作品。谢谢你的鼓励!
【jufer】当年的话说长江很久远,能介绍当时拍摄主要集中在哪些地理位置吗?为什么选择哪里?现在那里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嘉宾:戴维宇】<话说长江>点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主要在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当时主要考虑这些地点还是从沿长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山川、湖泊、城市来选择的。至于现在那些地方有多大的变化,请你耐心的等待收看<再说长江>。
【嘉宾:陈铎】开始是日本歌星佐田雅志,他以长江为他的活动大舞台作为背景,到中国来演出、拍片子。他当时在北京展览馆演出的时候,因为他是边说边唱,唱一会儿就跟大家聊一会儿,他的聊天比较特殊,有些风趣诙谐的东西,需要现场用汉语帮他翻译过来。找过我们电视剧团的几位演员,准备给他现场配音,我正好那个时候一直在搞译制节目,所以定下来的有我、还有后来大家熟悉的译制片的导演车适、还有相声演员郝爱民现场为他配音。但是后来有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我都不记得最后是给他配音了。但是我们为他的演出做了很多工作、安排,他的演出舞台、灯光等等都是我常年合作的伙伴一起配合的。没想到,他拍的用长江作为背景的这些影片,后来就成为我们《话说长江》的一部分素材。由于当时有很多城市并没有对外开放,所以沿江的不少城市在《话说长江》没有介绍,比如九江等等。还有葛洲坝,这样伟大的工程,他不感兴趣,因此他们所提供的素材极少。我们后来专门补拍,因为我们要说长江不能不说葛洲坝,于是就有了专门关于葛洲坝的一集。我们在编排的时候考虑到从长江源头经过上游、中游、下游一直到入海,日本人的足迹并没有到这么多地方,但是的确他们拍摄的有很多镜头是不错的。我们自己从事纪录片电视台的编导们拍过长江源头、金沙江、葛洲坝等等段落,把这些跟日本的素材合到一起,编出了《话说长江》。后来听老戴说还有陈汉元说因为日本提供的素材还不够多,我们再去补拍,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想出来有些段落干脆由我和虹云来说,弥补画面的不足。大概也算作为画面的补充,出镜跟大家聊聊。没想到我们开创了中国电视双人主持的先河,也许有点偶然吧。当然,现在沿长江的好多城市变化都非常大,最近我们去武汉,同湖北省的领导、省长见面说起要拍《再说长江》,也谈到武汉的变化,我说以前我们来的时候,记得我跟魏中涛为了拍全景爬到长江边上当时最高的一个饭店--秦川饭店楼顶上。当时饭店没有完工,全是钢筋脚手架,出了一身汗到了楼顶,风一吹,全身都凉。但是我们拍到了全景,现在到江边看到高楼那么多,秦川饭店都被淹没在这些高楼里,几乎不容易发现它。这就是一个变化,其他各省、各市的变化肯定更多。江上的桥就增加了很多,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谢谢!
【嘉宾:陈汉元】《话说长江》这个记录片的主线,就是从源头沿长江的自然流向,一直拍到出海口,当时我们就商量定了,镜头不只是对着江水和江边的景象,而把它扩展为长江两岸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生活等等的状态,那么当时有个想法,我们想唤起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不只是让人们喜欢这块土地的自然状态,而且要让人们看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宗给我们留下什么样值得后人骄傲的痕迹,而且也要让观众看到,这块土地上的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不论民族、文化、经济背景有多么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在为改变这块土地,向着繁荣所做的努力,但我现在在想,20年过去了,长江两岸好多破房变成了新房,这是好事,但是到处出现高楼大厦是不是好事这就很难说了,同样,这20年来,长江两岸建起了许多工厂,这也是好事,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有可能使长江有朝一日变成第二条黄河,这就糟糕了,但愿这是我杞人忧天。
戴维宇:《话说长江》制片人、总导演
【后天下之忧而忧】和即将开拍的“再说”相比,二十年前的“话说”无论是从技术上和资金上都要比现在面临更多的困难吧?现在回想起来,你们印象最深的困难是什么?
【嘉宾:戴维宇】当时的困难首先还是在资金上,所以不得不和日本合作。在内容上就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意图摄制;其次的困难是我们自身的经验还不足,在那时央视还没有制作这样大型节目的经历,我们是摸着长江里的石头过河,凭着一股热情,依靠集体创作的力量,最后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是我们最初没有想到的。另外这个节目的主要思想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材,但是我们不采用说教的方式,在全片也很少提到爱国主义的词句,我们只是展示祖国的美好,由观众从中体会、感受,得出自己的结论。
【嘉宾:陈汉元】确是今非昔比,当年我们的国家还想当贫穷、落后,拍片子不只是拍风光,肯定还是要拍人拍建筑等等,但是那个时候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景象、人们的衣着,即使不破烂也是相当的单调,而有些地方自然环境越美人们的穿着越破,生产力越落后,怎样才能把拍出来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一样的美好,而不能做假,不但让国内观众感到我们这个大地可爱、值得爱,而且让外国人也有同感,这就不是简单的事。
【后天下之忧而忧】和即将开拍的“再说”相比,二十年前的“话说”无论是从技术上和资金上都要比现在面临更多的困难吧?现在回想起来,你们印象最深的困难是什么?
