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漪园鲜为人知的政治功能


清漪园建成后,乾隆帝非常喜爱。但是,由于与圆明园相距甚近,乾隆帝从未在清漪园中驻跸,“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当时,他给几座重要的皇家园林做了一番定位:“然而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作为“散志澄怀之所”,清漪园更多的是承担游憩娱乐功能,而非政治功能。尽管如此,清漪园中却有一座具有鲜明政治功能的宫殿——勤政殿。

▲颐和园的后山,张肇基摄影

清代皇帝有园居的习惯,所谓“紫禁映红墙,未若园居良”。满族统治者来自关外,很不习惯北京城内炎夏溽暑的气候,尚保持着祖先驰骋山野的骑射传统,不乐于像明代皇帝那样整日身居宫禁,希望能在郊野的自然风景地带营建居处之地。而作为高度专制集权的清朝皇帝,“朝纲独断”,皇帝的行在决定着行政职能的转移,皇帝在离宫中驻跸,离宫就被赋予了行使行政职能的权力,离宫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办公场所。清代皇帝长年驻跸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政治区域,以便能够承担处理国事和政务的功能,听政殿的出现势所必然。清代皇帝的勤政传统,使得清代皇家园林中无一例外地都会出现勤政殿。如清漪园,乾隆帝从未打算在清漪园驻跸,也确实没有在清漪园驻跸过,而且其常驻的圆明园距清漪园只有咫尺之遥,但还是一开始就在这座用以“散志澄怀”的园林中修建了勤政殿。其实,当时的三山五园都相距不远,也许清帝并不会每到一处园林都必须要处理政事,但至少表明了一种勤政的态度,一种勤政的习惯。

咸丰十年(1860年),三山五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只有清漪园在光绪年间得以修复并改名颐和园。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太后将其当作自己的离宫御苑,清漪园内的听政殿成了名副其实勤政场所,不过这时已不叫勤政殿,改而称为仁寿殿了。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2年第1期《无双风月属昆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颐和园记 | 07 勤政和乐寿,是乾隆帝的两大基本信念
京华忆影(卅六)--与和气游勤政殿
偌大的圆明园,皇帝在哪理政?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皇家园林里的听证区
勤政殿
话圆明 | 勤政亲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