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楹联里的武侯祠

中华民族有着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将推开武侯祠的大门,在对联中阅读三国文化。

“武侯祠的匾联在全国知名度颇高。核心文物区一共有77件匾联,其中匾额有40块,楹联37副……”带我们走进武侯祠楹联世界的,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首席讲解员李志。
“一扇轻摇,二主诚佐,三军统御,四海声威,五路尽平,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阵功成,九州扬名,十面威风。”曾经有人出了这样一副上联考验李志,李志随即在微博出场应对:“一介书生,两表古风,三顾而就,四川建功,五丁开道,六伐关中,七星灯下,八阵成空,九江舌辩,十全武功。”
对三国文化的绝对热爱,让李志对武侯祠的楹联有独到的见解。




“攻心联”中的大智慧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攻心联”,是武侯祠的一张名片,也是一副治世名联。



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则楹联是说:若能以“攻心”策略使对手诚服,则心怀二心、疑虑不安的对立面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懂得用兵的人并非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代治蜀的人应深思这个问题。
李志认为,这副楹联将诸葛亮治军为政的文韬武略总结得相当精妙。
上联中,“攻心”采用的是诸葛亮南征平叛的典故。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整体战役中,将《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及儒家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南征结束后,尽管蜀汉兵员极其有限,诸葛亮还是可以全力出兵挥师北伐,毫无后顾之忧。

下联中,“审势”则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也需要适当变通,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的对象和事态,采取的方法要拿捏“宽”与“严”之间的尺度。比如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麾下大将马谡大意失了街亭,诸葛亮以军法论处,定斩不赦,因为军中无戏言,但是在为政的过程中,他身边的一个同僚法正犯了不法之事,诸葛亮却可以依法酌情考虑,对法正给予了警告,并没有严惩。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治军为政之道在原则性、大局观的范围中保持了一定的弹性,他的弹性来源于审时度势地拿捏、精准把控。


楹联中的现实意义


李志最喜欢的楹联是武侯祠核心文物区悬挂的一副篆书楹联。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这副楹联开头对诸葛亮的定位让李志非常沉迷。诸葛亮是一个识字的种田人,但胸怀韬略,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回溯历史长河,还有很多这样的先贤,他们往往没有那么闪亮的头衔,但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物。比如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是一个身患残疾的囚徒之人,但是他的围魏救赵,可谓奇计惊天。更早的时候,成汤的开国辅政军师伊尹,去见成汤的时候还是个厨师。这些故事都说明了去伪存真、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我们在看待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也要摒弃掉虚无的头衔,学习他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志向大家推荐的另一副楹联,则是悬挂在武侯祠过厅的“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一联,言简意赅,大有深意。


上联告诉我们时局艰难的时候,想一想当年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那时,他和曹魏对比力量悬殊,但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莫大的承诺,诸葛亮毅然决然挥笔上表,亲提一旅之师北伐曹魏,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典故。


下联中则写,每当日暮降临时,我们都可以听到诸葛亮当年在隆中隐居的时候,吟唱的那首“流行歌曲”《梁父吟》。诸葛亮后来成为了蜀汉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秉性淡薄、一生坦荡,从不曾有勾心斗角、阴谋诡计。这一点,也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表现出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楹联中的书法


武侯祠展现出来的楹联,不仅意义绝佳,书法也为人称颂。在李志看来,读楹联,在读意,也在看字。

“攻心联”的作者赵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攻心联”为其所撰,云南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则为其手书。

武侯祠中,“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一联则是冯灌父的墨迹。冯灌父的书法苍劲遒拔,力能扛鼎,尤善擘窠大字,如重庆“朝天门”横额,就出自他的手下。


武侯祠中另有一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出自刘咸荥之手。书法是刘咸荥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遒劲飘逸之感,或隐或显地表现出黄庭坚书法的意趣,风致跌宕而雍雅,体现了达观旷逸的人生境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也是武侯祠中的名联,来自于沈尹默。沈尹默在上个世纪名气极大,他凭一己之力推动了书法的发展与传播,其书法温润儒雅,充满了“书卷气”。文学家徐平羽曾这样评价沈尹默的书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大画家谢稚柳则评价称“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我们从武侯祠的对联

品味了传统文化之美

您还了解哪些名联?

对哪些对联感兴趣?

知道哪些有关对联的故事?

都可以在文末留言

也可以在新浪微博@锦观新闻

参与#这个国庆聊文化#话题

一起分享文化故事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文字 吴喆

摄影 于谭阳

视频 于谭阳 王欢

编辑 钟英

校对 王斌

审核 张魁勇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杨扬

部分视频资料来源 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演义》影视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毛泽东钟情的一副对联
趣谈寺庙的经典对联
名联欣赏:天下楹联(三)
汉中三国文化遗址马超墓、武侯祠楹联析论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浅议孙髯、窦垿、赵藩楹联思想艺术
【茶馆】对联千古事 道不尽诉不完是成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