【猫咪mm】是呀,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条件一定不好,但精神绝对很好。现在呢,资金技术好了,精神状态呢?:))
【嘉宾:李近朱】我不是制片人,但我参加了20年前《话说长江》的创作,当时资金上是和日本人合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在技术上,也是依靠日本人胶片的拍摄,而今天《再说长江》的资金由中央电视台自己解决。在技术上,也将使用世界最先进的电视技术,比如高清晰数字电视等。我想,今天无论从资金和技术上,都优于20年前。但20年前,即使是依靠外来的支援,我们也依然拍除了爱国主义的电视节目《话说长江》。对此,我依然感到自豪。
【luilang】愿本栏目像长江一样源远流长.小的时候看的这部专题片,印象很深刻,在欣赏了祖国的壮美河山的同时,也接受了新的知识。很希望能多的次类的题材的节目!
【嘉宾:戴维宇】这个节目能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作为创作者来说,感到非常高兴,当时我们在创作这个节目的时候,主要的意图是要把祖国的山河、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的青少年,20年后,还能在你头脑中留下印象,应该说达到了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衷。
【20030315】陈铎老师,6月1日看到您在球场上满场飞的样子,感觉您与20年前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特别是您的那头白发已成为了您的标志,能告诉我您的确切年龄?
【嘉宾:陈铎】谢谢你看到我的运动模样,我到现在还没看到那天的播出,不知是啥样子。但是我喜欢动,有条件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去动,没有条件的时候要想办法为自己设计一些活动的内容,像踢球、打篮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在广大群众监督下、注目暌暌下去奔跑,至少不能丢人现眼。好在喜欢运动,也有着基础,我在中学的时候曾经是我们全校篮球冠军队的一名成员,初中的时候,曾经从前锋踢到守门,当然现在岁数大了,只是希望追求一点运动量,并不想真的去竞赛,拿个什么奖、弄个什么名次,而且也争不过比我年龄小的人啊。但是,值得自豪的是,大概是96年我第一次出国,不是去采访报道,而是率领我们电视台的一支业余篮球队到法国里昂参加国际业余篮球赛,我们的队竟然进了前八名,我个人还得了一个个人特别奖,这是国际体育大奖。其实因为我是上场比赛所有队员当中年龄最大的,当年58岁。法国人或者说主办单位跟各个球队的人要说“拍马屁”这一点还是“拍”的很好,把我“拍”乐了。毕竟我拿了一个“国际大奖”回来。我从事电视工作进入第46年,现在也开始吃第64年的粮和水了。但是也许还能再干10年、20年、30年,要托您和大家的福了。希望能够达标,甚至超标。谢谢你!
【yococo】问各位老师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经过《话说长江》的洗礼,各位的人生或是人生观是不是都有了一些变化?《话说长江》都给你们带来什么变化,各位能谈谈吗?
【嘉宾:陈汉元】因为我当时处在管理岗位上,手上拥有一定的权利,我就叫大家高度注意,本系列片从头到尾任何人都不许写'爱国主义’这四个字,但是每个人的心理都要记着,《话说长江》是一套极为浓烈的、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教科书,爱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节目让大家去感受的结果,因此《话说长江》取得的反响,又证实了恩格斯讲的一个观点,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把观点隐埋在字里行间,而不要喊口号,但那以后我做任何节目都是本着这样一个准则去做,这个准则的基础就是对个体生命需求的尊重,为什么人们不需要喊叫,人们需要的是事实,我们的任务是艺术化的把事实摆在大家面前,相信大家都会领悟这个事实存在的含义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强化了我的人生观当中的一个尊重个体生命存在和需求的意识。
【嘉宾:戴维宇】的确,所有参加<话说长江>的人员在创作中经受了锻炼,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奠定了好的基础,当年<话说长江>的成员,有的人现在担任台长的职务,有的人是政协委员,还有的人成为了著名的作曲家,当年的编辑李近朱是<再说长江>的导演。
【爱一条大河】王老师,我想问当时《长江之歌》的创作过程,那样的音乐今天听来依旧荡气回肠。
【嘉宾:王世光】这个问题我很愿意回答。作为一个大片,当时戴老说:“我要求片头音乐一起,大家都要围着电视机看电视。”这是个很高是要求。为了写好片头音乐我写了三套方案,让剧组来挑,他们选中的这个方案就变成了大家熟悉的主题曲。这个主题曲我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出来的,不知道写了多少方案都费掉了,扔了满满一纸篓的费稿。只到这个主题曲我感觉可以了,但还不放心又写了第二个,第三个。这个主题曲播出的一个星期后李近朱打电话给我说:“可以了。我听见街上的学生在哼哼这个曲调也有用口琴吹的。看来大家是接受了这个音乐。”那时候我住胡同里接着个传呼电话要跑400米,虽然气喘吁吁的但心里特别高兴。后来为这个音乐填词的歌曲就是长江之歌。片头音乐只有一分钟当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再补充说一句为这部片子写的背景音乐大概是80分钟,分别用在了25集里面。
【fresco】长江留给各位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嘉宾:戴维宇】丰富、美丽是长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嘉宾:矫广礼】长江一个是很大,它是从长江上游拍起,包括岷江、金沙江一直到宜宾重庆,下游到上海,我们从长江源头拍起,觉得长江很大很大,长江很险,因为它从上游开始落差比较大,到三峡的地方比较窄,在拍摄过程往返几十次,感到长江的险,长江的两岸人口比较密集,资源很丰富,风景也比较漂亮,如:张飞庙等。秋天的时候水果也特别多,如:橘子、柚子,岸上堆得到处都是,长江三峡的占道还有悬官都一种神秘感,过了三峡以后江面特别宽敞,比较有趣的是长江出海口的江水和海水汇和处颜色限线特别明显。
【嘉宾:王世光】绵绵不绝的浩大江流,对我这个山东人来说是永远抹不掉的印象。我们北方的江河是半年有水半年枯。
【嘉宾:陈铎】长江是母亲河,我是江苏淮安人,也算是在长江之北。出生在上海,长江的入海口。长江在我心目当中是很有位置的,因为可以说也是我喝长江水长大的。记得中学时,我和几位同班同学特别爱水,上海湖面不多。我们爱水,就跑到郊区高桥去看海,其实那是长江的入海口。当时一望无际,那印象到现在还很深,因为我们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才看到这么大的水面。后来才知道,这不是大海,这就是长江,只是长江的出海口而已。以后从事电视工作全国各地跑,特别是在《话说长江》之后,参与很多专题片、纪录片,跑来跑去经常会越过长江,或者沿着江边走。人们有时看到我,会说“哎,那不是长江吗?”,是啊,这是人们通过我们的节目认识了长江,了解了长江,也认识了我和虹云。应当说,是长江让我们跟各位相识的,长江的颜色比过去黄了,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长江的航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都不够,经济要发展,两岸人民的生活要提高,我在采访和做节目的时候都感受到了这方面好的变化。当然像污染等等,也有一些令人堪忧的。作为中国环境学会常务理事的我,的确对长江母亲河是越来越黄,还是越来越清,跟大家一样都很关注。
王世光:《话说长江》音乐创作、《长江之歌》作曲
【嘉宾:陈铎】希望长江不要变成黄河,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真正地保护环境,保护好长江,让我们的母亲河成为一条我们心中的圣河,造福人民的大河!
【舞影零乱】好!希望《再说长江》能让这一理念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后天下之忧而忧】“话说”的拍摄周期是多久?当时动用了多少人马?中日人员比例是多少?
【嘉宾:矫广礼】78年开始准备,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前期有一年,后期也有一年,中日人员比例个占一半。
【dji73】能介绍一下当年的话说长江是什么时候酝酿、策划、付诸实施的?
【嘉宾:矫广礼】当时的策划是中央电视台对长江、长城、长征有过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经过了广播电视局上报中央国务院批准,当时的领导都有具体的批示,要求中央电视台把《话说长江》这个片子拍好,正好当时有个日本的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他们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打算,其中就有一家佐田企画,要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佐画先生对中国很了解,他年轻的时候在中国住过,会说中文,他提出了要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准备、谈判,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然后报外交部批准,双方组成了长江摄制团,当时的资金由是日本出的,日本投资十亿日元,但是我们的底线要比这个少,最后双方的合同是八亿日元,最后这笔经费没有用完。第一部是组织采访、选拍摄点,由中日双方共同组成采访组,从四川开始一直到上海,第二部是拍摄,拍摄一年,后期一年,然后在播出。
【月下海棠】各位嘉宾,你们在拍摄完话说长江之后,又去过长江么? 尤其是最近去过吗?看着现在的长江,您有何感想?还能找到故地重游的感觉吗?
【嘉宾:王世光】近几年我多次去长江,但都是过去没有去的江段,因此对我来说每一次来到它的身边,我都感到非常的惊奇,新鲜,我愿意长时间的站在江边对它无言的交谈,感受它的温润的气息和博大的胸襟。
【月下海棠】真是艺术家的胸怀。我站在长江的游船上,只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我想如果生态还继续恶化的话,我们的母亲河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的……
【嘉宾:王世光】你说的非常好,上游还好一点,下游的已经污染的很严重了。如果不加以治理20年后会变成一条黄色的黑色的长江。
【lenti】陈铎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话说运河之中 您站在船头 穿过两岸都是金黄油菜花的河道,您是否还记得那一幕呢,十多年过去,那个画面我至今印象深刻。
【嘉宾:陈铎】我记得那一幕,那是苏北油菜花盛开的时候,苏北是我的家乡,从前是非常穷、经常闹灾的地方,苏北运河具有现代化的感觉,很美。岸边的公路也很好,可能你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应该是一致的。我传达的感觉不知你是否当时也感受到了?我希望在我所参与节目当中,尽量把美的画面传递给你们。
【偶尔回眸】我能感觉到您到时传达给观众的东西,相信每个人的感受还是会不同的,很多年后,经济的发展让运河的很多景致只能永远的留在了那部纪录片上,而消失在了现实之中,您有什么感触么?
【嘉宾:陈铎】大约3、4年前,我就准备《再说运河》,做过一些准备工作。但是很遗憾,发现运河两岸有较多的让人忧虑的东西,所以大概是跟你的感觉相近吧。我就放下了。我不想把我们的忧虑传染给大家,只好再等一等。
【猫咪mm】陈老师,这种忧虑是无法回避的,就只有通过你们电视人的镜头,让更多的人知道,唤起更多的人重视呀。
【嘉宾:陈铎】有时候是很不愿意回避的,但有时候当公开在屏幕上的时候,毕竟总还有一个尺度问题,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够能说了算的。我想这你会理解的,好在现在还有《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等节目,还能够把一些忧虑通过电视人的镜头唤起大家。我不在新闻部门,但是我的同事们在做这件事,我想这也是我多少能有点欣慰的。
【偶尔回眸】王老师有没有想过为保护长江再写一些东西呢 因为我们不想那些美丽永远只是留在《话说长江》中。
【嘉宾:王世光】《长江之歌》里这样一句词:“你那纯洁的清流哺育各族儿女。”这是我们对长江的歌颂。如果长江的污染得不到治理,这句词就变成了我们的向往。我们真的不希望这一天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唱长江之歌就能提醒我们要保护长江不再受到认为的破坏。
【爱一条大河】陈汉元老师,我知道您不仅写解说词还写歌词,哪篇或者哪部片子是您最心仪的作品呢?
【嘉宾:陈汉元】我再说一遍我写解说是玩票,但是作为一个票友我会在公园里头进入境界,放声歌唱,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两篇解说词,一篇是《话说长江》里面的第八集《从宜宾到重庆》,作为全国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文长达十年之久,还有一篇是《话说运河》的第二集《人》,因为这里有把长城比成一撇把运河比成一捺,从而构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从观众来信来看,这篇解说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歌词写的还有一点味道的是蔡琴唱的《一生都给你》。
矫广礼:《话说长江》制片人
【晃悠晃悠的来了】听咱家孩子说,你们那个《话说长江》拍的就是好看,咱那时候也没得电视看,现在想看重播也没有机会。你们谁个能说说那说的是啥意思~~~
【嘉宾:陈铎】您是位老人家吧,我们现在在座的六位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刚才短暂的休止之后,我突然发现每个人旁边都有一位“小秘”帮我们跟大家聊天,不是我们老的说不了话了,而是不会这门技术。《话说长江》的那时候,你们家里没电视是有些遗憾,现在有几台电视?跟孩子们争着看电视吗?还是老头老伴各有一台,孩子们各有一台?说来话长,《话说长江》看过的人感觉都不错,如果现在跟您说,恐怕从头说来的话也得要个好几天。重播的确比较难了,我也不知什么时候给重播。但是你还是等着看《再说长江》吧。《再说长江》播出之前每天都还会有您可以选择看的节目,不过我劝您少看电视,太耽误时间,还是多到户外活动活动好。祝您健康!
【嘉宾:陈汉元】《话说长江》顾名思义就是要说说长江,这个说主要是靠镜头来说,解说词起到补充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镜头介绍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地理、山川、风光、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民族关系等等各方面的风貌、状态和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有相当篇幅着重于文化古迹的介绍,说事实不说教,力争幽默风趣但又不油腔滑调,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如果说是从头到尾看完的人,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感慨,我们祖国拥有这样一条世界第三大河实在值得骄傲、自豪,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激励,要以实际行动保护长江、爱护长江、建设长江。
[历史·人文·民俗]
承载着大家的期望,《再说长江》今日起步
【雪中飞】请问导演再说长江中是否加入了环保方面的问题
【嘉宾:李近朱】这次《再说长江》不单单是再说和再看长江,更重要的是再想长江,想长江什么呢?最主要的是长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就是生态。在初步采访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关于长江生态问题,比如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雪线的后移、水质的污染、湿地的退化等等,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从治理角度提出关于长江环保方面的问题。也希望你来关注。
【yococo】陈铎老师,您的声音真有魅力,您还会再主持再说长江么?
【嘉宾:陈铎】谢谢你,《再说长江》的主持人也许会有变化,今天总编导李近朱已经说了,要根据内容再确定。我除了长江,还有运河、海洋,祖国的山川恐怕我一辈子、两辈子、几辈子都主持不完。
【fresco】《话说长江》播出的时候我还上小学,依稀记得讲的是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讲长江本身的比较少,这次《再说长江》侧重什么方面呢?是侧重人文,还是侧重地理呢?或者兼而有之?
【嘉宾:李近朱】当年《话说长江》侧重于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20年来长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长江的认识也更加深化了,初步采访中,我们看到了长江的三种形态:人文长江、经济长江、生态长江。应当说,这三大内容在《再说长江》中都要表述,但是我们将从人文角度去看经济长江,从天人合一角度去看自然生态。我们将通过人的故事、人情化的氛围来表述长江的巨变,特别是经济上的变化。因此,您在《再说长江》中将会看到一个人文化的长江。
【fresco】《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唱红了大江南北,这次《再说长江》的主题曲还是王老师来写吗?会比《话说长江》还好听吗?
【嘉宾:王世光】这个问题请李近朱来回答吧。
【嘉宾:李近朱】纠正一下,《话说长江》的主题曲不是《长江之歌》,但《长江之歌》用的是《话说长江》的主题音调。应当说,《长江之歌》传唱20年,已成为长江的象征,在《再说长江》中音乐创作绝对要以《长江之歌》作为基础。作为总导演,我的设想是以《长江之歌》贯穿全片,这就要继续和王世光先生合作。在《长江之歌》主题音调的基础上,创作出新世纪新长江的音乐形象。当然,在这个音乐中,你一定能够看到《长江之歌》的身影。
【fresco】李老师,作为《感受交响音乐》的总编导,您如何分身去做《再说长江》呢?
【嘉宾:李近朱】首先我告诉你,我是一个音乐家,20年前是,20年后还是。我再告诉你,我又是一个电视纪录片编导。两年前,我编导了52集《感受交响音乐》,严格意义上讲,那时电视纪录片拍得不多,《感受交响音乐》那是业余之作。现在我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感受交响音乐》已经播出了,我已经“分身”了。在拍摄《再说长江》中,我不可能再去分身创作其他类似《感受交响音乐》的节目了。
【fresco】戴老师,请问《再说长江》拍摄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地方啊?
【嘉宾:戴维宇】《再说长江》的起点和终点让李近朱总导演告诉你,<话说长江>拍摄的起点是长江源头那一滴水开始,然后沿江而下,一集一集的拍摄直至长江的入海口崇明岛外,一共25集,播出了半年,拍摄制作了三年。
【嘉宾:李近朱】20年前我没有去过长江之源,这次《再说长江》我们要和中国科学院一起进行长江之源的考察。初步采访我可以告诉你,长江之源源于格拉丹东雪山的雪水,然后汇成沱沱河、楚马尔河和当曲河,然后汇成金沙江,再汇成长江。关于长江源头的生态变化,我们已看到一些材料,你的担心和心头的痛表明你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想无论是长江源,还是三江源,我们在拍摄当中要特别关注它的生态,我想我们会用积极的方式把真实的长江之源报道出来,请大家关注。长江之源的终点在上海的崇明岛,那是长江的入海口。
【fresco】如果说《话说长江》是先有的文稿才有的拍摄,那么《再说长江》马上投拍了,是不是已经有了文稿呢?要是有的话,会不会出书呢?
【嘉宾:李近朱】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先有文稿,再去拍摄;有的是先去拍摄,再写文稿。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构思,《话说长江》当年创作不是先有文稿,而是在艺术构思基础上形成了拍摄提纲,然后编辑画面,最后撰写解说词,也就是文稿。多年来,我作为编导和总编导,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再说长江》中我可能还采取这种方式,但个别集由于特别富于诗意,有可能先撰文稿,后拍画面。看来,你是一位电视行家。
李近朱:《话说长江》编创人员、《再说长江》总导演
【大阿图】请问这次<再说长江>中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什么新的说法?能完整地看到三江并流的图像吗?
【嘉宾:李近朱】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我们在《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中都有所涉及,这次《再说长江》将涉及东、中、西三线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西线工程我们还没有进行采访,今天新闻发布会上我讲到我们要用发生的视觉表现长江,也就是把最新的信息告诉给观众,因此,西线工程的进展我们会作为《再说长江》的一个内容加以表现。在《再说长江》中可以看到“三江并流”,而且可以告诉你,“三江并流”将会有专门的一集。我想你会完整的看到“三江并流”的图像的。
【清·水】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母亲河的保护,我想问李近朱老师,在这个片子里面对环保问题会不会有涉及?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力度和篇幅?
20年来,长江发生了巨变,同时,在生态上长江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在关注母亲河的保护。我有一个想法,生态问题不仅长江有,其他地方也有;不仅中国有,全世界也有。但是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的责任每一个人义不容辞,因此,在《再说长江》中一定会涉及母亲河的保护。我想我们只能运用舆论的力量,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一起投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列中来。力度会是大的,篇幅多少要在采访之后才能决定。谢谢你的关心。【嘉宾:李近朱】
【dji73】请问如果在让你们来再次担当再说长江的策划,您认为这次再说是否应该更加关注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嘉宾:戴维宇】长江生态环境的确很有问题,你的感觉也很有道理。我个人认为对长江的保护,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了。
【嘉宾:陈汉元】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一个对祖国对子孙非常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一个问题,我觉得长江原来的水是比较清的,现在只有上游是清的,到了中游和下游就变黄了,这个黄由泥土流失造成,也由两岸的企业、工厂排放废水所致,我觉得现在再来拍长江不能像我们当初那样,把重点只放在风光、文化、历史、人们的一般生活,应该拿出相当大的篇幅大声疾呼“捍卫长江的生态环境而奋斗”,把一些管理部门对祖国对国土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应该痛加鞭踏,同时也要唤起长江流域的所有居民,都来关心这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大阿图】对三峡工程至今学术界还有很多异议,尤其对重庆的泥沙问题.<再说长江>对此有可能表示忧虑吗?<再说长江>的学术味重吗?说实话,观众们不喜欢从头到尾唱赞歌.
【嘉宾:陈铎】很同意你的意见,如果某些令人堪忧的问题能够引起很多很多人的重视的话,那就好了。大家就都会来关心、想办法改善、从上到下都会注意,那多好啊。当然,该唱的赞歌还是要唱。忧患意识及时也能激发人们,也是敲警钟。长江沿岸很多问题是由学术界专家们在研究,我们电视工作者是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传递给大家,我们是重视这些的。也许你能从我们的传递中了解很多东西,我想我们更希望多了解甚至尽快了解到新的学术上的东西。因为我们都关心长江究竟会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关心吧。
【猫咪mm】《话说》是经典:))期待《再说》也成功:))
【嘉宾:李近朱】谢谢你对《话说长江》的评价,也谢谢你对于《再说》的祝愿,你这两句话给了我这个《再说长江》的总编导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再说长江》也做成经典。
【猫咪mm】不成经典,不如不做!:))相信你们,但不是给你们压力哦:D
【嘉宾:李近朱】《话说长江》已成定论,你说好,就是定论,谢谢你。《再说长江》今天刚刚起步确实是未知,因此,给了我们很大的努力的空间。也谢谢你的期待。今天的主题就是要怀旧,但是今天怀旧有一个缘由,那就是《再说长江》今天起步了。刚才,怀旧《话说长江》谈了很多,我也谈了。《再说长江》也成为不少网友感兴趣的话题,今天我谈的比较多,但因为刚刚起步,相比《话说长江》的话题那要少多了。你认为保持神秘感,那就保持吧。有了神秘感就有了期待,我相信你将是两年后《再说长江》的忠实观众。
【清·水】<再说长江>会有新的音乐体系吗?
【嘉宾:李近朱】《话说长江》时我是音乐编辑,我的目标是创作一个长江的音乐主题,当时没有去想有音乐体系。今天你提出来电视节目中能否有音乐体系,我想这是我和作曲家王世光先生应当在这次创作中去探讨去研究,或者说去实践的一个课题。你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舞影零乱】《再说长江》的团队组成是怎样的啊?有没有点科考队的意思啊?
【嘉宾:李近朱】《再说长江》摄制组也是一个团队,因为要拍摄融人文、历史、科学、地理、经济、生态等丰富内容于一体的纪录片,所以这个团队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依靠科学家的顾问班子,以使这些内容表达得更准确。我想这个团队有一点科考队的意思也无不可,先科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采访,然后再表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创作。把科考和创作结合起来,或许也能拍出一个既科学化,又艺术化的作品来。
【猫咪mm】当年《话说长江》有个《长江第一坝》,20年后,第一坝“易主”了哦~~~~~~~~~ 这个肯定会拍摄的吧,长江上最大的一个变化?:))
【嘉宾:李近朱】当年《话说长江》第一坝讲的是葛洲坝,20年后长江第一坝是长江三峡工程,20年来,长江的变化一个亮点就是三峡工程。《再说长江》中肯定会拍三峡工程,以体现长江20年巨变。
【&superman&】各位老师好,《再说长江》应该像《2003站在第三极》那样现场直播,效果会很好。
陈汉元:《话说长江》撰稿人
【嘉宾:李近朱】《再说长江》是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而且定位在用高清晰数字电视拍摄,希望能留下一部关于母亲河长江的电视经典。我想,采取直播不是这部片子所运用的方式,不过我告诉你,我们将在7月下旬进行长江源头的考察和拍摄活动,届时,将会有新闻报道。
【麦轩】看了李导的简历,发现原来做音乐方面的节目比较多,那这大记录片的音乐方面你是不是尤为注重一些呢?
【嘉宾:李近朱】电视本来就是声、画结合的一种形式,音乐在电视节目中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学院毕业以后,我来到中央电视台,做了8年音乐编辑,对于音乐的作用体会尤深。因此,当我成了电视纪录片编导以后,每做一个节目,都会从音乐与画面两个方面进行构思,也许有的编导着重用画面一种手段,而我因为有音乐背景,我很荣幸总是在运用两种手段,那就是画面和音乐。希望你在收看电视的时候,也要从声、画两个方面去欣赏,那我们就成为知音了。
【后天下之忧而忧】请教一下:有说法,说真正好的记录片,是用画面说话,以前解说词贯穿全篇的记录片已经过时了,比如我喜爱的一个日本的记录片“狐狸的故事”就是这样,仅仅是真实地记录,不知道新拍的会不会在解说方面有所变化?
【嘉宾:李近朱】《再说长江》定位是电视纪录片,纪实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和本质。所谓纪实,主要是运用画面纪实。我们的目标是用画面语言讲清楚信息,讲生动故事 ,这是第一位的。而解说词是在非说不可的地方才画龙点睛地加以表述,你对于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看法我很有同感,我希望《再说长江》这部作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这部作品的解说词会更感性,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儿,而不是概念化的宣传味的。我们会努力,也希望你和我们一起探讨。
【清·水】长江之歌王世光老师,20年前的长江之歌太感人了,好多没看过<话说长江>的人都会唱,您还会参加<再说长江>的音乐创作吗?强烈期待!
【嘉宾:王世光】还会参加,今天再参加和20年前一样,我都是感到荣幸。虽然20年都过去了,我觉得我的创作心态还是同样的年轻和充满活力。谢谢你!
【清·水】据说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遗产之后,当地领导夜不能寐,因为很多保护措施将会制约经济发展,这种现实中的矛盾会不会在片子的拍摄中反映?
【嘉宾:李近朱】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触,到古香古色,或自然景观奇特的地方去,都希望那里保持原汁原味,不要有一点现代化的建筑。我们去几天就走了,去享受一种古朴,而你想过没有?那里的人要生活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们在那种古朴的地方享受不到现代生活的乐趣,他们是一种什么心情?反正他们想发展,想进步,想现代化,这种心思我是特别理解的。但是,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普遍的。至今,我也认为是一个难题。在《再说长江》当中我们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如何反映,我们将在深入采访和研讨之中,决定是否表现和如何表现。
【猫咪mm】还是要表现的,矛盾不能回避呀,你们的片子就是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视线和思考空间啊 --- 人类的发展以什么为基础?
【嘉宾:李近朱】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要经过详尽的采访和请教专家,才能比较切合实际的,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回答这个问题。你提出,人类发展以什么为基础,我回答:生态和环境。我的希望是,开发的前提应当是保护环境。
【了解一下】这部作品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啊~~~~充满着期待!!!
【嘉宾:李近朱】您说的这部作品是不是指今天发布的即将开拍的《再说长江》?我想应该是从今天开始《再说长江》起步了,我们要经过一个春夏秋冬拍摄长江,因此,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大概可以拍完。我们努力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年初和您进面,时间长一点,可能我们做得会好一点,让您的期望不会落为失望。
长江后浪推前浪——寄语《再说长江》
【国家地理版主】不知不觉,在线的时间都到了,看大家都是意犹未尽啊,二十年前,一部25集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二十年后,又一部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全新启动,在我们的在线即将结束之际,作为《话说长江》的创作者,能否请各位嘉宾谈谈对《再说长江》的期望?
【嘉宾:戴维宇】长江后浪推前浪,<再说长江>一定会比<话说长江>更加好看。我希望<再说长江>能再一次掀起一股长江热潮,像当年万人空巷收看<话说长江>,我也希望早日和观众一起收看<再说长江>。
【嘉宾:李近朱】20年前我有幸参与《话说长江》创作,20年后我又荣幸成为《再说长江》的总编导,我期望和网友一起探讨20年来长江的各种问题,我期望网友关注的《再说长江》的拍摄,我更期望我和我们摄制组能够拍摄出一部网友所期望的经典之作——《再说长江》。
【嘉宾:王世光】我希望《再说长江》能够拍的亲切感人。
【嘉宾:陈铎】我期望《再说长江》能够让观众满意,也许再过十年,还会再次说长江,长江是说不完的。只要长江在流,它的哲理,它给我们的激情,他给我们的追求都是不会停顿的。我跟你们一样,都是热爱长江的,希望通过《再说长江》能唤起大家对长江的了解,关注长江、开发长江、发展长江、保护长江,让长江真正造福中华民族。我希望通过《再说长江》在全国乃至华人当中,兴起一鼓长江热,我会在主体节目之外积极的推动很多辅助节目,我希望关于长江的美术、书法、摄影、戏曲、戏剧、舞蹈、音乐、体育、文学等等各方各面都能围绕长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到时候通过各种手段、形式展现给更多的人,希望你、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地投入进来。这也算为长江做点事,留下点印迹吧。谢谢大家!
【嘉宾:矫广礼】期望《再说长江》把源头拍好,因为长江是由很多支流组成的,这些源头的源头很难找,是一滴水一滴水组成的,话说长江的时候源头拍得并不是很好,因为有很多拍摄条件的限制,很多日本朋友不能到源头去,现在都是我们自己拍,那就很方便了,第二个是把航拍拍好,期望在空中看到一些长江的风景和城市,希望广大网友能支持这次《再说长江》的拍摄。
【嘉宾:陈汉元】我是《话说长江》的撰稿人之一,由于当时处在管理岗位,所以对整个背景还是比较清楚,《话说长江》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那时候改革开放不久,电视频道不多,可看的节目也不多,而且多数节目说教意味比较浓,结果《话说长江》是一种不说教、摆事实、充分尊重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水准,因此在当时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很引人注目,现在一切都多了,频道多了、节目多了、技术水平也高了、表现力也强了,我衷心祝愿《再说长江》超过《话说长江》,但恕我直言,不容易,因为广大观众审美要求和水准比二十年前高多了,但是我还是衷心祝愿《再说长江》成功!!
结束语:第一次与网络亲密接触
【嘉宾:陈铎】结束语:很新鲜,就是脖子太酸,不如我去打场球。但是这也是一种交流,不知道能不能不坐在这儿(长达一个多小时)歪着脖子看着屏幕,眼睛也花了。我好像对广播电台的接电话聊天还能适应,新鲜,也得适应啊。将来再看机会,是受罪,也是交流的享受。所以不必心疼我们,让我们熬一熬,也能熬出点名堂来。再次谢谢各位!也许各位看到我在不同的竞赛场地上跑动,不要惊讶,这只不过是个老小伙子而已。我的心跟大家在一起,希望你快乐、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再见吧!晚安!
【嘉宾:王世光】与网友的交谈,我感到新奇,也有一点紧张。让我们都来关心长江的未来!
【嘉宾:陈汉元】结束语:我祝网友们万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天天快乐,化不快乐为快乐,谢谢!!
【嘉宾:李近朱】结束语:20年前,我参与了《话说长江》创作,20年后,我又成了《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我很荣幸,这个荣幸的背后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完成好,也期望网友的支持。今天,75分钟的聊天非常愉快,期望在网上和你们再次交谈。谢谢。
【嘉宾:戴维宇】结束语:希望<再说长江>引起更多的人们的关注长江、关爱长江、保护长江,使长江变得越来越美。谢谢大家,谢谢当年看过<话说长江>的朋友,也谢谢现在关注<再说长江>的朋友。
【嘉宾:矫广礼】结束语:谢谢网友!
【国家地理版主】谢谢各位嘉宾参与我们的在线主持,也谢谢网友对《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见:)更多细节,请查询《再说长江》的专辑页面,里面还有《话说长江》的视频回顾哟。
<<上一页下一页>>
第3页
(编辑:陈玥 来源:CCTV.com)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我们这四十年 第68集 话说长江之歌——王世光
长江之歌 王世光
本报独家专访《再说长江》总导演
陈铎 虹云 回顾经典——《话说长江》
陈铎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美丽的母亲河----长江全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